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案例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0496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7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案例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供应链案例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供应链案例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供应链案例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供应链案例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应链案例集.docx

《供应链案例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案例集.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应链案例集.docx

供应链案例集

第01讲案例:

风神汽车有限公司的供应链管理

一、引言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环境.一方面,国内汽车市场中的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且消费者要求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最低的价格及最快的速度获得所需要的产品,从而使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在捉摸不定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有的企业能够长盛不衰,有的只能成功一时,还有的企业却连一点成功的机会都没有。

另一方面,伴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组织,中国整个汽车工业又将受到国外汽车制造商的冲击和挤压,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早已不适应剧烈竞争的要求。

在这内外交困的环境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经济全球化、制造全球化、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思想的创新,使得竞争的方式也发生了不同寻常的转变。

现在的竞争主体,已经从以往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而,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成为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范例。

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是东风汽车公司、台湾裕隆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裕隆集团为台湾省内第一大汽车制造厂,其市场占有率高达51%,年销量20万辆)、广州京安云豹汽车有限公司等共同合资组建的,由东风汽车公司控股的三资企业。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风神公司采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和模式及其支持技术方法,取得了当年组建、当年获利的好成绩。

通过供应链系统,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通过与供应商、花都工厂、襄樊工厂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优化了链上成员间的协同运作管理模式,实现了合作伙伴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物流通畅,提高了客户反应速度,创造了竞争中的时间和空间优势;通过设立中间仓库,实现了准时化采购,从而减少了各个环节上的库存量,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库存成本消耗;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合作,各个节点企业将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核心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产品开发、生产、分销、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有效反应,大幅度缩短订货的提前期;通过战略合作充分发挥链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共生出更强的整体核心竞争能力与竞争优势。

风神公司目前的管理模式无疑是成功有效的,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借鉴。

二、风神供应链结构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扩展企业结构模式,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

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在风神供应链中,核心企业风神汽车公司总部设在深圳,生产基地设在湖北的襄樊、广东的花都和惠州.“两地生产、委托加工”的供应链组织结构模式使得公司组织结构既灵活又科学。

风神供应链中所有企业得以有效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供应链,并和从原材料到向顾客按时交货的信息流相协调。

同时,在所有供应链成员之中建立起了合作伙伴型的业务关系,促进了供应链活动的协调进行。

在风神供应链中,风神汽车公司通过自己所处的核心地位,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进行信息流和物流的协调,各节点企业(供应商、中间仓库、工厂、专营店)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供应、库存、生产、分销等),以资金流、物流或/和服务流为媒介,实现整个风神供应链不断增值.

三、风神供应链的结构特征

为了适应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复杂以及顾客的要求更加挑剔的环境,风神供应链中的供应商、产品(整车)制造商和分销商(专营店)被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了供应-生产-销售的供应链。

风神的供应商包括了多家国内供应商和多家国外供应商(KD件),并且在全国各地设有多家专营店。

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在战略、任务、资源和能力方面相互依赖,构成了十分复杂的供应—生产-销售网链.通过分析发现,风神供应链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风神供应链的结构具有层次性。

从组织边界的角度看,虽然每个业务实体都是供应链的成员,但是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组织边界体现出来。

这些实体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在业务关系上是有层次的,这与产品结构的层次是一致的.

其次,风神供应链的结构表现为双向性.在风神供应链的企业中,使用某一共同资源(如原材料、半成品或产品)的实体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如襄樊和花都厂作为汽车制造厂,必然在产量、质量等很多方面存在竞争,但是在整个风神供应链运作中又是紧密合作的。

花都厂为襄樊厂提供冲压件,在备件、零部件发生短缺的时,相互之间又会进行协调调拨保证生产的连续性,最终保证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最优。

第三,风神供应链的结构呈多级性.随着供应、生产和销售关系的复杂化,风神供应链的成员越来越多.如果把供应链网中相邻两个业务实体的关系看作一对“供应—购买"关系,对于风神供应链这样的网链结构,这种关系应该是多级的,而且同一级涉及多个供应商和购买商。

供应链的多级结构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困难,同时也为供应链的优化组合提供了基础,可以使风神公司根据市场变化随时在备选伙伴进行组合,省去了重新寻找合作伙伴的时间。

第四,风神供应链的结构是动态的。

供应链的成员通过物流和信息流联结起来,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根据风神公司战略转变和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风神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进行更新。

