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9666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docx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docx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

  泸县二中地处泸县县城。

初创于1941年,1996年建成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建成四川省示范性高中。

  校园占地256.8亩,建筑面积13.35万余平方米。

学校由校本部和城北分校构成。

本部74个班(高中55个,初中19个),分校16个初中班。

全校学生5798人。

教职工344名。

267位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2.7岁,33.3%的教师接受过研究生课程培训。

  泸县二中在贯彻“三个代表”、实践“三个转变”的过程中,自主发展、强力竞争、实现办学效益的突破;更新理念、多元筹资、实现办学条件的突破;党政重视、打造“航母”、实现办学规模的突破;抓住机遇、争创品牌,实现办学层次的突破。

1990年以来,连续2020年保持高考泸州第一的位置。

近年来,连续两届保持“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的称号。

学校在创牌过程中,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做到同步发展,与时俱进,发挥“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的作用。

现汇报如下:

  一.明确的工作指导思想

  泸县二中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成杰、创造、创业”的实践中,持续深化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理解。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落实《关于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通知》、《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普活动纲要》,按照《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实施条例》和“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的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推动全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蓬勃展开。

  二.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

  学校为了确保科技创新教育的健康有序展开,成立了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处室主任为成员的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组,办公室设在教育科研处。

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师特别是数、理、化、生、信息技术教研组教师的履职考核范畴,在打造名师队伍的同时,着力抓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师资队伍建设。

中层机构设“七处、一室、一中心”,教育科研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分工负责职能管理。

教育科研处有2名副主任负责奥赛与科技创新的指导协调。

学校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实施全员、全程、全面管理,突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中心,抓好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对象。

组织一批有特长爱好的青年教师参加泸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辅导员协会的活动。

完善了目标责任制、成果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科技创新教育成绩卓著的教师可申报“教育科研标兵”荣誉称号,每两年评选一次。

“教育科研标兵”享受学校的特别津贴。

学校为教师科技创新才华的发挥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年初有计划,过程有检查,记载有资料,年终有总结。

  三.常规的科技创新教育

  1999年,校行政发87号文制定了《泸县二中关于创建科技规范学校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青少年科技示范校的创建工作。

2001年12月20日,省科协、省教育厅联合行文,确定泸县二中为首批“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川科协〔2001〕51号)。

学校制定了《泸县二中“十五”期间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规划》,科技创新教育从此走上规范发展之路。

  1、利用学科课堂主渠道,有机渗透科技创新教育。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努力实践着几个传统观点的变革:

把青少年科技活动升华为教育,变“活动”为“教育”,由外向内、内外结合,将科技教育全面地由课外向课内各学科渗透,变少数为多数,由表层向根本发展,力求形成有机统一的完美和谐的科技、文化、品格的教育观,让学生得到科技规律、思维规律、创新品格方面的体验和收获。

数、理、化、生等各自然学科主要担此重任,社会人文学科亦相对应承担这个任务,将科技创新教育融注于常规教育教学之中,启迪鼓励协助学生在“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亿利达”杯青少年发明奖等各类评选活动中展示聪明才智。

  2、编《教科苑地》实行理论辅导,投巨资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

  教育科研处定期编发《教科苑地》,作为让广大教师增强教育教研水平与科技创新教育水平,并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导向性刊物,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按照示范性高中的要求,打造一流的实验、科技教育环境。

2001年,耗资350多万元,新建六艺楼,面积5400多平方米,建设规范的实验、科技、图书用房。

投资500多万元,配置理、化、生、科技教育实验设备设施,按双Ⅰ类标准配备。

2001年,建成200多个信息点的校园网,建成校园网网管中心及外部信息接口,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多媒体演播系统,并与全校教师家庭计算机联网。

全校各班基本建成多媒体电教室,“管、建、用”均衡发展,成为首批“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

当前,新校区建筑面积为11266平方米的科技大楼正在紧张施工,学校的科技教育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校社联合,在龙脑桥镇设立生态园基地。

  3、展开科研课题研究,促动科技创新教育。

  学校在“科研育师、科研兴校”理念引领下,围绕“三成两创”办学思想,实行了课题资助金制度、坚持科研教改实验研究,形成了领导带头、理论先导、教改开路、分层推动、规范管理、成果显著的特点。

