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2844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设.docx

《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设.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设.docx

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设

1.总则1..

1.1项目的由来1.

1.2编制的目的1.

1.3编制依据1.

1.3.1法律法规1.

1.3.2规章和文件2

1.4评价标准2.

1.5评价等级3.

1.6评价范围与保护目标3

2.项目概况4

2.1平顶山市基本情况4

2.1.1地理位置4.

2.1.2气候5.

2.1.3地形地貌5.

2.1.4水系水文5.

2.1.5工、农业现状5

2.1.6交通状况6.

2.1.7经济状况6.

2.1.8生态状况6.

2.1.9规划及规划区的划分7

2.2西校区基本状况.8.

2.2.1地理位置8.

2.2.2建设概况8.

2.2.3周边环境状况9

2.3河南城建学院内噪声来源、危害9

2.3.1噪声来源9

2.3.2环境噪声的危害9

3.环境现状调查1.0

3.1噪声现状调查10

3.2监测点的确定1.1

3.3监测时间.1.1

3.4监测方法12

3.4.1噪声仪的使用1.2

3.4.2测量方法12

3.5噪声数据的处理12

3.6监测结果13

4.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噪声的现状评价15

4.1评价方法15

4.2评价标准与质量分级1.5

4.3我院西校区各监测点噪声污染等级及污染状况15

4.4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结论17

5.西校区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结论与建议18

5.1结论1.8

5.2建议20

6.环境效益分析21

6.1经济效益21

6.1.1经费概算21

6.1.2效益分析21

6.2社会效益21

6.3环境效益21

7.附图及参考文献22

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环境噪声影响报告书

1.总则

1.1项目的由来

河南城建学院坐落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白龟湖畔,是河南省唯一一所

以工科为主,以“城建”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高校。

其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的平

顶山城建环保学校和1985年的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1993年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两校合并成立

新的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一一平顶山工学院,2008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城建学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河南城建学院委托我们编制《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院西校区环境噪声对院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并提出改进。

我们接到委托书后,在进行实地勘察、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项目性质、区域环境状况,制定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并报市环保局进行专家咨询。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和自治区环保局大纲咨询意见的指导下,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1.2编制的目的

目的:

通过调查评价,查清西校区的环境噪声现状情况,并做出定量评价。

查明环境噪声的污染来源。

评价院西校区环境噪声对院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提出改进,提高校区环境质量的建议和方法。

通过全面分析测量,调查有关资料。

能够掌握西校区噪声的现状及噪声质量好坏,分析污染源分布情况,掌握西校区噪声的规律特点,探索出西校区噪声评价的合理方法。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实施);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2))

(7)《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8)第

253号令

1.3.2规章和文件

(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河南省环境保护条例》

(3)《平顶山市“十二五”规划》(2011-2015)

1.4评价标准

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0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

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

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河南城建学院属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

本项目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内,根据项目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以及平顶山环保

局对本次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项目评价执行的的环境质量标准列入表1-1。

噪声评价标准

功能区名称

执行的标准与级别

标准值dB(A)

昼间

夜间

区域环境噪声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55

45

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环境噪声影响报告书

(城市)

1.5评价等级

按照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

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

因河南城建学院属于声环境功能区GB3096规定的1类区,所以此次评价定位二级评价。

评价项目及评价级别见表1-2。

表1-2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表

专题

等级的判据

等级的确定

声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T24-2009)标准规定1类和2类地区

二级

1.6评价范围与保护目标

评价范围和重点保护目标见表1-3

项目

评价范围

重点保护目标

噪声

西校区所在地周边延伸100m的范围内

西校区附近居民区及校内学习、休息区

本次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4

环境噪內现狀评价

噪禺及預测、受影响人口預测

 

噪出影晡评价寿题报告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程序

2.项目概况

2.1平顶山市基本情况

2.1.1地理位置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

平顶山市西依伏牛山脉,东接黄淮平原,南临宛襄盆地,北连嵩箕山系。

全境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地理坐标:

北纬33°OF34°20'东经112°1牢113°4之间。

1957年建市,现辖2市4县4区,土地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01.1万,其中城镇人口201.4万人,农村人口299.7万人,城镇化率达40.2%。

平顶山市处于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由东向西“梯度推移”的中间地带。

它位于晋豫能源区的南缘,担负着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上海等省、市生产、生活用煤的供应任务。

现已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等工业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

2.1.2气候

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全市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868-2378小时。

年平均气温在15.2-158C之间。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12-1287毫米。

