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第五章23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5882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准则第五章2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审计准则第五章2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审计准则第五章2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审计准则第五章2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审计准则第五章2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准则第五章23页.docx

《审计准则第五章2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准则第五章23页.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计准则第五章23页.docx

审计准则第五章23页

审计准则第五章

(一)审计证据(重点)

识记:

(1)管理层认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P208

充分性:

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样本量和重大错报风险是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两个因素。

适当性:

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亦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审计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可能越少,即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但质量存在缺陷的审计证据不能仅靠数量来弥补

(3)审计证据的相关性与可靠性;P209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1.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2.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

3.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1从外部独立来源的审计证据比其他来源的可靠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生成的可靠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的可靠4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可靠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可靠。

(4)八项审计程序(即检查文件与记录、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行执行、分析程序)的含义;P211

(5)与交易类别相关的各项认定(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的含义;

表1: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的类别

各类认定的含义

具体审计目标

发生

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多记)

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少记)

准确性

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截止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故事发生了,时间不对)

分类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重分类)

(6)与账户余额相关的各项认定(存在、权利与义务、完整性、计价与分摊)的含义;

表2: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的

类别

各类认定的含义

具体审计目标

存在

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多记)

权利和

义务

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权属问题)

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少记)

计价和

分摊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分析程序、重新计算)

(7)与列报相关的各项认定(即发生以及权利与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的含义。

表3: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的类别

各类认定的含义

具体审计目标

发生及权利

和义务

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完整性

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应当披露的事项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分类和

可理解性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准确性和计价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理解: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及适当性的关系;P209

(2)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判断标准;P209

(3)评价审计证据时的特别考虑;P209

(4)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

1、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2、注册会计师了解了认定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

3、注册会计师通过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结合具体认定设计审计程序予以应对

(5)审计程序的分类及审计准则对于不同类别审计程序的应用要求。

按目的分类的审计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要求CPA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

控制测试,控制措施的条件是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运行是有效的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实质性程序,1、CPA应当计划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2、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二)存货监盘(次重点)

识记:

(1)存货监盘的含义;P217

(2)存货监盘的双向检查;P216

(3)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所涉及的环节。

(了解下)

存货采购内部控制、存货领用内部控制、仓储管理

存货采购内部控制

1、存货采购审批内部控制。

要保证存货采购业务按计划申报程序进行,由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和材料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提出具体的采购目录,经主管计划的负责人审核后报相关领导审批。

2、签订存货采购合同内部控制。

要保证存货采购在授权下按合同进行。

要求主管领导对采购人员进行授权委托,授权的内容一定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内容;采购人员按计划签订(议定)合同,无权在授权之外签订合同和变更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副本应送财会和计划部门审核价格和留存。

3、存货验收和入库内部控制。

要保证存货采购数量、品种、质量符合合同的要求,做到准确、安全入库。

采购人员应按合同的交货时间催交,收到采购材料后,采购部门应验收收到材料的品种、数量、检验质量,签署验收单;仓库保管部门根据验收单验收存货,填制入库单,登记存货台帐,将发票、运单连同验收单、入库单送回采购部门,然后由采购部门交财务部门入帐。

4、存货采购资金支付结算内部控制。

要保证货款支付正确、合法。

财会部门接采购部门通知承付货款,应审核合同的签订是否符合规定;验收单、入库单是否真实可靠,是否与合同一致;进货发票是否合法,是否与合同、验收单、入库单、付款通知单的品名、数量和价格相符。

审核无误后,办理付款手续,进行货款支付结算。

5、存货核算内部控制。

应通过财会部门的日常核算保证存货采购业务资料准确、真实。

财会部门的采购部门材料核算岗位和仓库保管部门要对存货的购进、发出和库存进行日常核算,仓库应登记材料卡片、库存明细帐(数量帐),材料核算岗位登记既有数量又有金额的明细账;财务部门根据入库单、验收单、付款通知单、付款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存货账薄及有关账薄,月末材料核算岗位和仓库管理岗位进行核对。

6、存货内部稽核内部控制。

应保证采购业务的记录正确,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

月末将入库单与材料明细账核对,清理在途料(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同时材料明细账还应库存明细账、总账核对,由内部稽核人员复核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程序和会计制度。

