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468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x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docx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

油藏工程管理规定

油勘字〔2005〕226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油藏工程管理,加强油田开发过程调控,提高油田开发水平,根据《油田开发管理纲要》,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油藏工程管理要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油田地质研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各专业的协同优势,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使油田达到较高的经济采收率。

第三条油藏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在油藏评价和油田开发过程中,深化油藏认识,把握油田开发趋势,搞好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和实施,做好动态监测和跟踪调整工作,确保油田高效开发。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股份公司及所属油(气)田分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的陆上油田开发活动。

控股、参股公司和国内合作的陆上油田开发活动参照执行。

第二章油藏评价

第五条油藏评价阶段油藏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编制油藏评价部署方案。

2.为提交探明储量和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取全取准所需要的各项原始资料。

3.进行油藏开发技术经济评价,对有经济开发价值的油藏提交探明储量。

4.开展开发先导试验。

5.建立概念地质模型,编制油藏工程初步方案。

第六条油藏评价部署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评价目标概况、油藏评价部署、油田开发概念方案、经济评价、风险分析、实施要求等。

1.评价目标概况应概述预探简况、已录取的基础资料、控制储量和预探阶段取得的认识及成果。

2.油藏评价部署要遵循整体部署、分批实施、及时调整的原则。

不同类型油藏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要根据油藏地质特征(构造、储层、流体性质、油藏类型、概念地质模型及探明储量估算、产能分析等)论述油藏评价部署的依据,提出油藏评价部署解决的主要问题、评价工作量及工作进度、评价投资和预期评价成果。

3.实施要求应提出油藏评价部署方案实施前应做的工作、部署方案工作量安排及具体实施要求、部署方案进度安排及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

第七条油藏评价部署方案中油田开发概念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可能的含油层系、产油层厚度、面积及石油地质储量。

2.可能的油田开发方式。

3.开发层系及井网部署。

4.预测产能规模。

第八条为了满足申报探明储量和编制开发方案的需要,油藏评价阶段要取全取准以下资料:

1.地震资料:

要满足储层构造解释和可能产油气层的追踪预测,并尽可能为油气水边界解释、储层参数场分布预测提供相关信息。

复杂油田必须做三维地震,三维地震面元视油藏复杂程度具体制定;对于目前不适于部署常规三维区域(特殊黄土塬及其他复杂地表条件地区),视具体情况确定地震资料录取要求。

2.钻井取心、录井资料:

钻井取心部署要满足储层评价的要求,一个含油构造带或大中型油田,为确定油层厚度,至少要有一口全含油井段的系统取心井;为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至少有一二口井系统密闭取心或油基钻井液取心。

每口评价井都要进行岩屑录井。

资料录取要求根据股份公司有关规范安排,特殊情况可增加其他录井内容。

3.测井资料:

应根据取心井区地层情况、储层改造要求、取心和其他录井资料,确定相应的测井系列。

测井系列应满足孔隙度、含油气水饱和度、储层解释及薄层划分的需要。

裂缝、孔洞型及复杂岩性储层要进行特殊测井,选择的测井系列要能有效地划分出渗透层、裂缝段、隔层或其他特殊岩层,并有效地解释出储层物性参数。

4.试井、试油、试采资料:

为满足储层产能预测的需要,对于油气显示层段及解释的油气层都要进行中途测试或完井测试;获得工业油流层段要进行油气层测试;低产油气层,在采取改造措施前后要进行相关测试。

具体要求是:

(1)在评价井的不同含油井段要进行地层压力和产能测试,并进行井下流体取样,取得原始状态下地层压力、温度、流体性质和油、气、水资料及油气藏边界资料等。

(2)要根据含油井段长度、油层发育情况和储层条件确定系统试油、试采方案。

在试采过程中要取得稳定产量、含水、地层压力等资料,必要时要进行系统试井,以确定有效厚度界限及油井的稳定产能。

(3)对于依托老油田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规模小于50万吨的油藏,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录取试油、测试、试采等资料。

