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教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445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2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教程.docx

《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教程.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教程.docx

服装缝制工艺设计教程

服饰产业中心实习指导书

生产部

 

 

生产部实习指导书

 

第一节缝制工序分析与制定

在服装生产过程中,由于专用机器设备和劳动分工的发展,服装制品生产过程尽快分若干个工艺阶段,每个工艺阶段又分成不同工种和一系列上下联系的“工序”。

1、工序——是构成作业系列的分工单位,是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是工艺过程的组成部分。

它既是组成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产品质量检验、制定工时定额和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单位。

2、工序分析——是一种基本的产品现状分析方法,是把握生产分工活动的实际情况,按工序单位加以改进的最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明确工序顺序,编制工序一览表,明确加工方法,能理解成品规格及质量特征。

能按工序单位加以改善,并跟其它水准作比较。

能当作动作改进的基础资料,从中挑选出进一步改进的重点,以成为生产设计的基础资料。

以某工序流水作业占用时间分析图为例:

图例:

▽为投料;○特种缝纫机;○为平缝机。

 

 

按此分析,设备布置应做如下设计:

人员配置:

6人

设备配置:

特种缝纫机1台,平缝机5台

产品任务所需周期:

实用工作时间×定货数量

生产周期=

工作人员人数×1天工作时间

3、工序分析的表示方法:

 

工序分类

符号

内容说明

加工

按作业目的,为了下段工序作准备的状态

搬运

o

把物品由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的状态

检验

测定物品,把其结果跟基准比较而作好与不好的判定时的状态

停滞

物品即不加工,也不搬运和检验,处在储存或暂时停留不动的状态

 

(物品是指面料、辅料、半成品或成品)

4、缝制用符号

 

符号

内容说明

平缝作业

特种缝纫机缝纫作业

手烫、手工作业

机器熨烫作业

o

搬运作业

数量检验

质量检验

裁片、半成品停滞

成品停滞

 

5、加工工序图示:

 

材料零件名称

纯粹加工时间○工序名称

设备名称

 

加工记号

加工顺序号

6、工艺工程分析

(1)

(1)   为了保证服装加工各工序的顺序性。

依据测定工序时间统计表中的顺序,顺次排列工序。

(2)

(2)   工序流程图由基本线和分支线组成,基本线为工序流程图的主要干线,一般是以加工的主要部件为主体而形成的。

分支线则是由非主要部件形成的。

基本线和分支线的起始点必须由前面没有任何加工的初始工序开始,一般以服种的前片加工为基本线。

(3)(3)   各道加工工序的编号及名称,对某些名称含义不明确的特殊工序还应注明具体工作内容。

(4)(4)   各道加工工序在流水作业生产加工中的先后程序和流向。

(5)(5)   各道加工工序所需要的设备和工艺装备。

 

实例一:

男式西裤工艺工程分析

男西裤的缝制,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前片缝制→上拉链→后片缝制→合前后片→上腰头→整烫

 

 

 

 

 

 

 

 

 

 

 

 

 

 

 

 

 

 

 

图1

男式西裤工艺工程分析表

实例二:

裙子工艺工程分析

 

裙子的缝制,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做准备工作→收省→缉后缝→装拉连→合侧缝→做里子→绱里子→装腰→钉挂钩→扦底边→整烫

 

 

 

 

 

 

 

 

 

 

 

 

 

 

 

 

 

 

前后

图3

 

 

 

 

 

 

 

 

 

 

 

 

西服裙工艺工程分析表

 

 

 

 

 

 

 

 

 

 

 

 

 

 

 

 

 

 

 

 

 

 

 

 

 

 

 

 

 

 

 

 

 

 

 

 

 

 

 

 

 

 

 

 

 

 

 

 

 

 

 

7、工序编制(工序组合)

工序编制是将要制作的产品部件,合理分配给有能力做相应工序的作业员,且每个作业员的完成的工作量需大致相当,使生产线尽可能平衡。

工序编制的目标:

①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②保证生产过程最短;③确保流水线平衡稳定地运行,不出现瓶颈现象。

工序编目的:

①获得平衡的生产线;②减少在制品的传递时间和将低生产成本;③减少在制品数量,更好的利用宽间,改善工作环境;④有关产量的相关数据,可在平衡的生产线上轻松获得,有利于对生产进度的近制;⑤减少作业人员的流失。