7、存货内部审计。

应保证存货业务合同有效,保管安全,付款正确,会计核算准确,各部门资料反映真实可靠。

由内部审计人员抽查存货采购合同,审查合同是否经过授权、是否有效,同时审查在途存货,审核各部门核算是否正确,各部门反映的数据是否相符,有无违反规定程序和舞弊行为,还要对存货的内控措施进行评价。

存货领用内部控制

1、存货领用审批内部控制。

存货领用应制定定额,同时经批准才能进行。

领用的材料应有技术部门根据工程设计核定的消耗定额,属于间接费用的消耗、修理用料等,应编制计划或核定费用定额,生产经营部门根据计划、定额填制限额领料单向仓库领料。

仓库根据限额领料单发货。

存货领用须经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

对于超定额领料必须办理相关手续。

2、存货发出内部控制。

应保证存货领用无误,手续齐全。

仓库保管要审核领料单,双方要检查数量和质量,并签字或盖章。

材料发出后,保管人员要登记材料卡片及库存明细帐,并转材料核算岗位进行汇兑核算。

3、存货领用核算内部控制。

应保证存货领用业务记录真实,领发无误。

要求仓库保管员发货后及时登记存货台帐;财会部门的材料核算岗位及时按用途汇总分配,汇总领料单(分摊材料成本差异),分类制证,登记有关账务。

4、存货领用内部稽核。

应保证存货安全,记录正确。

由内部稽核人员审核领料单,核对收发凭证和存货台帐,检查收发记录和结存余额,查看存货的领用会计核算是否准确。

5、存货盘点及处理内部控制。

应保证存货账实相符。

仓库保管员应定期盘点库存存货,编制存货盘点表,并提出处理意见。

财会部门年底应抽查存货盘点表,对于生产经营中已无转让价值的存货及其它足以证明已无实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根据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批准的处理意见,同仓库保管员共同调整存货账务,以确保账实相符。

6、存货领用内部审计。

应保证存货安全、账实相符、核算准确。

由内部审计人员抽查存货盘点表,监督存货盘点,审核存货的保管部门和日常核算是否准确,各部门的数据是否相符,有无违反规定程序和舞弊行为;还要对存货领用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仓储管理

1、仓库保管员对经检验合格的材料,应及时按规格,型号堆放在规定的地点。

经常进行物资保养检查,对于存放物资,必须定期进行防火防潮检查,防止仓库物资霉烂变质,保证质量完好。

至少每月组织抽查一次,作好抽查记录,做到账、卡、物三一致。

对存放物资的库号、架、层、位四者统一编号,和账、卡上编号相统一,方便库区的管理。

2、如存贮的是贵重物品、危险品等特殊物品(金银等贵金属、易燃易爆化学品、麻醉药品等),则需要限制无关人员接近。

必要时,仓库内部还可执行授权接近。

采购部门采购的特殊物品,必须当天交仓库保管员。

经手的仓库管理人员应将收到物质立即存放在保险箱(专库)内,实行五双制管理即双把锁、双人管、双人发、双人收、双人送。

使用中特殊物品贯彻专材专用,结余缴库的原则。

严加控制,做到账册清楚,手续齐备。

3、保管人员应对所保管的物资加强盘点工作,每次收、发料后,应及时对这些材料的出入库单进行登记。

定期盘点,做好盘点记录,分别报送财务部门和主管负责人备查。

盘点中仓库物资发生盘盈、盘亏,或发生损坏、变质、过期失效,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应检查分析原因,查明责任,采取措施。

盈亏数经部门负责人确认后,要及时调整财务和仓库的账面数量,并同时报企业最高管理层处理。

理解:

(1)注册会计师在存货监盘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1.关注存货移动情况,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尽管盘点存货时最好能保持存货不发生移动,但在某些情况下存货的移动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盘点过程中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仍将持续进行,注册会计师应通过实施必要的检查程序,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对此设置了相应的控制程序,确保在适当的期间内对存货做出了准确记录。

