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式的统治解读《1984》的极权主义.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8517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狱式的统治解读《1984》的极权主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狱式的统治解读《1984》的极权主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狱式的统治解读《1984》的极权主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狱式的统治解读《1984》的极权主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狱式的统治解读《1984》的极权主义.doc

《地狱式的统治解读《1984》的极权主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狱式的统治解读《1984》的极权主义.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狱式的统治解读《1984》的极权主义.doc

黄丽清

(福州大学外语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

乔治奥威尔及他的政治讽刺小说《1984》在英语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独特地位。

作为反乌托邦小说,小说表现了扭曲真理、控制语言、监控个人隐私等集权统治模式,揭示了极权主义恐怖政治对人性的摧残。

世上只要有极权主义肆虐,奥威尔的《1984》就不会过时,就还有阅读的价值。

关键词:

极权;反乌托邦;乔治奥威尔

中图分类号:

I561.0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2596(2012)12-0135-03

一、反乌托邦

乌托邦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与希望。

历史上,托马斯莫尔著有《乌托邦》,柏拉图著有《理想国》,陶渊明写有《桃花源记》,都编织了对未来的美丽的梦。

然而,到了20世纪,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类经历了恐怖和绝望。

20世纪也出现了急遽的思想变革:

非理性的出现,尼采“上帝死了”的预言,人们对传统思想和价值观的彻底否定。

20世纪出现了希特勒、墨索里尼、斯大林的独裁统治,对人类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家不再寄希望于未来,而是立足现实,用夸张、讽刺等写作手法,将现实极端化,呈现于作品中,反乌托邦由此而产生。

反乌托邦作品的出现,是对人性绝望的体现,是人文主义的悲剧。

奥威尔的《1984》与扎米亚金的《我们》、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并称“反面乌托邦三部曲“。

《1984》作为一部反乌托邦小说,是源于社会现实的反面乌托邦,是现实生活的折射,是奥威尔对可能出现的独裁统治的警告,反映了奥威尔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政治情形和社会状况的关注。

小说打破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呈现了一个地狱式的黑暗社会。

《1984》具有反乌托邦小说的以下特点:

警示性:

将现实丑恶和危险加以夸张,放大,引起人们的警惕;否定性:

以悲观绝望反乐观积极,以荒诞反逻辑,以非理性反理性,以人性恶反人性善,以反讽式的“美妙新世界”反“乌托邦”。

《1984》是对乌托邦小说的颠覆,在叙事策略上,否定了传统乌托邦小说的追寻模式;在思想内涵方面,描绘了未来社会的阴郁恐怖。

二、极权主义及其在《1984》中的表现形式

极权主义出现于1925年,由法西斯发明,墨索里尼是发明者之一,其定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领袖。

极权主义乃是现代专制主义。

它从本质上来说与古代或中世纪的专制主义并无二致,但与这些传统的专制主义不同,或者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地方是,极权主义掌握了现代政治的统治手段,使政治组织、社会生活、舆论工具、艺术创作、历史篡改甚至个人思想和隐私,无不处于有形或无形的“老大哥”的全面严密控制之下,这是中外历史上任何一个暴君所做不到的,更是他们连想也想不到的。

极权主义是现代性的,它以技术为条件,把整个社会囚禁在国家机器中,即对人的非政治生活的无孔不入的政治统治。

《1984》描述的是对极权主义恶性发展的预言——人性遭到扼杀,自由遭到剥夺,思想受到钳制,生活极度贫乏,单调。

特别可怕的是:

人性已堕落到不分是非善恶的程度。

在小说中,人性可怕的堕落最充分地体现在帕森斯的孩子身上。

帕森斯头脑愚笨,充满低能的热情,属于那种完全不问为什么就对党忠心耿耿的人。

但是,帕森斯的孩子好像两只很快就会长成吃人野兽的小虎崽。

“他想,有这样的孩子,那个女人的日子一定过得很惨。

再过一两年,他们就要日日夜夜地监视着她有没有思想不纯的迹象。

如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令人感到害怕。

最糟糕的是,通过像少年侦察团这样的组织,把他们都有计划地变成了无法驾驭的小野人,但这却不会在他们中间产生任何反对党的控制的倾向。

相反,他们崇拜党和党的一切。

他们全部的凶残本性都发泄出来,发泄在国家公敌、外国人、叛徒、破坏分子和思想犯身上。

三十岁以上的人惧怕自己的孩子几乎是很普遍的事。

”最后,是帕森斯的7岁的女儿从门上的钥匙孔里偷听到父亲在睡梦中发出的“打倒老大哥”,将其报告给了思想警察,导致了帕森斯的逮捕。

大洋国统治者利用报刊、电视、少年侦察团、青年反性团等破坏家庭中的亲情关系,使每一个人都背叛对方,从而摧毁人的道德人格,将人非人化。

小说中每个人到最后都背叛了别人。

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消耗国民生产,挑拨民众盲目的爱国情绪,从而获得国内统治的和平,谓之“战争即和平”,战争成为对内极权统治的有效方式。