一个恰当而平衡的生产线,使工人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其工作,不会超负荷劳动。

同时由于每个工人的工作量接近,不会出现人为的劳动纠纷现象。

合理的工序编制计划或方案,会有效的减少人员的流失。

基于上述目的,工序编制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以时间为基准,力求各个工位的作业时间相近,不出现瓶颈现象。

如某产品平均加工时间为114s,若工序编制时将各工位的加工时间都安排为114s,即在制品在各工位,同一时间完成,此时称为“同步”,表明生产线达到完全平衡。

但实际生产中,要实现这一理想状态是不可能的。

一般编制效率达到85%以上时,生产可基本保持平衡。

在以时间为基准分配工序时,可以考虑三个方案。

⑴一个人完成一个工序或几个人完成一个工序。

这种方案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

工序细分使作业人员的操作专业化,有利于作业速度和质量的提高,但作业同对新品种的适应性较低,在更新品种时,生产会受到较大影响。

⑵性质相近的工序归类,交给一个工位的作业员完成。

此方案可用于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

因作业员每次都需完成不同工序,适应性较强,更换品种时,能较快地接受新任务,但人员的培训费用较大,必须使用熟练工。

此外,因相近工序合并,会出现在制品逆流交叉现象,致使工序间的管理有一定的困难。

⑶一人完成几种性质不同的工序,可适应多品种生产,且不会出现逆流次序交叉现象。

因一人负责几台机器的操作,设备投资费用较大。

2.按缝制加工工序的先后顺序,依次安排工作内容,尽可能避免逆流交叉,以减少在制品在各个工位间的传递,有效的利用时间,缩短加工过程。

3.零部件加工工序与组合加工工序惊奇量分开,由不同的作业员完成。

如果某作业员的工作内容中既有零部件加工又有组合加工,势必出现半成品回流现象,增加了在制品的传递距离。

4.考虑作业员本身的特点,即作业员的技能要与所分配的工作相匹配。

如根据工序的难易程度和所需时间,将工作难度系数较高、加工时间较长,或某些关健部位的工序,安排给技能好的人员;而加工时间较少、较为简单的工序,由作业新手或技能一般的工人完成;最初的工序可分给产量稳定的作业员,以防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保证生产的连续性;零部件组合工序,应安排给细心又有判断力的人员,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组装后发现问题再返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实例三:

男式西裤工序编制(组合)

 

(表1)

序号

加工类型

设备

工序组合内容

人数

1

特种机

锁边机

1、4、26、34、43、44

2

2

手工

熨斗

2、3、8、11、13、14、18、22

3

3

机工

平缝机

35、37、45、46、49、50、51、53、54

4

4

机工

平缝机

5、6、7、9、10、

2

5

机工

平缝机

12、15、16、17、

2

6

机工

平缝机

21、23、31、32、33

2

7

机工

平缝机

19、20、27、29

2

8

手工

熨斗

24、25、28、30、47、48

2

9

手工

熨斗

36、38、39、40、41、42、52

2

10

机工

平缝机

55、60、62

2

11

机工

平缝机

57、63、66

2

12

手工

熨斗

56、58、59、61、64、65

3

13

机工

平缝机

67、68、70、75、78

2

14

机工

平缝机

71、73、

2

15

手工

熨斗

69、72、76、79

2

16

手工

熨斗

74、77

1

17

手工

熨斗

80、81

1

18

特种机

锁眼机、钉扣机

82、83

2

19

手工

熨斗

84

2

(表中工序编号参见男式西裤工艺工程分析表)

 

 

 

 

实例四:

西服裙工序编制(组合)

 

 

图示女裙缝制工艺流程,总加工时间为1705s,未标明时间的工序为外发加工,不考虑编入流水线,已知流水线中作业人数为30人,进行工序编制。

编制方法:

①算出个人节拍和小组节拍,编制效率力争达90%以上;②以主要部件、零部件加工与组合加工工序尽量分开为原则,按流程的先后顺序,将各工序分配给相应的小组;③小组内的编制要考虑作业的性质、工序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尽可能将同种或同性质的工序由组内某一人完成。

