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3 岳麓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036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3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3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3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3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3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3 岳麓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3 岳麓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3 岳麓版必修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3 岳麓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3岳麓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3岳麓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识记理解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的原因;设立四个特区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资料收集

5、问题探究

比较归纳、概括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6、【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与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7、【教学方法】

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8、【教学资源】

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课本及教参,

9、【板书设计】

21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经济特区的设立

 

(1)设立的背景(改革开放的背景)

(2)设立特区的原因及国家政策

(3)经济特区的概念

2、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1)对外开放的历程

       

(2)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二、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

 1、“引进来”战略

 2、“走出去”战略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2、中国加入世贸的历程

 3、中国加入世贸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春天的故事》的歌词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讲授新课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经济特区的设立

20世纪70年代末的深圳,还是中国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

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

师问:

深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

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方针。

【探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师问:

对外开放步骤有几步?

为什么首先在深圳等四地建立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浦东

 原因:

(课本上,略)

 经济特区实行“请进来”“引进来”策略。

2、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提出时间

            设置经济特区  主要地区

特征和国家政策

                           意义

            开放沿海城市      开放上海浦东

            沿海经济开放区

            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开放内陆城市

            开放边境城市和口岸

【探究】1、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

2、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导入下一标题)随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我国吸引外资,向外国逐步开放我们的市场,但同时又要开拓国外市场。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方针的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

江泽民同志形象地说:

“‘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

二、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   

  设计思路:

对“走出去”战略,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领会“请进来”,然后用图表适当介绍我国目前“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现状,学生搜集资料展示、介绍部分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概况。

 2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来”。

从最开始进口消费品到后来引进设备、技术,再到引进资金、人才、管理乃至引进全套的外国企业等等。

通过以“引进来”为主的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接轨,有效地利用了大量的国际资金和技术,弥补了工业化过程中资金与技术的巨大缺口,从而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同时,中国还有效地利用了国际市场,拉动了本国经济的增长。

应当说,“引进来”战略的实施是成功的,它为我们今天实行“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条件,“走出去”战略是“引进来”战略的必然发展。

1、“引进来”战略

 

2、“走出去”战略

 

 

    (导入下一标题)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加入世贸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入世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同时,入世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前身             建立                  原则

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关于关税和贸(1948年1月1日)(1995年1月1日)     准则的多国国际协定 

2、中国加入世贸的历程

结合学生和教师课前准备资料,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

世界贸易组织xx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会议,通过《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展示中国政府用了15年多的时间,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经过数轮谈判,终于在xx年底正式成为它的一员的史实。

思考:

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

 

3、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探究】: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学会自己搜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

 

小结:

     战略  “引进来”                                   “走出去”

实践  创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加入世贸组织”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初步形

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接轨,有效地       入世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企业“走出

利用了大量的国际资金和技术,弥补了工业化   去”的必要性,同时,入世也为中国企业

过程中资金与技术的巨大缺口,从而加快了     “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

工业化的进程。

   

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必将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履行对外承诺,这可能给中国的一些产业带来挑战和压力。

但是,我们有改革开放20年来积累的经验和一定的承受能力,我们有信心迎接这个挑战,并通过改革,变压力为动力,促进国民经济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心灵的伟大——圣雄甘地》教案人民版选修4

[教学目的]

(一)  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非暴力抵抗基地、文明不服从运动、阿姆利则惨案、食盐进军等史实来把握和理解

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内容;

②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

③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二)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从历史图片、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2.    学会用表格法归纳、整理知识点;

3.    学会独立思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史实的理解。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体会甘地为了印度的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自我牺牲精神;

⑵感悟甘地那颗宽广、博爱、伟大的心灵,启迪我们珍爱生命,友善地待人接物;

⑶理解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感受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热爱和平。

[教学重点]

简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当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

[教学难点]

认识甘地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四单元亚洲觉醒中的第二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加紧了对亚洲地区的侵略。

