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150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辨证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docx

《自然辨证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辨证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辨证法.docx

自然辨证法

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姓名:

徐今

学院:

机械院班级:

研1505学号:

S20150202

摘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千古不朽的课题,也是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哲学发展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科学地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问题

提出了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使我们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考察人与自然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与发展,克服对这一关系的朴素性、机械性和片面性认识,使人与自然关系研究获得科学的起点与方向。

自从有了人类,人就与自然残生了关系。

人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获得能使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自然界作为支持人类生命的系统而存在。

自从机器大工业出现后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人们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资源的数量急剧扩大,大片土地开垦和森林砍伐引起了大量水土流失,工业“三废”的无控制排放,严重地污染了空气,由此引起了一些物种灭绝,而另一些物种又泛滥成灾,造成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这种因生存需要和生产发展而导致的非自愿失衡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已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尽管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由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加上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失衡加剧

环保问题异常严峻。

关键词:

人自然破坏和谐对策

 

Abstract

Therelationshipbetweenmanandnaturehasbeenarecurrenttheminphilosophicalstudies.TheMarxistphilosophy,byprovidingacomprehensiveperspectiveofman-naturerelationshipandascientificviewoftheharmoniousco-existenceofmanandnature,canserveasourguidelinesforunderstandingtheimportantissuesofman-naturerelationship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scientificanalysisofman-naturerelationshipwillenableustoovercomethesimplistic,mechanicandpartialunderstandingsofthisissueandattainanaccurateviewofmanandnatureasapairthatformaunityofopposites.

Mankindhasbeendealingwithnatureeversincehisbirth.Manacquiresallthematerialsnecessaryfortheexistenceanddevelopmentofhumansocietybyparticipatinginthecirculationoftheeco-system.Inthatsense,thenatureexistsasasupportingsystemforhumanlife.DuetothefastgrowthofpopulationaftertheIndustrialRevolution,mankindhasbeenexactingmoreandmorefromthenature,causinglargescalelandcultivationanddeforestation,whichhasinturnledtosoilerosionandtheexpansionofdesert.Thewidespreaduseofinsecticideandfertilizerandtheunlimitedreleaseofindustrialwasteshavepollutedtheair.Asaresult,somespecieshavebecomeextinct,whereasothershavebecomerampant,causingtheimbalanceoftheecosystem.Thedangerofsuchimbalancehasbecomemanifestandattractedwidespreadattention.Despitethevariousmeasuresadoptedforthepurpose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environmentaldegradationremainsanurgentproblem.

Keywords:

ManNatureDestroyHarmonyCountermeasure

 

1导论

自从人类出现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一直存在和发展着。

随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不断演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时光流逝,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寻常的时代,现代化的冲击,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正在迅速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自然的面貌。

同时也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无论在个体的数量上还是所拥有的技术方面都在急剧地变化着,数量的增长和技术的应用所产生的影响,正发生在大气、水体土壤和动植物群落,以及它们之间和与人类的相互关系中。

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和自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反作用,时空和速率上都得到强化和延伸。

同时还不断受到来自政治、经济以及人类自身需求的激励,使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应有的相对稳定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动。

当今时代,全球范围内社会与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已经使得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发生了某些失调,并由此而引发了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在这一问题上进行深刻地反思和检讨。

因此,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必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1.1研究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背景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力的飞跃式提高人们自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人们对大自然的开发和利用,也愈来愈向纵深方向发展,人们向自然界的索取也愈来愈无止境.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及全球变暖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

“生存还是死亡”,人与自然尖锐对立引发的生态危机向人类敲响了警钟,面对着呈现在人类面前的严峻的生存危机,有人忧心忡忡、充满恐惧;有人盲目乐观、弹唱乐观主义高调;但更多的人还是充满信心,提倡用人类的现实行动来缓解这一不和谐的景况,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人们的基本倾向是一致的,即要求对环境进行保护,呼吁停止对大自然的破坏,强调加强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从宏观的发展来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而且应当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和谐发展的关系。

人类在为了生存和持续发展对大自然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大自然也能够更好持续地发展。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长期生存和发展,使人和自然能够共生、共荣。

人类应当扬弃自我中心观念,走向辩证主体主义。

我们应当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1.2研究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

如果把人类比做一个人的话,漫长的中世纪是人类的沉睡阶段,在黑暗的唯心主义宗教神权和封建制度压迫下,人类的智力能力处于抑制状态。

工业革命以后的二百多年是人类的激奋时期。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突变性发展,使人类过于自信,虽然生产发展速度较快,然而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也日趋尖锐。

20世纪60年代以后,从全世界角度讲,人类更为成熟了,开始比较冷静地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

于是保护环境的思想、和平发展的思想,与自然共生的新意识产生了。

应当指出的是,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人作为主动的一方加强对这一关系探讨和研究,自觉地、主动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接合点,有着更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2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历程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的探讨,无论是在人类自然观的理论研究中,还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所谓人与自然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关系,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施于自然的东西越来越多。

故此,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

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3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根源及在我国的主要表现

人与人的关系不和谐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

“人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还是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殖),一开始就表现为两种关系即:

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

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同时存在、互为前提、互相影响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劳动或生产活动同时影响自然环境和其他人,即:

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

“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按他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他服从一种真正的专制,而不管社会组织怎样”。

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强调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对自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影响,重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也相当注意人与人的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重视调整人与人的关系。

由于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后面往往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所以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相应地调整好人与人的关系。

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竞争性掠夺和开发不断加剧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恶化。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阶级已经消失,但各种利益集团、各种社会群体、组织仍然存在,在这些集团、群体、组织之间发生着激烈的利益竞争。

他们为了获得各自的最大利益,不断强化对自然的占有取向出现了严重的“以邻为壑、竭泽而渔”的现象,造成人对自然的破坏性开发和掠夺,以致于造成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相对紧张。

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集中体现在资源短缺环境脆弱生态污染三个方面:

3.1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仍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上,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环境容量相对不足,与国际水平比较,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很低。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2年其人口规模达到了12.85亿,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亿至15亿,人均资源占有量将持续下降,人均资源消耗量也将显著增加。

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与发达的工业国家比较差距很大。

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实现的,据测算,我国每创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

目前,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可以概括为"四低":

一是资源产出率低;二是资源利用效率低;三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四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

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

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3.2自然环境脆弱生态功能下降人与环境矛盾日趋尖锐

我国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脆弱,西部地区尤为明显,西北地区有土缺水,西南地区有水缺土,部分地区水土皆缺,适于动植物生长的水、土、热等条件恶劣。

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结构不合理,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护,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使生态恶化的范围扩大、程度加重、边治理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等问题突出。

生态环境整体功能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集中表现为:

一是森林质量下降,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二是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来物种入侵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四是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五是复合性环境污染加剧。

3.3生态污染严重环境质量降低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双重挑战,既要使经济高速增长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但是,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城市污染仍在加剧,并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继续扩大,随着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导致癌症,畸形的发病率提高和生殖能力下降。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生产的化学品越来越多,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排放到环境中,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

目前,一类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毒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内分泌干扰素(Eds)在我国某些地区的环境介质中常有检出。

它们主要来源于城市,医院废弃物的燃烧过程热处理过程,工业化学品加工过程等。

4解决我国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诸多问题。

我们有责任也必须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线,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顺利实现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而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4.1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键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也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就告诉我们构建内涵丰富的和谐社会,关键是人,关键在人。

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自身的和谐。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与社会的产物。

所以,从根本上说,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有健全的人格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

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

因此,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

三是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

这既包括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

所以,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

同时,人与人之间关系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具体体现。

4.2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口问题是造成生态失衡最关键的问题,或者说是导致生态危机的关键点。

因为人口增加必然导致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必然造成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增大,环境压力增大必然造成失衡,生态失衡则必然造成人类生存危机。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努力保持低生育水平,使人口保持在我国现有的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中人是主动的一方,是各种活动和行为的主体,人的素质和理念决定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导向。

因此,我们有责任重新树立人类道德意识标准,在公民中开展广泛的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伦理观,并使他们将保护环境作为道义上的责任来承担,通过持续的努力将天爱自然、改善生态、合理利用资源等观念融入到现有教育内容之中,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工作使得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塑造出适应可持续发展观要求的人类道德意识。

4.3节约保护资源实现永续利用

国土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我国是能源大国,总地质贮量居世界第三,但从人均占有量看,又是能源贫国,只有世界平均人占有量的1/2,是美国的1/10,是原苏联的1/7。

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浪费大,意味着节能的潜力也大。

只要采取合理的政策,对国民经济实行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和经济结构改革;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加强企业的管理,改革工艺流程、改造设备、改进技术、改进操作,全面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单位产值能耗,就可以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以尽可能少的能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获得更大的经济效果。

因此,世界上把节约能源视为开发“第五能源”积极组织开发节能的过程。

同时也是利用新技术、新经验,改造旧企业、旧设备的过程,是提高人们科学技术水平的过程,是使生产现代化的过程。

4.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必须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内容。

城市生态建设并不仅是城市绿化和景观设计,而且必须兼顾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协调发展。

规划城市与建设实施,应由传统观念和模式向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转变,即把经济、社会、生态看作综合的生态系统加以考虑,使城市的结构合理,功能发挥,分区科学,系统稳定,管理高效,达到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具有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健康的人居社区,和谐的生态家园,先进的生态文化,进而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4.5建立经济增长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要地球上有人类存在,创造人类财富的生产活动就不会停止。

而依照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现象也就不会终结。

这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逐步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

同样,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会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将日益恶化,最终直接危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与生存。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赖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导致资源的约束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

21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对实现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已势在必行。

5结束语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永恒意义的命题,也是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哲学发展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科学地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问题,提出了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

使我们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者、实践者,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考察人与自然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与发展,克服对这一关系的朴素性、机械性和片面性认识,使人与自然关系研究获得科学的起点与方向。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坚持“五个统筹”之本,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对我们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国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342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6-1985

[2]路甬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党建研究,2004(4)

[3]杨旭海.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辩证关系.吉林林业科技,2004(4)

[4]张云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校理论战线,2004(6)

[5]丁志远,张晓琳.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管理,2004(4)

[6]吴航.试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技和产业,2002(9)

[7]朱耀垠.读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自然辩证法研究,

[8]佘正荣.自然的价值及其对人类价值的承载.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3)

[9]司魏洪钟.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