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8301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4.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doc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doc(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doc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于2010年6月2日起正式对外发布。

该报告是基于麦可思2010年初完成的200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撰写,抽样达到约50万人,回收问卷24.5万份,有效问卷22万份,主要内容包括就业与月薪,去向分布,失业与预警分析,工作能力、核心知识、职业任务,求职分析,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专升本,高考志愿填报,满意度分析,就业弱势群体分析,振兴产业对应的专业分析。

这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借助于统计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全新报告,也是一个结果导向的评价系统。

《就业蓝皮书》的作者——麦可思(MyCOS)是中国最专业、最全面、并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为中国的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术研究机构、大学毕业生和高考生等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并从2010年开始对毕业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与工作能力进行跟踪调查研究。

目前,麦可思已经调查了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四年累计有效问卷约100万份。

1.2010调查规模及覆盖面

2010年初完成的200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抽样达到约50万人,回收问卷24.5万份,回收率约49%;有效问卷22万份,其中完成全部答��问题者为73%;共覆盖2599所高校、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116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930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553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共调查了1182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521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61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75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57个职业,共计700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97%(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10版);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313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316个行业,共计317个行业,覆盖全国所有行业分类(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10版)。

2.调查对象

毕业半年后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

包括“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的毕业生,不包括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院校。

3.调查方式

向毕业半年后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以电子邮件方式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帐户号;答卷人回答问卷,答题时间约15至30分钟。

1-毕业生去向分布

1.1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较上届增长1个百分点

1.22009届高职高专就业率增长幅度大于本科

1.3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2009届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最高

2-就业与月薪

2.1本科专业大类工学就业率最高法学最低

2.22009届大学毕业生薪资明显增长高职高专增长最多

2.32009届“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分别为22%、33%、45%

2.42006届“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分别为1.7、1.9、2.2个

2.5民企、中小企业仍是大学毕业生最大雇主

3-失业与预警分析

3.1大多数半年时处于失业状态的毕业生还在继续求职8个本科专业、7个高职专业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

3.2动画等本科专业、临床医等高职专业被列入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牌”专业

4-工作能力、核心知识、职业任务

2009届大学毕业生工作能力满足度普遍下降销售与营销等核心知识亟须改进

5-求职分析

5.1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为毕业生就业首选

5.2200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求职成本1207元、高职高专为1061元每拿到一份工作录取本科与高职毕业生需分别投出平均12份、6份工作申请

5.3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月薪期待底线大幅上升

5.4大学招聘会是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最有帮助的服务大学毕业生主要求职成功渠道更加多样化

6-自主创业

1.2%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7-读研、留学与专升本

7.12009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留学比例较2008届上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本科学术准备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7.2职业发展需要是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专升本的主要原因

8-高考志愿填报

2009届大学毕业生选专业主要依据兴趣爱好与就业容易

9-满意度分析

9.12009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明显下降

9.22009届“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9.3高校最应改进的地方为实习和实践不够

10-就业弱势群体分析

10.1低收入就业漂族半年后月薪仅为平均水平约一半

10.2低收入就业漂族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最多

10.3低收入就业漂族更多来源于农民与农民工家庭

11-振兴产业对应的专业分析

国家振兴产业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本科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等高职专业需求旺盛

1-毕业生去向分布

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较上届增长1个百分点

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是86.6%,比2008届85.6%高1个百分点,比2007届87.5%低0.9个百分点;约1/3以上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的;2009届有半职工作的比例为1.5%。

图 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去向分布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根据上图,大学毕业生失业的比例为12.6%,其中有9.4%的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1.0%的人正在准备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2.2%的人放弃求职与求学。

麦可思调查还显示:

回答毕业时就已经落实工作的有53.7%,高于2008届毕业时的51.7%。

2009届毕业生毕业后立刻在国内外读研比例明显增加,211院校增加了约2.5个百分点,,达到13.5%;非211院校增加了1.1个百分点,达到8.4%。

图 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分布变化*

*图中的“有半职工作”以及“无工作,毕业后读本科”均是2009届新增的问题选项,故2008届、2007届缺失。

后文中均是如此。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从上图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总体分布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009届比2008届增加了0.8个百分点,2008届比2007届增加了1.1个百分点。

说明:

麦可思对大学生(包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2009届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的开展是在毕业半年后,此时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是由于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工作了几个月也能够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

麦可思将中国大学生的毕业状况分为10类:

受雇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有半职工作;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无工作,正在国内读研;无工作,准备国内考研;无工作,正在国外读研;无工作,准备出国读研;无工作,其他;无工作,毕业后读本科。

这10类毕业状况叫做大学毕业生的去向分布。

其中,已就业人群包括三类:

受雇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有半职工作。

就业率的计算方法为: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注意,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政府教育机构统计的就业率通常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也就是本报告中的非失业率。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升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升本人数。

2009届高职高专就业率增长幅度大于本科

麦可思调查研究发现,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非失业率约为91.2%,比2008届(90.1%)高了1.1个百分点,这一增长来源于读研而非就业,比2007届(93.5%)低了2.3个百分点。

2009届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7.4%,与2008届(87.3%)基本持平,比2007届(90.4%)低了3个百分点。

2009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5.2%,比2008届(83.5%)高了1.7个百分点,比2007届(84.1%)高了1.1个百分点。

连续四年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与非“211”本科差距缩小,百分点差距从2006届到2009届分别为7.2、6.3、3.8和2.2,在同样的经济形势下高职就业率提高较快。

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88.1%)已经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高于非示范院校(84.3%)。

民办院校的就业率最低(82.8%)。

图 “211”院校2007~2009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分布变化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图 非“211”本科院校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分布变化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图 高职高专院校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分布变化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图 2006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非失业率四年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2006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说明:

麦可思对大学生(包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2009届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的开展是在毕业半年后,此时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是由于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工作了几个月也能够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

麦可思将中国大学生的毕业状况分为10类:

受雇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有半职工作;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无工作,正在国内读研;无工作,准备国内考研;无工作,正在国外读研;无工作,准备出国读研;无工作,其他;无工作,毕业后读本科。

这10类毕业状况叫做大学毕业生的去向分布。

其中,已就业人群包括三类:

受雇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有半职工作。

就业率的计算方法为: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注意,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政府教育机构统计的就业率通常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也就是本报告中的非失业率。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升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升本人数。

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2009届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最高

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从2009届大学毕业生分布的经济区域差别来看,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该区域2009届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8.7%最高;泛东北区域经济体,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毕业半年后就业率79.5%最低。

分学校类型来看,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居2009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榜首(90.4%);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居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榜首(88.1%)。

图 2009届不同经济区域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

数据来源:

麦可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经验 > 旅游购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