已结题的《电化教学策略促动中学生优秀学习品质培养研究》获中央电教馆成果评比三等奖,《中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终身化培养研究》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普教科技教学成果二等奖。

另有9个课题获市、县政府奖。

当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教育技术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省级课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水平培养研究》,市级课题《学科创新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研究》都与科技创新教育紧密相联。

学校组织编写的校本课程《科学的天梯——科学方法36》将由正式出版社出版。

学校是“泸县科研成果推广先进单位”、“四川省中小学创新知识和技能教育实验研究实验学校”。

  4、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展开,拓宽科技创新教育空间。

  学校从2001年起,重点在高一、高二及初二年级广泛深入地展开了研究性学习,为科技创新教育注入勃勃生机。

  研究性学习活动展开原则上分为三个阶段。

进入问题情景阶段:

师生培训,提出课题,各备课组推荐课题供高一学生选择,高二年级则以自拟课题、教师提出参考意见后确定,这两种方式都实现了师生互动;课题见面,各科教师与学生见面,为课题做广告,吸引学生选择,选题分组,根据学生的“课题申请表”所填志愿分组;可行性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组自陈研究方案——导师团、学生质疑——学生自评和导师团评议。

实践体验阶段:

各课题组使用观察法、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法、问卷法、实验法、讨论法等认真展开研究。

成果形成阶段:

各课题组整理、分析资料,并以论文、调查报告、实施图片、科技小制作等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研究性学习课题就地取材,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科学。

涉及到科技创新、经济、文化、环保、饮食、审美、法律、心理等方方面面。

高2004级的课题达66个。

高2005级的课题23个、高2006级的课题48个、初2005级的课题25个。

择优在全校展示受到好评。

如“化学魔术”课题组成的“夜光灯、会跳舞的木炭、电解食盐水、烧不坏的手怕、晴雨花”等20余种化学趣味小实验,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科技的热情;《泸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调查》、《泸县九曲河生态调查》、《泸县退耕还林调查与研究》等课题受环保部门与人民的注重。

  5、组织展开科技节活动,让创新智慧闪光。

  在部分年级展开了《实验探索与制作》科技月活动的基础上,经过学校科普领导组的酝酿设计,形成为每年一届“科技节”的制度,已成功举办两届。

活动的目的明确:

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知识,批判反科学现象,展开有意义的科普宣传、学习、实践活动。

活动坚持了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兴趣性、多样性原则。

活动内容丰富:

“大手拉小手”活动,先后特邀高84级校友现任中国科学院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的王艳研究员,现任国防科工委副研究员、“神舟五号”设计者之一的陈有荣校友,第三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魏泓教授等来校作科普报告;高科技教育主题活动,组织科技活动,内容包括数、理、化、天、生等基础学科和新学科、新技术、新知识,如“太阳能利用系列活动”、“怎样防止污染系列活动”、“土地与国情”、“生活中充满化学”、“模拟火箭发射活动”……等系列活动;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少儿科学幻想绘画活动;计算机网页制作及机器人制造活动。

活动力求做到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富有教育性、创造性。

  6、在普及的基础上提升,争取科技创新大赛获奖。

  在科技创新教育普遍展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激发创新思维的闪光,组织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的攻关队伍,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中重点指导,凝聚师生智慧,攻克技术难关,分析理论依据,确保让一批优秀项目在市、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榜上有名获得奖励。

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数、理、化、生的奥赛亦大致按照上述精神办理,为一批学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信息技术大赛以数理化生奥赛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

  四.可喜的科技创新教育成果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教师带动,学生的科技创新之光就会在知识的积累与总结中点燃,创造发明就会在细心观察科学思考的生活中诞生。

向学生倾注爱心,让他们对科技“创新”不陌生,从而接近它、走进它、实践它,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

  1、2001年7月26日,年仅27岁的青年教师李开贵的“高中气体三定律综合演示仪的设计和制作”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工作者发明创造科技制作展评壹等奖,并获国家专利。

本次展评,在全国各省、自治区推荐的507件作品中,仅产生一等奖20名。

李开贵作为我市获此殊荣的对象,实属来之不易。

该同志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科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

  2、2002年,在“四川省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吕旭,蒋小琳、王静等3人的《浮力产生的原因》荣获省级优秀项目一等奖,“不锈钢采水器”、“适用电话检修仪”等2个项目获省二等奖,另有2个优秀项目和2个优秀活动获省三等奖。