通过黑白颠倒、双重思想的精神训练,让人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对任何问题有太多太深的想法,谓之“无知即力量”。

何谓“双重思想”呢?

双重思想意味着在一个人的思想中同时保持并且接受两种相互矛盾的认识能力。

当党内知识分子在说谎时,一方面他清楚地知道他在篡改现实,同时却真的相信自己的谎言;一面故意撒谎骗人,一面诚心诚意地相信自己的谎言;一手遮盖客观事实,一手却紧握这个事实;知道全部情况却说一些滴水不漏的谎话;同时持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明知他们相互矛盾而仍都相信;用逻辑反对逻辑;一边拥护道德一边又否定道德;一边相信民主是不可能的,一边又相信党是民主的捍卫者;一边忘掉必须忘掉的东西,而又在需要的时候恢复对它的记忆,然后又立即忘掉它,尤其是将这种做法应用到这种做法本身中去;有意识地进入无意识,而后又并不意识到你刚才完成的催眠。

极权主义的思想控制不仅是负面的,而且是正面的。

它不仅不许你表达,甚至具有一定的思想,它还规定了你应该怎样思想,它为你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

极权主义3个特征:

1.具有统一的意识形态,并制约人们的精神世界;2.统一意识形态下的唯一政党,控制国家的一切事物;3.一个社会,一种声音,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全面控制。

奥威尔拥有的极其敏锐的眼光,使他能够洞察欺骗与谎言,发现了隐藏的真实,然后把它放大,变形。

他认为,揭露极权主义的危害,向世人敲起警钟,让大家都看到它的危害性——对伦理的破坏,对思想的控制,对自由的剥夺,对人性的扼杀,对历史的捏造和篡改,非常重要,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听任极权主义横行,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社会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一)扭曲真理

真理是符合“正统”的话语,一种满足统治需要的产物。

真理部实质是利用话语权制造出适合极权统治者的话语和真理,以确保极权主义统治。

大洋国通过对知识话语的创造和话语权力的运用建构了其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完成了对自由思想的正面控制。

在极权统治者眼中,历史并非是一种固定的、自足的客观存在。

为了极权统治的利益,历史不断地被反复建构,过去不断被篡改,真理被扭曲,意义不断被破坏。

小说主人公温斯顿在真理部工作。

所谓“真理部”,正好相反,温斯顿在这里从事的是篡改事实的工作。

小说描写温斯顿对“奥吉尔维”这样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物的虚构。

“没有奥吉尔维这样的一个人,不过只要印刷上几行字,伪造几张照片,就可以立即使他存在。

一小时前还没有想到的奥吉维尔同志,如今已成了事实。

你能够创造死人,却不能创造活人。

在现实中从未存在的奥吉维尔同志,如今却存在于过去之中,一旦伪造工作被忘记后,他就会像查理曼或尤里乌斯恺撒一样真实地存在,所根据的是同样的证据。

”所以,只有永远的极权,没有永远的真理。

过去并不客观存在,它只存在于文字记录和人的记忆中。

真理部是改写真实、编造真理和谎言的部门。

“修改过去——每天,或几乎每分钟,都在修改过去,使之适应现在的情况。

如此,党的每一个预言都能被文献证明是正确的。

全部历史就像一张根据需要不断刮干净重写的羊皮纸。

这种工作完成后,不论怎么都无法证明曾经发生过虚构历史事实的事。

”大洋国社会组织机构在于混淆一切稳定的秩序,将黑白、是非的准则打乱,彻底消除现实世界和人脑内部世界之间的差异,将现实与思想打通,合为一体。

(二)控制语言——新话

在奥威尔眼里,语言是掩盖真实的幕布,粉碎现实的工具,蛊惑民心的艺术。

他坚信在一个语言堕落的时代,作家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抵抗暴力和承担苦难的意义上做一个永远的抗议者。