亚洲人民奋起反抗,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兴起了民族民主运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形成了“亚洲觉醒”的洪流。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亚洲觉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本课主要以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当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为依托,着重理解甘地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体会甘地为印度的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自我牺牲精神,感受甘地的伟大的心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向学生展示甘地的图片,请学生谈看到图片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结论:

一个相貌普通,个子矮小,瘦骨嶙峋的人物。

教师讲述: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度,有这样一个貌似平凡的人物,当时的印度总督蒙巴顿曾打量着他,觉得:

“他简直像一只小鸟,一只蜷缩在沙发里可怜的小麻雀。

”然而,当他离开人世的时候,整个印度上下乃至于全世界的人民都感到悲痛的不已。

各界人士,包括各政府的代表及高官贵人来到他的葬礼,为这个人的离去表示深深的敬意。

直到今天,无数的人们还在纪念和缅怀他。

(放映人们纪念甘地的图片)

问:

人们纪念、缅怀的谁?

(甘地)他为印度人民做了什么,又为世界人民留下了什么,会受到世界人民如此的爱戴与尊敬?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圣雄甘地,走进他瘦小身躯中那颗伟大的心灵。

导入:

第五十五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出风头的影片是获奖八项的《甘地传》,而最出风头的人物是传古多年的印度国父——甘地。

甘地出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

他三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

为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

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时年79岁。

具体而言,甘地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新课教授」

一、非暴力思想的形成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称甘地为圣雄,既是圣人又是英雄,甘地为印度做了哪些贡献,会得到这样的赞誉呢?

(在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甘地用什么样的方式领导印度人民抗挣?

(非暴力)

非暴力的概念我们现在也经常提到,假如你是一位领导人,采用非暴力的策略,你会采取哪些斗争方式呢?

(罢工、罢课、罢市、绝食、抵制等)非暴力,往往是作为一种斗争的策略。

那么,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我们从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寻找其中的答案。

问:

甘地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形成了非暴力思想?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自己概括归纳,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及概括归纳能力。

了解:

甘地的成长历程:

1、出生:

1869年信奉印度教的家庭

2、童年:

小时候的甘地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

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后来大力提倡素食主义),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去卖(因为向哥哥借钱在外游玩,还不出钱来,把镯子的一小部份刮掉、卖掉,再还給哥哥钱)【见引言】——第一堂“非暴力”课

3、教育:

甘地出身于印度一个古老的家族。

在印度这个等级森严、种姓界限分明的社会,这种优越的出身使他有机会到英国接受高等教育。

18岁在伦敦大学学习,受基督教《圣经》中“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影响。

这种教育使甘地认清了印度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屈辱现实。

他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总结:

家庭背景:

第一堂非暴力课;

宗教因素:

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职业选择:

律师;

托尔斯泰等人的影响:

用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

甘地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

爱与真理的统一,即:

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甘地的非暴力不仅仅是一种斗争策略,也是他的道德准则,他把这种理念升华为信念并渗透到政治斗争中。

二、为南非的印度侨民而战1893-1914

(过渡)在南非的岁月中,甘地实践了他的非暴力的理论。

问:

甘地在英国留学期间获得了律师资格证书。

1893年,24岁的甘地来到南非是来开拓他的律师职业生涯的,他为什么走上了政治斗争的道路?

(种族歧视)

(1)第一次感受种族歧视,萌发从政念头,开始争取印侨权益斗争。

(2)阅读托尔斯泰著作:

认同其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宗旨,从而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建立“凤凰新村”非暴力基地。

(消极抵抗)

(3)放弃“消极抵抗”,坚持真理。

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领导南非的印度侨民,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法案和条例。

(坚持真理)

三、为印度的独立而战

(过渡)甘地在南非斗争了21年,当他后来回顾他在南非的社会时说:

“上帝在南非为我的生活铺下了基石,并播下了为民族自尊而斗争的种子。

问:

“基石”和“种子”指什么?

(南非的斗争为甘地回到印度展开斗争打下哪些基础?