在市级大赛中有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

学校荣获省、市优秀组织奖。

尹朝勇、李开贵撰写的《废塑料可乐瓶在物理教学中的妙用》荣获市、省科协举办的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3、2003年,在“四川省第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省级优秀项目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

  高2005级7班刘颖制作的多功能台灯,在普通台灯上增加了两个功能:

一是在晚上来电时触发台灯点亮,方便你接听电话,这样就可避免很多麻烦,接听完电话,延时一段后自动熄灭,这样也方便你回床睡觉;二是用电话触发延时熄灭,制造假象,这样就可让小偷产生一种错觉,同时台灯的调光、计时、闹铃等功能不变,而且白天自动锁定。

科幻世界杂志社《飞》编辑部的《创新指南针》(2003年金秋号),卷首篇《榜上有名》,称“四川省第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一等奖获得者们为科技太阳系里最耀眼的九颗行星;刘颖名列九大发明新星之首。

《飞》编辑部将拟于今年4月中旬请院士来我校作报告,并展开科普宣传联谊活动。

  初2005级3班刘蓓蓓同学,一次在家中发现她爸爸所用的拖帕被打湿后不易拧干,拖地后用手去拧易脏手,她经过反复思考、设计、制作出《“不脏手”拖帕拧水器》,荣获四川省第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一等奖。

该项目还申请获得国家专利。

专利号为[2L.02245111.0]。

  2003年10月16日,中央电视台编导毕晓华到校采访;12月3日及12月23日下午5点半,中央电视台十频道“异想天开”栏目两次播放了泸县二中科技小发明节目。

  4、2004年,在“四川省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高2005级16班学生罗象宏的“等和式中的乘积规律”获省优秀项目一等奖,另有3个项目和活动分获省优秀项目、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三等奖。

  5、信息技术大赛,2002年荣获“成都数码广场杯”四川省首届中学生信息技术竞赛高中组二等奖、初中组三等奖;在2003年举行的第八届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2人荣获二等奖;在2004年举行的第九届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3人荣获二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6、2003年,泸县二中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竞赛中战绩辉煌。

我校共获一等奖1人(全市1人),二等奖11人(全市共14人),三等奖14人(全市共25人),省级一等奖4人(全市共8人),省级二等奖11人(全市共16人),省级三等奖27人(全市共48人)。

泸县二中该年奥赛共计获奖26人(全市共40人)、省级以上奖68人(全市共112人),创校史纪录。

  7、2003年,荣获四川省第九届亿利达青少年发明评选活动组织工作奖、四川省第十一届少年百科知识竞赛优秀集体奖。

  泸县二中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虽然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还存有挫折与困难。

我们决心弘扬“治学严谨、学习勤奋、作风踏实、团结进取”的校风,在全面迈向一流示范性高中、打造西部中学教育航空母舰的进程中,让科技创新教育与各项工作一道同步发展,再上台阶,再铸辉煌。

  【篇二】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

  一、调查研究,增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

  全省关工委系统,认真调查未成年人保护状况,有针对性地增强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爱工作。

X市关工委对未成年人的状况实行了认真调查研究。

X市人口440多万人,未成年人61万多人,占人口总数的13%左右。

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其原因:

  1、家庭环境影响。

在犯罪的未成年人中,90%以上家庭残缺不全,父母离异、父亲或母亲亡故、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等,致使孩子缺少直接的管教和准确引导。

  2、农民进城务工,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

  3、普法教育弱化。

  4、缺少管教的孩子容易受网络里各种暴力游戏及影片中反面人物的影响,有的孩子甚至模仿黑社会老大。

  5、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健康,逆反心理强又缺少疏导。

  犯罪主体呈六种态势:

  1、文化水平低的多,初中生和技校学生占很大比例。

  2、低龄犯罪比例增加。

  3、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增加。

  4、独生子女犯罪率高。

  5、在校生和辍学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

  6、女性犯罪率上升。

  针对这种情况,X市关工委主动配合检察机关,积极推动对符合条件的犯罪未成年人依法启动特别程序,在惩戒的同时加以保护。

X市关工委率先携手X市检察院展开“附条件不起诉”工作,基于其犯罪事实、犯罪情节、社会危害性及犯罪后的表现等因素考虑,实行附条件不起诉,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一定的义务,并视其履行义务的情况最终决定是否对其提起公诉。