以图示女裙为例,将生产线中的30名工人分成14个小组,每组1~3名。

个人节拍为1700/30=56.67s,小组节拍为56.83*2=113.34s或56.83*3=170.01s。

每个组的作业时间,按人数尽量与相应的小组节拍靠拢。

以小组方式进行工序编制,得出编制方案。

 

西服裙缝制工序编制(组合)方案

(表2)

小组编号

作业性质

工序组合

作业时间/s

人数

组内节拍/s

1

锁边机锁边

1、1`、16

60

1

60

2

手工熨烫

3、3`,5,8,

115

2

57.5

3

平缝作业

2,2`,4,7

100

2

50

4

平缝作业

9,10

125

2

62.5

5

平缝作业

6,20,

100

2

50

6

平缝作业

11,11`,13,15

115

2

57.5

7

平缝作业

18

180

3

60

8

手工熨烫

12,12`,14,17,19

125

2

62.5

9

手工作业

21,22,23,24,25,

180

3

60

10

手工熨烫

26

50

1

50

11

平缝作业

27,28

110

2

55

12

平缝作业

29

160

3

53.3

13

手工作业

30,31,32,

160

3

53.3

14

手工,手烫作业

33,34

120

2

60

(表中工序编号参见西服裙工艺工程分析表工艺工程分析表)

 

 

 

 

 

 

 

第二节生产布局

一、一、               工作地的安排

工作地的安排就是组合工序的安排或机器设备的配置,工序组合后,流水线生产过程是否畅通与工作地安排是否合理密切相关。

(一)工作地配置原则

1、所用的机器设备、器具全部都要安排,包括平缝机、特种机和熨烫台等。

2、保证半成品移动距离最短,尽量避免交叉、倒流现象。

3、根据服装加工顺序明确地划出主流和支流,工序流程应便于掌握,一目了然。

4、特种机可按服装加工顺序安排,若流水线规模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时,可单独安排,供几条流水线同时使用,但要尽量保证使用方便,半成品传送距离短。

5、基本型的配置要有弹性,以方便款式变化的适应性。

6、工序间的半成品传递,尽可能利用传递台、堆放台滑槽等搬运工具,以使流程圆滑畅通。

(二)工作地配置方式

横列式布置——加工设备基本上按服装制作流程布置,机器设备两侧相连接,横向排列一长排,通常是两排机器相对排列,如下图所示。

这种排列方式,占地面积小,缝制作业符合“左拿前放”的作业要求。

(三)流水线生产安排

1、1、                   划分加工工序及确定各加工时间

2、2、                   绘制工艺流程图。

3、3、                   计算标准作业时间、节拍、节拍范围

标准作业时间=操动时间(1+浮余率)节拍=总加工时间╱作业人数

4、4、                   流水线日产量

流水线日产量(套/日)=每天工作时间╱一件制品总加工时间×流水线人数×编成效率

编程效率=理论人数╱实际人数×100%

生产线人数=总加工时间╱节拍

 

 

第三节生产工艺的技术管理与监督

 

服装生产的技术管理与监督,是为了使服装生产符合产品的规格设置和质量要求,合理利用原材料,降低成本,缩短产品设计和生产周期,高效率地进行生产。

以男式西裤为例,生产总体设计包括:

(1)

(1)   产品数量(总产量、日产量)

(2)

(2)   产品的生产时间:

*实际工作时间(完成一个工序所需时间)

*标准工作时间(实际工作时间加上辅助动作和生活必须时间)

(3)劳动员工数量配置(裁剪、缝纫、整烫)

(4)所需加工工具和设备的配置

(5)工序编成效率

(6)设计生产流水线

生产总体设计是按照产品的要求、技术标准拟定的。

具体程序为:

生产通知单

要货合约确定技术要求确定工艺方案设计生产流水线

设计任务书

表3是生产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表格的形式有利于存档再使用。

表格中应把主要内容列出来,详细说明本企业生产品种及各部门人员分配情况。

表中生产时间为:

总工时/总产量

表4是生产设备配置情况。

该表是根据生产品种在各道工序所需的设备进行列表,分四个大类,分四个大类,即裁剪、熨烫、缝纫、缝纫附件四部分。

 

 

 

 

(表3)生产总体设计表。

生产品种名称

 

总产量(件、条)

 

日产量(件、条)

 