  2.存货的状况,应特别关注存货的状况,观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恰当区分所有毁损、陈旧、过时及残次的存货,并将详细情况记录下来,这既便于进一步追查这些存货的处置情况,也能为测试被审计单位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准确性提供证据。

  3.存货的截止,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盘点日前后存货收发及移动的凭证,检查库存记录与会计记录期末截止是否正确,在存货监盘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存货验收入库、装运出库以及内部转移截止等信息,以便将来追查至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

注册会计师通常可观察存货的验收入库地点和装运出库地点以执行截止测试。

(2)在无法实施监盘的特殊情况下应采取的替代程序。

P222

(三)函证(重点)

识记:

(1)函证的含义P226及需要进行函证的会计报表项目P230-P232;

(2)积极式函证与消极式函证;P235(3)选择函证样本时应考虑的因素。

P227

理解:

(1)函证的时间选择;P233

(2)注册会计师可以采用消极式函证的情况;P235

(3)注册会计师对于函证过程的控制措施;P236

(4)因购销双方入账时间不一致导致应收账款回函情况不符的情形及注册会计师应采取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P238

应用:

分析函证结果不符的原因及应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P238

(四)分析程序(重点)

识记:

(1)分析程序的含义;P240

(2)实质性分析程序及其运用步骤。

P241

理解

(1)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对审计结果进行总体复核时的不同用途;

 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分析程序也服务于这一目的。

  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此时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做最终把握,评价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2)作为风险评估程序的分析程序与实质性分析程序的区别;

分析程序

目的

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必须实施)

 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帮助CPA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异常变化,或者预期发生而未发生的变化,识别存在潜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

(2)帮助CPA发现财务状况或盈利能力发生变化的信息和征兆,识别那些表明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问题的事项

用作实质性程序

 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它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CPA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进行实施,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减少细节测试的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

(2)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

用作总体复核(必须实施)

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评价财务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但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该怎样理解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程序、实质性程序、细节测试

这三个程序同属于审计程序,但注册会计师对这三个程序的选择性不同:

风险评估程序是必须的审计程序,并且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控制测试程序并非是必须的程序,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执行;实质性程序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执行的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是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是为了从各个方面正确了解被审计单位,从而为执行进一步审计程序奠定基础。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这一程序时的工作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

控制测试是选择性的审计程序,其目的是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如果经过风险评估程序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根本就没有得到执行,则注册会计师就可能放弃执行这一程序,但注册会计师认为仅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无法将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执行控制测试程序。

实质性程序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是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直接用于发现认定层次是否存在重大错报,也是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区别三种审计程序的主要标准是看审计程序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则属于风险评估程序;如果是为了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则属于控制测试程序;如果是为了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那么属于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包括细节测试,还包括实质性的分析程序,所以实质性程序不完全等同于细节测试。

(3)实质性分析程序与细节测试的关系;P241

(4)不宜过分依赖实质性分析程序的情形。

P242

应用:

将分析程序应用于风险评估,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高的领域。

风险评估程序:

(一)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二)分析程序

(三)观察和检查

1.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

2.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

3.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

4.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

5.追踪交易通过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的过程(穿行测试)

(四)其他审计程序

(五)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重点)

识记:

(1)审计抽样的含义P248及基本步骤;

(一)样本设计:

审计抽样中样本设计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测试目标;2、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注册会计师应当确保总体的适当性和完整性;

  3、定义误差构成条件。

  

(二)选取样本

  1、确定样本规模;2、选取样本; 3、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

  (三)评价样本结果

  1、分析样本误差;2、推断总体误差;3、形成审计结论。

(2)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P248

(3)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

(1)随机选取样本;

(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

(4)货币单位选样:

将审计对象总体的单元货币单位定义为抽样单位,并根据抽出的货币单位勾出其所对应的物理单位作为审计样本,根据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统计抽样方法

(5)信赖过度风险与信赖不足风险;P253

(6)误受风险与误拒风险。

误拒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

与信赖不足风险类似,误拒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如果账面金额不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认为其存在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会扩大细节测试的范围并考虑获取其他审计证据,最终注册会计师会得出恰当的结论。

