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挂篮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620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3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续梁挂篮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连续梁挂篮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连续梁挂篮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连续梁挂篮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连续梁挂篮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续梁挂篮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连续梁挂篮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续梁挂篮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连续梁挂篮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连续梁挂篮法施工作业指导书

现浇梁挂篮法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桥现浇连续箱梁挂篮法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现浇梁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1)、《连续梁下部结构施工图》;

(2)、《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有砟轨道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双线)》;

(3)、《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4)、《铁路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7)、《高速与客运专线铁路施工工艺手册》。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成贵铁路十三标连续箱梁现浇施工。

4.施工方法及操作细则

墩顶梁段施工工艺流程(见附图1)

悬臂浇筑施工工艺流程(见附图2)

合拢段施工工艺流程(见附图3)

4.1.施工准备

编制施工工艺设计和工序质量控制设计,制定操作规程。

组织技术培训和考核。

施工场地平整,桥墩附近管线拆迁。

编制测量方案的设计与误差控制方法。

梁体悬臂浇筑分段划分,对梁体浇筑程序的整体安排。

桥墩施工完成,设计挂篮方案,根据现场需要制作足够数量挂篮。

挂蓝承重系统有三角形构架、菱形构架、自锚式构架等,下文以三角形构架为例。

4.2.作业内容及顺序

主要作业内容为: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0#梁段混凝土浇筑、挂篮的设计与安装就位、安装箱梁底模、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浇筑地板混凝土、安装腹板模板、顶模及腹板内预应力管道、浇筑腹板及顶板混凝土、拆除模板、穿钢丝束、张拉锚固、管道压浆、挂篮前移定位、下一节段梁体混凝土灌筑、合拢段混凝土浇筑。

4.3.墩顶0#段(0#块)施工方法

0#块是T形刚构桥梁施工的开始,也是挂篮悬灌箱梁施工的基础,做好0#块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和检查工作。

在各方面到位后,再行进行施工尤为关键。

0#块施工采用在墩顶预埋钢板,安装托架进行现浇施工。

现浇施工时,为有利保证混凝土质量以及波纹管安装质量,在腹板高度较大时可采用分次进行浇筑。

施工步骤如下:

第一步:

安装托架,并检查托架的安装效果(托架顶平、牢固程度);

第二步:

在托架顶铺设方木平台,方木平台要求满铺;

第三步:

铺设底板模型,安装底板、腹板钢筋;

第四步:

安装侧模及竖向预应力钢筋;

第五步:

在侧模外侧搭设脚手架,铺设顶板模型,绑扎顶板钢筋,安装顶板横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及波纹管;

第六步:

安装监控量测点位;

第七步:

浇筑混凝土。

4.3.1.支架设置与要求

下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墩顶梁段施工在托架上施工。

搭设托架,托架可采用万能杆件、军用梁、贝雷梁或其他满足要求的杆件拼装,拼装完成后进行预压,对混凝土连续梁设置墩顶梁段与桥墩临时固结装置(临时支座)。

支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有简便可行的脱模措施;预压重量大于浇筑混凝土的重量;根据混凝土及支架产生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设置预留量;支架底有完好的排水系统。

4.4.其余梁段的挂篮施工

连续箱梁除边跨等高度梁段和0#节段在支架和预埋托架上浇筑外,其余节段均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挂篮的结构形式图附后)。

4.4.1.挂篮设计

⑴挂篮组成

挂篮由承重系统、底模系统、侧模系统、走行系统和锚固系统五大部分组成。

挂篮强度、刚度、稳定性必须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挂篮组成

项目

内容

承重系统

三角形结合梁、前上横梁、后上横梁

底模系统

纵梁、前下横梁、后下横梁、模板系统

侧模系统

内外侧模支架、模板、吊梁、滑梁

走行系统

三角结合梁走行系统、侧模走行系统、内模走行系统

锚固系统

压紧器、锚固筋等

⑵挂篮设计主要参数

梁段最大重量;

梁段最大长度;

梁高变化范围;

最大梁宽包括顶板、底板宽;

曲线段翼缘板坡度变化;

梁段顶板单侧加宽量;

梁段底板单侧加宽量;

走行:

