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课九年级下册备综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9012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8课九年级下册备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58课九年级下册备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58课九年级下册备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58课九年级下册备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58课九年级下册备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8课九年级下册备综述.docx

《58课九年级下册备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8课九年级下册备综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8课九年级下册备综述.docx

58课九年级下册备综述

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年级美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了解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的数量、所在地、艺术和历史价值、保护的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了解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文化素养,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启发、互动、综合、交流

教学准备: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和简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措施

1、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相关资料。

如: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基本特点

2、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些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展开大讨论,各抒己见,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步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加深认识和体验。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通过对本镇及栖霞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讨与解释,可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文化素养,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爱国热情。

教师业务学习

1、认真学习新课标

2、认真钻研教材,查阅中国、山东省、烟台市及栖霞市和本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并做好理论笔记,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

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步或配套的课题研究

栖霞市、山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如何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

 

主备教师

刘春燕

授课教师

刘春燕

总课时数

2

备课时间

2016.3

授课时间

2016.3

本课时数

1

教学内容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级

学科

美术

知识目标

通过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了解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的数量、所在地、艺术和历史价值、保护的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了解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

通过对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文化素养,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爱国热情。

教材分析: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记忆,具有物质和文化价值上不可代替、不可再现的性质。

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自然、文化遗产首先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为其文明的延续、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原动力和精神资源;另一方面,世界遗产又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对促进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之间人们的交流、理解及其共同繁荣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老悠久、历史遗存丰厚、自然风光壮丽的国度,自1985年加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以来,已经成为发掘、研究和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一支积极力量。

截止2004年4月,我国共有30处世界遗产。

它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本课以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线,了解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条件和我国世界遗产的分布,通过对部分遗产的现状欣赏,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而骄傲,重点是感悟对这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明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既是中国的幸运与责任,也是世界的幸运与责任。

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能使我们认识民族文化传统的世界意义,也能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独特价值。

在组织学习活动时应该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让学生看看、想想、谈谈,提高对世界遗产的认识。

教学

重点

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

难点

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

准备

1.教师准备: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和简介

2.学生准备:

自己收集的图片和信息。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教学调整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讨论:

1.引导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自己课前所做的资料搜集和分析研究工作,完善对课前“语系要求”中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2.以小组推选的代表为主干,其他的同学随时要求补充的方式进行课堂发言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1]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4]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范围

a、口头传统和表述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6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3.教师所准备的图片的放送,学生所搜集图片的展示,师生开始欣赏,分析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重点欣赏分析5-6项,其中包括不同的遗产种类,如,文化遗产,双重遗产,文化遗产等),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随时加以补充,纠正并配合图片的放映,到本课结束。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有38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包括大家熟知的昆曲、中国书法、中国篆刻、端午节、京剧、中国针灸等都在列,也有像呼麦、珠算、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等平时不常接触的项目。

此外,中国申报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以及《麦西热甫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中国古琴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

2009年9月30日,新添22项: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2010新添两项:

京剧、中医针灸

2011年新添一项:

皮影戏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

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

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

《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

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

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芜湖铁画

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

铁画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

它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另有一番情趣。

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

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

铁画是以铁为墨,以砧为砚,以锤代笔锻制而成。

铁画的品种分为三类:

一类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兰、竹、菊、鹰等为题材,这类铁画衬板镶框,挂于粉墙之上,更显端庄醒目。

第二类为灯彩,一般由4至6幅铁画组成,内糊以纸或素绢,中燃银烛,光彩夺目,动人神魄。

第三类为屏风,多为山水风景,古朴典雅,蔚为壮观。

芜湖濒临长江,交通便利,曾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来铁冶业就十分发达。

发达的冶铁业和高超的锻技,为芜湖铁画的创造提供了先天的基础和条件。

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

芜湖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技艺高超著称于世。

铁画始于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天池与芜湖画家萧尺木相互砥砺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

芜湖铁画源于国画,具有新安画

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艺术特征,是纯手工锻技艺术。

它以铁为原料,经红炉冶炼后,再经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巧制成。

既具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

芜湖铁画曾参加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匈牙利布达佩斯造型艺术展,并赴日本、科威特、意大利、尼日利亚、沙特、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1959年~1960年老艺人储炎庆和几位弟子制作的大型铁画《迎客松》、《梅山水库》和铁书法《沁园春·雪》等作品布置在人民大会堂。

芜湖铁画历经了340多年的承传和发展,在传统形式的尺幅小景、画灯、屏风基础上,又创有立体铁画、盆景铁画、瓷板铁画和镀金铁画,形成了座屏、壁画、书法、装饰陈设和文化礼品等五大系列二百多个品种,以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在艺坛独树一帜。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安徽省芜湖市的杨光辉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嘉善田歌

