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二节语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0404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第二节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第二节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第二节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第二节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第二节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二节语文.docx

《第一单元第二节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第二节语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第二节语文.docx

第一单元第二节语文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课程标准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

1.能够让学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通过对日本和英国的比较,让学生初步掌握比较两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3.通过对我国三大自然区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区域差异的成因。

[基础知识梳理]

一、区域差异

1.成因:

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2.表现

(1)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

(2)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3)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制约着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时,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也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思考1】 区域自然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不同。

这说明,人类活动的差异也会影响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二、区域差异的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自然环境的比较

(1)相似性:

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差异性

     区域

要素  

日本

英国

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东侧

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

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

平原狭小。

多火山、地震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气候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

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

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

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大多有运河相通

矿产资源

贫乏

煤、铁、石油丰富

【思考2】 日本和英国同为岛国,但自然环境差异大,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两国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决定了二者的气候类型,进一步决定了植被类型;气候和地形共同影响了水文状况。

所以,两国自然环境差异主要是地理位置及地形的不同造成的。

2.经济发展的比较

(1)相似性:

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

(2)差异性

  区域

要素  

日本

英国

经济发展特点

工业化起步较晚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工业及其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临海型”布局

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资源型”布局为主

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中高产值的园艺作物居于重要地位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思考3】 日本工业临海布局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日本工业发达,但原料、燃料缺乏,国内市场狭小。

临海布局可以方便原料、燃料的输入和工业品的输出。

三、我国的区域差异

1.成因

2.划分依据:

地形和气候。

3.具体划分(如下图)

(1)三大自然区名称:

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2)界线

【思考4】 为什么地貌和气候成为划分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

提示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但由于地貌的影响,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了转向;而降水量的分布则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

因此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思考5】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受热量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个?

受水分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个?

受地势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个?

提示 分别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预习效果自测]

1.关于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相似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南北差异显著

B.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丰富

C.河网密布,流量平稳,航运价值高

D.地处中纬度,气候比较湿润

解析 日本和英国都是地处中纬度的岛国,受海洋水汽影响显著,气候比较湿润,但日本跨纬度范围比较大,南北差异显著,而英国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南北差异并不明显;日本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丰富,而英国森林覆盖率比较低,仅占国土面积的1/9,其植物种类也比较少;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航运价值不高。

答案 D

日本和英国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侧,自然环境有着明显差异。

据此完成2~3题。

2.日本的气候南北差异显著,而英国气候南北基本无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南北跨纬度广B.日本东西跨经度广

C.英国地形以平原为主D.英国地处低纬度

3.下列关于日本、英国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体,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B.英国畜牧业发达,在农业中占主体

C.日本种植业中,高产值的园艺业作物居于重要地位

D.英国种植业精耕细作,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

解析 第2题,日本国土南北跨纬度广,使日本北部处于温带,而南部处于亚热带;英国地处北温带,南北跨纬度小,而且深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南北气候差异不大。

第3题,日本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英国畜牧业发达,是农业的主体,种植业以高产值的园艺业为主。

答案 2.A 3.B

综合地形、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据此完成第4题。

4.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D.东部季风区—冰川纵横

解析 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青藏高原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冰川地形主要集中于青藏高原。

答案 B

探究点一 区域差异的比较

【探究活动】 材料 英国和日本都濒临海洋,属于岛国,两国气候都深受海洋的影响;英国和日本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国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经济中都不占重要地位,许多农产品都需要进口。

(1)英国和日本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吗?

(2)英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而日本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两国农业类型的不同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提示 

(1)不是。

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具有典型的海洋性特征。

(2)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不利于谷物成熟,适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英国畜牧业发达。

而日本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种植业的发展,故以种植业为主。

【反思归纳】 区域差异的影响

1.日本和英国的气候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气候差异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明显的季风气候。

其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终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影响,并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了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日本属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生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降水均匀,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因而畜牧业发达,在农业中占主体。

2.日本和英国的资源差异及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1)资源差异

日本除了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较丰富以外,其他资源贫乏,经济发展所需原料、燃料大部分靠进口。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亿~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108m3左右。

(2)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日本经济发展所需原料、燃料大部分靠进口,因此工业和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表现出明显的“临海型”特点。

为减少对国际市场原料和燃料的依赖,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政策,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近年来,工业生产为充分利用他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开始向国外转移。

英国早期主要工业区和城市大部分建在煤炭产区,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

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海油田的开发带动了北海沿岸苏格兰地区的发展。

【题组训练】

1.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读图回答

(1)~

(2)题。

(1)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地形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2)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两者都是岛国B.面积相差不大