①非暴力理论;

②斗争的实践经验;

③个人声望

1914年,回到印度的甘地已经是一位成熟而且颇有声望的政治活动家,很快成为了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袖。

1924年,甘地成为该党的主席。

甘地在印度致力于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了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问: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静下兴起?

(结合课本及教师提供的资料回答)

1、运动背景

印度人民民族情绪高涨

①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一战后反英情绪迅速增长

②印度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和改变政治无权地位;

③英国在印度制造种姓间的矛盾,并采用镇压和欺骗相结合的两面政策;

④甘地凭借极高政治威望,成为国大党领袖,并贯彻“非暴力”思想于实践。

⑤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⑥直接原因:

阿姆利则惨案;

(过渡)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抵抗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符合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我们来了解运动的过程。

2、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

①准备:

1915年,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培养具有非暴力不合作理念的青年骨干。

a、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颁布《罗拉特法案》,损害了印度人民的民主权利,激起全印度的激烈抵抗;

       b、英国殖民当局实行高压政策,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a、方式:

印度人民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

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等实行普遍的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纺车纺织并抵制英货;

逐步进行抗税斗争,争取印度民族自治。

                  b、目标:

实现印度民族自治;

                  c、手段:

“非暴力不合作”;

                  d、过程:

全国性的抗英斗争——英经济损失惨重;

                            1922年,出现暴力冲突,甘地停止了非暴力运动;

e、结果:

(原因:

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软弱与妥协。

                            随后,甘地被捕入狱,完成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积极:

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日后独立奠定基础;

消极:

发动了广泛群众,但非暴力又限制运动的深入发展;

赢得敬意——“圣雄”

       B、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背景:

a、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b、1929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为转嫁危机,加强对印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卖法”,损害印度人民利益。

②运动:

1930年,“食盐进军”使运动达到高潮

③结果:

释放甘地,撤消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人民煮盐,停止不合作运动。

④影响:

进一步打击英国殖民统治,但没有实现印度独立。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新发展

       二战时期,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号召。

       特点:

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3、运动意义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复兴印度的民族经济,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

激发印度的民族意识,在印度民族的解放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鼓舞了世界的其他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

教师讲述:

印度解放以后,甘地并未成为权力的中心,晚年的甘地还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致力于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合作。

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时年79岁。

中弹的瞬间,甘地还以手势表示宽容凶手并为刺死他的人祝福。

甘地在宽容和博爱中终结了他的人生。

四、历史回响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讲到过三种伟大:

      一种是帝王、领袖的伟大;

         一种是精神、理智的伟大;

还有一种是仁爱、心灵的伟大。

甘地拥宽容、博爱感动着无数人,甘地因心灵而真正伟大!

泰戈尔在甘地去世的前十年就曾写道:

“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酥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于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们永远牢记着他。

问:

同学们从甘地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爱、宽容、和平等)

教师总结:

如果我们用宽容的心怀去对待人和事,也许我们的生活会更明朗。

印度著名哲学家拉达克里希南说:

“甘地是恨和误解所充斥的世界中的爱和理解的象征。

他属于时代,属于历史。

”我想甘地和他的思想不仅属于历史,历史也不会忘记甘地和他的思想。

小结:

被誉为“圣雄”、“国父”的甘地,一生经历坎坷,颇具神秘色彩,他以非暴力主张多次组织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

在其50年政治生涯中,为唤醒民众的抗争意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做了大量工作。

他所创立的基于真理、道义和个人精神力量的非暴力斗争理论,不仅是印度人民伟大的思想财富,而且以其广泛的世界影响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作业布置]

作业本

[课后反思]

甘地主义包括

①哲学思想:

宗教泛爱论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想结合的政治哲学(有利于团结印度不同种族、信仰、民族的人们共同反对殖民统治)

②政治主张:

非暴力不合作:

以不合作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

                         以非暴力限制群众的斗争,反映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③经济思想:

提倡手工纺织,发展民族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古老文明,反对西方近代的物质文明)

④社会思想:

:

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

人人团结、小生产者互助平等。

核心: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