嘉善田歌是吴歌的一个品种,嘉善田歌是浙江一

嘉善田歌种独特的歌谣形式,是过去劳动者寻求慰藉、抒发思想感情的歌声。

田歌有独唱、对唱和以三人、五人、七人、九人组成的歌班形式演唱,最常见的是把当地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编成长篇,到处演唱。

田歌的曲调有“滴落声”、“大头歌”、“羊早头”、“落秧歌”、“平调”、“急急歌”、“小快板”等。

田歌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宋代,郭茂清编的《乐府诗选》“吴声歌曲”中就收有嘉善田歌。

十二月花名体的《五姑娘》是嘉善田歌的代表作,这是一首以发生在清朝咸丰年间嘉善洪溪乡塘东村的一个真实爱情故事的叙事田歌。

1955年初,以沈少泉等7人组成的一个田歌班曾演唱《五姑娘》参加浙江省第一届民间间音乐舞蹈会演,获得演出奖。

“嘉善田歌”是江南地方文化中的极具个性色彩的优秀民歌品种,清亮优美,富有江南水乡韵味,是一份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

嘉善田歌作为嘉善本土优秀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价值上,特别是在音乐价值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嘉善田歌历史悠久,主要流传地区是嘉善县及其临县,是江南吴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唱腔清亮优美,有滴落声、落秧歌、埭头歌、羊骚头、急急歌、平调等多种曲调,时而平稳流畅,时而悠扬高亢,时而急如口语。

嘉善田歌产生于劳动,产生于生活,因而不同的田歌曲调有其不同的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

嘉善田歌的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齐唱、联唱等嘉善田歌十二月花名《五姑娘》在民间已传唱了一个世纪,曾被改编成越剧、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舞台上展现过。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

凤阳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

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

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乞讨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

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侗族大歌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009年9月28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布扎比开幕,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400余名代表与会,会议主要讨论确定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经过三天的会议讨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并批准了76个项目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共有22个项目名列其中。

由贵州省文化厅、黎平县政府承担申报工作的《贵州侗族大歌》成功入选。

京剧

京剧又称京戏,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

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从扬州进京)。

四大徽班和以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

(京剧为榜首)。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2010年11月16日,经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流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入选了“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教师小结:

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些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课后拓展:

放映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

主备教师

刘春燕

授课教师

刘春燕

总课时数

2

备课时间

2016.3

授课时间

2016.3

本课时数

2

教学内容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级

学科

美术

知识目标

通过对中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了解我国的世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的数量、所在地、艺术和历史价值、保护的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国世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

通过对中国世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文化素养,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爱国热情。

教材分析: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记忆,具有物质和文化价值上不可代替、不可再现的性质。

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自然、文化遗产首先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为其文明的延续、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原动力和精神资源;另一方面,世界遗产又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对促进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之间人们的交流、理解及其共同繁荣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老悠久、历史遗存丰厚、自然风光壮丽的国度,自1985年加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以来,已经成为发掘、研究和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一支积极力量。

截止2004年4月,我国共有30处世界遗产。

它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本课以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线,了解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条件和我国世界遗产的分布,通过对部分遗产的现状欣赏,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而骄傲,重点是感悟对这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明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既是中国的幸运与责任,也是世界的幸运与责任。

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能使我们认识民族文化传统的世界意义,也能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独特价值。

在组织学习活动时应该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让学生看看、想想、谈谈,提高对世界遗产的认识。

教学

重点

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

难点

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

准备

1.教师准备: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和简介

2.学生准备:

自己收集的图片和信息。

教学

过程

教学预设

教学调整

考察与讨论

一、课前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同第一课时

二、课堂教学:

(1)接上一课时,以同样方式继续进行中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分析活动,再重点分析6——8项,对于没在课堂上作重点欣赏和分析的期于各项文化遗产,要求以自学的方式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

(2)小结: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有38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包括大家熟知的昆曲、中国书法、中国篆刻、端午节、京剧、中国针灸等都在列,也有像呼麦、珠算、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等平时不常接触的项目。

此外,中国申报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以及《麦西热甫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不仅是中国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世界的和全人类的宝贵文化财富,他们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也展现了华夏儿女在艺术上的巨大的创造力和辉煌的成就,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保护他们,使这些文化遗产永远保存下去,世世代代为人类传递文明的火种。

栖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6项)

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丘处机的传说庄园街道

胡仙的传说松山街道

一品老百姓的传说苏家店镇

孙世英民间故事蛇窝泊镇

于七的传说唐家泊镇

牟氏庄园的传说庄园街道

二、传统美术(共计2项)

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剪纸市文化馆

面塑市文化馆

三、传统音乐(共计2项)

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栖霞民歌市文化馆

栖霞大杆号经济开发区

四、传统舞蹈(共计2项)

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八卦鼓庙后镇

穿花臧家庄镇

五、曲艺(共计1项)

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胶东大鼓市艺术馆

六、传统技艺(共2项)

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棒槌花边松山街道

栖霞苹果栽培技艺市果业发展局

七、民俗(共计1项)

