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570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宁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普宁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普宁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普宁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普宁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宁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docx

《普宁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宁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宁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docx

普宁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

 

普宁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

基本均衡市”督导评估

 

 

普宁市人民政府

2015年3月

普宁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普宁市是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山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六成,是全省50个山区县(市)之一。

全市辖17个镇、7个街道、1个乡、3个国营农场,面积16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3万人。

普宁市是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商贸名城,目前正致力打造纺织服装、医药物流和资本运营三大商圈。

主要有服装、中药材、纺织品、茶叶、蔬菜、水果等专业市场,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国家批准的全国首批8个中药材定点市场之一,是著名的“中国青梅之乡”、“中国蕉柑之乡”、“中国青榄之乡”。

201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58.72亿元,人均26698元,地方财政收入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63.6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960.8元。

普宁市是潮汕有名的文化之乡,素有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人文素质较高。

辖区内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74所,在校学生(含幼儿)486749人;普通中小学校566所,其中小学474所,初中5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完全中学14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义务教育在校生298680人(初中116278人、小学182402人);在职小学专任教师10959人、初中专任教师7746人;随迁子女21325人,留守儿童2630人。

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把均衡发展确立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近年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进一步明确市、镇两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义务教育发展的职责和任务,不断强化政府行为,统筹、指导和整体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的要求,我市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情况

(1)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情况

我市(包含非建制区普宁华侨管理区内的1所初中和4所小学)现有公办小学460所、初中5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完中13所。

对照《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办学基本标准综合评估达标的小学459所、初中76所(不含8所只保留校名暂未有学生入读的学校,其中初中1所,小学7所),达标率100%。

全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标准综合评估结果均为“全部达标”。

(2)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

根据广东省教育信息平台对我市义务教育校际间资源配置均衡情况8项指标的差异系数测算结果,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45842、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0.4358,小学、初中8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均分别小于0.65、0.55,全部达到教育部的要求。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

近年来,我市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立了普宁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明确政府职责,落实部门责任,制定发展目标,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优先发展,确保保障机制到位。

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普宁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各乡镇场街道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和完善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着重围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学位建设、危房改造、校安工程以及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均衡配置教师、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方面开展工作。

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

《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的意见》、《普宁市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实施意见重点任务分工落实方案》、《普宁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4-2020年)》、《普宁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等。

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率连续三年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率高4个百分点以上,坚持新增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小学、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及公用经费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3%;认真落实按时足额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教师工资直接发放到教师个人银行工资账户,教师工资近三年增长率都在1.8%以上,平均年增长率达25.4%,并实现与区域内公务员工资“两相当”。

2.科学统筹,促进学校布局合理。

2011年4月,我市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编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的意见》(粤教基〔2011〕3号)的要求,按照区域内人口变化和城镇发展的趋势,充分听取学生家长及有关方面的意见,制定了《普宁市2011-2015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方案》,用5年的时间完成全市中小学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至2014年,全市共合并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撤消了2所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差的义务教育学校,有11所学生数偏少的完全小学通过撤高留低降为非完全小学,使中小学布局更加合理,学校规模更加适中,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良,促进了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快速、健康发展。

3.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我市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为契机,把教育“创强”与校安工程和改造薄弱学校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抓好校舍建设。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标准化学校为切入点,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为建筑面积不足的学校新建了校舍,全面消除了危房校舍,改造了各中小学校的旧校舍。

出台了《普宁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实施方案》和《普宁市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等文件,市财政对列入规划的校舍建设工程,小学每平方米补助500元,初中每平方米补助600元,有效地改变了薄弱学校的面貌。

目前,我市已完成了全部321所薄弱学校的改造。

二是设施设备均衡配套。

自2012年启动教育创强工作以来,我市分年度出台配套设施设备实施方案,有计划地为全市公办中小学校、各乡镇中心幼儿园配全配足各种设施设备。

其中,2012年投入2716.35万元;2013年投入6302.9万元;2014年投入1.943亿元;2015年上半年计划投入14500万元。

目前,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功能室齐全、设施设备配套、图书数量充足、常规教学器材基本满足教学要求。

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全部超过550元,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全部超过850元。

小学、初中生均图书册数分别超过20册和25册。

小学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达标学校比例达98.3%、音乐美术室达标学校比例达92.2%;初中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室达标学校比例达100%。