2.1.3地形地貌

地势西高东低,呈梯形展布。

地貌类型多,山脉、丘陵、平原、河谷、盆地齐全。

西部巍峨的伏牛山、层峦叠嶂,中部、东部为丘陵、平原。

西部鲁山县的石人山主峰海拔2153.1米,东部平原部分地区海拔不足70米。

全部土地面积中山区占13%,丘林占63%,平原占24%。

全市土地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其中:

山区面积1025平方公里,占13%;丘陵面积4966平方公里,占63%;平原面积1891平方公里,占24%。

全市耕地面积31.68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27.03万公顷。

2.1.4水系水文

平顶山市境内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水系。

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25

条,建有各类水库170座,其中大型水库5座,即白龟山、昭平台、石漫滩、田岗、孤石滩水库,较大的河流有沙河、北汝河、澧河、干江河等。

平顶山一带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季风气候特别明显。

虽然四季分明,但也易出现旱、涝和大风、暴雨、冰雹以及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

2.1.5工、农业现状

平顶山市工业基础雄厚,全市具有规模以上企业893家,职工人数47.85万人,特大型企业3家,大型企业13家,中型企业35家,小型企业344家。

初步核算2010年平顶山市国民生产总值1312亿元。

“九五”期间,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00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0.5亿元,比1995年增加9.3亿元,年均递增5.4%。

全市农业总产值71.3亿元,比1995年增加18.5亿元,年均递增6.3%,“九五”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67.8

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20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727平方公里,实现了“九五”规划中制定的目标。

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五年内共投资8000多万元,

新增旱涝保收田70万亩。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六大主导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2000年,全市“白色工程”面积

达到25万亩,其中温室、大棚栽培面积达到4.5万亩,反季节蔬菜生产能力达

到40万吨,食用菌发展到3.5亿袋,实现产值8亿元以上。

2.1.6交通状况

平顶山市交通便利,运输发达。

漯(河)宝(丰)铁路横穿市区,连接京广线和焦枝线;焦枝铁路纵贯辖区南北;大型厂、矿铁路专用线与国铁接轨,密如蛛网。

公路四通八达,直通县区、乡镇。

2.1.7经济状况

近年来,平顶山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开始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2008全年完成地区生产

总值1067.7亿元,经济总量跃上1000亿元的新台阶。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0元,达到21998元。

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55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5%。

全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8.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2.5亿元。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21.4亿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12.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40.3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42.8亿元。

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3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1%,人均消费性支出9555元,实际增长9.3%

2.1.8生态状况

平顶山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通过生态园生态廊道相连。

新城区的规划形态是

带状,交通流量主要是东西方向,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距离10公里,通过6条

城市道路和规划的轻轨交通相互联系,十分钟即可到达。

平顶山新城区生态景观可用“一轴两片三点两横四纵”来概括。

一轴指香山寺、中心公园、中心广场、白龟沙洲景观轴;两片指北部香山寺和南部平西湖风景区;三点指东部森林公园、中心公园、西部休闲公园;两横指北边道路防护林景观带和南边临水湖滨生态休闲景观带;四纵是指南北向的生态廊道。

新区风景旅游区主要包括香山寺风景区、

平西湖风景区和新城区风景区。

2.1.9规划及规划区的划分

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集思广益,严密论证,科学决策,果断提出了平顶山“优化东区功能、改善老区环境、发展西部新区”的城市发展思路,对城市的发展及功能定位是:

东区为二、三类工业区,老区为商业服务区,西部新区为行政、文教、高新产业及居住旅游区。

发展西部新区是平顶山市拉大城市框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平顶山市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吸引力,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也是平顶山市实施二次创业,打造经济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现代化工业新城的重大举措。

1、新城区

起步区北依香山,湛河、漯宝铁路、漯平洛高速公路在北面穿过,白龟山水

库西干渠纵贯南北。

规划区内有坡度较缓的丘陵分布和近70平方公里的水库面

积,自然资源丰富,为新城区的生态景观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新城区的规划引入生态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等先进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意愿。

同时规划一改过去“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采取组团开发的概念,把城市结构分为行政办公区、教育科研区、居住商贸区、高新产业区等若干组团,从而为平顶山市远景建设制定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教育科研文化区

位于新城区北部和起步区东部的锅底山一带。

锅底山是平顶山师专新校区所在地,占地2000余亩,这里景色秀美,水库景色尽收眼底,是教书育人的理想用地。

纬四路南侧从东至西分别为:

平顶山市工业学校、平顶山工学院、平顶山卫校、平顶山金世纪高级中学,与纬四路北侧的文化居住用地一起构成新城区的教育文化景观轴线。

目前,平顶山工学院、平顶山师专和金世纪高级中学的建设都已初具规模,教育产业的发展对周边的文化、居住用地的开发利用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3、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区

