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9040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docx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docx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

申报书

 

学校名称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师范学院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负责人

张岩泉

联系方式

 

2010年9月22日

一、学科专业基础与工作条件

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办学历史与优势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私立文华大学文理学院的中国文学系。

它不仅曾经拥有钱基博、高庆锡、游国恩等大师级师资,直接培养了邢福义、黄曼君、王先霈、刘守华、王庆生等著名学者,同时还是“德艺双馨”艺术家夏雨田,“大别山师魂”汪金泉等从学的母校专业。

逾越百年的深厚积淀发展出如今不俗实力:

中国汉语言文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是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全国性学会挂靠本专业;在2008年教育部学科排名中位列第10;是教育部211项目和985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学科。

湖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是学校优势专业,为省一级硕士点,有一个省优势学科,一个省重点学科,一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成为省内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培养的重镇。

2.中文专业基地班的办学成绩与特色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95年获教育部批准试办中文基地班,在学生选拔、师资配备、教学管理、培养模式等方面完全仿照“国家号”基地班办学,取得了突出成绩,每届学生中大多通过推免或考研的方式进入重点高校深造,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实力强劲的高校。

中文基地班学生以基础扎实、视野开阔、能力突出,素质全面得到广泛认可。

2001年,“试办中文学科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还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绩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启动较早,多点开花,成效显著:

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为省第一批品牌专业;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优质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1部,精品教材1部。

这些数据在全国中文专业中位居前列。

湖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有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四门校级精品课程。

4.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胡亚敏教授担任本试验计划首席专家。

胡亚敏教授:

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二级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其他荣誉头衔和社会兼职有:

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中文教指委委员,全国马列文论学会、中外文论家学会副会长、省作协副主席,校党委委员;在文艺学专业研究领域著述丰富,有重大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总数为78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评委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人,楚天学者1人;15人次担任全国性学会会长与副会长;教授36人,博士生导师30人;获博士学位率已超过75%,其中1965年后出生者100%已获博士学位或已在攻读,学缘、学历、年龄、职称结构趋于改善。

教师中10余人有在国外超1年以上学习或工作经历,30余人有在国外长期或短期讲学经历,40多人有在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经历。

本专业教师自2006年以来承担各类项目1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38项;CSSCI收录论文近390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中国语文》等权威期刊论文85篇,其科研实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湖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力量在省内高校位居前列。

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教师中已获博士学位或在读者26人,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

同时,可采取灵活机制,从华中师范大学获取支持,优化师资配置和提升教学科研实力。

2004年以来,承担并完成省部级教研项目10多项,获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5.其他条件保障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资料收藏达到优秀级,文学院资料室10册专业图书向试验班开放;湖北师范学院图书资源和其他实验教学条件优先为试验班服务。

因此,包括图书馆资料等方面的实验教学条件可满足计划需要。

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师范学院在项目申报、人才培养、师资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可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二、教学改革试验方案

1.指导思想

基本思路:

人才特区,精英培养;先行先试,先发先至。

△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先行先试,大胆开拓;

△ 以特事特办为原则,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

△ 以真抓实干的精神,探索一条中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2.培养目标

基本目标:

培养厚基础、强素质、一专多能、可持续发展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优秀毕业生,使他们具备成长为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创新型人才或领军人物的潜质。

△ 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文化)素养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

△ 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或若干二级学科方向上具有较精深修养和后续发展能力,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优质生源;

△ 具有健全人格、批判思维、开拓精神、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强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3.试验方案

①培养模式

“通才+专长”的个性化培养模式。

②学生遴选

原则:

择优选拔,滚动淘汰。

标准:

素质优异、特长突出、潜力巨大、志向高远的“精英学生”。

办法:

在每年招生中单列;从全校新生(可兼收部分理科生)中经严格考核、选拔,在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师范学院各组成30人小班。

③教师配备

配备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试验班专业导师;

组建以各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

选拔优秀教授担任学术指导,以1:

5比例配置;聘请海外学者和院外学者承担客座指导成专题指导职责。

④教学及管理改革

基本思路: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个性化培养目标:

压减必修学分,拓展自主学习空间;增大选择自由,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特长培养,注重发展后劲。

具体方案:

△ 探索灵活有效的学业管理,允许学生以多样化方式获取学分(如设立专业教学和博雅教育系列讲座;设立若干专业学习小组,聘请教师跟踪指导;设立面向全体试验班学生的院级博雅计划和创新实验计划;以“学术夏令营”等形式实施科研能力培训等。

△ 调整课程结构,鼓励学生自主选修并获取学分(如让方向明确、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修读硕士生课程,规定每位学生必须修读外校若干学分,外专业若干学分;增设思维训练与方法指导类课程;减少必修课赋分比重,增加选修课数量。

△ 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机制:

推广研究型教学,并探索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鼓励双语教学,创造条件实现全程外语教学;改变单一的以分数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察、过程考核和综合评价。