无平衡重走行;行走时其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小于2。

挂篮重量。

挂篮总重量的变化不得超过设计重量的10%。

浇筑悬臂梁段时,可将后端临时锚固在已浇筑的梁段上,支撑平台后端横梁,可锚固于已浇筑梁段底板上。

4.4.2.挂篮的安装

墩顶梁段(0#)段张拉、压浆结束后,拆除临时支撑及底模,开始安装挂篮,挂篮的安装步骤如下:

⑴将调坡钢板、钢枕,滑道放在已定位置上,并用压紧器将其固定;

⑵将主梁、主梁后支腿吊装在滑道上,并用精轧螺纹粗钢筋将其锚固后,安装立柱,刚拉带及立柱平联;

⑶安装前上横梁于主梁端头。

注意安装时,所有联结螺栓型号及钢号不能混用,按设计进行安装,平、斜垫圈应配齐,并注其方向性,同型号螺栓松紧程度一致;

⑷吊装前下横梁、后下横梁、底板腹板下纵梁,并安装吊杆和底模;

⑸安装内、外模板滑梁,侧模及内模支架;

⑹至此,挂篮安装完毕。

4.4.3.挂篮的静载试验

4.4.3.1.静载实验的目的

静载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实测挂篮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值,验证实际参数和验证实际参数和承载能力,确保挂篮的使用安全;通过模拟压重检验结构,消除拼装非弹性变形;根据测的数据推算挂篮在各段的竖向位移,为悬灌段施工高程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4.4.3.2.加载要求、方法及结果分析

预加载试压,为了检查支架的承载能力,减少和消除挂篮的非弹性变形,从而确保混凝土梁的浇筑质量。

加载材料使用砂袋,试压的最大加载为设计荷载的1.2倍。

加载时按设计要求分级进行,每级持荷时间不少于10min。

待挂篮在1号段安装后,即可通过配重的办法对挂篮进行静载试验,压载时间自压载结束到开始卸载为48小时,布设好观测点后,分别对加载前、加载一半、加载完成、加载24小时、加载48小时进行挂篮的变形数值进行观测。

然后再逐级卸载,并测量变形。

加载顺序:

底板—腹板—顶板—翼缘板。

变形测量:

基准标高设在墩顶梁段。

分别在底板、翼缘板上布设测点。

三角挂篮每根竖杆上设变形计,测其伸长量。

检测完成后,对数据进行分析。

经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加载、变形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推出挂篮在各段竖向位移。

为施工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4.4.4.梁段挂篮施工

挂篮经过试验,并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悬臂梁的施工,悬臂量的施工按以下顺序进行。

4.4.4.1.模板安装

挂篮的位置调整好,且侧模、底模、顶模就位,根据静载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模板位置及标高的精确调整,安装顶、底板堵头模板。

在底板、腹板钢筋帮扎完成后,再安装内侧模板及腹板堵头板。

4.4.4.2.钢筋绑扎

模板安装完成后经测量合格后,底、侧、顶模板刷脱模剂后方可进行底板和腹板及顶板钢筋的绑扎,钢筋绑扎完成后在完成箱梁内侧模的安装。

注意在钢筋绑扎过程中部分钢筋若与波纹管发生冲突不可动移波纹管可适当偏移钢筋,按照施工图的处理顺序进行调整。

4.4.4.3.波纹管的安装

纵向预应力束采用波纹管成孔,波纹管的定位采用在主筋上焊接Φ10“#”形定位支架,间距1.0m(直线段)或0.5m(曲线段),保证其位置准确性,波纹管位置的确定采用在堵头模板上将1号段波纹管位置提前割出圆洞,然后将1号段波纹管对号放进去,1号段和0号段波纹管接头采用20cm长接头波纹管,接头用胶带包扎好,浇筑前应在波纹管内套内衬管以防漏浆。

横、竖向波纹管注意压浆管及排气管的安装及密封。

4.4.4.4.混凝土浇筑

挂篮悬浇施工要求“T”构两侧同时对称进行,两侧施工临时荷载和混凝土浇筑重量的总和不超过10%来控制,以尽量减少不对称荷载。

不平衡偏差不允许超过设计要求值。

对悬臂浇筑段前端底板和桥面标高,应根据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及预拱度设置,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实际高程进行监控,如与设计值有较大出入,应查明原因,及时调整。

