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4141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docx

《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docx

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

实验二小麦种、变种和品种的鉴别

一、目的根据小麦种、变种和品种麦穗的特征特性,练习识别小麦种、变种和品种的方法。

二、材料小麦各个种及本地区栽培品种的麦穗;小麦种及变种的标本。

三、用具和药品放大镜、实验针、烧杯、培养皿、滤纸;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苯酚(白碳酸)等。

小麦植物学的分类是按形态学的特征、结实器官的特点与生物学特性,将相似的小麦类型组成一个分类单位,由这些单位再组成一个分类系统。

根据小麦类型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就能了解它们在形态学和生物学上的特征特性,以及它们的亲缘关系,以便有效地加以利用,创造新类型,培育成新品种。

但由于小麦植物学分类主要是根据形态上的差异,没有注意到小麦类型形成发展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产上的经济价值。

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品种资源,还必须认识小麦的品种。

小麦品种是人类创造的栽培植物群体,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生产资料。

因而小麦品种是经济上的类别,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而且品种在经济上的价值还具有时间性和地区性。

这在认识、选育和利用小麦品种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麦种

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Juss.),小麦属(TriticumL.)的植物。

这一属包括许多种,过去按形态特征曾被定名为20多个种,以后,根据详细的形态比较和细胞学研究,又将这些种归并为三个系统:

一粒小麦系、二粒小麦系和普通小麦系。

三系之间染色体数目不同,成倍数性关系,都是7的倍数。

一粒系体细胞的染色体是14条(2X7=14),二粒系是28条

(4X7=28),普通系则为42条(6X7=42)。

故一粒系的各个种称为二倍体,二粒系的各个

有些种间染色体组相同,种间相互杂交能得到正常的后代。

所以有些遗传育种者根据染色体组的异同,提出新的分类体系,将小麦属过去的种归并为五个种,即一粒小麦(二倍体)、圆锥小麦(四倍体)、提莫菲维小麦(四倍体)、茹可夫斯基小麦(六倍体)和普通小麦(六倍体)五个种,但旧的分类体系至今仍为一般人所沿用。

我国小麦生产上栽培的品种绝大多数属于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其他的种多

系零星分布,其中以密穗小麦、圆锥小麦、硬粒小麦较多。

东方小麦和波兰小麦仅有极少数品种在个别地区栽培。

根据新的分类体系:

普通小麦和密穗小麦均为六倍体,属普通小麦种;圆锥小麦、硬粒小麦、东方小麦和波兰小麦均为四倍体,属圆锥小麦种。

这里按照传统习惯和名称将我国小麦主要栽培种的特征列在表2-1中,可据以区分我国小麦主要的栽培种。

麦穗的特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因而鉴别小麦的各个种时,不能仅凭个别的特征,而应综合地从全部特征来鉴定。

(二)小麦变种

征是芒的有无、用芒色来鉴定。

定。

芒的有无

普通小麦又称软粒小麦。

它是小麦中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一个种。

这个种在我国有许多变种,据鉴定,除云南亚种的6个变种外,共有80多个变种。

小麦变种分类的主要特穗子(护颖)有无茸毛、穗和芒的颜色,以及籽粒的颜色。

少数变种还需要鉴别时,必须在日光下,采用成熟而又发育良好的麦穗,按下述标准进行鉴

麦穗上下都有芒,且其长度在2厘米以下者为有芒变种。

全穗无芒或麦穗上

部小穗有少数短芒者属于无芒变种。

的变种。

穗的颜色穗色分红、白、黑及带有黑色斑点的烟灰色。

在鉴别淡红色和草黄色的麦穗发生困难而不易区别时,可将护颖放于5%的氢氧化钠溶液内,经过15-20分钟后观察。

为红色的穗子就会变成褐色,而白色的穗则仍然是草黄色。

芒的颜色芒分白色、红色和黑色。

白穗小麦的芒通常都是白色。

红穗小麦上的芒也通常是红色。

但在白色穗、红色穗和黑色穗上都可以观察到黑色的芒。

襲:

小赛主娶我培种的特缸

芒的群尤

駁Jt方即

护匾的K册演甚它特低

的尢案鹰

科子啲砸狀郸

篦他特征

胃鼻小童小矍)

K

昭処.1L春平

明卫轉悴有校明汪的h

«*

鼾料近韦聃县的冠奄.

