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8763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docx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docx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

 

编制:

刘明洪

审核:

李文华

编制日期:

2012年1月6日

 

根据我煤矿的实际情况,煤矿重大危险源主要有:

瓦斯、顶板、煤尘、水、火等,必须对其进行检测、监控,制定应急预案,方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确保安全生产。

一.瓦斯

(一)瓦斯来源

瓦斯是随着煤的生成而产生的,所有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都有瓦斯涌出或积聚,瓦斯在一定的压力下以游离和吸附两种状态赋存在煤体中。

瓦斯主要来源于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运输平巷、回风巷及采空区也有部分瓦斯释放。

(二)检测

瓦斯检测主要仪器是光学瓦斯检定器,主要方法是现场检查表法。

(三)监控措施

本矿井对瓦斯的监控主要是人工监控,实行对人和设备的综合管理。

1.强对瓦检员的培训,保障瓦检员持证查岗,并开展检测工作,做好记录。

2.按规程要求,编制通风设计及安全措施并按程序审批,矿井形成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3.矿井必须采用机械通风,并加强通风管理,矿井坚持每10天一次全面测风,调度风流方向,保持各系统通风量平衡,防治瓦斯积聚。

每季度应至少检查一次反风设施,每年应进行一次反风演习,矿井通风系统有较大变化时,应进行一次反风演习。

4.按规程要求配备通风机,坚持一台使用,一台备用,并加强对通风机的勤检查、勤维修、勤保养,严禁局部风机或风机群代替主通风机。

5.按规程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瓦斯监控设备,加强对井下“三专两闭锁”设备设施的管理,并勤检查、维修和保养,保障设备、仪器安全正常运转,严禁设备带病工作。

(四)处理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应急预案

1.切断灾区电源,按避灾路线迅速撤出灾区及受灾区威胁的所有作业人员,及时全力抢救遇难人员。

2.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堵塞和封闭灾区,扑灭火源。

3.迅速恢复被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备,恢复正常通风并加大风量、风速,探明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爆炸。

二.顶板

顶板管理主要是工字钢支护、锚杆支护两种,严禁空顶作业。

对采区顶板的管理主是缩短采区隔离煤柱的距离以及断高距离,如发现有破碎带,该区域就不宜布置采仓,严禁越界开采,禁止开采保安煤柱。

(一)顶板来压预报

老顶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是采煤工作面的重要矿山压力显现现象。

初次来压时,老顶垮距比较大,影响的范围比较广,工作面容易出现事故。

周期来压是伴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周期性地发生,其影响时间长,带来的影响同样较大,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对老顶来压的预测、预报及防范工作必须高度重视。

1.预报来压时间

(1)早期预报

工作面并不立即来压,而是随工作面推进,待岩梁端部断裂线与工作面煤壁间距离缩小到一定范围财岩梁小才会发生显著运动,工作面才会来压,因此,当确定岩梁端部断裂的位置和时间后,可用下式大致预报工作面老顶来压的时间。

(2)近期预报

工作面来压是老顶岩梁显著运动、失去平衡的结果,岩梁显著运动过程中必然导致煤壁前方支承压力显现的明显变化,这一变化超前工作面来压,当压力显现移近至煤壁附近时,即可预报来压。

现场实践表明,用该法预报来压时,一般在20h后工作面来压。

(3)临场预报

通常工作面来压顶板动态变化大致经历如下过程:

当煤壁前方移近速度的高峰移近到煤壁附近时,老顶岩梁的显著沉降将首先作用于煤壁,挠曲现象开始发生。

一般临场预报中工作面在0.5h—8.0h内全面来压。

2.预报来压地点

由于工作面长度较大,顶板约束条件不尽相同,受顶板岩性、厚度的变化和受地质构造约束的影响,工作面内老顶来压一般为分段来压,因此必须预报工作面不同地段来压顺序,以便提前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分段来压的具体顺序可用前述工作面内顶板动态及支柱载荷的突变来进行对工作面来压的临场预报或对工作面宏观矿压显现的预报。

3.严格执行敲帮制度,准确掌握顶板稳定性情况。

(二)处理冒顶的应急预案

1.搞清冒顶区域,探明被封和被压人员的位置,迅速组织救护人员抢救遇难人员。

2.对被封的受灾人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供氧措施。

3.加强通风和支护,严防冒顶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超限,如果发生,要迅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三.水灾