投入产出时间

 

日生产时间

 

日生产班次

 

各部位工作员工数

(含管理人员)

裁剪员工

 

缝纫员工

 

整烫员工

 

合计

 

各部位加工时间

裁剪工时

 

缝纫工时

 

烫工整时

 

合计

 

生产节拍时间

 

该表是根据生产品种在各到工序所需的设备进行列表,分四个大类,即裁剪、熨烫、缝纫、缝纫附件四部分。

(表4)设备配置表

机器名称

型号与规格

生产品种1

生产品种2

数量

裁剪部分

 

 

 

 

 

 

 

 

 

熨烫部分

 

 

 

 

 

 

 

 

 

缝纫部分

 

 

 

 

 

 

 

 

 

缝纫附件部分

 

 

 

 

 

 

 

 

 

第四节制定质量检验标准

 

缝制质量与成衣质量密切相关。

加强对缝制质量的控制,是对缝制质量予以分析和评定,也就是严格执行工艺技术规定和加强半成品的质量检验。

一、首先对裁片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四核对”、“五不投产”、“九项工艺规定”制度。

1、1、                       四核对:

领到裁片后与生产通知单核对;核对规格;核对片数;核对辅料。

2、2、                       五不投产:

没有样板不投产;裁片质量不合格不投产;没有工艺文件不投产;操作要求不清不投产;辅料不齐、不合标准不投产。

3、3、                       九项工艺规定:

严格各部位推归拔烫规定;严格各部位缝制技术规定;严格各部位针码规定;严格各部位对称互差规定;严格各部位对格、对条规定;严格各部位疵点色差规定;严格各部位镶嵌缀补规定;严格执行文明生产规定。

二、二、 检查裁片是否有油污、脏残,部位色泽是否保持一致,规格及对称部位尺寸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主管部门和裁剪车间联系。

三、三、 检查缝制线路是否直顺,吃势是否均匀,对未达到质量标准的,应责令工序责任人返修。

四、四、 做好产品首件鉴定工作,保证产品质量符合于技术工艺和质量标准。

五、五、 缝制半成品的检查(如表5所示)

1、部件外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应与标准纸样进行对照检查。

2、缝合后外观是否平整,缝缩量是否过少或过量。

3、线迹的数量及线迹的光顺程度是否符合质量规定。

4、半成品熨烫成形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烫黄、污迹等沾污现象。

 

 

 

实例5:

男西裤半成品质量检查表

(表5)

制品

男式西裤

制品中间检查

 

检查数

 

不良数

检查时间

年月日

检查项目

检查部位

裁剪不良

缝制不良

整烫不良

外观尺寸

合计

裤前片

侧袋

袋口尺寸

 

 

 

 

 

袋口明线

 

 

 

 

 

袋布

 

 

 

 

 

挡口布

 

 

 

 

 

褶裥量

 

 

 

 

 

褶位

 

 

 

 

 

拉链

门襟明线

 

 

 

 

 

拉链

 

 

 

 

 

掩襟

 

 

 

 

 

裤后片

后袋

袋牙

 

 

 

 

 

袋口尺寸

 

 

 

 

 

挡口布

 

 

 

 

 

袋布

 

 

 

 

 

省位

 

 

 

 

 

省量

 

 

 

 

 

前后片缝合

侧缝

侧缝线迹

 

 

 

 

 

侧缝熨烫

 

 

 

 

 

裆线

前后裆线

 

 

 

 

 

裆线熨烫

 

 

 

 

 

脚口

脚口折边

 

 

 

 

 

脚口熨烫

 

 

 

 

 

腰头

腰头宽

 

 

 

 

 

腰明线

 

 

 

 

 

穿带袢

 

 

 

 

 

熨烫

半成品

烫迹线

 

 

 

 

 

口袋

 

 

 

 

 

腰头

 

 

 

 

 

门襟

 

 

 

 

 

脚口

 

 

 

 

 

裆线

 

 

 

 

 

侧缝线

 

 

 

 

 

其它

部位

缺点件数

 

 

 

 

 

不良理由

 

 

 

 

 

处理

 

 

 

 

 

实例6:

西服裙半成品质量检查表

(表6)

制品

西服裙

制品中间检查

 

检查数

 