比厭面

样寵人吝晶脫粒

.与外卅卒怪戒

呈的骨"軍最

.ifin

H*«y&5瞬毛,粉虜或魚武

J

■子测妣覓于it

A

Batina

HE

y

純炸IT曲.LI青削■的崭.

*#

軒用Jc.N^iC聊Bl影・厦舞望發捕状•通站为an

■于稻斷血近if方唸.出殆雋面駁if瓯址.布并战的奥11和品科

魅悴十豪

一Ift矗书

苦•无芒的

产占韜

略划.UtilHM的许,尊薩

爵遴期的

軒样快粧和垂,

・予■面H1F圍

盘的ft

■僅厚

杆前杞構備带.

fljj®

朋子欄斷画近吒方总

■■--

井的威g

比n«K.脳

疣实或H

nrtt

种子的颜色种子的颜色分红色和白色。

红色的种子在种皮的表层有褐色素。

由于种子

硬度不同,红色可以变动在玫瑰色、淡褐色,直到褐色。

白色种子也可以从乳白色到淡黄色。

鉴别种子的颜色要在日光下,采用成熟的种子。

对颜色上难以区分的品种,可用碱溶液

来加以处理。

或者放入水中煮沸后观察。

碱溶液处理是将种子放5%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则是将样本种子装入纱布袋中,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煮沸15—20分钟取出(煮沸时间不可

延长)。

随即加以鉴定,白色种子仍然是浅黄色,而红色种子则变成红褐色。

普通小麦变种的主要特征如表2-2,可据以鉴定普通小麦的变种。

(三)小麦品种

小麦品种的基本特征是穗的形状、芒的有无、护颖的形状、护颖颖咀和颖肩的形状、种

子形状,以及其在苯酚作用下的着色情况等。

小麦品种的形态特征如图2-1~5,可综合地根

据这些特征按下列标准鉴别小麦的品种。

穗的形状穗形分纺锤形、长方形、圆锥形和棍棒形(大头形)四种(如图2-1)。

鉴别穗形时,应注意栽培条件对穗形的影响。

ft2-2主莠究科檢濟奄

M列护赫)的茸毛

芒的有无

朋子育芒

1瘟子无芒

\

苦色创權色一致

白色

红包

irrfe

權「无眸£

白苕

Korn・

viythmsfwr*

iTiiim

iiigrik-uri*l~

fl-luin

Flakah.

albidum

Al.

Al.

红色

erythwleucoia

Kom-

rrmipilKflitni

AL

H-EiriclciuririKorn.

jilkor-iibrwm

Korm-

mihurum

AL

斑〔从解色

rHcai(ii(^ra

Flai«b.

caesium

Al.

卩SCUiio-Cftr-uiumC™:

b,

種子有祥毛

■「IiT*PiM

白色

RTeridionaLeKom,

HOaLiU£iUrn

Clem.

teucosp^TTTiUrn

Keim・

VelutinumSchuhI.

红色

turx^ctitn

Kum.

Al.

pswtudo—Laitoei&u

Vav,

Dckfi

Knm

PyghrA

AL

瞬色

inkrii^iiiiTi

VavT

AL

^tlttriyrabrumThu血

ni|(unihr

芒的有无及其特点芒分为长芒、短芒、顶芒和无芒四类。

有芒的品种还要注意其长短、

粗细及其分布的方向。

芒是很容易随生育条件而发生变化的,鉴别品种应予以注意。

护颖的形状护颖是由两个面组成的。

一面窄一面较宽。

它们以龙骨为分界。

护颖的形状是根据宽的一面来决定的。

护颖的形状分长圆形、椭圆形、卵圆形、长方形和圆形(如图2-2)。

鉴别时应采用穗子中部小穗的护颖,这样的护颖最典型。

护颖颖咀的形状颖咀的形状分钝形、锐形、鸟嘴形和弯曲形(如图2-3)。

颖咀的形状

是会随着生育条件而发生变化的,主穗与分蘖穗亦有不同,应根据整个植株的情况综合地来

加以鉴别。

护颖颖肩的形状颖肩的形状可根据颖肩的方向(从颖咀基部到护颖外缘)分无肩、

斜肩、方形和丘形(如图2-4)。

颖肩的形状在整个穗子不同部位上是有变化的,某些小麦品种的穗子可能有各种类型的颖肩。

氏削形欄関毋酣鬪舉底方形刿形

2-2小麦护

純旳惴搭甥嘴死阿曲形

亟呈-3小复题1*刑找

无JS糾擀方琏丘聚

H2^4小浸题JN龄状

疑圆形聊形抽凰檔劃略

S2-5小謹杆粒磁収

 