矿井含水量不大,主要水源为地下裂隙水,冰雪熔化水,雨季地表水渗入上采空区顺顶、底板淋入井下。

如果管理不善,忽视突水预兆,有可能发生矿井水灾。

(一)透水预兆

1.煤层发潮发暗变冷,有水从煤、岩裂缝中挤出,并产生嘶嘶声尚能听到空洞水声。

2.巷道壁或煤壁挂汗、挂红,酸度大,水味发涩并有臭鸡蛋味。

3.出现压力水头或水线。

4.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5.煤顶来压,淋水加大、底板鼓起并有水渗出。

(二)监控措施

1.做好采掘前的勘探工作,水灾预测及透水预防措施,建立预防水灾的措施计划。

2.矿井以断层分界时,必须按规程要求在断层两侧留足防水煤柱,煤柱尺寸应根据矿井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方法等综合因素,在矿井设计中规定好。

3.在河床矿井,必须准确查出与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并按规程要求留设防水煤柱。

4.对矿井的排水系统及其设施、设备勤检查、勤维修、勤保养,配备备用水泵。

5.采掘时必须按照“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坚持有水先放的原则,并制定好安全预防措施。

(三)水灾事故的应急预案

1.立即查清水灾来源,掌握淹井的位置和区域,切断在水区域的电源,迅速组织救护人员抢救遇难人员。

2.立即加大矿井的排水能力,启动备用水泵,减轻受灾范围的水量,减轻对受灾人员的威胁。

3.加强通风和支护,严防水灾造成的有害气体超限,一旦发生,要迅速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4.对水灾事故,井下工作人员要熟悉和掌握矿井的避灾路线,平时要加强演练。

四.煤尘

矿井煤层中,煤尘具有爆炸性,在采掘过程中可产生煤尘,可能出现煤尘飞扬和堆积现象,有造成煤尘爆炸的可能性。

煤尘爆炸的危害性表现为对人员的伤害和设备的破坏两方面。

(一)煤尘爆炸

1.由于煤尘爆炸的压力波传播速度很快,能将巷道中的落尘扬起,使巷道中的煤尘浓度迅速达到爆炸范围,因而当落后于压力波的火焰到达时,就能再次发生煤尘爆炸。

有时可如此反复多次,形成连续爆炸。

2.连续爆炸是煤尘爆炸的一个重要特征。

煤尘爆炸的感应期,煤尘爆炸也有一个感应期,即煤尘受热分解产生足够数量的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所需的时间。

挥发分减少或形成“粘焦”,“粘焦”也是判断井下发生爆炸事故时是否有煤尘参与的重要标志,同时还是寻找爆源及判断煤尘爆炸强弱程度的依据,因此是鉴定煤尘爆炸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

粘焦的形状与爆炸特征密切相关。

3.弱爆炸时,火焰与爆风以慢速传播,粘焦粘附在支柱两侧,而迎风侧(迎向爆源方向)较密,且多呈椭圆形。

4.中等强度爆炸时,传播速度较快,粘焦主要附着在支柱的迎风侧,且多呈三角形。

5.强爆炸时,传播速度极快,粘焦粘附着在支柱的背风侧,而在迎风侧有燃烧的痕迹。

6.距爆源较远外,由于煤尘颗粒飞扬较远和燃烧时间较长,可形成焦化作用较完全的焦炭颗粒,大量附着在巷道支柱的迎风侧和周壁上,或堆积在背风侧的支柱下边,在头灯光照下有闪光亮点。

7.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CO)

煤尘爆炸性的鉴定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在大型煤尘爆炸试验巷道中进行,这种方法比较准确可靠,但工作繁重复杂,所以一般作为标准鉴定用;另一种是在实验室内使用大管状煤尘爆炸性鉴定仪进行,方法简便,目前多采用这种方法。

(二)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

1.防止煤尘沉积和飞扬的措施

(1)煤层注水;在开采前,提前注水。

(2)采用湿式打眼。

(3)爆破时,使用水炮泥。

(4)保持风路畅通,进行通风除尘。

(5)利用降尘系统,进行喷雾洒水

(6)进行巷道煤尘冲洗措施。

2.防止点火源的出现

预防煤尘爆炸必须防止点燃火源的出现,严禁出现一切非生产火源,严格管理和限制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火源、热源。

