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修改.docx
《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修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校长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修改
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何进军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教育技术系广东江门529000)
(全文压缩在0.78万字)
【内容摘要】通过对中小学校长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校长低成就感的程度相对较高,其次是情绪衰竭,非人性化的程度最轻,而在体验到的整体职业倦怠程度上并不高。
农村校长的整体倦怠和热情枯竭、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水平显著高于城市校长,正校长的热情枯竭程度比副校长要高,中学正校长的热情枯竭程度显著高与小学正校长。
男女校长在情绪衰竭上无差异,但男校长的低成就感、非人性化倾向比女校长更严重。
中学校长的热情枯竭程度、非人性化倾向比小学校长严重。
35岁以下校长比45岁以上校长有更严重的低成就感倾向。
研究还发现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倦怠同其拥有的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主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地域和年龄等因素对职业倦怠整体和三个维度分别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压缩在200字内)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社会支持
1问题提出
随着教育体制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竞争大大加剧了人们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职业效率的主要问题之一。
Maslach认为,职业倦怠(JobBorunt)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职业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综合症状,包括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去人性化(全文统一)(depersonalization)和成就感降低(diminishedpersonalaccomplishment)三个方面的症状﹝1﹞,是从业人员由于长期不能顺利应对职业压力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极端反应。
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内容,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
个体在职业中缺乏动力,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和紧张等。
去人性化是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
成就感降低指个体的胜任感和职业成就的下降。
个体对自身持有负面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职业,或者怀疑自己所做职业的意义,体会不到成就感,不再付出努力。
(概念点一下。
不用解释)
近些年来,有研究不断发现个体所拥有的社会支持在职业倦怠研究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处于危机情境时,得到的来自不同群体的帮助和关心,是由个人和他人通过支持性行为所构成的人际交往系统。
作为教师中特殊群体的中小学校长同样面临着多种多样的较大职业压力﹝2﹞,校长在应对职业压力,避免产生职业倦怠的过程中,社会支持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调节缓解作用。
而目前对于校长职业倦怠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很少,所以研究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和社会支持的关系,对于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业,克服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有着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门、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等市的中小学校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当面问卷调查和通讯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收回问卷237份,其中有效问卷204份。
被试分布情况是:
中学校长118人,小学校长86人;男校长152人,女校长52人;城市校长66人,农村校长138人;重点学校校长73人,非重点学校校长131人;大专以下学历校长98人,本科学历校长106人;35岁以下校长63人,36—45岁校长98人,45岁以上校长43人;正校长78人,副校长126人。
2.2研究工具
2.2.1校长职业倦怠问卷
本研究参照由Schaufeli与Maslach编制、中科院李超平、时勘﹝3﹞修订的职业倦怠量表(MBI-GS),并通过校长培训班学员的座谈,共拟定了25个项目,分别是情绪衰竭9个项目,主要评定职业压力过大引起的身心反应;去人性化8个项目,主要测量对学生、教师的态度及评估;成就感降低8个项目,主要测量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量表采用七级评分来表示自己在每个项目上的感觉情况,0代表“从来没有”,6代表“每天都有”。
2.2.2社会支持量表
本研究采用我国学者肖水源等人于1986年设计、1990年修订完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其中包括客观支持(3个项目),主观支持(4个项目),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项目)。
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4﹞。
被试在社会支持量表上的得分越高,表明其所拥有的社会支持越多。
2.3数据处理
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并输入计算机,数据用SPSSforWindonws11.0进行统计处理。
分析方法有:
基本统计分析、因素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结果分析
3.1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问卷的结构性分析
为研究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的结构性因素,先对问卷项目进行项目分析,以总人数27%处的倦怠总分分高分和低分两组进行t检验,结果问卷各项目的t值均达到显著,表明有较好的鉴别度。
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Kaiser法则检验,KMO的值为0.903,项目间有共同因素存在,说明问卷全体项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并经正交旋转后发现,校长职业倦怠问卷的结构性因子为三个,可解释的总变量为58.279%,特征根大于1的三个因子在各项目上的因素载荷见表1所示。
进一步对各项目进行分析遴选,删除了三个因子载荷较低或相关度较低的项目,最后参与分析的共19个项目。
(下表用文字说明)
表1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量表四因子的因素载荷与内部一致性系数表
项目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成就感
E1.872
E2.856
E3.775
E4.716
E5.625
E6.479
D1.783
D2.756
D3.749
D4.720
D5.698
D6.587
D7.573
A1.705
A2.702
A3.661
A4.658
A5.623
A6.562
特征根4.2234.2162.633
方差解释率(58.279%)22.228%22.191%13.859%
Alpha系数.8864.8942.7270
E指情绪衰竭D指非人性化A指低成就感
3.2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的整体情况
通过对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测查数据分析,各维度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2。
将表2中各维度的总分除以每一维度上的项目数,得到校长在3个维度和职业倦怠总体上的平均分为:
情绪衰竭2.2957,非人性化1.1918,个人低成就感2.5379,职业倦怠总体1.9654。
由于本量表采用7点计分法(3为中数?