C.气候比较湿润D.都多火山地震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甲国为英国,由于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国为日本,由于受季风环流影响,为季风气候。

说明甲、乙两国的气候差异主要是受不同大气环流影响。

(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表示英国,位于板块内部,火山地震相对较少。

答案 

(1)C 

(2)D

2.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回答

(1)~(3)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河流以春汛为主,乙区域河流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解析 第

(1)题,据图可知,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乙位于海南岛;甲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多为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汛期一般出现在夏季,即气温最高的季节;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多为外流河,夏季为汛期;从地形来看,塔里木盆地周围多山,盆地内部地势较低,因此多向心状水系,海南岛中部多山,周围地势较低,因此水系呈放射状。

(2)题,棉花和天然橡胶的生长都需要充足的热量条件,另外两地经济比较落后,劳动力价格较低。

第(3)题,从图中可知,A、B两地都位于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较少,生产方式比较落后。

答案 

(1)C 

(2)B (3)C

探究点二 我国的区域差异

【探究活动】 材料 秦岭-淮河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的西端在甘肃省境内,东段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是昆仑山脉的延伸。

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

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

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国内地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

(1)秦岭南北两侧气候有何不同?

(2)请说出与秦岭-淮河一线有关的自然地理界线。

提示 

(1)秦岭北侧为温带季风气候,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秦岭-淮河一线地处我国南北方交界处,与其有关的地理界线有:

一月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等。

【反思归纳】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特征及成因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特别提示 我国典型的自然地理界线

(1)地形区界线

①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②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2)气候界线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③4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④2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

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⑤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3)河流界线

①内外流区域界线:

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端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巴颜喀拉山—秦岭。

③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南岭。

【题组训练】

1.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

读图,完成

(1)~

(2)题。

(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无论冬夏季气温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从北向南依次减小

(2)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植被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解析 第

(1)题,我国三大自然区主要是依据地形、气候的地域差异来划分的,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为季风区,反之为非季风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交错分布,受地形的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很大;河流径流量大小不仅跟气候有关,还跟流域面积大小、干支流密度等有关。

(2)题,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主要以热量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主要以水分为基础,青藏高寒区垂直差异的形成原因是海拔不同。

答案 

(1)C 

(2)D

2.下图为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图。

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左边的一位为水分资源,中间的一位为热量资源,右边的一位为光照资源,数字1~4表示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

读图回答

(1)~

(2)题。

(1)数字为431的区域和323的区域都大面积种植水稻,但是前者的市场上却大量销售后者所产的大米,据图分析主要原因是(  )

A.前者稻米产量不足,需从外地调入

B.后者人均土地多,稻米商品率高

C.前者光照不足,所产稻米品质比后者低

D.后者稻米单产高,价格竞争力强

(2)青藏高原的气候资源代号应为(  )

A.413B.214C.234D.233

解析 第

(1)题,数字为431的区域为四川盆地,该区域水资源丰富——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多雨雾天气,降水丰富;热量较为丰富——纬度低,水稻一年两熟,单产高;但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小,作物品质不高。

数字为323的区域为东北平原,该区域水资源较丰富,热量不太丰富——纬度高,水稻一年一熟,生长周期较长;光照较为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品质好。

(2)题,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空气洁净,光照强,故光照数值最大,为“4”;气温低,热量不足,数值为“1”;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水资源条件不太好,数值为“2”。

答案 

(1)C 

(2)B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

1.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

2.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3.日本和英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4.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及各自然区之间的界线。

教材P9 问题

这是道开放式的题目,不同的同学可以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比较,但都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两方面来进行。

山东和贵州两地比较,山东由于多坦荡的平原,因此山东人的性格比较直爽,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饮食比较简单。

而贵州多山,是典型的大山文化,于是创造了多种形态的生活格局,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和独特的服饰,并使民族文化自然沿袭。

教材P14~15 活动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见下表:

  区域

要素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

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

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

海拔最高,主要是高原、高山

气候

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较低

水文

外流河

多属内流河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生物

植被以森林为主,动物有熊、松鼠、熊猫、梅花鹿等

植被为草原、荒漠,动物有骆驼、黄羊等

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及高山草原灌丛,动物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农业

农耕业发达

畜牧业为主,有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高寒牧业、河谷农业

人口

稠密

较少

很少

城市

众多

较少

很少

其他

随纬度位置的变化,气温是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随海拔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是决定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形成我国自然环境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气候干旱,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有水可供灌溉之外,形成绿洲农业、灌溉农业,畜牧业发达。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