第九条油藏评价阶段要选择不同部位的储层岩心和流体样品,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取全取准室内实验资料,掌握储层物理性质和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其内容包括:

1.岩心分析资料包括。

(1)常规岩心分析:

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空气渗透率、粒度、岩石矿物及胶结物成分含量等。

(2)孔隙结构分析:

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片等。

(3)特殊岩心分析:

毛细管压力、润湿性、相对渗透率曲线、压缩系数等。

(4)其他分析:

根据储层特点和开发需要,安排岩矿热容、导热系数、传导率、阳离子交换能力等分析内容。

2.流体分析资料包括。

(1)原油分析:

①常规物性分析:

密度、粘度(不同温度下)、凝固点、含蜡量、含胶量、含硫量、酸值等。

②特殊分析:

原油组分、微量元素分析等。

③原油流变性

(2)地层水分析:

①矿化度、氯离子、钙、镁等六项离子分析。

②特殊分析:

根据油田开发需要确定。

(3)天然气分析

①常规组成分析:

密度、组分等。

②平衡常数分析。

(4)油藏饱和压力、原始气油比等。

3.储层开发评价实验包括。

(1)常规开发驱油评价实验。

(2)特殊评价实验。

①岩石力学参数测定。

②全直径岩心三轴应力实验(井壁稳定性等)。

③大型三维物理模型驱油实验等。

(3)储层敏感性实验:

盐敏、水敏、酸敏,并结合储层和流体特点选做碱敏、速敏、压敏、热敏等实验。

第十条油藏开发技术经济评价内容应包括:

1.储量计算:

确定储量参数,计算油藏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分析不同开采方式下采收率,确定石油可采储量。

2.产能预测:

确定单井产油量、产气量、产水量、生产压差、气油比、含水;产量、压力情况;酸化、压裂等改造油层措施的效果;油田整体产能规模。

3.油藏工程初步方案:

确定油藏天然驱动能量与可能的开发方式;可能采用的开发层系与井网系统;可能采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包括水平井、复杂结构井等技术。

4.经济评价与风险分析:

经济评价应按股份公司要求计算投资项目评价指标,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开展评估。

第十一条对大型油田或特殊类型油田,要根据油田开发方式和开发部署工作的需要,在有代表性的部位和层系进行开发先导试验。

开发先导试验要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编制开发先导试验方案,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要求进行实施。

2.重视试验区各项监测资料的录取工作。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或常规油藏工程方法进行跟踪分析,指导试验正常进行。

3.大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针对油藏特点开展技术攻关,形成配套技术。

4.试验结束后认真编写开发先导试验总结报告。

第十二条进行油藏描述,编制油藏工程方案。

油藏评价阶段中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

构造或圈闭特征,储层沉积特征,储层与盖层岩性、物性及其空间展布,油、气、水分布及流体性质,温度及压力系统,储层渗流物理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润湿性、毛细管压力曲线、相对渗透率曲线、储层敏感性等),油气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

在此基础上,建立概念地质模型(构造格架模型、油藏属性模型)。

以油藏评价过程中取得的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开发先导试验结果,编制油藏工程方案。

第三章油藏工程方案

第十三条油藏工程方案是油田开发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概况,油田地质研究,开发原则、开发方式、开发层系组合、井网部署及监测系统,开发指标预测及经济评价,多方案的经济比选及综合优选和实施要求。

第十四条概况主要包括油田地理与自然条件、矿权情况、区域地质与勘探、油藏评价、开发简况和方案结论等内容。

1.油田地理与自然条件应包括油田地理位置和油田所处范围内对油田开发工程建设有影响的自然地理、交通、环境、气象、海况、地震等情况。

2.矿权情况应包括该地区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情况、采矿许可证复印件和相应图幅(带拐点坐标)。

3.区域地质应简述油田所属油气田盆地、凹陷、构造带以及与之相邻构造单元名称和简要关系,并附区域构造位置图。

勘探简史主要包括勘探历程和钻探简况。

4.简述油藏工程方案各部分结论性意见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十五条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利用油气资源,尽量采用高效驱油方式,努力取得较高的采收率。

