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312.68KB ,
资源ID:98284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8284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设.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设.docx

1、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设1.总则 1.1.1项目的由来 1.1.2编制的目的 1.1.3编制依据 1.1.3.1法律法规 1.1.3.2规章和文件 21.4评价标准 2.1.5评价等级 3.1.6 评价范围与保护目标 32.项目概况 42.1平顶山市基本情况 42.1.1地理位置 4.2.1.2 气候 5.2.1.3地形地貌 5.2.1.4水系水文 5.2.1.5工、农业现状 52.1.6交通状况 6.2.1.7经济状况 6.2.1.8生态状况 6.2.1.9规划及规划区的划分 72.2西校区基本状况 .8.2.2.1地理位置 8.2.2.2建设概况 8.2.2.3周边环境状况 92.3河

2、南城建学院内噪声来源、危害 92.3.1噪声来源 92.3.2环境噪声的危害 93.环境现状调查 1.03.1噪声现状调查 103.2监测点的确定 1.13.3监测时间 .1.13.4监测方法 123.4.1噪声仪的使用 1.23.4.2测量方法 123.5噪声数据的处理 123.6监测结果 134.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噪声的现状评价 154.1评价方法 154.2评价标准与质量分级 1.54.3我院西校区各监测点噪声污染等级及污染状况 154.4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结论 175.西校区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结论与建议 185.1 结论 1.85.2建议 206.环境效益分析 216.1

3、经济效益 216.1.1经费概算 216.1.2效益分析 216.2社会效益 216.3环境效益 217.附图及参考文献 22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环境噪声影响报告书1.总则1.1项目的由来河南城建学院坐落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白龟湖畔,是河南省唯一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城建”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高校。其前身是创建于 1983年的平顶山城建环保学校和1985年的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1993年武汉城建学院河 南分院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两校合并成立新的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一一 平顶山工学院,2008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

4、批准更名为河南城建学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河南城建学院委托我们编 制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院西校区环境噪声对院学生的 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我们接到委托书后,在进行实地勘察、资料收 集与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项目性质、区域环境状况,制定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 作大纲,并报市环保局进行专家咨询。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和自治区环保局 大纲咨询意见的指导下,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1.2编制的目的目的:通过调查评价,查清西校区的环境噪声现状情况,并做出定量评价。 查明环境噪声的污染来源。评

5、价院西校区环境噪声对院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 响,提出改进,提高校区环境质量的建议和方法。通过全面分析测量,调查有关资料。能够掌握西校区噪声的现状及噪声质量 好坏,分析污染源分布情况,掌握西校区噪声的规律特点,探索出西校区噪声评 价的合理方法。1.3编制依据1.3.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 .1-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2009);(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实施);(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6、2002)(7)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1998)第253号令1.3.2规章和文件(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 河南省环境保护条例(3) 平顶山市“十二五”规划(2011-2015)1.4评价标准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 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 业混杂,需要维护住

7、宅安静的区域。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 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 境产生严重影响的 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 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 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河南城建学院属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本项目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内,根据项目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以及平顶山环保局对本次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项目评价执行的的环境质量标准列入表 1-1。噪声评价标准功能区名称执行的标准与级别标准值

8、dB(A)昼间夜间区域环境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5545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环境噪声影响报告书(城市)1.5评价等级按照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 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 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 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因河南城建学院属于声环境功能区 GB3096规定的1类区,所以此次评价 定位二级评价。评价项目及评价级别见表 1-2。表1-2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表专题等级的判据等级的确定声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标准规定1类和2类地区二级1.6

9、评价范围与保护目标评价范围和重点保护目标见表1-3项目评价范围重点保护目标噪声西校区所在地周边延伸100m的范围内西校区附近居民区及 校内学习、休息区本次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4环境噪內现狀评价噪禺及預测、受影响人口預测噪出影晡评价寿题报告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程序2.项目概况2.1平顶山市基本情况2.1.1地理位置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平顶山市西依伏牛山脉,东接黄淮平原,南临宛襄盆地,北连嵩箕山系。全 境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地理坐标:北纬 33 OF34 20东经 112 1牢113 4之间。1

10、957年建市,现辖2市4县4区,土地面积7882平方公 里,总人口 501.1万,其中城镇人口 201.4万人,农村人口 299.7万人,城镇化 率达40.2%。平顶山市处于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由东向西 “梯度推移”的中间地带。它位 于晋豫能源区的南缘,担负着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上海等省、市生产、生 活用煤的供应任务。现已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 纺织、化工等工业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2.1.2气候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 征。全市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 1868-2378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5.2-158C之间。 全市年平均降水