在青藏高寒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因而人口密度较小,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

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该村落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D.东北平原

2.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D.干旱缺水

解析 从建筑材料和房屋的结构可知,该地气候湿热,因而最可能为海南岛。

答案 1.C 2.B

读“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的百分比(2019年)图”,回答3~4题。

3.由图可知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

A.人口稠密,劳动力过剩B.自然资源缺乏

C.岛国,海岸线曲折D.山区面积广,平原狭小

4.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

A.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B.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C.国土的两端D.岛屿的内陆地区

解析 第3题,通过读图分析可知,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就是自然资源贫乏,需要大量进口。

第4题,为了方便进口原料和出口工业产品,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答案 3.B 4.B

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完成5~6题。

5.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的界线的是(  )

A.200mm年等降水量线B.1月份0℃等温线

C.太行山脉D.大兴安岭

6.造成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土壤D.市场

解析 第5题,不同的自然区域有不同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不同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甲图反映的是种植业景观,乙图反映的是牧业景观。

我国牧业和种植业的界线大致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该界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地区。

第6题,形成两者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降水的差异,因此区位因素是气候。

答案 5.D 6.B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读“日本经济结构图”,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水平比较低

B.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C.农业发达且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D.商业、建筑业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2.日本大部分的工厂,集中于东京到九州一带的沿海地区。

这种现象与其何种地理特征的关系最为密切(  )

A.地形破碎B.资源贫乏C.寒暖流交汇D.地震频繁

解析 第1题,分析日本经济结构图可知,工业占46.5%,说明日本工业高度发达。

第2题,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日本的工业之所以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地区,这与其自然环境特点中的资源贫乏和社会经济条件中的国内市场狭小分不开,在世界工业布局中,日本是“临海型”的典型代表。

答案 1.B 2.B

下面两图分别表示世界两大著名岛国。

读图,回答3~4题。

3.两国在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

A.具有海洋性特征B.降水集中在夏季

C.全年受西风带控制D.冬季寒冷干燥

4.与甲国相比,乙国工业及其布局的突出特点是(  )

A.资源型布局为主B.临空型布局为主

C.临海型布局为主D.纺织工业为支柱工业

解析 根据岛屿组成及轮廓判断可知,甲为英国,乙为日本。

第3题,两国都是岛国,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海洋性特征显著。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海洋性特征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不是一回事。

第4题,日本工业以“临海型”布局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地位突出。

答案 3.A 4.C

读下图,回答5~6题。

5.中国人的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有关图中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地的辣文化与当地气候多阴湿寒冷有关

B.b地的醋文化与当地水土中的磷含量多有关

C.c地的辣文化与当地地处盆地,气候湿热有关

D.d地的甜文化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6.我国的民居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有关下图中四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地门窗很大,坐北朝南B.b地开凿窑洞,冬暖夏凉

C.c地平顶瓦房,通风排水D.d地斜顶瓦房,通风排水

解析 第5题,b地的醋文化与当地水土中的碱含量多有关。

第6题,c地(重庆)山多,土地紧张,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形成了以吊脚楼作为山城特色的巴渝民居。

答案 5.B 6.C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完成7~8题。

7.从自然条件看,两地的差异是(  )

A.甲比乙土壤肥沃B.甲比乙矿产丰富

C.甲海洋比乙广阔D.甲比乙热量条件差

8.利用各自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两地都发展了(  )

A.钢铁和造船B.甘蔗种植业

C.淡水养殖业D.造纸和化工

解析 第7题,从自然条件看,由于两地纬度不同,因此热量条件不同,乙图所示珠江三角洲纬度较低,因此热量条件较好。

第8题,两地所在地区地势低平,降水多,河湖众多,因此都发展了淡水养殖业。

答案 7.D 8.C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和甲、乙、丙三幅气温、降水柱状图,完成9~10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不同

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热量比Ⅱ区充足

C.Ⅲ区和Ⅰ区所处纬度差不多,光热条件相同

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

10.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Ⅱ—农耕业、河谷农业

B.乙—Ⅰ—畜牧业、灌溉农业

C.丙—Ⅲ—高寒牧业、绿洲农业

D.以上选项全部错误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理界线P为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相吻合,因此,南北两侧水热条件不同,从而影响到两侧种植业的不同。

图中I区为东部季风区,Ⅱ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Ⅲ区为青藏高寒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