悬臂浇筑箱梁段一般采用全断面一次灌注法。

先底板,后腹板,最后浇注顶板。

腹板可采取水平分层浇筑,每层浇注厚度宜为30~40cm。

因为顶板悬臂较长,为避免由于模板支架变形而产生混凝土裂缝,顶板可采取由外向内的浇筑顺序。

采用全断面一次浇注应注意两个问题:

首先是底板混凝土重复振动问题,重复振动不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求在初凝时间内保证每一节段混凝土浇注完毕;其二是浇注腹板混凝土时混凝土经振动易沿下梗肋冒出底板。

因为掺用减水剂的混凝土具有触变性,经振动液化后很容易冒出底板,这说明下梗肋处已灌注密实,可以停止腹板或下梗肋的振动。

当底板冒出少量混凝土时,亦不宜过早铲除,待腹板部位全部浇注完毕后再作处理,以防止浇注腹板混凝土时因混凝土尚未凝结而产生振动流失现象,以致下梗肋出现局部空洞。

另外,可以在内模下梗肋与底板连接处增设一定宽度(约25cm左右)的水平模板,即可防止混凝土大量冒出。

振动体系的选定,应考虑梁体截面尺寸、模板结构形式及混凝土配合比等。

在浇注底、顶板混凝土时一般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而浇注腹板时除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外,有时还利用侧模附着式振动器加以辅助(一般1.2~1.4m2布置一个)。

当梁高较矮时,侧模振捣器可适当减少。

4.4.5.预应力施工

4.4.5.1.预应力施工要求

等箱梁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及龄期达到设计要求即可进行张拉。

张拉应根据预应力筋张拉吨位选择与之匹配的张拉千斤顶配套压力表、油泵。

在千斤顶、油泵、压力表校验合格后,对其进行编号并标示清楚,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标定组合使用。

箱梁纵向预应力束的张拉顺序:

当设计有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顺序张拉;设计无要求时可先顶板后腹板。

张拉顶板预应力束时必须左右对称张拉,以张拉力和伸长量进行双控。

4.4.5.2.预应力张拉顺序

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为:

0

初应力(控制应力的5%~10%)

100%的控制应力

持荷2分钟

回到控制应力(锚固)。

钢绞线的张拉操作顺序为:

安装工作锚和工作夹片

安装限位板

安装千斤顶

安装工具锚组件

供油至初始张拉油压

量测伸长值

继续供油至设计张拉油压

持荷并量测最终伸长值

回油至0值

卸下工具锚组件、千斤顶、限位板。

其伸长量效核如下:

伸长量△L=控制应力时油缸伸长值—初应力油缸伸长值+初始应力的理论伸长值

然后用△L和设计值比较,控制在6%内即可。

张拉完成后立即进行压浆作业,以保证整个应力束的稳固及减少预应力损失。

4.4.6.孔道压浆

压浆方法:

采用真空辅助灌浆法施工,见真空辅助灌浆作业示意图。

(见附图4)

试抽真空:

启动真空泵,使系统负压能达到0.07~0.1MPa,当孔道内的真空度保持稳定时,停泵1分钟,若压力降低小于0.02MPa,即可认为孔道基本达到真空,如果不满足此要求,则表示孔道未能完全密封,需要在灌浆前进行检查及更正。

4.4.6.1.拌浆

拌浆前先加水空转数分钟,使搅拌机内壁充分湿润,将积水倒干净;将称量好的水倒入搅拌机,之后边搅拌边倒入水泥,再搅拌3~5分钟直至均匀;将溶于水的外加剂和其它液态外加剂倒入搅拌机,搅拌5~15分钟,然后倒入盛浆筒;倒入盛浆筒的水泥浆应尽量马上泵送,否则应不停的搅拌。

4.4.6.2.灌浆

启动真空泵,当真空度达到并维持在负压0.08MPa左右时,打开阀门,启动灌浆泵,开始灌浆。

当浆体经过透明高压管并准备到达三通接头时,打开排浆阀门并关闭负压容器阀门,关闭真空泵。

透明高压管应超过10米以便控制。

观察废浆筒处的出浆情况,当出浆流畅、稳定且稠度与盛浆筒浆体基本一样时,关闭灌浆泵和另一端阀门;再次启动灌浆泵,使灌浆压力达到0.4MPa左右,最后关掉灌浆泵,关闭灌浆端的阀门;接通水,打开阀门清洗,拆下透明高压管。