11、量为612-1287毫米。2.1.3地形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呈梯形展布。地貌类型多,山脉、丘陵、平原、河谷、盆地 齐全。西部巍峨的伏牛山、层峦叠嶂,中部、东部为丘陵、平原。西部鲁山县的 石人山主峰海拔2153.1米,东部平原部分地区海拔不足 70米。全部土地面积中 山区占13%,丘林占63%,平原占24%。全市土地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其 中:山区面积1025平方公里,占13% ;丘陵面积4966平方公里,占63% ;平 原面积1891平方公里,占24%。全市耕地面积31.68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 积27.03万公顷。2.1.4水系水文平顶山市境内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水系。流域面积 100平方

12、公里以上的25条,建有各类水库170座,其中大型水库5座,即白龟山、昭平台、石漫滩、田 岗、孤石滩水库,较大的河流有沙河、北汝河、澧河、干江河等。平顶山一带冷 暖空气交汇频繁,季风气候特别明显。虽然四季分明,但也易出现旱、涝和大风、 暴雨、冰雹以及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2.1.5工、农业现状平顶山市工业基础雄厚,全市具有规模以上企业 893家,职工人数47.85万 人,特大型企业3家,大型企业13家,中型企业35家,小型企业344家。初步 核算2010年平顶山市国民生产总值1312亿元。“九五”期间,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0.5亿元, 比1995年增加9.3亿元,年均递

13、增5.4%。全市农业总产值71.3亿元,比1995 年增加18.5亿元,年均递增6.3%, “九五”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267.8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20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727平方公里,实现了“九五” 规划中制定的目标。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五年内共投资 8000多万元,新增旱涝保收田70万亩。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六大主导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 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2000年,全市“白色工程”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温室、大棚栽培面积达到 4.5万亩,反季节蔬菜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食用菌发展到3.5亿袋,实现产值8亿元以上。2.1.6交通状况平顶山市交通便利,

14、运输发达。漯(河)宝(丰)铁路横穿市区,连接京广线和 焦枝线;焦枝铁路纵贯辖区南北;大型厂、矿铁路专用线与国铁接轨,密如蛛网。 公路四通八达,直通县区、乡镇。2.1.7经济状况近年来,平顶山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开始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2008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7.7亿元,经济总量跃上1000亿元的新台阶。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20000 元,达到21998元。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 55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1.5%。全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78.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2.5亿元。全 年地方财政支出121.4亿元。年

15、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812.8亿元;城乡居民 储蓄存款余额540.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442.8亿元。2008年全市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3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9.1%,人均消费性支出 9555元,实际增长9.3%2.1.8生态状况平顶山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通过生态园生态廊道相连。 新城区的规划形态是带状,交通流量主要是东西方向,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距离 10公里,通过6条城市道路和规划的轻轨交通相互联系, 十分钟即可到达。平顶山新城区生态景观 可用“一轴两片三点两横四纵”来概括。一轴指香山寺、中心公园、中心广场、 白龟沙洲景观轴;两片指北部香山寺和南部平西湖风景区;

16、三点指东部森林公园、 中心公园、西部休闲公园;两横指北边道路防护林景观带和南边临水湖滨生态休 闲景观带;四纵是指南北向的生态廊道。新区风景旅游区主要包括香山寺风景区、平西湖风景区和新城区风景区。2.1.9规划及规划区的划分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集思广益,严密论证,科学决策,果断提出 了平顶山“优化东区功能、改善老区环境、发展西部新区”的城市发展思路,对 城市的发展及功能定位是:东区为二、三类工业区,老区为商业服务区,西部新 区为行政、文教、高新产业及居住旅游区。发展西部新区是平顶山市拉大城市框 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平顶山市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提 升城市吸引力,扩大对外

17、开放的必然选择,也是平顶山市实施二次创业,打造经 济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现代化工业新城 的重大举措。1、 新城区起步区北依香山,湛河、漯宝铁路、漯平洛高速公路在北面穿过,白龟山水库西干渠纵贯南北。规划区内有坡度较缓的丘陵分布和近 70平方公里的水库面积,自然资源丰富,为新城区的生态景观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新城区的 规划引入生态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等先进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 的精神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意愿。同时规划一改过去“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 采取组团开发的概念,把城市结构分为行政办公区、教育科研区、居住商贸区、 高新产业区等若干组团,从而