三是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

至2014年底,所有中小学校宽带接入率达到100%;多媒体教室占比达到56%,并实现城乡基本均衡。

4.多措并举,均衡配置师资

一是抓好师资增配优配。

近三年来,组织17所高(完)中外出前往华南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等师范院校招聘本科以上毕业生251人;同时,在普宁市通过公开招聘增配教师1161人,其中分配到农村中小学校775人,逐步缓解农村学校教师欠缺与学科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

目前,全市所有初级中学师生比达0.055以上,所有小学师生比达0.043以上,全部符合省标准。

二是抓好城乡帮扶交流。

逐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县域内定期轮换制度,实行义务教育学校城乡教师互动交流,鼓励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边远山区支教。

结合实施“结对帮扶”、“千校扶千校”等措施,对轮换校长和支教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和职务晋升方面给予倾斜。

2014年我市轮换的校长有78人,轮换的教师有1002人,比例均在5%以上。

对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的交流主要是根据教师队伍呈现结构性欠缺的矛盾进行优质互补,合理流动,主要的途径有传帮带、对口帮扶、支教、培训骨干教师等。

三是抓好教师继续教育。

抓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加强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大力鼓励在职教师报考北师大教育硕士研究生班,培养造就一批教育管理专家和名优教师。

以省级温俊义名校长工作室、柳文龙名师工作室和揭阳市级陈俊洪、刘宏良名班主任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实施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工程培训计划。

2014年,全市教师参加继续教育39363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39215人次。

四是落实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岗位津贴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工作,鼓励教师安教乐教。

对扎根边远农村和山区学校的教职工,全面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一方面在工资套改上,比城区教师高定一个档次;另一方面是按粤财教【2013】51号有关规定落实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岗位津贴,2013年享受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津贴共13549人,人均月518.2元;2014年享受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津贴共13141人,人均月746元。

同时,根据粤教人[2007]250号和粤教师[2008]7号文件精神,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工作,激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稳定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队伍,促进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5.以人为本,确保教育权利均等。

通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学生入学工作机制,确保了适龄儿童少年拥有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各类群体提供均等的义务教育机会。

一是落实义务教育招生政策。

一方面,长期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

连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中学全部坚持免试就近入学。

全市入学秩序井然,没有发现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没有将各种学科竞赛、特长评级与学校录取相挂钩的现象。

另一方面,制订《普宁市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实行指标分配录取工作方案(试行)》,将公办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名额的30%分配到区域内各所初中,有利于调动薄弱初中办学积极性,确保生源的流向均衡,促进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和均衡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重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结合实际探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模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的意见》、《普宁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关爱帮助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及各有关制度,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

三是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

按照国家规定扎实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2015年将建成1所特殊教育学校,计划投入1000万元。

同时,积极完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服务体系,加强常住人口4万人以上镇(街道)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不断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

至目前,全市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1.3%。

四是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问题。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个为主”要求,切实担负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责任,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积极挖掘公办学校的潜力,最大限度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入学问题。

2014-2015学年度,全市中小学共接纳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21325人,其中入读公办学校随迁子女11061人,占51.9%。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读书问题的有效解决,充分体现了我市基础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

五是全力抓好“防流控辍”工作。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认真做好免费义务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各级党政把春秋两季组织入学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及时转发组织入学有关文件;广播电视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加大新修订《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公布查禁厂矿、商户招收学龄少年的举报电话;教育行政部门面对新情况,采取新措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把春秋两季组织入学时间从每年的2月中旬、9月份分别提前至12月底和6月底,尽量减少学生在寒暑假期间流失;教育局班子成员和机关股室站分工包片,级级落实组织入学责任制,实施责任追究制。

对组织入学任务完成不好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相关教育组长和相关学校校长评优评先资格。

各中小学校严格实行《入学通知书》和“一生一表”制度,及早掌握学生流动的原因和去向,有效地防流控流。

各有关职能部门、村(居)认真落实防控责任,加强配合,形成防控合力。

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各中小学领导、教师与村(居)干部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劝学工作。

2014-2015学年度,我市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为0.6%,均达到省的要求。

6.强化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重视强化教学管理和指导,认真解决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具体问题,督促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一是健全评价体系,转变育人观念。

既关注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业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效益;切实遏制简单追求学生学科成绩的冲动,减轻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求学校从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表现5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

二是提升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发展水平。

为培育一支在省、揭阳市学校管理方面有影响力的优秀校长队伍,以点带面,发挥辐射示范作用,促进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出台了《普宁市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与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北京生本养成教育咨询中心)签订《普宁市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合作框架协议》,并确定英才华侨中学等20所学校为普宁市首批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实验学校。