位于主干道纬一路以北,该区域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势,依山就势,将办公、

商业旅馆、居住、文娱、社交游憩等功能组织在一起,塑造出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生态优美且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间。

作为新城区的标志性建筑一一市政大厦现已投入使用。

市政大厦位于湖滨生态公园北部,背靠景色优美的中心公园,前面通过开阔庄重的中心文化公园和湖滨生态公园与水面相连,该区域以其便利

的交通条件和市政大厦的主导带动作用构成新城区的核心区域。

核心区的建设是

带动新区发展的又一切实举措。

4、居住区

主要沿滨水地带布局。

规划的一类居住用地主要结合地势兴建阶梯式山地住

宅,使每一户都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达到推窗见水的视觉享受。

住宅层数以2—

—4层为主,适当兴建别墅式高档住宅,以丰富居住用地的开发层次。

二类居住用地以建设4――6层的现代化住宅为主,适当点缀高层,每个居住区都充分结合现状自然地形与周围环境,引入生态化、智能化概念,创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现代环境社区。

5、工业园区

位于新城区西北部,以一类工业和仓储用地为主,主要发展无污染的高新科技产业,附带周边的商业金融设施及住宅产业,成为新城区发展的产业动力区。

2.2西校区基本状况

2.2.1地理位置

学校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一河南省平顶山市。

这里自然风光秀美,名胜古迹众多,不仅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还有重峦叠嶂、山峰挺拔的尧山风景区,以及宋代大文豪苏轼父子的陵园、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叶县县衙等。

学校主校区面对千年古刹香山寺,濒临碧波荡漾的白龟湖,校园建筑错落有致,环境优美宜人,2008年被命名为河南省园林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730亩,建筑面积63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0万平方米;

2.2.2建设概况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强化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积极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取得了突出成绩。

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

建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门省级精品课程,82个实验室(中心)。

拥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

改名为河南城建学院以来,完成省级教改项目、教育教学研究成果21项,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

9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馆藏文献

190多万册,其中纸质藏书140多万册,电子图书47万多种,各类中外文数据库23个;各类中外文文献数据库16个,各类运动场和体育馆11万多平方米。

现有教职工1100多人,专任教师85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84人、副高职称26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650多人。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9500人。

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6万多名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2.2.3周边环境状况

西校区的选址在平顶山市新城区,新城区景观区自东向西有水湾公园、东留村旧村改造商业街、凤凰山水上乐园、紫金山水湾度假区、水上船文化博物园、中心区湖滨公园、湿地候鸟生态园、鱼米之乡观光园、应国墓保护公园等十个风景旅游区;还有连接香山寺、城区、平西湖的四条南北向绿化生态廊道及道路景观带。

2.3河南城建学院内噪声来源、危害

2.3.1噪声来源

(1)校内噪声

主要有学校放的广播、食堂、课堂上的讲话声、楼道里的吵闹声、体育场打闹声、下课铃声、校园中的车辆喇叭、学校中的商店为了吸引学生,经常会放一些音乐、学校经常会进行一些建筑修筑,比如后勤工人用割草机美化冬青树以及老师公寓产生的生活噪声(装修、家电的使用)。

(2)周边环境噪声

校外的汽车鸣笛声、学校周边商贩的吆喝声、路上行人大声说话声、校外建筑物的施工噪声、周边饭店、学校外商店放的音乐声。

2.3.2环境噪声的危害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导致耳聋、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易疲劳

2、对人体的心理影响:

使人烦躁、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容易使人疲劳,影响精力集中和工作效率

3、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影响胎儿的发育

4、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在嘈杂的环境里,人的心情烦躁,易疲劳,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低、工伤事故增多

5交谈、通讯、工作思考的干扰

3.环境现状调查

3.1噪声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

噪声污染是影响师生工作和学习的重要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呼吁广大师生正视这个问题,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噪声知识,多多控制噪声,让我们的校园更加和谐,更加宜人,让大家更加快乐的生活。

2、调查对象

目前在校教职工共计20600人,本次调查确定在职教师及工作人员1000人,收回问卷992份,其中在校学生906名,教师及行政人员52名,后勤工作人员34名。

3、问卷设计

正式调查之前,首先走访了部分学生进行初步调查,验证了问卷的可操作性,据此对问卷进行了修改。

问卷最终稿涉及被访者的姓别、年龄、职业;对校园、寝室、餐厅的声环境满意度;可能的噪声来源(包括:

室内噪音、室外活动、交通工具、工地施工等);以及对于改善校园噪声状况的可行性建议与意见。

4、校内噪声的主观评价

在对是否受到校内的噪声污染影响调查中,有60%的被调查者认为经常;有39%感觉偶尔;而另外1%则认为完全没有。

可见,噪声污染的问题在学校中是长期存在的。

5、院内噪声的变化规律

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噪声污染的时间分布下午高于上午,其中上午最高达到

68.7dB(A),最低也达到了53.8dB(A);下午最高值达到79.8dB(A),最低值也达到了50.0dB(A)。

产生噪声比较多的时间:

一天中一般在上午和下午上课前、上完大课之后下课时、上午与下午放学时。

一周之内,周六周日产生的噪声比较少。

也就是说,一周内周一至周五校内噪声较大,周六周日校内噪声相对来说小一些。

从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3.2监测点的确定

1、布点方法:

网格法。

将学校划分为50X50的网络,测量点选在每个网络的中心,若中心点有位置不宜测量,可移到旁边能测量的位置。

2、测点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全面调查监测院西校区的噪声大小现状)

根据西校区噪声分布情况,选取的测点为16个,如下表所示。

A:

图书馆北边上

坡路口

B:

图书馆正门

C:

图书馆通往景

观大道的路段

D:

行政东楼东侧侧校道旁

E:

行政楼西侧

F:

四号楼西侧

G:

七号楼B座西侧

H:

七号楼与六号

楼之间

I:

八号楼南侧校道

J:

九号楼与十号楼之间

K:

图书馆与山顶

操场之间

L:

二区D座与山

顶操场之间

M:

篮球场内部

N:

足球场内部

0:

篮球场与足球

场之间的校道

P:

校医院广场

3.3监测时间

1、每个点监测一天时间。

2、监测时间:

从上午9:

00到下午18:

30之间任选两个时间段,每次测

量时间为30分钟

3.4监测方法

3.4.1噪声仪的使用

AWA6218A+/B+噪声统计分析仪操作规程

一、使用条件

1、气温:

—10C—+50C

2、相对温度:

25%—90%

3、气压:

65KPa—108KPa

二、操作步骤

1、按下仪器上端“开/复位”键,仪器屏幕上提示仪器型号,接着进入主菜单。

2、在主菜单下,光标在“测量”处按下“确定”键,可以进入测量子菜单。

3、在测量子菜单下,选择噪声统计分析,按下“确定”键,仪器进入噪声统计分析。

4、在噪声统计分析模式下,按“启动/暂停”键进入测量状态,当右上角显示“完成”时,说明测量结束并保存了当前数据。

5、返回主菜单,可选择调阅,查看测量结果。

&在主菜单下选择综合参数设置,可对测量时间、计权方法、采样间隔、时钟日期等进行设置。

3.4.2测量方法

每天测定时间开始,5秒钟或10秒钟读一个数值dB(A),连续记录100个数值(或200个)并计算出这一时间的连续等效声级,日均等效A声级,总的昼

夜等效A声级。

同时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风速,人员流动,车辆流动情况等因素。

3.5噪声数据的处理

等效连续A声级

n

0.1Li

Leq(A)=10lg{1/n10}

i1

或:

Leq=Lm-10lgn

Lm---n个数据的叠加总声级

n----读数的n个数

最后计算每一天的和两天的每一个点的连续等效A声级,昼夜等效A声级'

3.6监测结果

环境噪声测量记录:

2014年6月17日,仪器:

AWA6218A+/B+噪声统计分析仪

计权网络:

A档噪声源:

学生聊天、车辆5分/辆快慢档:

慢档

取样间隔:

5秒

天气:

晴温度:

24C—34C风速:

微风

测点

监测时段

结果表达

/dB

监测时段

结果表达

/dB

平均噪声级

/dB

数据表达方法

A

13:

40~14:

00

61.2

14:

00~14:

20

61.2

56.6

连续等效A声级

B

10:

15~10:

25

58.8

13:

00~13:

10

44.6

51.7

连续等效A声级

C

11:

00~11:

20

57.2

12:

00~12:

15

68.7

63.0

连续等效A声级

D

14:

35~14:

45

54.9

17:

20~17:

30

60.6

57.8

连续等效A声级

E

15:

25~15:

40

63.8

16:

00~16:

20

53.8

58.8

连续等效A声级

F

13:

40~13:

50

69.0

14:

40~14:

50

59.0

64.0

连续等效A声级

G

12:

00~12:

20

64.0

16:

40~16:

55

57.0

60.0

累计百分声级

H

10:

05~10:

20

60.4

10:

40~10:

50

53.7

57.1

连续等效A声级

I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