(1)加强管理,提高防火意识

严禁携带易燃物品和穿化纤衣服入井;井下严禁使用电炉和用灯泡取暖,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等工作;井口房、通风机房周围20m内禁止有明火;矿灯发放前应保证完好,在井下使用时严禁敲灯、撞击,发生故障严禁拆开。

新工人入井前,必须进行防火、防爆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防止放炮火源

井下放炮工作必须由专职的放炮员担任,防炮前必须充填好炮泥,严禁放明炮、糊炮、连环炮。

(3)防止电气火源和静电火源

井下供电应做到:

无“鸡爪子”、“羊尾巴”和明接头,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有接地装置;应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综合保护,坚持使用局部通风机风电闭锁。

(4)防止磨擦和撞击点火

五.火灾

主要火源是违章放炮、电气设备失爆、电缆破裂,电线短路、特别是经常移动的电气设备、开关、电缆磨损、机械超负荷运转、导线短路、保险装置不全、机械磨擦火花、片帮冒顶撞伤电缆、机械撞击火花等火源均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井田范围内煤层属于下侏罗纪塔里奇克组,自然发火期4—8个月。

内因火灾的来源主要是采掘过程中浮煤堆积,回采工作面遗留的三角煤柱、仓间煤柱被压碎,加之无黄土灌浆和喷洒阻化剂系统,只要通风管理不善,永久性密闭被压垮、漏风等,均能引起煤层自然发火,给防灭火造成很大困难。

(一)自燃发火时的预兆

1.煤温、气温连续上升。

2.空气相对温度不断增加,巷道壁出现雾气或煤“出汗”。

3.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连续上升。

4.流经自然地点的空气中氧气含量不断减少。

5.空气中出现煤焦油味、松节油味。

6.发现烟雾、出现明火。

(二)火灾的预防措施

1.加强通风,各个采掘巷道要有足够的风量、风速,防止煤尘积聚引燃。

2.地面矸石场、木料场、炉灰场设在距进风井口100米以外的进风井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及地表下10米以内有煤层的地面以外,及采空区上方有漏风的范围外。

3.井口房附近20米范围内禁止明火。

4.井筒、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巷道内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5.井下电气设备、电缆,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安装、使用,坚持日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严禁失爆电器入井,电气设备做到“三无”“四有”。

6.井口检身工严格遵守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严禁明火和易燃易爆物品进入井下。

7.井下建有消防器材库一座,并备有8个灭火器,消防锹、灭火沙袋等消防器材。

8.采用正确的开拓开采方法,对A6煤层开采采用进行前进式分区,区内后退式开采。

单采区采完及时封闭。

9.煤柱的大小要符合防火要求,巷道合理支护。

10.防止漏风结合开拓方案和开采顺序,选择合理的通风方法和简单的通风系统,减少漏风。

11.每一生产水平、每一采区布置单独的进回风巷道,实行分区通风,降低通风阻力。

(三)处理井下发生火灾时应急预案

1.井下备有消防器材库,内有灭火器、消防铁铣、沙袋、黄土、砖等消防器材。

2.井下任何作业人员一旦发现火灾,应立即切断火区电源,并同时迅速报告井队领导,井队领导迅速报告矿有关领导,同时迅速撤出灾区内的所有人员,矿山救护队接到指挥部的命令后,立即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灭火。

3.尽可能切断火区风路,进行隔氧灭火,如不能直接灭火(灭火人员必须站在灾区进风侧)灭火无效时,立即封闭火区。

4.灭火和对火区实行封闭时,应了有时候注意预防支架烧坏、冒顶,有害气体超限和瓦斯、煤尘爆炸。

5.井下如遇火灾灾区人员遇难时,矿山救护队及现场人员应果断地用最快速度、最安全的方法救出遇难人员(但决不允许再不能自保的情况下抢救遇难人员)。

矿井成立安全生产办公室,安全人员随时对井下进行安全隐患的检查及处理,对井下瓦斯管理及排放都制定了相应的措施计划,对各灾害的应急计划及处理防治计划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上报上批报审,组织工人学习、考核,真正做到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