不良数

检查时间

年月日

检查项目

检查部位

裁剪不良

缝制作业不良

整烫作业不良

外观尺寸

合计

后片

面里

省位

 

 

 

 

 

省量

 

 

 

 

 

后中缝

 

 

 

 

 

后开衩

 

 

 

 

 

拉链

 

 

 

 

 

前片

面里

省位

 

 

 

 

 

省量

 

 

 

 

 

前后片缝合

侧缝

侧缝线迹

 

 

 

 

 

侧缝熨烫

 

 

 

 

 

下摆

下摆折边

 

 

 

 

 

下摆熨烫

 

 

 

 

 

腰头

腰头宽

 

 

 

 

 

腰明线

 

 

 

 

 

熨烫

半成品

 

烫迹线

 

 

 

 

 

腰头

 

 

 

 

 

后开衩

 

 

 

 

 

后中缝

 

 

 

 

 

下摆

 

 

 

 

 

侧缝线

 

 

 

 

 

其它

部位

不良理由

 

 

 

 

 

缺件点数

 

 

 

 

 

处理

 

 

 

 

 

 

六、

六、         成品质量检查

(一)成品质量检查的程序

1、1、               对照生产指示书,确认各种缝制的外观与操作规定指标。

2、2、               为迅速、准确地检查成品质量,常规的检查顺序:

自上而下检查,外观检查后翻向里侧检查,自左而右检查。

3、3、               检查的姿势宜以检查者站立检查为宜。

将成品穿着在人体模型上,然后站立检查,这样视野开阔、整体感觉强。

4、4、               检查的重点放在成品的正面外观上,然后翻向里侧,检查成品的里布外观,最后检查线迹等细微质量。

5、5、               服装规格的测量主要是控制部位的规格尺寸,但也必须包括口袋大小、等细部规格的尺寸。

6、6、               成品质量的检查结果必须记录在册,以便作为以后同类产品的参考资料。

(二)成品质量检查的内容

1、裁剪质量

布纹是否歪斜;部件形状是否正确;有手向的布料各部位倒顺是否一致;对位记号作得是否正确。

2、对条对格

除特殊造型外,必须对条对格,衣身、部件的左右两边必须条格一致。

腰头的左右条格是否一致;前后裙身条格是否一致;后裙身的左右两片条格是否一致。

3、缝份量

缝份是否适合于所用材料(面、里);缝份是否适合于所采用的缝合形式(缝型);折边缝的外观是否有斜裂现象。

4、布料的折边量

折边量是否适合所用材料(面、里);折边量是否均匀一致;折边是否平整;下摆的面布和里布的折边量是否相配。

5、粘衬质量

粘合后面布是否起泡、起皱;面布表面是否有胶溢出;面布粘衬后是否产生变色现象;面布粘衬后尺寸规格是否产生变化;粘衬后面布能否做出所希望的风格。

6、缝线

缝线的材料与支数是否与面里布相符;缝线能否耐洗与耐磨;缝线是否褪色与收缩;缝线是否与面里料同色或同色系(装饰线迹除外)。

7、针迹

是否按指定的针迹数缝制;是否按与面里料相符的针迹数进行缝制;是否按与缝型相符的针迹数行缝制;是否按与缝线相符的针迹进行缝制。

8、缝迹

缝迹宽紧状态是否均匀;缝迹是否歪斜;缝迹的伸缩性如何;缝迹开始与结尾的倒回针是否牢固;缝迹是否有脱线现象。

9、止口

各部位的缝制是否良好;面线与底线宽紧是否相配;缝线是否牵紧;缝线是否有浮线;缝线是否脱线;止口缝迹宽窄是否一致;止口缝迹开始与结尾是否一致;缝纫机送布齿的痕迹是否留下。

(三)质量检查的作用

1、1、               保证作用—保证凡是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合格品,不送到下到工序和用户。

2、2、               预防作用—预防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制造出来。

3、3、               评价作用—掌握和评价有关质量的实际情况,为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信息和决策情报。

 

 

 

实例7:

男西裤成品质量检验合格表

(表7)

项目

序号

轻缺陷

重缺陷

缝制及外观质量

1

裤腰头左右宽窄互差大于0.4cm,长短互差大于1cm

 

2

腰头面、衬、里不平服,腰里明显反吐,上腰明显不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