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效率可能降低。

  误拒风险与误受风险相对应。

误受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

如果账面金额实际上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认为其没有存在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通常会停止对该账面金额继续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结果得出账面金额无重大错报的结论。

与信赖过度风险相似,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果,容易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要更加以关注。

理解:

(1)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的关系及控制抽样风险的方法P251;

(2)非抽样风险的成因P251和控制非抽样风险的方法P251;

(3)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的情形;P249

(4)可以选择特定项目进行测试的情形。

P249

应用:

(1)固定样本量抽样方法的运用;

1.固定样本量抽样

1)确定样本规模

(1)采用公式法计算样本规模。

样本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样本量(n)=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系数/可容忍偏差率

(2)使用样本量表确定样本规模

2)推断总体误差

(1)计算总体偏差率

(2)考虑抽样风险

3)分析偏差的性质和原因

(2)差额估计抽样方法的运用;P248

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平均差额来估计总体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平均差额,然后再以这个平均差额乘以总体规模。

平均错报=(样本实际金额-账面金额的差额)/样本规模

推断的总体错报=平均错报×总体规模

(3)系统选样法的运用;

1.含义:

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按照相同的间隔从审计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

采用系统选样法,首先要计算选样间距,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据间距顺序地选取样本。

选样间距的计算公式如下:

  选样间距=总体规模÷样本规模

  例如,如果销售发票的总体范围是652~3151,设定的样本量是125,那么选样间距为20[(3152-652)÷125]。

注册会计师必须从0到19中选取一个随机数作为抽样起点。

如果随机选择的数码是9,那么第一个样本项目是发票号码为661(652+9)的那一张,其余的124个项目是681(661+20),701(681+20)……依此类推直至第3141号。

  2.缺点:

系统选样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使用方便,比其他选样方法节省时间,并可用于无限总体。

此外,使用这种方法时,对总体中的项目不需要编号,注册会计师只要简单数出每一个间距即可。

但是,使用系统选样方法要求总体必须是随机排列的,否则容易发生较大的偏差,造成非随机的、不具代表性的样本。

如果测试项目的特征在总体内的分布具有某种规律性,则选择的样本的代表性就可能较差。

例如,应收账款明细表每页的记录均以账龄的长短按先后次序排列,则选中的200个样本可能多数是账龄相同的记录。

  为克服系统选样法的这一缺点,可采用两种办法,一是增加随机起点的个数;二是在确定选样方法之前对总体特征的分布进行观察。

如发现总体特征的分布呈随机分布,则采用系统选样法;否则,可考虑使用其他选样方法。

(4)比率估计抽样法的运用。

P248

(六)会计估计的审计(一般)

识记:

(1)会计估计;P265

(2)独立估计;P265

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的人士(包括注册会计师和专家)对会计的估价事项所作的估计。

(3)对于独立估计的运用。

P267

注册会计师可以自行独立估计或其他渠道获取独立估计,并与管理层做出的会计估计进行比较。

理解:

(1)针对会计估计的风险评估程序;P267

(2)针对会计估计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P271

(七)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一般)

识记:

(1)公允价值;

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2)关于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管理层责任;

(3)关于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注册会计师责任。

理解:

(1)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实质性程序;

(2)注册会计师对于公允价值披露应关注的主要内容。

(八)关联方(一般)

识记:

(1)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P279

(2)控制、共同控制P279与同受一方控制。

同受一方控制是指两方虽非同一企业,但其身后的出资者是同一人

理解:

(1)注册会计师应予关注的可能导致关联方交易的情形;P279

(2)针对关联方及其交易的不同审计结果,注册会计师应出具的适当意见类型。

(九)持续经营(一般)

识记:

(1)持续经营假设;P286

(2)持续经营假设的审计目标。

P287

理解:

(1)被审计单位在财务、经营和其他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情形;P288

(2)针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不同审计结果,注册会计师应出具的适当意见类型。

(十)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一般)

识记:

(1)首次接受委托时期初余额的含义;

广义上是每一期财务报表期初已存在的余额,狭义上是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时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期初已存在的余额。

(2)期初余额的审计目标;P295

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发表审计意见的对象是本期的财务报表而不是期初余额

(3)在无法对存货期初余额实施监盘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