2.油田开发要有较高的采油速度和较长的稳产期。

一般油田稳产期石油地质储量采油速度应在2%左右,低渗透油田不低于1%。

3.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

第十六条油藏工程设计要认真分析油藏天然驱动方式和驱动能量大小,论证利用天然能量开发的可行性;需要人工补充能量的油藏,要论证补充能量的方式和时机,并要认真分析气驱、水驱、稠油热采或蒸汽驱等开采方式的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确定经济、有效的开发方式。

具体要求是:

1.大中型中高渗透率砂岩油藏,要适时注水(注气),保持能量开采,原则上油藏地层压力不低于饱和压力。

2.低渗透砂岩油藏,应保持较高的压力水平开采,建立较大的注采压差。

对特低渗透油藏(空气渗透率小于1010-3μm2)要研究油藏裂缝系统、地应力分布,建立有效驱动体系,对于低压油藏要开展超前注水工作。

3.气顶油藏,应考虑油气同采或保护气顶的开采方式,采取严格措施防止油气互窜,避免造成资源损失。

4.边底水能量充足的油藏,应尽量利用天然能量开采,研究合理的采油速度和生产压差,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止底水锥进和边水舌进的措施。

5.裂缝型油藏,应研究裂缝发育及地应力分布。

需要实施人工注水的油藏,要研究注采井排方向与裂缝方位的合理匹配关系,确定合理的注水强度,防止水窜。

6.砾岩油藏,应采用较大的注采井数比,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注采强度。

7.高凝油、高含蜡及析蜡温度高的油藏,采用注水开发时,必须注意保持油层温度和井筒温度,采油井要注意控制井底压力,防止井底附近大量脱气,并在井筒采取防蜡、降凝措施。

8.碳酸盐岩及变质岩、火成岩油藏,要确定合理采油速度,控制底水锥进,以获得最大水驱波及体积为目的。

9.稠油油藏,地面脱气原油粘度(在油层温度下)大于100mPa·s的油藏,在技术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热力开采;粘度小于100mPa·s的油藏,通常选择常规注水开发。

第十七条油藏工程方案设计要以油藏地质特征为基础论证开发层系。

要根据油层厚度、渗透率级差、油气水性质、井段的长度、隔层条件、储量大小等论证层系划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十八条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必须对开发井网部署进行充分论证,其主要内容是:

1.根据储层沉积特征和发育规模,所设计的开发井网要具有较高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2.要充分考虑储层砂体形状及断层发育状况、断块大小及形态、裂缝发育情况等,确定井网几何形态、注采井排方向和井排距。

3.积极采用新技术,如水平井、特殊结构井技术等。

4.井网部署要有利于后期调整。

第十九条油藏工程方案设计要着重做好油田生产能力预测。

油田生产能力指方案设计井全面投产后,在既定生产条件下的稳定年产量。

具体要求是:

1.要充分考虑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对产能的影响,分析储层物性(特别是渗透率、饱和度、空隙度)、流体物理性质(特别是地面、地下原油粘度),稠油、高凝油的流变性等;挥发油和凝析气应做相图分析。

2.依据测试、试油、试井、试采、先导性矿场试验等资料,确定在人工补充能量方式下的分层系和单井产能。

3.依据先导性矿场试验、室内实验资料,研究确定各类油层吸水(气、汽)能力。

第二十条油藏工程方案应在产能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指标预测。

油藏工程方案应以地质模型为依据,对重点油田或开发单元开展油藏数值模拟,预测各种方案的15年开发指标及最终采收率。

对于复杂油田要用常规油藏工程方法预测10年开发指标及最终采收率。

第二十一条油藏工程方案中应进行多个方案设计,所设计方案必须在开发方式、层系组合、井网井距等重大部署方面有显著特点,结果有较大差别,并与钻采工程、地面工程设计相结合,整体优化,确保推荐方案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