语言不仅具有表述的力量,更有建构现实的能力。

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之外,没有世界。

只有得到言说,事物才能浮出水面,进入视野,形成思想。

因而控制语言也就意味着控制了思想。

在《1984》中,大洋国的统治者通过“新话”达到操纵语言、进而控制思想的目的。

“新话”的目的是为大洋国民提供一种表达世界观和思想习惯的合适手段,使得其他思想方式不可能存在。

“新话”的特点是词汇量逐年减少,其目的是限制思想,缩小思想范围,并最终控制思想。

新话将一切不利于统治的词汇剔除,诸如honor,justice,democracy等概念都已不复存在。

所有集合在自由和平等概念中的一些词都包含在思想犯罪(crimethink)之中,通过控制语言,当权者成功地达到控制人们思想的目的。

消灭了异端语言,就消灭了异端思想。

所以,从本质上而言,“新话”是异化的语言。

通过用“新话”对历史和过去文字作品的改写,历史将永远呈现出极权统治所需的形态而不会有被质疑的危险。

新话使英语沦为一种被简化了的工具,限制了不同意见的产生。

不同的意见无法以语言表达,不同的政见自然不复存在。

在自由的思想无法诉诸语言时,反抗自然不复存在。

(三)监控个人隐私——电幕

对《1984》而言,极权统治者通过对电幕的操纵,完全控制了个人所有的空间。

奥威尔在书的开头部分对温斯顿公寓里的电幕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电幕能够同时接收和放送。

温斯顿发出的任何声音,只要比极低声的细语大一点,他就可以接收到;此外,只要他留在那块金属板的视野之内,除了能听到他的声音之外,也能看到他的行动。

当然,没有办法知道,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你的一言一行是否都有人在监视着。

思想警察究竟多么经常……你早已这样生活了:

你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是有人听到的,你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除非在黑暗中,都是有人仔细观察的。

这里的电幕有着双重的功能。

其一,对所有的个体进行全方位的、全天候的监视和记录,从而达到对人的身体进行控制。

电幕是用来对人的身体活动方式进行监视的,而窃听器是监视人的言语的。

“温斯顿继续背对这电幕。

这样比较安全些;不过他很明白,甚至背部有时也能暴露问题。

”在这里,可以看出如果主人公的行为方式或面部表情有所异样便会被定为叛党。

由于电幕存在于这个城市的每个空间地点,包括核心党党员的家中和咖啡厅、电影院甚至广场等各个公共活动场所,所以无论走到哪里,温斯顿的身体行为都被仔细地监视。

在这些空间中,行为方式是被规划出来的,例如每天人们必须做早操和两分钟的仇恨运动,以表现出对敌人的激愤动作和表情。

由于电幕被安放在每个正常人的家中,而不仅仅是在以医院、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场所和以政府机关、法庭和监狱为代表的权力机构,其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因为这不仅是为维护正常的秩序,而是为了达到极权政府的统治需要,是针对每个人的全面持续的监视。

电幕不断地对温斯顿的心理上的个人空间进行侵犯,造成温斯顿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焦虑。

“在任何公共场所,或在电幕的有效范围内,让思想开小差是极其危险的。

哪怕最不起眼的小事也会在不经意间泄露你的秘密。

神经的抽搐,不自觉的忧虑表情,自言自语的习惯——凡是带些反常的样子,显得想要隐藏什么,都会使你暴露。

无论如何,脸上表情不适当(譬如在宣告胜利时露出不信的表情)本身就是一桩应予惩处的罪行。

新话中甚至有一个词,叫做脸罪。

虽然温斯顿是在自己的家里,但这个家却并不是真正的私人空间,因为在这个极权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的私人空间。

“不知什么缘故,起居室里的电幕安的位置与众不同……温斯顿坐在壁龛里,尽量躲得远远的,可以处在电幕的控制之外,不过这仅就视野而言。

当然,他的声音还是可以听到的,但只要他留在目前的位置,电幕就看不到他。

一半是由于这间屋子的与众不同的布局,使他想要做他目前要做的事。

”对于这个还有些许反抗思想的人来说,唯一逃脱视觉监视的只剩下一个小小的角落。

在这里他还可以勉强写出自己的思考,虽然是破碎的、毫无逻辑的。

其二,电幕也起到今天的电视作用。

它对大众进行思想意识形态灌输,以期达到对大众的思想统治和思维干扰。

这种做法的结果使得个体的思想即使没有被全部统治,仅存的自由意志和自我识别也会被弄成非常混乱的碎片。

电幕这种监视手段使权力得到了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延拓,毫无时空中断地遍布整个社会,成为极权主义权力机构对每一个体进行从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经验 > 旅游购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