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单元过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848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册单元过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单元过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单元过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单元过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单元过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册单元过关.docx

《高中语文第三册单元过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册单元过关.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三册单元过关.docx

高中语文第三册单元过关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试题

命题人:

福建省石狮三中沈诗荣(362700)

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写在作文卷上,否则不得分。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作文卷,试卷妥善保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颠(diān)覆窈(yǎo)然重蹈(dǎo)覆辙华(huá)而不实

B.弊(bì)端贿赂(luò)霄(xiāo)壤之别铿(jiān)然有声

C.瑰(guī)怪懈(xiè)怠既往不咎(jiū)幽暗昏惑(huò)

D.荒谬(miù)凯旋(xuán)鸣钟击磬(qìng)胜负之数(sh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贪得无厌换得换失背信弃义抱新救火

B.深思慎取声如宏钟泣下沾襟悬牙绝壁

C.化险为宜仓皇逃窜中流砥柱七窍生烟

D.锦囊妙计披荆斩棘身先士卒森然可怖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汗牛充栋,比比皆是,根本算不上什么。

B.月色溶溶,天水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扣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C.张之才一见自己的父亲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忍俊不禁,拿起菜刀追出门去,要和渔霸拼个你死我活。

D.晴朗的夏夜,躺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真是惬意极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B.由市政府牵头、省级医院加入、全市统一部署的社区医疗网络,将在2001年下半年初步建成。

C.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D.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二、文言基础(12分,每小题3分)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

全都,一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址:

基址)

A.B.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

招致)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

南面)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

一定,应当)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

绳索)

C.D.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则:

原来)斯用兵之效也(斯:

这)

6.下列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说明,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李牧连却之(却:

使……却,击退。

动词使动用法)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

乘船。

名词作状语)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

使……谬,弄错。

形容词使动用法)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深:

深度。

形容词作名词)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至莫夜月明

C.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D.暴秦之欲无厌

8.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说明,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赵尝五战于秦(介宾短语后置,可理解为“赵尝五于秦战”)

B.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省略句,可理解为“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C.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句,可理解为“古之人不欺余也”)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判断句,判断词为“是”)

三、课内文言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①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②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③谓迈曰:

“汝识之乎?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9.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余方心动欲还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B.

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有大石当中流噌吰如钟鼓不绝

C.D.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10.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余固笑而不信也

A.B.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徐而察之微波入焉

C.D.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如乐作焉

11.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观察这座被人称为“石钟”的山。

B.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

C.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央,上面可坐一百人。

D.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石头悬在空中,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

1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发声,说明他们相信李渤的说法,也说明李渤的说法影响挺大。

B.作者与长子夜至绝壁之下,听到了栖鹘的叫声、老人的咳嗽声和笑声、还有鹳鹤的叫声。

C.作者极力渲染阴森恐怖的气氛,是为了表现自己为了探求真理而无所畏惧的精神。

D.文中三次写到“笑”,颇有意思。

第一个“笑”是怀疑和否定的笑;第二个“笑”是掩饰内心的恐怖;第三个“笑”是轻松愉快的笑,含有几分得意。

四、课外文言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选自苏辙《六国论》,有删节

1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咎:

责怪。

B.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厚:

丰厚。

C.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阴:

暗中。

D.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困:

疲惫不堪。

1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B.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C.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D.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15.下列对“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这句话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把韩魏两国丢弃给秦国,而四国在后方休息。

B.将韩魏两国让秦国去收拾,而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

C.用韩魏两国去对付秦国,而四国在内部休养生息。

D.将韩魏两国交给秦国,而四国在内部休息。

16.下列对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时之士虑患疏而见利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不懂得采用厚韩亲魏以摈秦的策略。

B.天下诸侯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以致秦兵未出而已自困矣。

C.六国不能团结一致,合力抗秦,却自相残杀,致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D.千里之秦,过于强大,而韩魏又不能独当秦,因而六国不免于亡。

第Ⅱ卷(共102分)

五、文言翻译(10分)

将上文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7.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2分)

翻译:

18.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3分)

翻译:

19.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5分)

翻译:

六、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解: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20.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结合颔联、颈联和尾联,对此作具体说明。

(3)

答:

21.“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4)

答:

渲染了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2.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1)

答:

七、默写填空(16分,每空1分)

2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苏洵《六国论》)

24.悲夫!