),因此校长的情绪衰竭程度、非人性化程度和个人低成就感都不高,说明我国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倦怠程度在整体并不严重。
表2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统计情况
维度平均数(M)标准差(SD)
情绪衰竭(6)13.77457.7056
非人性化(7)8.34317.4688
低成就感(6)12.33826.3017
职业倦怠总分(19)34.455915.7004
3.3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从整体倦怠上看,农村校长的得分显著高于城市校长(F=6.110,P<0.05)。
在热情枯竭维度上,农村校长显著高于城市校长(F=5.470,P<0.05);中学校长显著高于小学校长(F=5.439,P<0.05);正校长显著高于副校长(F=5.291,P<0.05);学校地域、校长职位分别与学校层次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F=6.492,P<0.05;F=5.539,P<0.005),中学正校长显著高与小学正校长,农村小学校长显著高于城市小学校长。
在非人性化维度上,不同地域校长有显著差异(F=10.596,P<0.001)农村校长高于城市校长;男女校长之间有显著差异(F=6.007,P<0.05),男校长显著高于女校长;中小学校长之间有显著差异(F=5.366,P<0.05),中学校长显著高于小学校长。
在低成就感维度上,男校长显著高于女校长(F=4.681,P<0.05),农村校长显著高于城市校长(F=3.886,P<0.05),35岁以下校长显著高于45岁以上校长(T=2.505,P<0.05)。
其它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
3.4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3.4.1不同社会支持状况下校长职业倦怠的差异比较
根据校长在社会支持得分上的总均分(M=47)把校长分为高社会支持组和低社会支持组,并比较两组在整体职业倦怠与各维度上的差异,结果见表3。
表中说明获得较低社会支持的校长在整体职业倦怠及三个维度上都显著高于获得高社会支持的校长。
表3不同社会支持状况下校长职业倦怠的差异比较
低社会支持组高社会支持组
NMSDNMSDTP
情绪枯竭8716.028.0311712.107.02-3.70.000
非人性化8710.528.891176.715.72-3.71.001
低成就感8713.596.1411711.406.28-2.49.05
整体倦怠8740.1415.8311730.2214.24-4.69.000
3.4.2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
表4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
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
情绪枯竭-.250**-.143*-.180*-.237**
非人性化-.211**-.208**-.226**-.267**
低成就感-.210**-.179**-.164*-.165*
整体倦怠-.204**-.126-.189**-.209**
*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从表可以看出,中学校长的情绪衰竭程度、非人性化与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及支持总分有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去人性化程度与社会支持的四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成就感水平与客观支持显著正相关。
说明社会支持可以缓解校长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程度,客观支持虽然对成就感水平影响不明显,但是可以提高校长的成就体验。
3.4.3中小学校长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的多元回归分析法,以中小校长的职业整体倦怠及其三个维度为因变量,考察社会支持及人口学变量对他们的预测作用,结果见表5,主客观支持、利用度、地域与年龄变量对职业整体倦怠及其三个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表5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的多元回归分析
因变量预测变量adjustR2F值BetaT值
情绪枯竭客观支持.06313.50***-.253-3.76***
学校地域.0909.98***.1662.47*
非人性化支持利用度.04710.91***-.189-2.72**
主观支持.0688.41***-.165-2.38*
低成就感主观支持.0297.14***-.184-2.68**
年龄.0506.35***.1592.32**
整体倦怠客观支持.06515.14***-.213-3.02**
支持利用度.08710.69***-.171-2.42*
4讨论
4.1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4.1.1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的一般特点
职业倦怠的测量与结构问题是职业倦怠研究的首要问题,国内外学者在此问题研究上的结果基本上都支持了职业倦怠三因素结构模型,考虑到校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我们通过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倦怠结构包含三个部分:
热情枯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
这也支持了职业倦怠三因素结构模型,与其它相关研究的结果﹝5﹞具有一致性。
问卷有较高的信度,能有效了解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研究发现,中小学校长在体验到的整体职业倦怠程度上并不高,说明我国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倦怠程度在整体上并不严重。
这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实行人性化管理等不无关系。
但具体来看中小学校长还是存在相对较高程度的低成就感,表现出一定的情绪衰竭。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1)同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任务的复杂性和效果的长期性有关;
(2)和校长的专业化程度低有关,即校长的学校管理专业教育被其它的专业教育所替代,从而使从事中小学管理的校长很少能有职业价值感与成就感(3)中小学校长面临的竞争和升学压力大,国内调查研究表明﹝6﹞﹝7﹞,校长的工作负担重,工作时间长,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如来自社会家庭的高期望(占36.3%)和上级的高要求(26.4%)以及办学经费困难、生源差、师资薄弱、应付各种检查、校际之间的差距与竞争、教师的发展与待遇需求等。