而且,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也由于顾客需求的变化而经常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利用风神供应链的这些特征,风神公司找到了管理的重点。

例如,风神公司对供应链系统进行了层次区分,确定出了主干供应链和分支供应链,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最具竞争力的一体化供应链。

另外,利用供应链的多级性特征,对供应链进行等级排列,对供应商/分销商做进一步细分,进而制定出具体的供应/营销组合策略.利用供应链结构的动态性特点指导风神公司建立供应链适时修正战略,使之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世界著名的耐克公司之所以取得全球化经营的成功,关键在于它卓越地分析了公司供应链的多级结构,有效地运用了供应商多级细分策略,这一点在风神公司的供应链上也得到了体现,说明充分掌握供应链的结构特征对制定恰当管理策略的重要性。

四、风神供应链的管理策略

风神供应链在结构具有层次性、双向性、多级性、动态性和跨地域性等特点,在管理上涉及生产设计部门、计划与控制部门、采购与市场营销部门等多个业务实体,因此在实现供应链的目标、运作过程和成员类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面对如此复杂的供应链系统,如何选择恰当的管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1、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选址战略。

风神汽车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设在广东的深圳,这是因为深圳有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发育的资本市场,并且可为今后的增资扩股、发行企业债券等提供财力支援,此外,在便利的口岸、交通、技术引进及资讯便利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地理优势,这些都是构成风神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而位于湖北的襄樊工厂有资金、管理及技术资源的优势,广东花都具有整车组装能力,这样就形成了以深圳作为供应链中销售、财务、技术、服务及管理的枢纽,而将整车装配等生产过程放在襄樊和花都,又以襄樊和花都为中心联结起众多的上游供应商,从而可以集中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完成销售、采购等核心业务,在整个供应链中就像扁担一样扛起了襄樊、花都两大生产基地.

2、业务外包战略。

风神公司“总体规划、分期吸纳、优化组合”的方式很好的体现了供应链管理中的业务外包(Outsourcing)及扩展企业(ExtendedCorporation)思想。

这种组合的优势体现在充分利用国际大平台的制造基础,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新的产品,并且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基建投资及缩短生产准备期,同时还可以共享销售网络和市场,共同摊销研发成本、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从而减少了供应链整体运行的总成本,最后确保风神汽车公司能生产出最具个性化、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中高档轿车,同时还具有最强的竞争力。

风神公司紧紧抓住“总体规划、分期吸纳、优化组合”的核心业务,而将其它业务(如制造、仓储、物流等)外包出去。

3、全球性资源优化配置。

风神公司的技术引进战略以及KD件的采购战略体现了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思想。

风神公司大部分的整车设计技术是由日产和台湾裕隆提供的,而采购则包括了KD件的国外进口采购和零部件的国内采购,整车装配是在国内的花都和襄樊两个不同地方进行,销售也是在国内不同地区的专营店进行,这就实现了从国内资源整合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供应链管理,大大增强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4、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管理方式。

在风神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中,有一点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就是其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简称VMI)的思想.关于VMI,国外有学者认为:

“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风神公司的VMI管理策略和模式,通过与风神公司的供应商之间建立的战略性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和“双赢”思想,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化的要求。

VMI是一种供应链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它把用户的库存决策权代理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代理客户行使库存管理的决策权。

例如,在风神公司的采购过程中,风神公司每六个月与供应商签订一个开口合同或者闭口合同,在每个月初告诉供应商每个月的要货计划,然后供应商根据这个要货计划安排自己的生产,然后将产品运送到风神公司的中间仓库,而风神公司的装配厂只需要按照生产计划凭领料单按时到中间仓库提取产品即可,库存的消耗信息由供应商采集并及时作出补充库存的决策,实现了准时化供货,节约了库存成本,为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作出了贡献。

5、战略联盟的合作意识.风神公司通过业务外包的资源整合,实现了强强联合,达到了共赢的目的。

通过利用全球采购供应资源和产品开发技术,以及国内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优势,不仅风神汽车公司获得了投资仅一年就获利的良好开端,而且也为花都工厂、襄樊工厂、以及两地中间仓库和供应商带来了巨大商机,使所有的企业都能在风神供应链中得到好的发展.风神供应链中的合作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它们已经构成了相互依存的联合体,各方都十分珍惜这种合作伙伴关系,都培育出了与合作伙伴结成长期战略联盟的意识。

可以说,这种意识才是风神供应链真正的价值!