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同上)

25.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同上)

2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同上)

28.,谦得益。

(欧阳修《伶官传序》)

29.忧劳可以兴国,。

(同上)

30.夫,,岂独伶人也哉!

(同上)

31.,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苏轼《石钟山记》)

八、大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2——36题。

西湖梦

余秋雨

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

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

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

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

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

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一个林和靖。

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二十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

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

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

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位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

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分。

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

哪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只飞禽呢?

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

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

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

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窑,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

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

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

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画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有删节

32.白居易、苏东坡修筑白堤和苏堤的目的是什么?

答:

(不超过10字)(2分)

33.第二自然段中说“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这里的“僵硬机体”比喻的是什么?

答:

(不超过10字)(2分)

34.第二段说“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为什么说“太狭小”?

(不超过20字)(4分)

答:

35.概括指出作者对白居易、苏东坡和林和靖分别抱什么态度?

(4分)

答:

①对白居易、苏东坡的态度:

②对林和靖的态度:

36.简要分析作者对林和靖式的“急流勇退”的看法。

(6分)

答:

九、作文(50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按要求作文。

1、一次,爱迪生让助手测量一只灯泡的体积。

这个擅长数学的助手左测右量,在纸上列出了一堆烦琐的计算公式。

爱迪生见了,拿过灯泡,用水灌满后倒入量杯,轻而易举地测出了灯泡的体积。

2、《伊索寓言》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农夫和他的妻子养了一只母鸡,这只母鸡每天下一只金蛋。

于是他们想,母鸡的肚子里一定装满了金子!

农夫就将母鸡杀了,结果发现,这只母鸡与其它母鸡毫无不同之处,肚子里一点金子也没有。

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捷径”,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然而,像农夫这样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以“捷径”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班级姓名座号

……………………………………装……………………………………订……………………………………线……………………………………

高二语文月考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第Ⅱ卷(共102分)

五、文言翻译(10分,2+3+5)

17.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翻译:

18.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翻译:

19.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翻译:

六、诗歌鉴赏(8分,3+4+1)

20.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结合颔联、颈联和尾联,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

21.“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渲染了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2.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

七、默写填空(16分,每空1分)

2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苏洵《六国论》)

24.悲夫!

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同上)

25.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同上)

2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

(同上)

28.,谦得益。

(欧阳修《伶官传序》)

29.忧劳可以兴国,。

(同上)

30.夫,,岂独伶人也哉!

(同上)

31.,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苏轼《石钟山记》)

八、大阅读(18分)

32.白居易、苏东坡修筑白堤和苏堤的目的是什么?

答:

(不超过10字)(2分)

33.第二自然段中说“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这里的“僵硬机体”比喻的是什么?

答:

(不超过10字)(2分)

34.第二段说“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为什么说“太狭小”?

答:

(不超过20字)(4分)

35.概括指出作者对白居易、苏东坡和林和靖分别抱什么态度?

(4分)

答:

①对白居易、苏东坡的态度:

②对林和靖的态度:

36.简要分析作者对林和靖式的“急流勇退”的看法。

(6分)

答:

九、作文(50分)写在作文纸上。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B

D

D

C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B

C

C

D

第Ⅱ卷(共102分)

五、文言翻译(10分)

17.认为他们一定有能够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

(2分)

18.秦国有韩国和魏国,就像人有腹心的疾病一样。

(3分)

19.韩国、魏国不能够独自抵挡秦国,可天下的诸侯却依靠他们来挡住那来自西方的侵略,所以不如团结亲近韩国和魏国,用来排斥秦国。

(5分)

六、诗歌鉴赏(8分)

20.答:

颔联:

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

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

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

(3分)

21.答:

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4分)

22.答:

为拂绿琴埃(1分)

七、默写填空(16分,每空1分)

23.弊在赂秦。

2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7.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8.满招损

29.逸豫可以亡身

3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1.事不目见耳闻

八、大阅读(18分)

32.答:

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不超过10字)(2分)

33.答:

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不超过10字)(2分)

34.答:

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不超过20字)(4分)

35.(4分)①对白居易、苏东坡的态度:

既肯定(或赞扬)又遗憾

②对林和靖的态度:

否定(或批判)

36.要结合以下要点进行分析:

①是一种无奈的自卫与自慰。

②又是一种消极,会使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

③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

(答对前两点即可得满分。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