第二十二条油藏工程方案编制单位必须要有相应的设计能力。

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00×104t以上,或年产油能力20×104t以上的油田(区块),必须由油田公司研究院或相应设计单位承担;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00×104t以下,或年产油能力在20×104t以下的油田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可由油田公司下属二级单位或相应设计单位承担。

前者由股份公司组织审批,后者由油田公司审批,报股份公司备案。

第二十三条努力提高油藏工程方案设计质量,保证所设计的主要开发指标有较高的符合程度。

方案实施后与开发方案设计相比实际实施井数、工作制度等应有可比性,其考核指标要求为:

产能到位率:

一般油田≥90%;复杂油田≥85%。

初期平均含水率符合率:

一般油田≥90%;复杂油田≥85%。

水驱控制储量符合率:

一般油田≥90%;复杂油田≥85%。

第四章方案实施与跟踪

第二十四条油田产能建设阶段,油藏工程方案实施与跟踪的主要工作是:

进行跟井对比,补充录取资料,完善地质模型,及时调整开发方案部署,调整注采井别,编制射孔方案,按方案实施要求进行投产。

第二十五条在钻开发井跟踪分析中,要根据地质研究发现的构造变化、储层分布异常或油气水分布变化等新情况,提出补充录取资料的要求、钻井次序的调整建议。

补充录取资料应纳入产能建设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

1.测井系列的调整或局部增加测井项目;

2.补充开发井录井、取心等资料;

3.需进行中途测试的井位和井段;

4.增加试油、试采资料。

第二十六条钻遇油层与原地质模型局部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对原方案设计进行局部调整;有重大变化时,应终止原方案实施,并按原方案的审批程序进行审批。

第二十七条射孔方案编制应保证注采关系完善,充分考虑开发层系顶底界控制、避射层段、气顶、边底水的控制、隔层处理等。

并依据储层特征,提出对射孔工艺的基本要求。

第二十八条根据油田开发方案要求和实施情况,制定详细的生产井和注入井投产程序和实施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

1.注入井的转注时机。

依据开发方案要求提出生产井的投产顺序,注入井排液、转注安排。

2.制定注入井和生产井的配产配注方案。

第二十九条油田开发方案实施后3年内,按照有关标准对方案进行后评估,评价方案符合程度。

评估中应根据开发钻井、测井、测试及生产资料,重新核定油田地质参数,修改完善地质模型,进行10~15年油田开发指标预测,作为油田开发过程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开发动态监测

第三十条油田开发动态监测要按照“系统、准确、实用”的原则,以满足油田开发和分析油田各个开发阶段动态特征及其内在规律的需要为目的,制定动态监测方案:

1.低含水期,重点监测油藏压力、分层段注水量、生产井见水时间及分层含水率。

以便于采取措施防止单层突进和局部舌进。

2.中含水期,重点监测分层含水及变化,为分析平面和层间矛盾,进行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3.高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重点以寻找剩余油相对富集区为目的,在搞好油层动用状况监测的同时,应加强对含油饱和度变化的监测,为制定挖潜措施提供依据。

4.采用三次采油、稠油热采等技术开采的油田,重点要监测注入剂的性能和平面、层间波及状况,油井含水、产量变化情况。

做好采出液分析。

5.要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监测技术,努力降低监测成本,不断提高动态监测技术水平。

第三十一条油田开发动态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生产井产量、含水率和注入井注入量监测;

2.生产井和注入井地层压力、温度监测;

3.生产井产液剖面监测;

4.注入井吸水(气、汽)剖面监测;

5.井下技术状况监测;

6.生产井流体性质监测;

7.含油饱和度监测;

8.储层渗流参数监测。

第三十二条油田开发动态监测应按开发单元设计监测方案和编制年度监测计划。

油田监测方案应按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1.要根据油藏类型和开发特点,以满足油藏开发动态分析为原则,确定动态监测内容和数量。

