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手中笔记学习复习知识必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2017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5 大小:9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手中笔记学习复习知识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手中笔记学习复习知识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手中笔记学习复习知识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手中笔记学习复习知识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手中笔记学习复习知识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手中笔记学习复习知识必备.docx

《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手中笔记学习复习知识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手中笔记学习复习知识必备.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手中笔记学习复习知识必备.docx

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手中笔记学习复习知识必备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1.

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

放热反应,

(口诀:

防(放)备吸烟的不玩雷电)

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现象。

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

热传递、热对流和热辐射

2.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太阳向地球表面热传递的过程)。

(口诀:

传对

3.

大部分燃烧产生和发展需要

4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

幅)

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

7.烟气蔓延的途径:

孔洞开口、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

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

着火四面体

闷顶内、外墙面。

来表示。

(口诀:

可助火势)

(口诀:

管缝内外开)

4.

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

8.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

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

为着火和爆炸。

阶段(轰燃)和衰减阶段。

5.

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第三章

爆炸基础知识

6.

液体燃烧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01.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

7.固体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

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

熏烟燃烧(阴燃)和动力燃烧(爆炸)。

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口诀:

发表意见时发烟才有动力)

02.粉尘爆炸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1.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

 

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和雷击。

2.灭火的方法有冷却、隔离、窒息和化学抑制。

3.火灾分A、B、C、D、E、F六类。

A类固体、B类液体、C类气体。

4.火灾按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

 

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记忆方法:

313,151)

特别重大火灾:

死30人,伤100人,损1亿。

重大火灾:

死10人至30人,伤50人至100人,损

5000万至1亿。

 

较大火灾:

死3人至10人,伤10人至50人,损1000

万至5000万。

一般火灾:

死3人,伤10人,损1000万。

5.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

(1)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

(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困难;

(3)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

 

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3.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随

 

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扩大;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

 

炸的危险性。

4.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理化性质不同,其爆炸极限也不

 

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

其爆炸极限也不同。

如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要比

 

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下限会降低。

 

5.引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气的爆炸极限范

 

精品资料整理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09.随着爆炸性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气浓度的增

06.

混气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

加,爆炸产生的热量增多,压力增大。

当混合物

加。

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的

一氧化碳和空气

的混

中可燃物质的浓度增加到稍高于化学计量浓度时,

合气体,压力上升,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可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充分反应,所以爆炸

07.

混气初温越高,混气的爆炸极限

范围越宽,爆炸危

放出的热量最多,产生的压力最大。

当混合物中

险性越大。

可燃物质浓度超过化学计量浓度时,爆炸放出的

08.

可燃混气中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窄,

热量和爆炸压力随可燃物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

当加入的惰性

10、常见引起爆炸的点火源主要有

机械火源、热火源、

气体超过一定量以后,任何比例的混气均不能发送

电火源及化学火源

,见表。

爆炸。

常见引发爆炸的点火源

火源类别

火源举例

机械火源

撞击、摩擦

热火源

高温热表面、日光照射并聚焦

电火源

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

化学火源

明火、化学反应热、发热自燃

第四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

01.

某一炸药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为该炸药的敏感度。

当温度不变时,

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

,即压

02.

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

力越大,体积越小;在体积不变时,

气体的温度

爆炸下限≤13%(体积),或燃烧范围不小于12个百

与压力成正比,即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分点(爆炸浓度极限的上、下限之差)的气体。

07.气体中所含的液体或固体

杂质越多,多数情况下产

03.

易燃气体分为二级。

I级:

爆炸下限<10%;或不论

生的静电荷也越多;气体的流速越快,产生的静

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

个百分点;

II

电荷也越多。

级:

10%≤爆炸下限<

13%,且爆炸极限范围<

12

08.用高压合金钢并含铬、钼等一定量的稀有金属制造

个百分点。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

下限<10%的

材料,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等。

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

,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

09.易燃液体分为三级。

(1)I级。

初沸点≤35℃;

(2)

为乙类火险物质。

II类。

闪点<23℃,并初沸点大于

35℃;(3)III

04.

一般来说,由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如氢气(

H2)比

类。

23℃≤闪点≤35℃,并初沸点大于

35℃;或

甲烷(CH4)、一氧化碳(CO)等,比复杂成分组成

闪点大于35℃并≤60℃初沸点大于

35℃且持续燃

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

烧。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闪点<28℃的液体归为甲

性大。

类火险物质,将闪点

≥28℃且<60℃的液体归为

05.

价键不饱和的易燃气体比相对应价键

饱和的易燃气

乙类火险物质,将闪点≥60℃的液体归为丙类火

体的火灾危险性大。

险物质。

06.