⑤氛围营造

通过国内外优秀学者的访问讲学,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全员参与的科研项目来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氛围,通过滚动淘汰的招生管理和推免保送研究生政策来形成长期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成长创造条件和提供平台。

⑥管理创新

△ 只要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允许先行先试;

△ 只要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竭尽所能,全面服务;

△ 建立“本——硕——博”连读机制,并适当扩大比例;

△ 经严格考核,华中师范大学每年接收湖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试验班优秀毕业生5—10人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

△ 建立三支专门队伍:

以教学副院长为核心的管理队伍;

以教学名师和博导、教授为主干的师资队伍;

以班导师为协调人的导师队伍;

△ 建立对学生和教师全面覆盖的激励机制。

⑦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

包括提升师资的国际化水平和扩大学生对外交流两方面。

提升师资的国际化水平(引进国外高水平学者或海外人才充实师资;通过教师出国访学、讲学、进修、攻读学位等拓宽教师国际视野;聘请国外文教专家讲学,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加强国际交往等。

扩大学生国际交往(成建制送学生至国外高校学习和成建制送学生至国内一流高校学习,互认学分;与国外高校联合办学,共同培养;提供条件让部分学生参加国内外举行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

三、工作措施与保障

1.五年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

五年规划:

总体设计,分项实施,循序渐进,注重实效。

大体以一届学生为周期,完整试验,滚动推行,总结完善。

第一年:

在调研论证基础上,完成总体设计和分项实施详细方案;

第二年—第三年:

在一届学生中开始实施(对应大一、大二年级),主要是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发现专长,为每位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

第四年:

扩大对外交流,强化科研训练,明确发展方向,发展专长;

第五年:

进一步提升素质和发展特长,为深造或就业作好必要和充分的准备。

2.学校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政策保障

①组织保障学校设立常设机构,包括校领导、相关职能负责人、院系负责人及若干工作人员,经常性地对此计划进行指导与管理。

②经费保障学校比照基地班标准拨专款,保证计划的正常适行,专款专用;院系积极筹措经费,支持计划实施;同时争取其他经费资助。

③政策保障学校出台针对该计划的相关政策,说明参与计划实施工作人员的责、权、利,制订招生、教学等全程管理规范,全面支持和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与任务的全面完成。

附录:

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

培养厚基础、强素质、一专多能、可持续发展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优秀毕业生,使他们具备成长为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创新型人才或领军人物的潜质。

具体表现为:

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文化)素养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或若干二级学科方向上具有较精深修养和后续发展能力,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优质生源;具有健全人格、批判思维、开拓精神、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强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基本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应具备:

1.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较强专业研究能力;

2.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适应研究生教育的要求;

3.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现代社会与语言文字、文学相关的教学、写作和研究工作;

4.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外语文献的能力。

二、主要课程

文学欣赏、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西方语言学史、写作、民间文学、文献学、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古代文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美国文学专题研究、欧洲文学专题研究、文字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民俗学等。

三、学制4年

四、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五、教学时间分配表

项目

周数

学分

各学期分配情况(周数)

备注

军事训练

3

3

3

0

0

0

0

0

0

0

学年论文

3

3

0

1

0

1

0

1

0

0

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

8

6

0

0

0

0

0

0

8

0

见习

2

2

0

0

0

0

1

0

1

0

毕业论文(设计)

6

6

0

0

0

0

0

0

0

6

复习考试

14

0

2

2

2

2

2

2

1

1

入学及毕业教育

2

0

0.5

0

0

0

0

0

0

1.5

学年总结

1.5

0

0

0.5

0

0.5

0

0.5

0

0

机动

4.5

0

0.5

0.5

1

0.5

1

0.5

1

1.5

课程教学

116

121

15

17

17

17

17

17

9

9

小计

160

141

21

20

21

20

21

20

21

20

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

学期

课类

总计

百分比%

学时

通识教育必修课

157

147

123

123

0

0

0

0

550

29.1

专业类必修课

120

150

180

150

60

0

0

0

660

35

专业类选修课

计划开设

0

0

0

0

300

300

144

168

912

学生应修

0

0

0

0

120

150

72

72

414

22

通识教育选修课

0

0

24

48

48

48

48

48

264

13.9

小计

277

297

327

321

228

198

120

120

1888

100

学分

通识教育必修课

9

8

8

6

0

0

0

0

31

24.4

专业类必修课

8

10

12

10

4

0

0

0

44

34.6

专业类选修课

计划开设

0

0

0

0

20

20

12

14

66

学生应修

0

0

0

0

8

8

8

6

30

23.6

通识教育选修课

0

0

2

4

4

4

4

4

22

17.4

小计

17

18

22

20

16

12

12

10

127

100

注:

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

七、课程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分

学时分配表

周学时

先行课

考试方式

双学位课

素质课程

课程课类

授课

实验

课外

通识教育课

必修课

高等数学D

1

3

40

4

1

大学体育1

1

1

30

2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2

30

0

0

2

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1

1

2

42

0

3

1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1

1

1

15

15

1

1

数据库技术应用

2

2

30

24

2

1

大学体育2

2

1

30

2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24

0

10

3

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2

2

2

48

3

1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2

2

1

15

15

2

1

大学体育3

3

1

30

2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4

30

0

48

3

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3

3

2

48

3

1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3

3

1

15

15

1

1

大学体育4

4

1

30

2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2

30

0

15

2

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4

4

2

48

3

1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4

4

1

15

15

1

1

选修课

学生至少修取22个学分。

其中计算机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艺术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国外高校或外校课程不少于6学分,外院系课程不少于4学分,其余学分可在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和下列课程及培训计划中选择:

本科生科研方法基础(第3学期)

汉语言文学前沿系列讲座(第3-8学期)

学年论文写作与指导(第2-6学期)

“学术夏令营”暑期培训(第6学期)

部分二级学科硕士生课程(第7-8学期)

学科基础课

必修课

写作

1

2

30

0

0

2

1

现代汉语

(1)

1

2

30

0

0

2

1

文学欣赏

1

2

30

0

0

2

1

(续表)

课程

类别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分

学时分配表

周学时

先行课

考试方式

双学位课

素质课程

课程课类

授课

实验

课外

学科基础课

必修课

现代汉语

(2)

2

2

30

0

0

2

1

文学理论

(1)

2

2

30

0

0

2

1

文学理论

(2)

3

2

30

0

0

2

1

古代汉语

(1)

3

2

30

0

0

2

1

语言学概论

4

2

30

0

0

2

1

古代汉语

(2)

4

2

30

0

0

2

1

专业课

必修课

中国古代文学

(1)

1

2

30

0

0

2

1

中国现代文学

(1)

2

2

30

0

0

2

1

中国古代文学

(2)

2

2

30

0

0

2

1

外国文学

(1)

2

2

30

0

0

2

1

中国古代文学(3)

3

2

30

0

0

2

1

中国当代文学

(1)

3

2

30

0

0

2

1

外国文学

(2)

3

2

30

0

0

2

1

中国现代文学

(2)

3

2

30

0

0

2

1

中国古代文学(4)

4

2

30

0

0

2

1

中国当代文学

(2)

4

2

30

0

0

2

1

外国文学(3)

4

2

30

0

0

2

1

文学批评

5

2

30

0

0

2

1

民间文学

5

2

30

0

0

2

1

专业课

选修课

西方语言学史

5

2

30

0

0

2

语言与社会文化

5

2

30

0

0

2

3

马列文论

5

2

30

0

0

2

3

古代文论

5

2

30

0

0

2

3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研究

5

2

30

0

0

2

3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5

2

30

0

0

2

3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研究

5

2

30

0

0

2

3

应用语言学

5

2

30

0

0

2

3

美国文学专题研究

5

2

30

0

0

2

3

(续表)

课程

类别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分

学时分配表

周学时

先行课

考试方式

双学位课

素质课程

课程课类

授课

实验

课外

专业课

选修课

文字学

5

2

30

0

0

2

3

训诂学

6

2

30

0

0

2

3

对外汉语教学法

6

2

30

0

0

2

1

西方文论

6

2

30

0

0

2

3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6

2

30

0

0

2

3

中国语言学史

6

2

30

0

0

2

1

比较文学

6

2

30

0

0

2

3

美学

6

2

30

0

0

2

3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6

2

30

0

0

2

3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6

2

30

0

0

2

3

应用写作

6

2

30

0

0

2

3

文化学专题研究

7

2

24

0

0

3

3

欧洲文学专题研究

7

2

24

0

0

3

3

文献学

7

2

24

0

0

3

3

文学理论与批评专题研究

7

2

24

0

0

3

3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7

2

24

0

0

3

3

中国话剧研究

7

2

24

0

0

3

3

心理语言学

8

2

24

0

0

3

3

大众文化与当代影视

8

2

24

0

0

3

1

中国古代戏剧研究

8

2

24

0

0

3

3

台港文学

8

2

24

0

0

3

3

现代汉语修辞研究

8

2

24

0

0

3

3

亚非文学专题研究

8

2

24

0

0

3

3

民俗学

8

2

24

0

0

3

3

八、说明

1.本专业分为文学、文学理论和语言三个方向,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侧重某一方向修读专业选修课学分。

2.建议文学方向选修: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欧洲文学专题研究、美国文学专题研究、中国话剧研究。

3.建议文学理论方向选修:

美学、马列文论、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文学理论与批评专题研究、比较文学。

4.建议语言方向选修:

本方案中语言学类课程,同时选修汉语言或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学类课程。

5.建议本专业学生选修:

2-3门历史学课程、2-3门政治学、哲学课程、1-2门社会学课程、2-3门自然科学与技术类课程,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6.学年论文共分3次,在第2、4、6学期布置,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第3、5、7学期初检查考核。

7.见习安排在第5、7学期假期进行,时间2周,2学分;毕业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时间8周,6学分。

8.本专业开设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