2.动态监测方案或计划,以点面结合、突出重点为原则,要做到一般区块与典型区块相结合,固定井点与非固定井点相结合。

3.监测井点的选择,在各开发区块和各套开发层系应具有代表性,在时间阶段上应具有连续性,在监测方式上应具有同一性,在测试成果上应具有可对比性。

针对不同类型油田的开发特点,确定监测井及相关的监测内容。

4.针对不同油田开发阶段,监测井点数比例、取资料内容、取资料密度和间隔应有所区别。

第三十三条生产井的产液量、产油量、产气量,以及注入井的注入量应以单井为监测单元。

产油量应以井口取样分析的含水率计算,油气产量计量误差小于10%,特殊油气藏或零散、低产井的计量误差可适当放宽;注入井注入量计量误差小于5%。

第三十四条地层压力测试要求。

中、高渗透砂岩和砾岩油藏(包括油、水井数50口以上的简单断块和用常规办法开采的稠油油藏):

1.选取采油井开井数20%(出砂严重及用常规办法开采的稠油油藏选取占油井开井数15%)以上的井作为固定监测井点,监测地层压力,每年测两次,间隔6~8个月,并根据油田特点和生产情况,规定流动压力、动液面、示功图等资料的录取要求。

活跃边水油藏测压比例可适当降低,每年监测一次。

2.选取注水井开井数20%以上的井作为固定井点监测注水井地层压力,每年测一次,两次测压时间间隔不少于10个月。

3.在重点区块,选取一定的油水井固定监测井点进行分层测压,每年测两次。

4.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选开井数10%~15%作为固定监测井点,每年监测一次,监测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第三十五条注水井注入剖面监测要求。

1.中、高渗透砂岩和砾岩油藏,选取注水井开井数50%以上的井每年测注水剖面一次;出砂严重及用常规办法开采的稠油油藏选取注水井开井数30%以上的井每年测注水剖面一次;复杂断块油藏可以适当降低监测比例。

2.中、高渗透砂岩和砾岩油藏,正常生产的分层注水井每半年分层测试一次,测试率达到分层注水井开井数的95%以上。

复杂断块油藏可适当降低监测比例。

第三十六条采油井产液剖面监测要求。

1.中、高渗透砂岩和砾岩油藏,选取油井开井数10%~15%以上的井测油井产液剖面,每年测一次。

对于自喷井,选取开井数30%以上的井测产液剖面,每年测一次。

2.低渗、特低渗油田根据分层注水状况,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产液剖面测试,了解产层注采对应及油井分层产出状况。

3.复杂断块油藏,选取油井开井数8%~10%以上的井测油井产液剖面,每年测一次。

4.井况复杂的老油田可以适当降低比例。

第三十七条井下技术状况监测。

1.套管状况、固井质量、射孔质量、套管外窜槽等井身结构状况监测井总数不低于油水井总数的5%。

对油田开发过程中套管腐蚀及破损的规律要进行研究,每年应安排一二口井,进行套管技术状况时间推移测井。

2.分层配产、配注井作业施工后对每级封隔器(管柱)进行验封,验封率为100%。

分层配产,配注层段变化的井作业施工后,要对井下工具深度进行检查,检查率达50%。

第三十八条含油饱和度监测。

根据油藏研究及调整方案需要,在不同开发阶段应钻密闭取心井,认识油层水淹、水洗状况和分析剩余油饱和度。

同时选取普通取心井,以分析研究开发过程中孔隙度、渗透率及孔隙结构和润湿性的变化。

每年应安排一定比例的碳氧比能谱测井、中子寿命测井、示踪剂监测等工作量,监测含油饱和度变化。

第三十九条聚合物驱油区块要增加聚合物性能、注入水矿化度及钙镁离子含量、注入液粘度和聚合物浓度、采出液聚合物浓度等指标的监测;其他三次采油区块增加的监测项目要按方案要求执行。

三次采油区块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动态监测,参照常规水驱开发区块监测要求执行。