易燃气体当压力不变时,

气体的温度与体积成正比

10.燃点低于300℃的为易燃固体,如大部分化工原料及

 

精品资料整理

 

其制品,但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属可燃

固体。

 

11.氧化性物质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

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氧化剂,包括含有过氧基

第二篇

 

第一章概述

 

1.建筑起火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电气火灾、生产作

 

业类火灾、生活用火不慎、吸烟、玩火、放火和

自燃、雷击、静电等其它原因。

 

2.建筑防火的技术方法主要有:

总平面布置、建筑结构防火、建筑材料防火、防火分区分隔、安全疏散、防烟排烟、建筑防爆和电气防火。

 

第二章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01.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爆炸极限和自燃

 

点是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可燃气体

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越容

 

易与空气或其它助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

可燃气体的自燃点越低,

 

遇有高温表面等热源引燃的可能性越大,火灾爆

 

炸的危险性越大。

2.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评定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最直接的指标是蒸气压,蒸气压越高,越易挥发,闪点也越低,由于蒸气压很难测量,

 

所以世界各国都是根据液体的闪点来确定其危险

性)。

闪点越低的液体,越易挥发而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燃也越容易。

对于可燃液体,通常还用自燃点作为评定火灾危险性的标志,自燃点越低的液

 

类别火灾危险性特征

1.闪点<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的无机物;有机过氧化物是一种含有两价的

—O—O—结构的有机物质,也可能是过氧化氢的衍生物。

 

建筑防火

 

体,越易发生自燃。

 

3.对于绝大多数可燃固体来说,熔点和燃点是评定其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参数。

熔点低的固体易蒸

 

发或气化,燃点也较低,燃烧速度也较快。

许多低熔点的易燃固体还有闪燃现象。

固体物料由于组成和性质存在的差异较大,各有其不同的燃烧特点,复杂的燃烧现象,增加了评定火灾危险性

 

的难度,评定的标志不一。

例如,粉状可燃固体

是以爆炸浓度下限作为标志的;遇水燃烧固体是

 

以与水反应速度快慢和放热量的大小为标志;自

 

燃性固体物料是以其自燃点作为标志;受热分解

可燃固体是以其分解温度作为评定标志。

04.将甲类火灾危险性的液体闪点基准定为小于28℃,

乙类定为大于28℃(包括)并小于60℃,丙类定

为大于60℃(包括),这样划分甲、乙、丙类是以汽

 

油、煤油、柴油的闪点为基准的。

5.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划为甲类,例如,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

 

水煤气和天然气等绝大多数可燃气体。

少数气体

的爆炸下限大于10%,在空气中较难达到爆炸浓度,

所以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划为乙类,例如,氨

 

气、一氧化碳和发生炉煤气等少数可燃气体。

6.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

 

举例

 

1.己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蚁酸甲酯、醋酸甲酯、硝酸乙酯,汽油,丙酮,丙烯,乙醚,60度以上的白酒

 

精品资料整理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3.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

2.

乙炔,氢,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

爆炸的物质

水煤气,硫化氢,氯乙烯,液化石油气,电石,碳化铝

4.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

用能产生可燃气

3.

硝化棉,消化纤维胶片,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棉,

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黄磷

5.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

机物或硫磺等易

4.

金属钾、钠、锂、钙、锶,氢化锂,四氢化锂铝,氢

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化钠

6.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

5.

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酸铵

或爆炸的物质

6.

赤磷,五硫化磷,三硫化磷

1.煤油,松节油,丁烯醇,异戊醇,丁醚,醋酸丁酯,硝酸

1.

闪点≥28℃至<60℃的液体

戊酯,乙酰丙酮,环己胺,溶剂油,冰醋酸,樟脑油,

2.

爆炸下限≥10%的气体

蚁酸

3.

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2.

氨气,液氯

4.

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

3.硝酸铜,铬酸,亚硝酸钾,重铬酸钠,铬酸钾,硝酸,硝

5.

助燃气体

酸汞,硝酸钴,发烟硫酸,漂白粉

6.

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

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

4.

硫磺,镁粉,铝粉,赛璐珞板(片),樟脑,萘,生松

物品

香,硝化纤维漆布,硝化纤维色片

5.

氧气,氟气

6.

漆布及其制品,油布及其制品,油纸及其制品,油绸及

其制品

1.动物油,植物油,沥青,蜡,润滑油,机油,重油,闪点

≥60℃的柴油,糖醛,>59

度至<60度的白酒

1.

闪点≥60℃的液体

2.

化学、人造纤维及其织物,纸张,棉、毛、丝、麻及

2.