五、结束语

一个一体化的、协调的供应链“超级组织”具有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高度反应力,能迅速支持一个伙伴公司的快速发展,这已经为事实所证明。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效,得益于供应链上的伙伴能够共同分享它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从而使它们能够协调运作。

当供应链中每个成员企业的活动都像乐队队员按乐谱演奏那样时,供应商就知道何时增加/减少生产,物流公司能够掌握何时提供准时物流服务,分销商也可及时进行调整。

这样,就能够把传统经营中经常出现流通中断或库存积压过长等问题消除、或者降低到最低限度,真正实现精细生产.这就是供应链管理的魅力!

问题讨论:

1、风神公司供应链有哪些结构特征?

你对风神公司的供应链结构有什么看法?

2、风神公司供应链的管理战略有哪些?

制定这些战略出于什么考虑?

3、风神公司战略联盟的合作意识达到了什么样的目的?

4、围绕本案例就“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谈谈你的看法?

第02讲案例:

揭开戴尔供应链的秘密

杰克·韦尔奇曾说:

“如果你在供应链运作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就干脆不要竞争。

”英国管理学者克里斯多夫(MartinChristopher)更进一步强调供应链的重要性,他说:

“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2005年11月底,权威市场调研公司AMR发布了“供应链25强",AMR把供应链称为“捕食者的刀锋”,名列榜首的正是戴尔公司。

先看看戴尔在市场上的表现吧:

1996年,戴尔的销售额只有25亿美金,到了2005年,戴尔的年收入达到542亿美金,已经连续数年在全球计算机厂商中名列第一.在中国,戴尔也获得了成功:

1998年8月进入中国后,戴尔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短短七年后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接近10%,排名第三。

戴尔在中国的利润率是最大竞争对手的2到3倍.

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戴尔自己都把取得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为有一条令人羡慕不已的供应链.

虽然很多企业甚至包括竞争对手都在学习戴尔的供应链,戴尔人却感觉似乎还没有人能真正学到.戴尔供应链的奥妙到底在什么地方?

它能够给其他的企业什么启发呢?

这是我们在深入考察戴尔公司之前心中存在的疑问.

一、虚拟整合,让供应链“敏捷”

要理解戴尔的供应链,首先要理解其“虚拟整合”思想。

戴尔中国客户中心总经理李元均首先并没有提到“直接模式"这个“戴尔的灵魂”,而是提到另外一个重要的经营思想:

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把不擅长的环节给行业中做得最好的人去做,然后通过采购把最具性价比的产品买回来,自己做最后的整合.

李元均说,戴尔也可以自己搞一个CPU车间,搞一个主板车间,搞一个软件车间—-以戴尔今天的实力,完全可以自己来做。

但戴尔的做法和这种传统思维正相反。

供应商从提供零件的角度看就相当于戴尔的一个车间,李元均说,供应商提供的每一个零件的性价比都是有竞争力的,那么最后戴尔组装好的整个产品就是有竞争力的。

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戴尔的实施手段是什么?

戴尔的目光已经越过了企业的四面围墙,把供应商看成了自己的车间。

但是工厂的零件车间就在组装车间的隔壁,戴尔的供应商却分布在世界各地,如何管理?

到这里,戴尔供应链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出来了—-“交易引擎”。

越过四面围墙的ERP系统就是戴尔的“交易引擎"。

在这个被称作“交易引擎"的信息平台上,戴尔和供应商双方的信息可以做到极大程度的共享。

现在就要谈到戴尔最有特色的“直接模式”了——戴尔完全是按订单生产,客户打电话来或者从网上下订单之后,戴尔才按需求生产.这种生产和销售方式使得戴尔可以按照顾客实际需求的变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物料需求,并通过信息系统和供应商共享这些信息。

李元均认为,这是戴尔供应链最精妙的地方。

戴尔中国客户中心数据中心的机房里有上千台服务器24小时运行,客户既可以通过网站,也可以通过800电话下订单,这些信息直接进入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每一个半小时把这段时间内的订单统计出一张清单,上面列着分别需要哪些配置.这张清单直接就会传到供应商的仓库——在离戴尔中国客户中心5公里远的地方,有一个戴尔供应商的公共仓库,由戴尔的全球伙伴第三方物流公司伯灵顿公司管理。

供应商把货发过来就放在这个仓库,由伯灵顿公司管理,伯灵顿按照戴尔传来的清单也需要每一个半小时给戴尔送一次货。

伯灵顿接到戴尔的清单后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够迅速把货配好,不到20分钟就可以把货送达-—这就是设立中转仓库的好处了:

戴尔的供应商不可能都在厦门,只有建立这个中转仓库,才能保证每一个半小时送一次货。

客户的订单没有下之前戴尔中国客户中心的车间里理论上是没有工料的,每个零件拉进来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有买主的,一旦整台机器组装好,马上就可以发货运走,所以戴尔的产品可以保持零库存。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戴尔每一个半小时把清单发送给中转仓库的同时,还会发给供应商的总部,供应商会根据中转仓库里库存的波动情况确定要不要发货过来,并且根据这些信息安排生产。

戴尔首先要起码给出未来一年的生产预测,比如会卖出去多少万台等,供应商会根据这个预测做产能的准备,然后戴尔会给供应商未来三个月的滚动计划:

要什么货,要多少,这些信息要细化到每一周.戴尔一看预测和实际情况有差距,马上会进行调整.

戴尔的供应商每个星期都会收到更新的下三个月的生产预测,对于一些需求变化比较大的零部件甚至一天就要更新一次。

这不仅使得戴尔即使在市场情况变化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及时的供货,实现了“敏捷",而且供应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生产,减少自己的库存。

戴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并且使得供应商不断地调整生产计划,从而使得生产在不停的调整过程中逐步贴近市场的真实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戴尔和供应商信息共享的程度如此之高,以至于它们就像一个整体一样亲密无间地协调运转,从而近乎完美地实现了戴尔“虚拟整合”的管理思想.

二、良性循环,与供应商“共赢”

戴尔通过“交易引擎”把自己和供应商连接在一起,达到了敏捷的目的,然而这并非是和供应商打交道的全部内容。

在这个“虚拟企业”中,戴尔是如何对“车间”——供应商进行管理的呢?

除了中国客户中心,戴尔还有另一个与供应商打交道的重要部门戴尔全球采购中心。

虽然戴尔全球采购亚洲团队的工作地点设在上海和深圳,但其任务是替戴尔全球的工厂采购。

戴尔全球采购部门总共有约850名员工,其中约一半人都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工作,在中国的采购人员有190名,因为戴尔有很多供应商在亚洲,为配合他们,戴尔全球采购中心在中国设立了这个团队.

戴尔全球采购的资源被分成两类:

一类是生产资料采购,采购来的资料直接用于生产;另外一类叫通用型采购,采购来的资料并非直接用于生产.

在管理生产资料供应商方面,全球采购中心有三个战略性任务。

一是保证供应商供应的连续性。

也就是戴尔在需要原料的时候,供应商能够按照戴尔的需求及时送到。

二是保证供应商在生产成本方面有一定的领先性。

戴尔需要持续地降低在原材料方面的成本以便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三是要保证供应商产品的品质。

严格挑选供应商.为了保证这三个任务的完成,戴尔从一开始对供应商的选择就是非常慎重的,戴尔亚洲全球采购董事总经理钟维思说,戴尔会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来选择供应商。

环保与员工福利—-戴尔非常注重自身的环保和员工的福利待遇,所以戴尔也希望同其合作的供应商能够注重环保并且很好地对待自己的员工。

这是一个基本前提。

成本领先——戴尔会将供应商与其他同类型的供应商做比较,看其在成本上是否具有优势。

技术产业化的速度——供应商的生产技术水平怎样?

能否把新的技术迅速形成规模化的量产?

持续供应能力-—戴尔会从供应商的财务能力、现在跟哪些厂家合作、供货的情况怎样、能够做到几天的库存量等方面来考察供应商是否有很好的持续供应能力。

服务-—供应商能否满足戴尔在服务方面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

品质-—这是最核心的因素。

戴尔会对供应商的产品品质在不同的环境进行评测,既会在供应商的工厂里,也会在戴尔的工厂里,还会在客户使用的环境里进行评测,来保证产品的品质。

密切配合供应商.戴尔管理供应商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少数及密切配合供应商”.戴尔把整体供应商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这样的好处一是供应商可以从戴尔这里得到足够多的业务;二是可以保证戴尔以有限的人力能和供应商密切配合。

钟维思用一个良性循环的圆圈来阐述戴尔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为了保证这个“良性循环”,不光全球采购中心,戴尔公司内的很多部门都要参与进来,和供应商紧密合作,在商品管理、质量和工艺管理等方面为供应商提供培训,帮他们改善内部流程。