18、为平顶山市远景建设制定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可持续 发展之路。2、 教育科研文化区位于新城区北部和起步区东部的锅底山一带。 锅底山是平顶山师专新校区所 在地,占地2000余亩,这里景色秀美,水库景色尽收眼底,是教书育人的理想 用地。纬四路南侧从东至西分别为:平顶山市工业学校、平顶山工学院、平顶山 卫校、平顶山金世纪高级中学,与纬四路北侧的文化居住用地一起构成新城区的 教育文化景观轴线。目前,平顶山工学院、平顶山师专和金世纪高级中学的建设 都已初具规模,教育产业的发展对周边的文化、居住用地的开发利用必将起到积 极的带动作用。3、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区位于主干道纬一路以北,该区域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势,依山

19、就势,将办公、商业旅馆、居住、文娱、社交游憩等功能组织在一起,塑造出功能齐全,交通便 利,生态优美且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间。 作为新城区的标志性建筑一一市政 大厦现已投入使用。市政大厦位于湖滨生态公园北部,背靠景色优美的中心公园, 前面通过开阔庄重的中心文化公园和湖滨生态公园与水面相连, 该区域以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市政大厦的主导带动作用构成新城区的核心区域。 核心区的建设是带动新区发展的又一切实举措。4、居住区主要沿滨水地带布局。规划的一类居住用地主要结合地势兴建阶梯式山地住宅,使每一户都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达到推窗见水的视觉享受。住宅层数以 24层为主,适当兴建别墅式高档住宅,以丰富居住用地

20、的开发层次。二类居住 用地以建设46层的现代化住宅为主,适当点缀高层,每个居住区都充分结 合现状自然地形与周围环境,引入生态化、智能化概念,创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 现代环境社区。5、工业园区位于新城区西北部,以一类工业和仓储用地为主,主要发展无污染的高新科 技产业,附带周边的商业金融设施及住宅产业,成为新城区发展的产业动力区。2.2西校区基本状况2.2.1地理位置学校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一一河南省平顶山市。这里自然风光秀美,名 胜古迹众多,不仅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 还有重峦叠嶂、山峰挺拔的尧山风景区,以及宋代大文豪苏轼父子的陵园、 保存 最完好的明代叶县县

21、衙等。学校主校区面对千年古刹香山寺,濒临碧波荡漾的白 龟湖,校园建筑错落有致,环境优美宜人, 2008年被命名为河南省园林单位。学校占地面积1730亩,建筑面积63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30万 平方米;2.2.2建设概况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强化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积极实施 教学质量工程,取得了突出成绩。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门省级精品课程,82个 实验室(中心)。拥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改名为河南城建学院以来,完成省级 教改项目、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21项,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9部教材 被列入

22、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3亿元,馆藏文献190多万册,其中纸质藏书140多万册,电子图书47万多种,各类中外文数据 库23个;各类中外文文献数据库16个,各类运动场和体育馆11万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100多人,专任教师85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84人、副高职称 26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650多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9500人。建 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6万多名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2.3周边环境状况西校区的选址在平顶山市新城区,新城区景观区自东向西有水湾公园、 东留 村旧村改造商业街、凤凰山水上乐园、紫金山水湾度假区、水上船文化博物园、 中心区湖滨公园、

23、湿地候鸟生态园、鱼米之乡观光园、应国墓保护公园等十个风 景旅游区;还有连接香山寺、城区、平西湖的四条南北向绿化生态廊道及道路景 观带。2.3河南城建学院内噪声来源、危害2.3.1噪声来源(1) 校内噪声主要有学校放的广播、食堂、课堂上的讲话声、楼道里的吵闹声、体育场打 闹声、下课铃声、校园中的车辆喇叭、学校中的商店为了吸引学生,经常会放一 些音乐、学校经常会进行一些建筑修筑,比如后勤工人用割草机美化冬青树以及 老师公寓产生的生活噪声(装修、家电的使用)。(2) 周边环境噪声校外的汽车鸣笛声、学校周边商贩的吆喝声、路上行人大声说话声、校外建 筑物的施工噪声、周边饭店、学校外商店放的音乐声。2.3

24、.2环境噪声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导致耳聋、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易疲劳2、 对人体的心理影响:使人烦躁、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容易使人 疲劳,影响精力集中和工作效率3、 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影响胎儿的发育4、 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嘈杂的环境里,人的心情烦躁,易疲劳,反应迟 钝,工作效率低、工伤事故增多5交谈、通讯、工作思考的干扰3.环境现状调查3.1噪声现状调查1、 调查目的噪声污染是影响师生工作和学习的重要问题, 就在我们身边,希望通过调查 研究,呼吁广大师生正视这个问题,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噪声知识,多多控制噪声, 让我们的校园更加和谐,更加宜人,让大家更加快乐