可燃固体

其织物,谷物,面粉,天然橡胶及其制品,竹、木及其

制品,中药材,电视机、收录机等电子产品,计算机房已

录数据的磁盘储存间,冷库中的鱼、肉间

难燃烧物品

自熄性塑料及其制品,酚醛泡沫塑料及其制品,水泥刨

花板

钢材,铝材,玻璃及其制品,搪瓷制品,陶瓷制品,不

不燃烧物品

燃气体,玻璃棉,岩棉,陶瓷棉,硅酸铝纤维,矿棉,石

膏及其无纸制品,水泥,石,膨胀珍珠岩

注:

(1)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

(2)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

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

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

1/4或可燃包装体积大

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于物品本身体积的1/2时,应按丙类确定。

 

精品资料整理

范文范例

学习参考

第三章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1)民用建筑。

按使用功能和建筑高度,民用建筑的

01.按使用性质分类

分类见表。

民用建筑的分类

高层民用建筑

名称

一类

二类

单、多层民用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

27m,

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

54m的住宅建筑(包括

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

但不大于54m

的建筑高度不大于27m

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包括

设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

置商业服务网点的

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住宅建筑)

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

2.建筑高度24m以上部分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

商店、展览、电信、邮政、财贸金

融建筑和其他多种功能组

1.建筑高度大于24m

公共建筑

合的建筑

除一类高层公共建

的单层公共建筑。

3.

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筑外的其他高层民

2.建筑高度不大于24m

4.

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指挥

调度建筑、网局级和省用建筑

的其他民用建筑。

级电力调度5.藏书超过

l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

上表中,住宅建筑是指供单身或家庭成员短期或长期居

不超过24m(或已超过

24m但为单层)

的公共建

住使用的建筑。

公共建筑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

筑和工业建筑。

活动的建筑,包括教育、办公、科研、文化、商

(2)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

27m的住宅建筑和其他建

业、服务、体育、医疗、交通、纪念、园

林、综

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

我国对建筑高度超

合类建筑等。

过100m的高层建筑,称超高层建筑。

02.按其结构形式和建造材料构成可分为

木结构、砖木

04.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05.建筑构件的燃烧性

燃烧性能等级

名称

能,主要是指组成建筑

A

不燃材料(制品)

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

B1

难燃材料(制品)

B2

可燃材料(制品)

1.不燃性。

用不燃烧性

B3

易燃材料(制品)

材料做成的构件统称为

结构、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砖混结构)

、钢

不燃性构件。

不燃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

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

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

构(钢混结构)等。

如钢材、混凝土、砖、石、砌块、石膏板

等。

2.

3.按建筑高度可分为两类。

难燃性。

凡用难燃烧性材料做成的构件或用燃烧

(1)单层、多层建筑。

27m以下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

性材料做成而用非燃烧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件统

 

精品资料整理

 

称为难燃性构件。

难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

 

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

如沥青混凝土、经阻燃处理后的木材、塑料、水泥、

刨花板、板条抹灰墙等。

3.可燃性。

凡用燃烧性材料做成的构件统称为可燃性构件。

燃烧性材料

 

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或微燃,且火源移走后仍继续燃烧或微燃的材料。

 

如木材、竹子、刨花板、保丽板、塑料等。

6.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

 

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h)表示。

其中,支持能力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承重或非承重建筑构件在一定时间内抵抗垮塌的能力;耐火完整性是指在标准耐火试

 

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焰和热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

 

焰的能力;耐火隔热性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

 

建筑分隔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

其背火面温度不超过规定值的能力。

 

7.影响耐火极限的要素:

材料本身的属性、建筑构配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件结构特性、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条件、材料的老化性能、火灾种类和使用环境要求。

8.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分一、二、三、四级,民用建

 

筑的耐火等级也分为一、二、三、四级,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

 

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

 

不应低于一级;

 

②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

应低于二级。

 

第四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1.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防止火灾蔓延、保障灭火救

 

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资源、防火间距的计算(防

 

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

墙有凸出的可燃构建,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

 

如为储罐或堆场,则应从储罐外壁或堆场的堆垛

外缘算起。

02.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高层民用建筑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

 

建筑类别一、二级一、二级三级四级

 

高层民用建筑

一、二级

13

9

11

14

一、二级

9

6

7

9

11

7

8

10

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

14

9

10

12

在执行上表的规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相邻两

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面积之和不大于该外墙面积

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

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

25%。

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

 

精品资料整理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2)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间距,当符合规范允许减小的条件时,仍不应减小。

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7.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

防火间距由于场地

 

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等原因,难于满足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

图2-4-3当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示意图时,可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补救措

 

施:

(1)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物的

 

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2)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

 

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

 

筑的开口面积,如开设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或

 

加防火水幕保护。

(4)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

 

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

图2-4-4当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示意

(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

在设置防火墙时,应兼顾

(3)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

通风排烟和破拆扑救,切忌盲目设置,顾此失彼。

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

8.锅炉房、变压器室布置

1.00h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1)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

(4)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

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

二级,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屋顶无天

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距安全出

窗且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

口的距离大于6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