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理化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9832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理化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卫生理化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卫生理化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卫生理化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卫生理化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理化大纲.docx

《卫生理化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理化大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理化大纲.docx

卫生理化大纲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

教学大纲

 

医学技术系

医学检验技术教研室制订

2016年8月30日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31098

课程名称: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

课程类别:

职业技能课程

适用专业:

医学检验技术

总学时:

72,其中理论学时:

66,实践学时:

6

总学分:

4开课学期:

3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是在学习了医学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仪器学等)等课程的基础上的后续专业课。

它定为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可作为其它专业课的重要补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使其掌握更多的理化检验技术,为今后的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用: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属于职业技术课。

具有很强的实验技术性和应用性,在检验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课程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2)知识目标:

通过《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掌握水质检验、食品检验、空气检验中部分代表性实验的基本原理,了解卫生理化检验学理论和实验的最新进展。

3)能力目标:

能够适应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掌握卫生理化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和样品前处理的基本能力。

使学生具有初步选择检测方法,设计检测方案的能力。

并能实际运用到水、食品、空气等样品的检验中来。

2、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第一章卫生理化检验概述

授课学时:

6学时。

教学内容: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内容与意义;常用分析方法;样品分析前处理方法;结果的报告;质量保证。

基本要求:

掌握卫生理化检验的一般程序和要求、有机质破坏法。

熟悉卫生理化检验的分类、卫生理化检验的常用分析方法、检验的质量控制。

了解样品分析前的其它处理方法、检验结果的报告、卫生理化检验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卫生理化检验的一般程序和要求、有机质破坏法。

教学难点:

卫生理化检验的常用分析方法、有机质破坏法。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多媒体教学。

2、第二章水质卫生检验概述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内容与意义;水样的采集;水样的保存。

基本要求:

掌握水样采集、保存的一般原则。

熟悉水质卫生理化检验的意义、水样采集、保存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了解水质卫生理化检验的内容,水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

水样采集、保存的一般原则。

教学难点:

水样采集、保存。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多媒体教学。

3、第三章水的物理性质的检验

授课学时:

6学时。

教学内容:

水温;臭和味;色度;PH。

基本要求:

掌握水温、臭和味、色度(铂钴标准比色法)测定的原理。

熟悉水温、臭和味、色度(铂钴标准比色法)的测定的注意事项。

了解pH值的测定,水温、臭和味、色度、pH值的各项指标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教学重点:

水温、臭和味、色度(铂钴标准比色法)的测定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PH的测定原理。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多媒体教学。

4、第四章水中有机污染指标的检验

授课学时:

8学时。

教学内容:

溶解氧;耗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基本要求:

掌握水中溶解氧测定(碘量法)、耗氧量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氨氮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测定结果计算。

熟悉溶解氧、耗氧量、氨氮的概念及测定时的注意事项;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耗氧量时采用回滴法的原因;溶解氧仪的使用。

了解“三氧”、“三氮”的测定意义;影响溶解氧的因素。

教学重点:

水中溶解氧、耗氧量、三氮化合物—氨氮测定的原理和结果计算。

教学难点:

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水中耗氧量的原理。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多媒体教学。

5、第五章水中非金属成分的检验

授课学时:

4学时。

教学内容:

氟化物;氯化物。

基本要求:

掌握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法)、氯化物(电位滴定法)测定的原理。

熟悉氯化物测定(电位滴定法)的终点判断的计算;离子选择电极法。

了解氟化物、氯化物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教学重点: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的原理、步骤及结果计算,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的原理、步骤及结果计算。

教学难点:

离子选择电极法的原理—能斯特方程,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终点的判定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多媒体教学。

6、第六章水中金属成分的检验

授课学时:

4学时。

教学内容:

铜;总铬。

基本要求:

掌握水中总铬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结果计算;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熟悉总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的注意事项。

了解铬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教学重点:

总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原理和结果计算;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教学难点: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使用原理。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多媒体教学。

7、第七章水中有机成分的检验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挥发性分类化合物。

基本要求:

掌握挥发性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4-AAP)分光光度法)原理。

熟悉挥发性酚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4-AAP)分光光度法)的注意事项。

了解挥发性酚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教学重点:

挥发性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4-AAP)分光光度法)原理。

教学难点:

挥发性酚的测定主要试剂的配制与标定。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多媒体教学。

8、第八章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概述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内容与意义、样品的采集、食品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基本要求:

掌握食品样品的采集原则,平均样品制备的目的和方法。

熟悉食品样品的采集步骤与方法,食品样品采集的注意事项。

了解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的意义,食品卫生法及食品质量的卫生学评价。

教学重点:

食品样品的采集原则、采集步骤与方法,平均样品制备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难点:

平均样品制备的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多媒体教学。

9、第九章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

授课学时:

6学时。

教学内容:

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

基本要求:

掌握水分(直接干燥法)、灰分(灼烧重量法)、脂肪(索氏提取法)、蛋白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的原理与结果计算。

熟悉水分(直接干燥法)、灰分(灼烧重量法)、脂肪(索氏提取法)、蛋白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了解食品中各营养要素检验的卫生学意义。

教学重点:

水分(直接干燥法)、灰分(灼烧重量法)、脂肪(索氏提取法)、蛋白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的原理与结果计算。

教学难点:

索氏提取法测食品中脂肪、微量凯氏定氮法测食品中蛋白质的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多媒体教学。