  基于上述考虑,X市检察院制定了《附条件不起诉操作规程》,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适合程序,监督机制及考察帮教机制。

X市关工委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对犯罪嫌疑人在考察期间的行为实行监督,犯罪嫌疑人按规定时间和方式向相关部门报告,相关部门将考察情况即时向关工委汇报,关工委拿出考察建议并即时转送给检察院。

  由关工委牵头,建立帮教机制。

协调指定专门帮教人员,帮教主体由基层关工委、家庭、学校及社区机构等组成。

将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纳入社区矫正适用范围,实行法制教育,品德教育。

建立检察机关定期考察回访制度。

教育部门做好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的留校、复课、就业、升学相关工作。

  五年来,X市关工委、检察院关爱团先后参与检察院办理附条件案件8件29人;同时对犯罪轻微、认罪态度良好、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初、偶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采取相对不起诉11件34人。

至当前,涉案未成年人63人,无一人发生违法犯罪现象,绝大部分已升入大学、中专就读,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X市船营区检察院未检科,受委托管辖全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审查起诉工作。

X市关工委及船营区关工委主动跟踪“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成立了法治关爱团,展开了“护航青春”志愿服务工作。

  法治宣讲团聘请退休的高级法官为成员,深入到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联系学校发生的案件,给学生讲法治课,还通过主题班会、队会,举办模拟法庭、建立关爱书屋等形式强化法治教育。

  护航青春”的志愿者们对涉罪不诉未成年人以各种方式实行教育、感化和挽救,使他们走上正轨。

10年来,船营区办理不批捕案件93件276人,通过帮教,不捕不诉案件无一人重新犯罪。

2020年,X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对涉罪不诉未成年人实行帮教,3人已顺利升入大学,3人进入中专学校就读。

  二、在全省推广“青少年模拟法庭”普法教育经验

  省关工委通过调研,总结了X市中级人民法院关工委展开“青少年模拟法庭”普法教育的经验,并在全省关工委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实行推广。

  X市关工委从2020年开始,在市X中学等16所学校展开“青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

X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把支持院关工委办好“青少年模拟法庭”,作为在青少年中展开法治教育和法律普及的重要载体,与X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团市委、X师院、X中学等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制订方案,保证“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既有针对性,又有操作性。

  市法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孔繁明亲自动笔撰写“脚本”,认真实行“庭审”准备,逼真地演绎法庭的神圣、法律的尊严。

使台下的学生在“庭审”震撼中,感受到法律的后果,守法的必要。

X市法院关工委在每次模拟法庭结束后,都把庭审全过程录制光碟,组织学生收看。

  8年来,市X中学等16所学校先后有100多名学生在“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中扮演各种角色,有2000多名学生现场观摩,全市的学生观看了录制光碟。

X市16所中学实现了连续8年零犯罪。

X市法院关工委还积极与教育部门联系,选派法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名誉副校长。

到现在,全市共选派法治名誉副校长127人,进入119所中小学对接,还有80名在职法官和退休法官经常参加法治教育活动。

  全省很多地方使用“模拟法庭”的形式教育未成年人。

不久前,X县政法系统关工委与X县人民法院在“绿色家园”中,展开模拟法庭教育活动。

X县职业高中80多名学生参加本次活动。

这次“绿色家园”青少年模拟法庭庭审展演的是县法院提供的真实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活动由县政法系统关工委主任孙晓红主持,形象逼真,针对性强,活动结束后,县政法委书记作工作部署。

X县政法委已连续8年送法进校园,效果很好。

  2020年以来,X县连续5年实现了未成年人零犯罪的工作目标。

集安市使用“模拟法庭”展开教育,95%以上的乡镇、村、社区、学校已经实现多年无犯罪记录。

  三、增强法治教育,深入推动“两法”落实

  全省关工委系统在法治宣传教育中,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简称“两法”)作为重点。

X市关工委和市司法局从今年开始联合组织“五老”,参与社区服刑、戒毒(康复)青少年矫正矫治工作。

当前,正在实行培训,让“五老”志愿者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当前各项工作均已到位。

延边州关工委与州司法局成立依法治州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展开“十百千万”法治教育活动,即全州组建10个宣讲团,聘请199名法治宣讲员、每年实行1000场次报告、受教育者10万人次。