第四十条流体性质监测

1.选注水井开井数5%的井作为水质监测井。

建立从供水水源,注水站,污水站,配水间和注水井井口的水质监测系统,每年分析一次含铁、杂质、污水含量,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2.油井流体性质监测选开井数的10%~15%作为监测井,要求井口取样,对油、气、水性质及各项离子含量进行监测分析。

第四十一条动态监测计划要纳入各油田公司年度生产计划,其费用从操作成本中列支。

一般情况下,油田动态监测费用应占操作成本的3%~5%。

当油田需进行整体开发调整、三次采油等重大技术措施时,应根据需要增加监测工作量和相关费用。

油田开发动态监测方案和计划每年编制一次,油田公司组织编制和审批,报股份公司备案。

第六章开发过程管理

第四十二条油田开发过程中油藏工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1.实现油藏工程方案和调整方案确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完成年度工作计划和生产经营指标。

2.开展油藏动态监测、油田动态跟踪分析和阶段性精细油藏描述工作。

3.搞好油田注采调整和综合治理,实现油藏调控指标。

4.依靠精细管理,优化调整措施,控制生产操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油藏经营管理目标。

第四十三条为取得较好的阶段技术经济效益,对注水开发油田在不同含水期,着重搞好以下调控措施:

1.低含水期(含水率小于20%):

该阶段油田开发动态特点是注水见效和主力油层发挥作用。

其主要工作要努力控制注入水均匀推进,防止单层突进和局部舌进,提高无水和低含水期采收率。

2.中含水期(含水率20%~60%):

该阶段主力油层普遍见水,部分油层水淹,层间和平面矛盾加剧,含水上升较快。

其主要工作是搞好层间产量接替和平面注采强度调整,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确保油田高产稳产。

3.高含水期(含水率60%~90%):

(1)高含水前期(含水率60%~80%):

该时期主力油层产量处于递减状态。

主要工作是搞好油田开发层系、井网、注采系统调整,及其他挖潜措施,增加可采储量,有条件的油田要采取提高排液量措施,尽量提高高峰期采出程度。

(2)高含水后期(含水率80%~90%):

该时期各类油层普遍水淹,剩余油分布分散,产量处于总递减状态。

主要工作是搞好精细油藏描述,开展改善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延缓产量递减速度,提高采收率。

4.特高含水期(含水率大于90%):

该阶段储层剩余油高度分散,主要工作是努力提高注水利用率,控制生产成本;开展精细油藏描述,进一步采取改善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精细挖潜,延长油田经济有效开采期。

第四十四条在水驱油田开发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调整和控制,不断改善开发效果。

水驱油田年度调控指标主要包括:

1.含水上升率。

应根据有代表性的相渗透率曲线或水驱曲线来确定,各开发阶段含水上升率不超过理论值。

2.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

根据油藏类型和所处的开发阶段确定递减率控制指标。

3.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一般控制在8%~11%。

低渗透油藏控制在6%左右。

4.油藏压力系统。

水驱油田高饱和油藏地层压力应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低渗、低压油藏地层压力一般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以上;注水压力不超过油层破裂压力;油井井底流动压力要满足抽油泵有较高的泵效;适合转蒸汽驱的稠油油藏,地层压力要降到合适水平。

5.注采比。

水驱开发油田原则上保持注采平衡;中高渗透油藏年注采比要达到1.0左右;低渗透油藏年注采比要控制在1~1.5;稠油蒸汽吞吐油藏累积注采比要大于1、周期油汽比大于0.15。

第四十五条月(季)度生产动态分析主要是应用开发动态资料分析油田生产形势和措施效果,发现生产动态存在的主要矛盾,制定相应调整措施,确保各项开发指标的完成。

主要内容包括:

1.原油生产计划完成情况。

2.主要开发指标(产油量、产液量、含水、含水上升率、注水量、注采比、地层压力、递减率等)变化情况及原因。

3.主要增产、增注措施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十六条年度油藏动态分析主要是搞清油藏动态变化,为编制第二年的配产、配注方案和调整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据。

重点分析内容是:

1.注采平衡和能量保持利用状况的分析评价。

(1)分析注采比的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