三是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

①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常态编班,严禁各中小学校开设重点班、实验班、提高班,严禁违规补课和违规登订或代购教材教辅。

近年来,没有严重违纪违规事件。

②规范教学行为和课程设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及作息时间安排的通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工作。

③规范学生学籍管理,认真贯彻《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粤教基[2014]24号),下发了《关于规范普宁市中小学生转学手续的通知》,对入学、转学、休学等方面工作进行规范管理,明确学籍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按各自的职责分工,规范各项工作程序,确保学籍信息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完整、真实。

④全面开展体育艺术教育。

成立普宁市艺术教育中心,开展艺术教育专项指导,督促中小学校切实落实艺术教育课程计划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启动“中国书法之乡”创建工程。

全面推行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每个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定期举办“中学生运动会”和“中小学校园文化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四是加强教研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学教研指导,力促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制定了《关于成立普宁市学科中心组的通知》(普教发[2014]151号),面向全市选聘义务教育学校96名学科中心组成员,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骨干教师队伍,并均衡配置到各乡镇(场、街道)各学校,使他们成为各地各校的学科带头人,带动各校教学教研的开展,提升基层学校教研水平和质量。

同时组织教研员重点深入农村学校蹲点具体指导,鼓励、支持、指导科研活动。

目前,全市有50个教研课题由农村学校承担。

五是建立督学责任制,规范办学行为。

为进一步督促引导全市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我市制定《普宁市督学责任区制度实施方案》,从2013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市建立和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

把全市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纳入经常性的随机督导检查,在全市形成经常性督导与集中专项督导相结合的教育督导工作机制,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更好地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近三年来,我市教育系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行为。

2、工作特色与亮点

(一)创新教育经费筹措渠道

我市各级党政、有关部门牢固树立“投资于教育,就是投资于人民,投资于未来”的理念,构筑起了“财政投入+优惠减免+社会捐资”的教育创强三维保障机制。

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资金,依法做到教育经费的“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切实保障教育创强经费投入;落实校舍建设工程办理有关手续的收费优惠政策;进一步创新思路,拓宽筹资渠道,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实现教育投入多元化。

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近10亿元,其中社会各界捐资达2.18元。

(二)科学规划教育发展蓝图

市委市政府制订、实施《普宁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4-2020年)》、《普宁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主动适应与服务于打造“商贸流通之都”和当好“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排头兵的这一经济社会发展定位,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管理创新目标,融入普宁市总体规划之中,依据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遵循“育人为本”原则,践行“学在普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推行“崇文、尚信、勤行、致远”揭阳精神,更全面、更有力地推进全市教育科学、优质、均衡发展。

(三)鼓励发展民办义务教育

1997年底,我市根据民办教育发展形势,依据《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出台《普宁市社会力量举办中小学校管理暂行办法》,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义务教育,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0多年来,我市共创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29所(含完中和一贯制学校)。

目前,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59352人,占全市义务教育学生的19.87%。

民办教育一方面成为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另一方面又缓解了市区中小学生入学难问题,部分地满足了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目前,市区原先大规模、大班制办学现象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办学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我市民办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涌现了不少优质的学校,在粤东地区颇具盛名,华美实验学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4年高考,该校学生勇夺广东省理科第1名和第5名。

(四)全面开展文化艺术教育

我市把文化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全面发展,全力推进,并取得丰硕成果。

2014年,我市举行主题为“我的中国梦”的“普宁市中小学校园文化节”。

文化节历时三个月,共有150所学校5000多名学生参加,展示表演了230多个文化艺术节目,有书法、绘画、摄影、国学经典吟唱、校园剧、舞蹈、器乐、声乐等。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参与面广、参演人数多,社会各界评价非常好。

文化艺术教育的全面、纵深发展,对活力校园、精彩校园的形成进一步增强农村及山区学校的吸引力,减少学生流失或向市区、城镇学校集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已成立“普宁市艺术教育中心”,启动“中国书法之乡”创建活动,文化艺术教育将得到更好发展。

3、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育综合实力和均衡水平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育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二是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市区内已建成大量新住宅区,经济迅猛发展,异地人员不断迁入,导致个别学校学位供给比较紧张,需进一步新建、扩建校舍;四是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今后,我市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科学管理、优质发展”的思路,从两个方面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提升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水平,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

二是加大高学历高素质教师的引进和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真正造就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

三是进一步完善教师、校长交流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效应。

普宁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