4.4.6.3.封锚

钢束张拉端采用C50砼(同粱体同标号)封锚,砼浇筑前在新老砼结合面上打毛,清除表皮,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吸水后方可进行浇筑,并要求捣实。

4.4.7.挂篮的移动

待1号梁段混凝土灌筑完毕,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按设计对纵向进行终张拉,压浆后,即可移动挂篮,准备下一梁段的施工。

挂篮的移动应遵照一下步骤进行:

(1)先将主梁后锚杆稍稍松开,用倒链将主梁拉住固定,用倒链或慢速卷扬机牵引滑道移到位,主梁的前移带动侧模系统,底模系统及内滑梁整体移位,随主梁的前移,压紧器交换前移(不得少于两根)以保持主梁的稳定,滑到位以后将主梁后锚杆锚紧(不得少于3根),并用测力扳手上紧。

(2)侧模系统在主梁前移时与主梁同步前移,到位后,用钢丝绳从预留孔道穿下与滑梁上的吊环用卡环连接,将侧模系统托起。

然后将滑梁挂轮滑移到位,用IV级钢吊杆将钢丝绳换掉。

将底模系统后端挂轮滑移到位后端锚固于已成梁段上,前端用IV级钢与前上横梁连接。

(3)初调中线、标高。

(4)用千斤顶将底模系统与底板,侧模系统与翼缘板及腹板外侧密合,并将后吊杆带上保险螺母。

(5)精调中线、标高。

(6)用倒链将内模系统拖移到位,并调好中线及标高。

(7)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里内膜、预埋预埋件,绑扎顶板钢筋、预埋预埋件、安装端模。

(8)复核中线、标高,并检查合格后,方可灌注混凝土(注:

在安装过程中如发现预留孔于挂篮位置不适时,要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不得强行扭杆穿入孔洞,IV级钢吊杆严禁弯曲、打火)。

等强张拉、压浆以后,重复以上步骤。

4.5.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法

边跨现浇段采用搭设满堂支架(碗扣式或其它)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地基硬化采用20-50cm厚C25混凝土浇筑,处理宽度以超出支架边角1m为宜。

地基处理好以后开始搭设支架。

其施工步骤如下:

搭设支架→支架预压→卸压→调整底模标高→安装底模、外模→绑扎梁体钢筋→安装波纹管及竖向预应力粗钢筋→安装内模→浇筑梁体混凝土→养护等强→拆除外模和内模→待合拢张拉后、落模拆除支架。

支架的预压和预留高度:

采用节段重量的120%进行预压,压载时间自压载结束到开始卸载为48小时,加载前布设好观测点,根据观测的数据,分析、推断出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

通过预压将非弹性变形消除,根据弹性变形结果控制支架的高度。

另外内模在箱梁底板浇筑前应安装完毕,并按“底板→腹板→顶板”的顺序一次连续浇筑成型。

安装钢筋、波纹管、浇筑混凝土、拆模(同悬灌部分)。

4.6.合拢段施工方法及体系转换

4.6.1.合拢段施工

合拢段施工是连续梁施工和体系转换的重要环节,合拢施工必须满足受力状态的设计要求和保持梁体线形,控制合拢段的施工误差。

利用连续梁成桥设计的负弯矩预应力筋为支承,是连续梁分段悬浇施工的受力特点。

悬浇过程中各独立“T”构的梁体处于负弯矩受力状态,随着各“T”构的依次合拢,梁体也依次转化为不同结构的受力状态,直至连续梁的成桥状态,完成连续梁的体系转换。

合拢前调整中线和高程,同时将两悬臂端间距离按设计合拢温度及预施应力后弹性压缩换算后采用体外刚性支撑和四束永久性钢束进行约束锁定。

待下一跨合拢段浇筑并完成一部分底板预应力张拉后,释放此合拢段一侧临时支座。

合拢梁段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安装底模、侧模板→测量底模标高→绑扎底板钢筋→安装底板波纹管→安装底模支撑→绑扎腹扳钢筋→安装腹板波纹管、预埋件→安装顶板支撑→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安装顶板波纹管、预埋件→张拉顶板及底板临时钢绞线束→灌注混凝土。