10、第十章食品添加剂的检验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人工合成色素。

基本要求:

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纸色谱法测定人工合成色素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我国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的种类和卫生标准。

了解薄层色谱法测定人工合成色素。

教学重点:

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纸色谱法测定人工合成色素的原理和方法。

我国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的种类。

教学难点:

纸色谱法测定人工合成色素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多媒体教学。

11、第十一章食品中有害污染物的检验

授课学时:

6学时。

教学内容:

有机磷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B1;食品中有害元素;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鉴定评价。

基本要求:

掌握铅的测定(二硫腙分光光度法)原理;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鉴定(氰化物、砷、汞)原理。

熟悉总砷测定(砷斑法)的原理;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鉴定(氰化物、砷、汞)的方法及结果报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

了解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概念、来源、特点。

教学重点:

砷斑法测定食品中总砷的原理方法及结果计算。

砷、汞食物中毒快速鉴定的预实验及确定实验的原理及结果鉴定,氰化物食物中毒快速鉴定的方法及结果报告。

教学难点: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及运用。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多媒体教学。

12、第十二章几类食品的卫生质量检验

授课学时:

6学时。

教学内容:

调味品;酒类;食用植物油;乳及乳制品。

基本要求:

掌握酱油中总酸和氨基态氮的测定(酸度计法)原理、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品红亚硫酸钠分光光度法)原理。

熟悉酱油中总酸和氨基态氮(酸度计法)、酒中甲醇(品红亚硫酸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和结果的计算。

了解酱油、酒的分类、感官检查,乙醇浓度的概念;酱油、酒测定的卫生学意义;食用植物油、乳及乳制品的理化检验项目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酱油中总酸和氨基态氮的测定(酸度计法)原理。

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品红亚硫酸钠分光光度法)原理。

教学难点:

酱油中总酸和氨基态氮的测定过程中化学计量点(pH8.2,pH9.2)的确定。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多媒体教学。

13、第十四章空气检验概述

授课学时:

4学时。

教学内容:

内容与意义;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采样仪器;采样量、采样体积的换算及浓度的表示方法

基本要求:

掌握采样方法(集气法和浓缩采样法)、采样仪器(采集器、采集动力和气体流量计及其校正、专用采样器)原理、分类和正确使用采样仪器的结构及各部件的作用;最小采气量的意义及计算、采样效率及其评价方法,提高采样效率的方法;采样体积的换算。

熟悉集气法和浓缩法采样的适用范围;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有害物质浓度的表示方法。

了解各种采集器的特点及适用范围;采样点选择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集气法和浓缩采样法采集空气的方法,采集器、采集动力和气体流量计及其校正、专用采样器等采样仪器的使用原理、分类和正确使用采样仪器的结构及各部件的作用。

教学难点:

最小采气量的计算、采样体积的换算。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多媒体教学。

14、第十五章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验

授课学时:

4学时。

教学内容:

氮氧化物;苯、甲苯、二甲苯。

基本要求:

掌握空气中氮氧化物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结果计算。

熟悉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氮氧化物的注意事项;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原理。

了解氮氧化物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教学重点: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原理和结果计算。

教学难点:

气相色谱法仪的使用原理。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多媒体教学。

15、第十六章空气中粉尘的测定

授课学时:

6学时。

教学内容:

概述;粉尘浓度;粉尘散度。

基本要求:

掌握粉尘浓度的概念,粉尘浓度和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原理。

熟悉粉尘浓度和粉尘分散度测定的注意事项及结果计算,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了解粉尘的理化性质和对人体的危害、粉尘浓度和粉尘分散度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教学重点:

滤膜质量法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原理,滤膜溶解涂片法测粉尘分散度的原理。

教学难点:

粉尘浓度和粉尘分散度测定结果计算、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多媒体教学。

三、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和安排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时

实践环节类别

教学要求

1

自来水pH值的测定 

2

实验

掌握PH测定原理

2

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2

实验

掌握碘量法原理

3

粉尘浓度的测定(滤膜质量法)

2

实验

掌握滤膜质量法的原理

注:

具体内容和要求详见实践教学大纲。

4、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小计

1

卫生理化检验概述

6

6

2

水质卫生检验概述

2

2

3

水的物理性质的检验

4

2

6

4

水中有机污染指标的检验

6

2

8

5

水中非金属成分的检验

4

4

6

水中金属成分的检验

4

4

7

水中有机成分的检验

2

2

8

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概述

2

2

9

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

6

6

10

食品添加剂的检验

2

2

11

食品中有害污染物的检验

6

6

12

几类食品的卫生质量检验

6

6

13

空气检验概述

4

4

14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验

4

4

15

空气中粉尘的测定

4

2

6

16

机动

4

4

总计

66

6

72

五、作业(报告)

实验报告3次

六、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参考教材:

[1]朱道林.卫生理化检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七、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

考试

2、成绩构成: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期末考核成绩(60%)

平时成绩考核方法:

1、满勤得10分,每旷一节课扣1分,直至10分扣完为止。

2、课堂纪律满分10分,视具体情况酌情扣分,直至10分扣完为止。

实验成绩考核方法:

从实验课的态度、实验报告、实验操作三方面考核。

期末考核成绩考核方法:

笔试考核。

执笔人:

吕震

系(部、中心):

教务处:

教学院长审核:

(盖章)(盖章)(盖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