戴尔还把品质管理和计划流程等工具分享给供应商,使得供应商自身采购的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

每个季度戴尔会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考核的要素包括上面提到的“成本领先"、“技术产业化的速度”、“服务”、“持续供应”、“质量"等。

戴尔会根据这个结果来考虑给每家供应商下多大的单,如果有新的业务,给哪家供应商来完成。

如果这家供应商的次品率比较高,下次戴尔可能就会把单下给另外一家次品率比较低的供应商。

在考核供应商的时候,戴尔非常注重用数据说话。

这些数据是和供应商共享的。

钟维思透露,近年来戴尔在中国的采购量增长非常快,戴尔正把采购的重点逐渐从原来的南亚迁到中国,这也影响了一大批供应商将其生产基地迁到中国。

令人高兴的是,2005年末,戴尔供应商的名单里终于有了一家中国内地的本土企业。

在这之前其实也有很多中国内地的本土企业为戴尔服务,只不过他们是为戴尔的供应商供货。

戴尔增加一名供应商是非常严肃、小心的事情。

对于新供应商,戴尔会先用比较小的量来检验其生产流程,各方面没有问题了,再逐步扩大业务量.

三、持续改善,使供应链“进步”

戴尔供应链的活力,来自于其对于自身的永不休止的改进和完善.

最能够体现戴尔对供应链持续改进的是BPI(业务流程改善,BusinessProcessImprovement),李元均和钟维思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它,这个由戴尔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在公司内部打造的不断自检并修复的机制虽然不仅针对供应链,但无疑对供应链的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推进BPI,戴尔公司专门有一个BPI的部门,李元均介绍,要参加BPI首先要接受培训,学完了之后要做项目,最后要答辩,才能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获得相应的级别.

跟六西格玛一样,BPI也有黑带、绿带、黄带等级别,实际上BPI就是脱胎于六西格玛,只是在一些具体的工具和方法上有差别。

要做最高级别的黑带很不容易,因为项目难度很高。

但是当持续改进的观念被贯彻到每一个员工的观念里时,很多人都可以发现身边需要改进的东西——这种起步阶段的项目也是BPI项目。

比如以前戴尔中国客户中心生产流程是两个人面对面合作装一部机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混线生产。

因为当时的产品大部分是台式机,笔记本很少,这样设计比较合理。

但后来笔记本电脑的需求越来越多,而装笔记本电脑只需要一个人,另一个人只能在旁边干站着,通过做BPI项目,有人提出两个人应该分别使用两张工作台,这样装配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在戴尔中国客户中心,每年都有上百个BPI项目展开,戴尔中国客户中心2005年的运营成本降低到2001年的1/4,李元均说“70%受益于BPI”。

BPI的影响力还不仅限于戴尔本身。

钟维思说,戴尔也会给供应商提供这样的培训,让他们采用BPI的方法来降低成本、提升质量。

在戴尔对供应链的持续不断的改善背后其实是一种“学习的文化",是对不断进步的追求。

李元均说,戴尔有一个名词叫“BOP"-—BestofPractice,意思是“学最好的”:

戴尔在全球有7个工厂,7个工厂每个星期都要就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叫做BOPmeeting,看谁做得更好,哪些地方可以学。

戴尔中国客户中心经常从其他工厂学到好的经验,也多次成为其他工厂的学习对象。

四、精髓在于“3A”

戴尔的供应链无疑与其直接模式紧密相连,可问题是,如果不采用直接模式,中国企业可以从戴尔的供应链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斯坦福大学的供应链专家李效良(HauLee)在过去15年中对60多家注重供应链管理的领先公司包括戴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一流的供应链都具备了三大特点:

反应敏捷(Agile)、能让各方利益协调一致(Aligned)、适应性强(Adaptable)。

他认为,只要具备了这三个特点的供应链就能为公司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他将其称为“3A”供应链。

当我们仔细考察戴尔的供应链之后,我们发现,“3A”恰恰是戴尔供应链的精髓所在。

李效良认为,反应敏捷的供应链,能针对原料供应和市场需求所发生的突变情况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

李效良给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

加强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

戴尔的李元均也认为加强和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是戴尔供应链最重要的地方.这是戴尔为什么这样注重“虚拟整合"这个概念的原因。

实际上迈克尔·戴尔也说戴尔是“用信息代替库存”。

供应链管理中有一个最令人头疼的“牛鞭效应"--下游实际需求信息从最终客户端沿着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