  他们深入到中小学、社区、村屯宣讲“两法”,效果很好。

伊通县关工委和县政法委、教育局关工委贯彻实施“两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020年以来,全县51所学校、9个社区、187个行政村,实现了未成年人零犯罪。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组织宣讲。

县政法委关工委联系实际编写“两法”宣讲提纲。

县关工委组织有宣讲水平的老法律工作者、老教师和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法律顾问成立宣讲团,深入到学校、社区、村屯宣讲“两法”。

全县共有法治教育宣讲团成员77名。

  2、固化教师学法用法制度。

县教育关工委起草了《教育系统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意见》,以县教育局名义下发,在德育教育和相关学科中突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

  3、落实部门责任。

县关工委与相关部门协调把贯彻落实“两法”作为常态化的重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形成规范,形成制度,强力推动“两法”实施。

  4、形成帮教体系。

县关工委与县政法委、教育局关工委,广泛发动“五老”,采取“大手拉小手”“一帮一”“多帮一”的形式,为特殊关爱对象排忧解难。

他们采取以案释法和现身说法等方法对帮教对象实行法治教育。

  5、使用“两法”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

实行“三个坚持”,即坚持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坚持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坚持对未成年人严重的不良行为实行矫治。

  【篇三】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

  一、前言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时期。

青少年在这个时期表现出几个特点:

一是尚未形成自己的个性,缺乏辨别是非的水平,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二是青少年大都通过角色模仿来完成自己的社会角色扮演,所以他们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也易把不良行为作为自己模仿和参照的对象;三是情绪和行为倾向于两个极端;四是个体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伤害。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的社会化就是持续地调整自我以适合外部环境的要求,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塑造了人的个性,而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区域除了家庭、学校就是社区。

相关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犯罪率较高的地区,往往是社区文化环境欠佳,亚文化盛行的区域。

“社区文化为社区居民所共享,同时也强有力地约束着社区内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这样一来,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就要求展开有效的社区工作创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给予青少年一片干净、祥和的成长空间。

  二、展开社区工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性

  

(一)青少年的绝大部分时间在社区度过,社区是他们的主要成长空间

  据粗略统计,我国中小学生一年中约有170多天的节假日和双休日,而这么多时间里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社区里度过的。

他们在社区完成课后任务,在社区里玩乐。

所以社区内的状况对他们有重要的影响。

  

(二)社区是青少年直接接触的外部环境,社区环境和社区氛围直接影响青少年对人对事的态度和个性的形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个性还未形成,边缘性强,可塑性也强。

从他们接触的人和事上能够看到他们社会化后的影子。

社区文化会被青少年所内化,当然也包括黄赌毒等糟粕文化。

甚至是社区结构布局对青少年都有重要影响。

如果社区楼下就是游戏室,这无疑会增加楼上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打游戏的机会和时间。

所以展开正式、系统、专业的社区工作对这些实行管理就显得很必要了。

  (三)青少年会有很多要求寄托在社区上,包括学习的机会、劳动就业的培训、提供解决日常问题的途径、增强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等等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会把很多人甩在精神或者物质的困境中无法自拔,他们需要借助别人的协助特别是专业人士的协助,而不能自立的青少年更需要借助专业社工的力量。

在成长期的青少年不但对外界依赖性强,而且对资源需求量也大。

两个同样资质的孩子,一个投入大资金、大精力实行培养,一个则是有限的经济支持,甚至是食不果腹,两个孩子的未来也极可能是天壤之别。

这就要对社区资源实行整合,使它得到配置,让每个人都获得健康成长的保障。

  三、社区青少年服务的现状

  

(一)经费投入不足,很多活动、计划无法付诸实践

  因为当前社区青少年工作展开过程中,并不是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再加上很多工作都依靠政府实行,所以社会参与度不高,社会捐赠也非常有限。

  

(二)对社区青少年工作重视水准不够

  有部分社会工作者都认为,“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把青少年社会化的责任完全归于家庭和学校,似乎没有社区、社工什么事,忽略了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三)专业的社区青少年工作者队伍薄弱

  社区工作者多是年龄较大、缺乏专业培训和专业素质的人,很少有能够根据专业知识和理论提供专业服务给青少年服务对象的。

“吵就劝,错就骂,行不通就撤”的现象大量存有。

  (四)社会各界对此项服务理解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