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灰豆腐经济开发区

八、文化空间(共计1项)

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燕九节庄园街道

九、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1项)

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螳螂拳市文化馆

烟台故事之传奇:

于七造反上牙山

人称“牙山自古多英雄”,此言不虚。

三百多年来,于七(实名于乐吾)牙山造反的故事世代相传,人们一直赞颂他抗清起义的惊世奇迹。

牙山,又名锯齿山,位于栖霞东南部,最高海拔806米,群峰争雄,高峻险恶,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兵从海上直驱山东半岛,首破宁海(今牟平),接连又攻陷福山、栖霞、莱阳、文登、平度等县。

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为,时值连年亢旱,天灾兵祸,民不聊生,反清怒火,一触即发。

清顺治五年(1648年),于七在广大农民的支持下,号召武勇千余,奔上牙山,高高竖起了义军大旗,开始了武装反清斗争。

经过两年的准备、教练,抗清力量日益壮大。

顺治七年,于七率起义军2000余人,东出牙山,与昆嵛山的义军合力围攻宁海州。

起义军斗志昂扬,冒死爬城,锐不可当,很快攻破宁海城,杀死知州刘文淇,声威大震。

清廷闻报,惊恐万分,急命登州调集各路人马来与于七交战,但都被义军打得丢盔卸甲,大败而回。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调集精东将军济席哈、兵部郎中舒穆禄图喇、山东总督祖泽傅等所谓三大帅,重兵“会剿”于七,列营牙山周围。

由于义军迭次主动出击,重挫清兵于十字线、营盘一带,但终因寡不敌众,只得退居牙山,誓死扼守。

在几次争夺战中,义军居高临下,越战越勇,清兵屡攻屡败,伤亡惨重。

据说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当清兵攻到大牙的唯一通道口时,于七身处这里的“橛子石”旁,挥动大刀,奋勇拼杀,将陆续爬上来的清兵,一个个砍下山崖,横尸遍谷,血流成河,一直杀了三天两夜(山前有个小村叫“血灌亭”,即因此而得名)。

面对牙山天险难攻,清兵无奈,便采取长围久困的战术,以三万多人马把牙山围得水泄不通,到翌年二月,被久困的义军粮断水穷,牙山终被攻陷。

战斗失利后,义军殉难者甚多,于七趁夜幕突出重围,潜逃崂山削发为僧,躲过劫难。

在崂山住持华严寺20多年,寿至94岁  

于七起义,留给人们的遗迹和传说很多。

他在牙山屯兵时,立义军大旗于山峰之上,旗穴尚存,粗若碗口,深如竹筒。

在义旗右侧有一座老庙,是当时义军首领的议事厅,惜已坍塌,名存实无。

由大牙向东,依次可见傲然挺立的三个山头,称之“大寨”、“二寨”、“三寨”,而寨名由来,系于七当年布兵而得。

在牙山前麓有一潭碧水,宽阔数亩,清澈见底,相传这就是当年于七的饮马湾

单元课题

第二单元:

千年风采我来重现

九年级美术

教学

目标

知识

与技能

初步了解浮雕的特点及制作方法,知道雕刻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优秀浮雕艺术的欣赏感受,尝试制作一件半浮雕或线刻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和创作,感受浮雕具有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传统雕刻艺术的兴趣。

教学

重点

理解汉画像石的表现形式和基本内容,艺术风格,并表书对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欣赏感受。

教学

难点

根据资料分析画像石的表现技法。

教学

方法

启发、互动、综合、交流

教学

准备

电子影象资料

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备教师

刘春燕

授课教师

刘春燕

总课时数

2

备课时间

2016.3

授课时间

2016.3

本课时数

1

教学内容

质朴古拙的画像石

年级

学科

美术

知识目标

通过对汉画像石艺术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的产生、盛行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等。

能力目标

了解画像石的刻绘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和创作,感受浮雕具有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传统雕刻艺术的兴趣。

教材分析

汉画像石以丰富的内容,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的生活图景。

它以古拙典雅、质朴自然、婉转流畅、刚直豪放为主要艺术特征。

在坚硬的石块上创造了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珍品,给冰冷的石头注入了永久的生命力。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课。

教师通过网络课堂引领学生走进汉画像石馆,通过电脑课件让学生犹如置身于汉画像石馆内。

在对汉画像石作品的欣赏、分析和制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之美的热爱之情,从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中不断汲取着营养并运用于画像石的创作过程中,了解并掌握一些画像石制作拓片的简单技法

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

用拓片实物直接把学生带进自主学习的情感世界中。

从初步感受拓片造型再到逐步引导深入,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的归纳、梳理,了解了创意汉画的造型特点,打开了思路,为后面的活动奠定基础。

教学

难点

根据资料分析画像石的表现技法

教学

准备

1.教师准备:

电子影象资料

2.学生准备:

学生上网搜集有关的画像石资料

教学

过程

教学预设

教学调整

(1)  引导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