灌注混凝土应选在日最低气温时进行,一般选定凌晨3时灌注开始,控制到5时完成。

4.6.2.结构体系转换

当连续梁桥悬臂浇筑完毕,必须按设计要求安装合拢段劲性骨架后,方可拆除墩顶临时锚固系统,此时就是由悬臂施工时的静定T型结构转换为超静定结构的连续梁体系。

在拆除墩顶临时锚固系统前,应按设计要求张拉一部分梁段底部的预应力筋(承受梁体正弯矩的预应力筋),并在悬臂梁端设置向下的预拱度,以保证转换体系前后张拉和阶段的安全。

对0号梁段在放松墩顶临时锚固时,应注意均衡对称,确保均匀地释放。

在放松前应测量和节段的高程,在放松过程中,须注意各节段的高程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以保证施工安全。

对转为超静定结构,应考虑钢材张拉、支座变形、温度变化等各种因素引起结构的次内力,若按设计要求需进行内力调整时,应以标高、反力等多种因素控制,相互校核,如出入过大应分析研究。

连续梁体系转换过程见下图。

4.7.箱梁线型控制

4.7.1.线型控制理论分析及控制流程

大跨度悬臂梁施工,应对其梁内应力和梁体线型进行监控。

悬臂梁施工线型控制的关键是要分析每一施工阶段、每一施工步骤的结构挠度变化状态,控制立模标高。

先计算出各梁段的立模预拱度,结合前一梁段的挠度实测值,修正预拱度值后调整立模标高。

在竖向线形控制的各个环节中最困难的就是施工挠度的预测计算。

如何科学合理确定悬臂桥箱梁每一个待浇节段预拱度准确的设置,以及设置预拱度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控制,是施工线形控制的难点,也是保证一跨桥梁从两个悬臂端最终是否按施工误差允许值顺利合拢、整个桥梁合拢后的美观及运营安全的主要控制环节。

竖向线形控制主要依据施工预先选用的混凝土自重、施工临时荷载、预应力张拉设计值等主要荷载,对悬臂梁产生正负挠度计算叠加值;另外还要考虑桥梁悬臂施工引起的静定结构短期弹性挠度和长期徐变挠度值。

施工时对于静定悬臂施工的两端预设上拱度的,具体做法是在施工标高的基础上预设弹性挠度和徐变挠度影响数值。

由于受各种待定因素的影响,如:

同一座桥梁各节段施工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养护时间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不同,长期徐变挠度影响从理论上讲要考虑运营后五年内反复荷载的作用才能消除,因此不可能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来完全解决,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监控量测,对量测数据同理论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酌情调整是设置预拱度最有效的办法。

在实际施工中遵循“计算预测→施工量测→反馈分析→计算调整→施工量测”的次序循环进行,在成桥后,再根据实测线形和预测线形进行比较,对整个线形控制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4.7.2.线形控制计算的理论依据

4.7.2.1.主要影响因素

施工过程的挠度计算不仅与力学计算模型的选取有关,而且更重要的是与许多影响挠度的因素相关,这些主要因素包括:

(1)施工阶段的一期恒载:

梁自身静载和预加应力;

(2)施工临时荷载:

悬浇的挂篮、施工荷载等;

(3)环境因素:

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等。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随机变化的待定因素,如:

混凝土自身的弹塑性性能,各节段施工周期随季节变化的不定性,预应力损失的随机性,日照使结构混凝土内外温度变化的不均衡性。

4.7.2.2.主要影响因素的计算方法

(1)施工静载引起的挠度(如图1所示)

施工静载包括一期恒载和施工临时荷载,各节段的混凝土自重与一期恒载,挂篮设备以及机具人员等属于施工临时荷载,混凝土自重产生的挠度通过悬臂梁的自重挠度公式进行计算,在此不赘述,仅说明各节段对各点挠度的叠加公式。

由于各个节段对其前面的节段均会产生挠度,故而计算各节段的自重挠度值时必须进行叠加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注:

δij—j#节段自重及预应力束在i节段端头产生的挠度;

δi—由各梁段自重在i节段产生的挠度总和;

∑δij—由张拉各节段预应力在i节段产生的挠度总和;

图1:

施工自重产生的挠度叠加图

由于挂篮设备的重心距悬臂梁的根部力臂较大,造成已完成梁段的变形,从而使待浇筑梁段模板下垂,这种变形属于弹性变形,将随着挂篮的拆除而消失,因此在设置预拱度时,要预先考虑施工临时荷载δ4i的影响。