(4)校长队伍不稳定,轮换快。
学校发展中新课改、教研、评估、升学及个人职称评定、末位淘汰等使校长的危机感加深,再加上超负荷的职业活动与教育竞争的残酷性、职业的重复性,也使校长的职业成就超越过去的难度加大。
4.1.2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的人口学分析
本研究发现,从整体倦怠和热情枯竭、低成就感、非人性化三个维度上看,农村校长显著高于城市校长。
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1)农村校长待遇低,在职称晋升、资源分配、考核评优等方面与城市学校校长相比,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
根据北京教育学院的一项调查﹝8﹞,农村校长对待遇的期望上比城区要高,但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专业能力的强弱方面要弱于城区校长。
农村校长在办学的能力信念方面缺乏自信,自我积极观念与高度专业化自我效能感较低。
(2)国内研究发现﹝9﹞,农村中小学校长在办学资源、社会认同和个人发展、工作成就、生活保障、教师与教育机制等因素上比城市中小学校长有着更大的压力。
面临薄弱学校改造、提高升学率、降低流失率等成为农村校长的最大困惑。
由于农村学校校长的工资是由当地财政负担,大多数农村财政收入不是很理想。
在“一费制”背景下,政府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不足,使农村学校的办学环境、办学条件、信息资源、教师待遇与编制等无法同城市学校相比。
(3)尽管是校长责任制,农村校长大多只是履行学校常规性管理的事务,在学校发展决策上也多是缺乏一定的自主权,在资金支配、人事权上无权利可言,难以调动校长工作的积极性。
而新课程改革中的许多新思想新观念难于在教育实践中落实,行政部门统得过死,指令多、考核多、控制多,缺乏必要的理解与支持,从而使农村校长的理想愿望难于实现,导致工作热情、成就感降低和非人性化程度的加剧。
研究表明,正校长的热情枯竭程度比副校长要高,中学正校长的热情枯竭程度显著高与小学正校长。
这是由正副校长在学校扮演的角色和中小学在升学压力程度的不同决定的,中学面临的升学压力比小学大。
我国中小学学校管理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制,办学质量不高,校长要负主要责任,因而使正校长全面关注和学校建设发展相关的诸种因素;许多正校长都是通过竞争上岗的,坐的不再是“铁交椅”,他们有着较强的个人自我价值感、成功欲望和优良的职业道德感,这些使他们倍感各个方面压力大,可以说校长职业是一种高危职业。
而副校长权、责、利较轻,压力自然小了许多。
研究发现,在情绪衰竭上男女校长无差异,这同国外相关研究结论(Andderson和Lwanicki,1984)一致。
但男校长的低成就感、非人性化倾向比女校长更严重。
国内外多项研究也发现,男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几率高于女教师。
﹝10﹞﹝11﹞Leithwood的研究也认为,女教师比男教师不易产生倦怠。
产生这一现象可能和男女校长的人格特点有关。
在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里,男性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事业上,男性校长一般较女性更自信,独立性强,富于进取和冒险,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更重视自身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对工作的价值期待,自我定位和对人的要求更高些。
而女性比男性有较低的成就动机,自卑感和依赖性较强﹝12﹞,且容易满足,但她们具有天生的温柔、耐心和良好的共情能力,似乎要比男性更加适合应对这种亦师亦母的角色。
同时女性校长的成功与她们教学、思想工作教育及班主任工作上的成功密切相关,她们在教育工作中往往表现出对学生更多的关爱和耐心,非人性化倾向也低些。
研究还发现,中学校长的热情枯竭程度、非人性化倾向比小学校长严重。
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
(1)当今社会变化快,信息发展快,价值观念多元化给青少年影响大,社会各界、家庭和学生对学校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期望比较高。
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也使小学校长的压力减轻,而中学校长承受着更大的考试升学压力,在以“升学率”为重要评价的今天,不同中学之间竞争加剧。
(2)中小学学校的差异性决定的。
中学的管理工作比小学更为复杂,专业化工作程度与深度要求更高。
这一方面是教育对象的新特点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另方面是学校管理中组织复杂性决定的。
我国的研究发现﹝13﹞,校内师生的教学问题行为是造成校长压力的首要因素。
国外研究发现,人际关系问题、学生问题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协调人际关系,处理师生问题行为等都需要校长更多的情感支出与耐心。
进一步研究表明,35岁以下校长比45岁以上校长有更严重的低成就感倾向。
这可能是由于下列原因造成的:
35岁以下校长大多是提拔不久的,他们处于校长成长的适应阶段。
而45岁以上的校长处于成长的成熟阶段,他们无论从教学还是管理都有自己的成熟的经验,经过若干年的实践,已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管理体系,创建具有一定特色和已经取得实效的办学模式,因而较少产生低成就感倾向。
4.2中小学校长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处于危机情境时,得到的来自不同群体的帮助和关心。
社会支持可分为客观与主观支持两类,客观支持是指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与参与;主观支持是指个人所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也就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理解,因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14﹞,社会支持是影响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有强社会支持系统的人身心都比较健康,更不易倦怠。
这在本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从表3、4可以看出,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倦怠同其拥有的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且不同社会支持程度的校长在职业倦怠上差异显著,即校长拥有的社会支持度越高,其职业倦怠程度就越轻,这说明社会支持对校长职业倦怠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国外研究认为,如果员工在工作中缺乏社会支持,就会导致员工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