种子的颜色一般分红色和白色。

红色包括淡棕色和深红色;白色包括粉白、透明白、乳黄、透明黄、琥珀色等。

在直接观察不易区别种子颜色时,可用苯酚(石碳酸)溶液处理种子,使其染色,按其着色程度更精确地来鉴别小麦品种。

以上所述是一般鉴别小麦品种的基本特征和标准,可据以鉴别小麦品种。

但鉴定时必须

根据较多的特征综合地进行鉴别。

不能由一、二特征的变异而误认为是混杂。

因为有些特征

易随外界条件而发生变异。

同时,还应采用变异较小的部分来观察分析。

如选择正常发育植

株上的主茎,而不取分蘖;取穗子中部的小穗,而不取穗子基部与顶端的小穗。

但有的特征

也必须分不同部位来加以鉴定。

除上述鉴别小麦品种的特征外,其他如植株形态、芽鞘颜色、

幼苗习性、幼苗颜色、茸毛有无、植株高矮,以及田间生育情况等也是区分小麦品种的重要

、物候期

1播种期:

播种的日期,以月/日(下同)。

2、出苗期:

全区有50%幼芽露出地面的日期。

3、三叶期:

全区50%植株,第三片叶(心叶)露出2厘米以上。

4、分蘖期:

全区有50%勺植株,第一分蘖露出叶鞘的日期。

5、返青期:

冬小麦早春解冻后,全区50%的植株,叶片呈现鲜绿色,开始恢复生长的日期。

6、拨节期:

全区50%勺植株第一节抽出地面1~2厘米(用手能摸到茎节)的日期。

7、孕穗期:

全区有50%植株的剑叶全部露出叶鞘,茎秆中上部呈纺锤形的日期。

&抽穗期:

全区有50%的麦穗顶部小穗(不连芒)露出剑叶的日期或叶鞘中上部裂开见小穗的日期;密穗类型品种的麦穗不一定自叶鞘顶端伸出,可按其叶鞘侧面露出半个穗的日期。

9、开花期:

全区50%的麦穗中部小穗开花的日期。

10、成熟期:

可分为三个阶段,均以穗中部籽粒为准。

1乳熟期:

麦穗籽粒已形成,并接近正常大小,淡绿色,内部充满乳浆的日期。

2蜡熟期:

麦粒大小和颜色接近正常,内呈蜡质状,且易被指甲划破,腹沟尚带绿色。

3完熟期:

其籽粒大小定形、颜色正常、变硬、植株茎秆除上部2~3节茎节外,其余全部呈黄色的日期。

一般以完熟期作为成熟期的标准。

11、收获期:

记载实际收获的日期。

12、生育期:

从出苗到成熟的日数。

二、形态特征

1、幼苗生长习性:

在出苗后一个半月左右记载,分三级,伏”

(匍匐地面),直”(直立),半”(价于二者之间)。

2、株型:

抽穗后根据叶和铅垂线的夹角分为三级。

紧凑,平角小于15°

中等,夹角在15~30°之间;

松散,夹角在30°以上。

3、叶相:

孕穗期根据茎叶夹角和长相情况分挺直、下披和中间三级。

4、叶色:

分深绿、绿、浅绿三种。

腊粉多的品种可记为兰绿(拨节后一次记载)。

5、株高:

成熟前,测量自分蘖节至穗顶(不连芒)或从地面量至穗顶的群体高度(单位:

厘米)。

分高秆、中秆、矮秆三级。

高秆,100厘米以上。

中秆,80~100厘米。

矮秆,80厘米以下。

6、茎粗:

量茎的地上部第二节间的直径粗度,分粗、中、细三级,大于6毫米为粗;小于4毫米为细,两者之间为中。

7、芒:

芒色:

分白、红、黑三种。

芒长:

分长芒、短芒、曲芒、顶芒、无芒。

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

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

顶芒,指穗顶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

无芒,指完全无芒或极短。

&颖壳:

毛,分有茸毛与无茸毛两种。

壳色,分红、白、黄三种。

9、穗形:

分五种。

纺锤形,穗子两端尖,中部稍大。

长方形(柱形),穗子上、下、正面、侧面基本一致。

圆锥形,穗部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棍棒形,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

椭圆形,穗短,中部宽,两端稍小,近似椭圆。

10、穗长:

取20~25株量主穗,自穗节至顶端(不连芒)长度(单位:

厘米)。

11、小穗数:

分别记载每穗的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及不结实小穗数,一般取样25穗计算。

12、小穗密度:

测量麦穗中部10个小穗的穗轴长度(单位:

厘米)。

13、小穗粒数:

指中部小穗的结实数。

14、粒形:

分长圆形、卵圆形、圆形。

15、粒色:

分红”与白”两种。

16、籽粒饱满度:

按种子饱满程度分饱满、半饱、秕三种。

三、生育动态

1、发芽试验:

随机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种子300粒,分为3组,即重复3次,发芽皿(或盘子)内铺上纱布(或砂子),再将种子放入。

发芽最低需水量为种子重量40~45%置于20~25C变温条件下,3天测定发芽势,7天测定发芽率。

发芽势(%=3天内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粒数*100

发芽率(%二全部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

2、出苗率:

三叶在试验区内选择3~5个一米长样点,调查苗数,

计算其平均出苗率出苗率(%二已出苗数/播种粒数*100

3、基本苗数:

于全苗至三叶期半,选有代表性的固定段内,数清苗数,折算成万/亩。

4、分蘖数:

在固定样段进行调查,分为:

1冬前分蘖数:

在封冻前调查,折算万/亩表示。

数清总分蘖数,除样段的基本苗数,即得出冬前单株分蘖数。

冬前单株分蘖数二总分蘖数/样段基本苗数

2最高分蘖数:

在拨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折算成万/亩表示。

计算单株分蘖数方法同上。

3有效分蘖数(每亩穗数):

成熟前在固定取样段内调查,以万/亩表示。

4有效分蘖率:

有效分蘖率(%二固定样段内的有效穗数/固定样段内的最高分蘖数*100

5、生长势:

指植株生长的健壮程度。

在主要生长阶段如入冬前、拨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记载。

分,强(++)、中(+)、弱(-)三级。

6、整齐度

1株高整齐度:

分三级,整齐(++)(株高相差不到一个麦穗的高度);中等(+)(株高较一致,少数相差一个麦穗以上);不整齐(-)

(全株高度参差不齐)。

2穗整齐度:

根据穗形大小分整齐(++)、中等(+)、不整齐(-)三种。

7、苗高:

从苗的基部量至最高叶片顶端的高度(单位:

厘米)。

8叶面积和叶面积的系数:

①单株叶面积及每亩叶面积:

定点取有代表性苗25株,分别测定每一片叶的长和宽(一般测定具有同化能力的绿色叶片)、再依以下公式求出单株叶面积。

单株叶面积(厘米2)=E(L>B)/1.2>N

式中匸表示叶片总和,L=叶长,B=叶宽,N=株数。

亦可用称重法测定单株叶面积,求法为:

单株叶面积(厘米2)二叶片总重量>小样叶面积/小样叶面积重量

每亩叶面积(米2)二单株叶面积>每亩总株数。

100,000,000(厘米2)

②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系数二单株叶面积(米2)>每亩总株数X15/100,000,000(厘米2)

9、干物重:

一般仅测地上部,可将样品分为叶片、叶鞘、茎、穗及枯黄部分测定之(或仅分为叶片及非叶片两部分测定之)。

地上

部活体总干物重为叶片、叶鞘、茎、穗干物重之和。

地上部总干物重为地上部活体总干物重与枯黄部分干物重之和(单位:

克)。

干物质积累强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干物质积累强度二某一段生长期内增加的干物质量/某一段生长期内经历天数=(第二段测得干重)-(第一次测得干重)]/第一次干重测定至第二次干重测定间隔天数

10、根系:

在各个生育时期进行测定。

1单株次生根数:

数记茎基部分蘖节处的次生根数,一般只求单株次生根数。

有时因试验需要,将各个分蘖分开,分别测定每个分蘖和主茎的次生根数。

2根量:

在1/9米2(即1尺2)面积上,分层挖土层用水漂洗去土壤,再测定根的体积(用排水法测定)以立方厘米表示,根的干重(单位:

克)。

11、灌浆速度:

每隔5~7天测定50~100穗烘干麦粒的千粒重,求出各阶段平均增长速度,以克/日表示。

四、抗逆性

1、耐寒性(冻害):

分四级,Q无冻害;1,叶尖受冻发黄;2,叶片冻死一半;3,叶全枯或植株冻死。

于返青前及每次冻害发生后记载。

必要时,统计分蘖或植株冻死率。

2、耐旱性:

按叶片萎缩程度在下午1~3点,日照强,温度最高时记载,共分四级。

0,无受害征状。

1,大部分叶片萎缩,并失去叶片应有光泽。

2,有较多的叶片卷成针状,其余叶片严重萎缩,叶面粗糙。

3,叶片卷缩严重,颜色显颜色显著深于该品种的正常颜色,下部叶片有的已开始变黄或变枯。

3、倒伏性:

记载倒伏植株倒伏日期、面积、程度、原因等。

(1)倒状面积:

倒伏植株占全区面积的百分率。

(2)程度:

分四级。

0,植株直立未倒或与地面角度大于75°

1,倒伏轻微,其期植株与面角度在60~75°之间。

2,中等倒伏,其植株与地面角度30°~60°之间。

3,倒伏严重,其植株与地面角度在30°以下。

4,落粒性:

成熟期记载,根据颖壳松紧程度分为:

紧,颖壳紧,用手搓压不易落粒。

中,颖壳较松,用手搓压容易落粒。

松,颖壳很松,种子部分外露,用手一触即落。

5,耐青干能力:

根据茎、叶、穗青枯程度和籽粒饱满程度分无、轻、中、重四级,并记载发生青干的原因、时间和严重程度。

五、病害

1、锈病(指条锈、叶锈、秆锈):

衡量品种的抗锈性能和发病程度一般有三个指标,即反应型、普遍率和严重度。

条锈于抽穗到开花时记载,叶锈于扬花至乳熟时记载,秆锈于乳熟期记载为宜。

①普遍率:

指锈病发生的普遍程度,即病叶数(条锈病、叶锈病)占总叶片数的百分比,或病秆数(秆锈病)占总秆数的百分比。

普遍率(%二病叶(秆)数/调查总叶(秆)数*100

2严重度:

以病叶或病秆上病斑所占面积用百分率表示分八级:

1%5%10%25%40%65%80%100%

平均严重度(%=[各级发病叶(秆)数>各该级严重度]之和/发病叶(秆)总和*100病情指数二普遍率x平均严重度X100

3反应型:

分七级记载,其标准如下:

小麦锈病症状反应的分级与描述

抗病性程度

记载符号

症状

分级

程度

条锈

叶、秆锈

完全免

0

无症状

无症状

近于免

0

有枯斑和失绿反应,

但不产生夏孢子堆

不产生夏孢子堆,但发生

黄白色的过敏性枯斑

高度抗

1

夏孢子堆量少、小、

不破裂,周围有枯死

反应

有微小的夏孢子堆发生,但其周围明显的枯死斑

抗病

2

夏孢子堆小到中等,数量稍多,能破裂,

周围也有枯死反应

有小到中等大小的夏孢子堆,但孢子堆常居绿岛中,绿岛周围有明显的失绿圈或枯斑圈

感病

3

夏孢子堆生长正常,数量多,周围有明显失绿反应

夏孢子大小中等,罕有联合,孢子堆周围有失绿圈,特别寄主生长在不适条件下容易发生

高度感

4

夏孢子堆大而多,周围无枯死或失绿反应

夏孢子堆甚大,常互相联合,周围无枯斑,但寄主在生长不适宜时,孢子堆

周围有失绿圈

混合型

X

在同一叶片上往往出

现各种类型的反应型

夏孢子大小不一,在同一叶片上或同一植株上,会有各种抗病和感病类型的反应型,无法机械地分开,如在接种鉴定时,小夏孢子堆会发生大夏孢子堆

2、赤霉病:

在腊熟期分别测定病穗率和严重度,然后求其病情

指数,分四级记载:

高抗,病情指数0—5;

中抗,病情指数6—20;

中感,病情指数21—50;

高感,病情指数50以上。

(1)病穗率:

多点取样,随机检查100至200个麦穗,计算病穗占总穗数百分比。

病穗率(%二病穗数/总穗数*100

(2)严重度:

多点取样,每点随机检查20个病穗,共100~200

穗即可,分级标准如下

严重度

(病级

值)

症状

0

无病

1

有病小穗占小穗总数1/4以下

2

有病小穗占小穗总数1/4~1/2

4有病小穗占小穗总数3/4以上

(3)病情指数:

小麦赤霉病发病率低时按下式计算。

病情指数(%=刀(各级病穗数咯该级严重度)/(调查总穗数X最高级严重度)*100

小麦赤霉病发病率高时,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X各该级严重度)的总和X(5X病穗总和)]/调查总穗数X最高级严重度

3、白粉病: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性鉴定方法有两种,即反应型和严重度,并计算普遍率、严重率和发病率,以资比较。

(1)反应型,分五级:

0—免疫,小麦植株上见不到白粉病菌的菌丝体。

1—高抗,仅在叶鞘边缘有很少量稀薄的菌丝体层。

2—中抗,小麦植株的叶片、叶鞘上有较多的分散病斑,菌丝体大小似黄豆粒,其主要特征为病斑不连成大片。

如果菌丝体连成较大的片(超过黄豆粒大),则菌丝体很薄,透过菌丝体能见到叶表。

3—中感,叶片和叶鞘上(以及颖壳和芒上)有很多分散的很厚的菌丝体层,有1/3的病斑连成片。

4—高感,叶片和叶鞘(以及颖壳和芒上)的棉絮状的菌丝体病斑连成大片,分散的病斑少于1/2。

(2)严重度:

一般在苗期和成株期进行两次,苗期于分蘖盛期进行,成株期于抽穗期进行,根据叶片的发病情况分七级记载。

0—叶片和叶鞘上无病斑

I—病斑占叶面积5刎下

II—病斑占叶面积6~10%

皿一病斑占叶面积11~25%

W—病斑占叶面积26~50%

V—病斑占叶面积51~75%

病斑占叶面积76~100%

计算严重率时,按各级严重百分率的上限计算,例如病斑占叶面积5刎下时,按5%计算;6~10%寸,按10%+算。

严重度(%=刀(每一病级叶片数X该病级严重度)/调查病叶片总数*100

普遍率,计算时,只要叶片上有病斑就算发病,计算方法:

普遍率(%二发病叶片数/调查叶片总数*100

4、叶枯病:

按病斑占叶面积的%分5级记载。

0为免疫,1~10%为高抗,11~25%^中抗,26~40%^中感,40%以上为高感。

5、其它病害:

若发生其它病害(如散黑穗病、黑颖病、黄矮病、红矮病等)时,也应分别记载。

6、虫害:

根据被害程度用目测法分五级记载。

0”未受害;1”被害面积在5灿下;2”被害面积在10%以下;3”被害面积在20%以下;4”被害面积在20%以上。

六、经济性状

1、产量构成因素

(1)亩穗数:

成熟前进行。

一般大田选择有代表性取样段4~5处,试验区内选择有代表性样段,每点2~3行,长1~2米,查出所有穗数,按下式计算。

每亩穗数二取样段内总穗数X566.7(米2)/取样段总面积

(2)穗粒数:

取有代表性植株20~25株,先数清穗数,然后将所有穗全部脱粒,数清总粒数,求得平均每穗粒数。

考查品种特征时,一般取20~25株的主穗,脱粒后数其总粒数,求得主穗平均每穗粒数。

(3)千粒重:

以晒干(含水量不超过12~18%扬净的籽粒为标准,任意取两份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