即施工临时荷载属于在施工中移动的临时静载,是静载计算的一个特例,且该施工静载随着节段的前移该挠度不断增大,但随着节段的完成最后在合拢时拆除而归于0,故在标高计算过程中要予以扣除。

挂篮自重及临时荷载引起的挠度计算实际就是:

n节段重量等于挂篮及临时荷载重量引起的挠度δin的计算。

且该挠度按照负值计算(在合拢后挠度消失,梁体在最后统一产生负挠度,故在前期计算按照负挠度叠加)。

(2)预应力引起的挠度

由于悬臂结构施工时的预应力束均在梁体的上部,所以各节段预应力引起的挠度一般为负值。

根据预应力引起的挠度计算公式计算叠加而得出各节段的预应力挠度值δj,具体叠加办法同梁体自重产生的挠度叠加办法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3)挂篮变形引起的挠度

由于悬臂结构各节段的自重比较大,所以挂篮的变形值也必须予以考虑。

其中挂篮变形值是根据挂篮加载试验(挂篮加载试验是在挂篮安装完毕后,按照悬臂浇筑最重节段的120%进行加载通过测量得来)的各项综合测试结果,绘出挂篮“荷载~挠度曲线”,然后进行内插而得挂篮变形挠度值δig。

(4)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当施工阶段变形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累计变形分析来调整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系数。

即:

在理论模型中首先将混凝土容重、梁体尺寸、钢绞线张拉应力、钢绞线摩擦系数等参数调整准确,保证理论模型与实际结构的“初步”吻合,进而由累计变形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来调整理论模型中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使累积变形的理论模型与实际结构的变形相吻合。

简单地说,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的调整是通过分析累积变形来处理。

只有当本阶段变形理论值与实测值相符而累计变形不符时,才对所累计过程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系数进行调整。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必须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影响收缩徐变的主要因素有:

水泥品种、集料性质、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和其它成分、加载龄期、环境龄期、环境温度、试件尺寸、应力大小及应力持续时间等。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不仅影响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变形,而且对结构在成桥竣工后的变形也有较大影响。

在建立理论计算模型时,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挠度一般按照混凝土随龄期增长的收缩徐变系数对整体预拱度予以调整,即:

δix=φtτ*(δi-δj+δ4i+δig)

式中:

δix—混凝土收缩、徐变在i节段引起的挠度;

φtτ—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通常首先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赋初值);

δj—由张拉各节段预应力在i节段产生的挠度总和;

δ4i—施工临时荷载在i节段引起的挠度;

δig—挂篮对i节段引起的挠度。

4.7.2.3.竖向线形主要指标(立模标高Hlmi)的计算

在计算出以上各个技术参数的基础上,对各个节段的立模标高进行预测计算。

在各节段施工前就要预先确定该段的立模标高,每节段立模标高的计算采用下面的立模标高计算公式:

Hlmi=Hsji+δi-δ4i-δj+δig+δix

式中:

Hlmi—i节段立模标高;

Hsji—i节段设计标高;

通过以上的计算,就可以准确的预先计算出各个节段的施工立模标高,在施工监控过程中,根据提供的立模标高进行施工前后的监测分析,以确定后续标高的计算。

4.7.3.线形监控及实施

4.7.3.1.监控网点的设置

在悬臂箱梁开始施工前,为了测量工作的方便,通过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区平面导线点,在0号块现浇梁墩顶选择可靠点进行控制点加密,并以多边形导线网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复核。

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签认,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

对已测设完成的加密高程或平面控制网点随施工进度的推进,务必进行定期复核。

在施工过程中,每个节段均需进行数次观测(即浇筑混凝土前、浇筑混凝土后张拉前、张拉完成后、挂篮移出后均须进行标高观测),观察各控制测点的挠度及主梁合拢精度及桥面的线形。

鉴于日照温差的复杂性,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观测的时间宜安排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进行。

根据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判定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或参数修正。

4.7.3.2.标高监控测点的布置

主梁0#节段浇筑施工时,在顶面上设置五个基准点,其它节段开始浇筑后,在每一节段与下节段相接处底板及顶板各布置3个观测点,观测点采用30厘米长φ25螺纹钢筋预先焊接在相应位置的箱梁钢筋上。

要求顶面平整,埋设垂直、牢靠,一节段(两头)共布置12个观测点。

具体布设位置如图2、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