25、的生活。2、 调查对象目前在校教职工共计20600人,本次调查确定在职教师及工作人员 1000人, 收回问卷992份,其中在校学生906名,教师及行政人员52名,后勤工作人员 34名。3、 问卷设计正式调查之前,首先走访了部分学生进行初步调查,验证了问卷的可操作性, 据此对问卷进行了修改。问卷最终稿涉及被访者的姓别、年龄、职业;对校园、 寝室、餐厅的声环境满意度;可能的噪声来源(包括:室内噪音、室外活动、交 通工具、工地施工等);以及对于改善校园噪声状况的可行性建议与意见。4、 校内噪声的主观评价在对是否受到校内的噪声污染影响调查中, 有60%的被调查者认为经常;有 39%感觉偶尔;而另外1%

26、则认为完全没有。可见,噪声污染的问题在学校中是 长期存在的。5、 院内噪声的变化规律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噪声污染的时间分布下午高于上午, 其中上午最高达到68.7dB( A),最低也达到了 53.8dB( A);下午最高值达到79.8dB( A),最低值 也达到了 50.0dB (A)。产生噪声比较多的时间:一天中一般在上午和下午上课前、 上完大课之后下 课时、上午与下午放学时。一周之内,周六周日产生的噪声比较少。 也就是说,一周内周一至周五校内 噪声较大,周六周日校内噪声相对来说小一些。从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3.2监测点的确定1、 布点方法:网格法。将学校划分为50X 50的网络,测量点选在

27、每个网络的中心,若中心点有位 置不宜测量,可移到旁边能测量的位置。2、 测点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全面调查监测院西校区的噪声大小现状)根据西校区噪声分布情况,选取的测点为 16个,如下表所示。A :图书馆北边上坡路口B :图书馆正门C:图书馆通往景观大道的路段D:行政东楼东侧 侧校道旁E:行政楼西侧F:四号楼西侧G:七号楼B座西 侧H :七号楼与六号楼之间I:八号楼南侧校道J:九号楼与十号楼 之间K :图书馆与山顶操场之间L :二区D座与山顶操场之间M :篮球场内部N :足球场内部0:篮球场与足球场之间的校道P:校医院广场3.3监测时间1、 每个点监测一天时间。2、 监测时间:从上午 9: 00

28、到下午18: 30之间任选两个时间段,每次测量时间为30分钟3.4监测方法3.4.1噪声仪的使用AWA6218A+/B+噪声统计分析仪操作规程一、 使用条件1、 气温:10C +50C2、 相对温度:25%90%3、 气压:65KPa 108KPa二、 操作步骤1、 按下仪器上端“开/复位”键,仪器屏幕上提示仪器型号,接着进入主菜 单。2、 在主菜单下,光标在“测量”处按下“确定”键,可以进入测量子菜单。3、 在测量子菜单下,选择噪声统计分析,按下“确定”键,仪器进入噪声 统计分析。4、 在噪声统计分析模式下,按“启动/暂停”键进入测量状态,当右上角显 示“完成”时,说明测量结束并保存了当前数

29、据。5、 返回主菜单,可选择调阅,查看测量结果。&在主菜单下选择综合参数设置,可对测量时间、计权方法、采样间隔、 时钟日期等进行设置。3.4.2测量方法每天测定时间开始,5秒钟或10秒钟读一个数值dB(A),连续记录100个数 值(或200个)并计算出这一时间的连续等效声级,日均等效 A声级,总的昼夜等效A声级。同时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风速,人员流动,车辆流动情况等 因素。3.5噪声数据的处理等效连续A声级n0.1LiLeq(A)=10lg 1/ n 10 i 1或: Leq=Lm-10lg nLm -n个数据的叠加总声级n-读数的n个数最后计算每一天的和两天的每一个点的连续等效 A声级,昼夜

30、等效A声级3.6监测结果环境噪声测量记录:2014年6月17 日,仪器:AWA6218A+/B+噪声统计分析仪计权网络:A档 噪声源:学生聊天、车辆5分/辆 快慢档:慢档取样间隔:5秒天气:晴 温度:24C 34C 风速:微风测点监测时段结果表达/dB监测时段结果表达/dB平均噪声级/dB数据表达方法A13:4014:0061.214:0014:2061.256.6连续等效A声级B10:1510:2558.813:0013:1044.651.7连续等效A声级C11:0011:2057.212:0012:1568.763.0连续等效A声级D14:3514:4554.917:2017:3060.657.8连续等效A声级E15:2515:4063.816:0016:2053.858.8连续等效A声级F13:4013:5069.014:4014:5059.064.0连续等效A声级G12:0012:2064.016:4016:5557.060.0累计百分声级H10:0510:2060.410:4010:5053.757.1连续等效A声级I9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