国内也有不少相关的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15﹞,工作中社会对教师的支持越多,教师的职业倦怠发生比率就越低,这同样对以教师出身的校长适用。
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产生的结果,发现客观支持和地域进入了情绪衰竭的回归方程,支持利用度和主观支持进入了非人性化的回归方程,主观支持与年龄进入了低成就感的回归方程,而客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进入了整体倦怠的回归方程。
即社会支持的各个方面对职业倦怠整体和三个维度分别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表明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倦怠水平同他们拥有的社会支持水平密切相关。
从地域上看,正如前面分析,农村学校经费不足,教育资源贫乏,信息封闭落后,办学条件不高,许多校长为此烦恼,为改善学校教师待遇和办学条件而忙碌,如果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能提供物质上的实际支持并能使他们融入到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更能缓解校长尤其是农村校长的情绪衰竭现象。
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都是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如果当校长遇到工作困难时能提供给他们来自任何一方的主观情感上的支持,如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对校长多些倾听、鼓励、肯定,来自家庭、朋友和同事等各方的安慰和关心等,可以唤起校长的工作责任感,消除校长对师生和工作的负向态度与消极行为,并产生被理解和尊重的积极体验。
社会支持的研究表明,来自上级的支持比来自同事的支持更重要。
﹝16﹞正如马斯洛认为,只有一个人的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唤起自我实现的需要,获得工作的成就体验。
尤其对年轻校长来讲,给予更多的人性关怀鼓励,并教会他们如何获得支持、利用支持,对于他们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增强工作责任感,调动积极性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
研究发现职称和学历等因素不能成为影响校长职业倦怠的因素,这同我们的研究对象比较特殊有关,中小学校长中除少数农村中小学校长外,大多是高级职称和本科学历,也可能同我们调查的人数不多有关系,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结论与建议
中小学校长低成就感的程度相对较高,其次是情绪衰竭,非人性化的程度最轻,而在体验到的整体职业倦怠程度上并不高。
农村校长的整体倦怠和热情枯竭、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水平显著高于城市校长,正校长的热情枯竭程度比副校长要高,中学正校长的热情枯竭程度显著高与小学正校长。
中学校长的热情枯竭程度、非人性化倾向比小学校长严重。
男女校长在情绪衰竭上无差异,但男校长的低成就感、非人性化倾向比女校长更严重。
35岁以下校长比45岁以上校长有更严重的低成就感倾向。
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倦怠同其拥有的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主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地域和年龄等因素对职业倦怠整体和三个维度分别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要消除校长的职业倦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积极地为校长“减压”,为校长创设一个健全的支持体系,实行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校长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办学自主权,要建立激发校长主体积极性的良性竞争与激励机制;解决校长办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给校长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提高校长专业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SchutteN,ToppinenS,KalimeRetall.ThefactorialvalidityoftheMaslachburnoutinventory-generalsurvey(MBI-GS)acrossoccuptionalgroupsandnations.JournalofOccupationalandorganizationalPsychology,2000,73
(1):
53-56
[2][9][13]何进军.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的调查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3:
59-63
[3]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心理科学,2003,35(5):
677-684
[4]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1999:
17-129
[5]李永鑫.吴明证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心理科学,2005,28
(2)454-457
[6][8]北京市中小学校长队伍现状调查报告.北京教育学院课题组,基础教育参考2005.11:
4-8
[7]张忠山王晓雷.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诱因初步研究.教学与管理,2001,1:
37-39
[10]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外国教育研究,2002,29
(2):
56-60
[11]CordesCL,DoughertyTW,Areviewandintegrationofresearchonjobburnout,AcadentofManagemengReview,1993,18:
621-656)
[12]葛鲁嘉刘翔平.女性心理学.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6:
180~184
[14][16]MaslachC,SchauleliwB,LeiterMPJobBurnoul[J]AnnualReviewPsychology,2001,52.397-422
[15]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