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城口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8066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9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完整版城口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精编完整版城口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精编完整版城口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精编完整版城口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精编完整版城口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完整版城口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研报告.docx

《精编完整版城口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完整版城口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研报告.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完整版城口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研报告.docx

精编完整版城口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研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城口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

二00四年八月

城口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档案号:

04101-U1

院长:

蒋工亮

项目负责人:

孙长领

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

二00四年八月

参加设计的专业及人员表

序号

专业

室主任

审核

设计

1

环保

陈永渝

何敏

孙长领

2

总图运输

陈永渝

江军

冯凯

3

给排水

陈永渝

孙长领

何建敏

4

建筑

黄建辉

申泽慧

尹航

5

结构

黄建辉

艾金发

李勇

6

电气

徐洪峰

陈冰

陈建波

7

燃气

李元毅

雷虹

陈波

8

工程经济

晏琦

姚容

吴彬

吴彬严静

罗朝珍

9

技术经济

晏琦

严静

朱志勇

参加消防设计专业及人员表

专业

室主任

审核

设计

1

总图运输

陈永渝

侯力

江军

2

给排水

陈永渝

孙长领

何建敏

3

电气

徐洪峰

陈冰

陈建波

4

建筑

黄建辉

申泽慧

尹航

5

结构

黄建辉

成桃青

艾金发

6

燃气

李元毅

雷虹

陈波

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小组负责人:

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设计防火审核小组

前言

城口县位于重庆市最北部,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区。

北部和东部邻陕西省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和镇平县,南接重庆市巫溪县和开县,西南和西部靠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万源市。

城口县属于重庆市七大经济区中的“大巴山林牧发展区”。

该区是我国18个联片贫困地区的一部分,山高地少,交通不便。

城口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地方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生态型山水园林小城市。

城口县境内有两条主要河流仁河和前河,仁河由亢河、黄溪河、岚溪河、龙潭河、左岚河等9条小河汇聚而成,属长江水系,汉水流域,其县境内长128km,流域面积2360平方公里,年均流量为63.4平方米/秒。

县城位于三峡库区环境综合治理范围内。

因此,城口县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有着极其特殊的重要性,而目前,城口县城仅有一处垃圾露天堆场,无任何防渗导气设施、一次污染严重、产生恶臭、滋生蚊蝇、传播疾病、还污染大气和水体,这不仅影响了城市面貌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还影响了旅游开发的良好形象。

为改善城口县城的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城口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的建设是十分重要及紧迫的。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城口县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进行编制,在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得到城口县政府、建委、计委、园林局、环保局、国土局、业主单位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1概述1

1.1项目概述1

1.2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2

1.3城市概况3

1.4社会环境6

1.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

1.6项目业主介绍10

2垃圾处理的工艺选择11

2.1垃圾处理方案概述11

2.2垃圾处理工艺方案的确定14

3项目规模与场址概况17

3.1城口垃圾处理场规模的确定17

3.2城口垃圾处理场场址的确定22

4垃圾收运系统28

4.1生活垃圾的产量28

4.2生活垃圾的收集与清运现状28

4.3垃圾收运系统30

5填埋工艺32

5.1填埋工艺方案32

5.2填埋作业方式33

6总图运输3

6.1总体布置3

6.2道路工程5

6.3交通组织7

6.4防洪工程8

6.5计量8

7渗滤液收集及处理9

7.1渗滤液收集9

7.2调节池10

7.3渗滤液水量、水质13

7.4渗滤液处理方案选择15

7.5渗滤液回送系统设计17

8给排水工程77

8.1设计依据77

8.2水源77

8.3生活用水量77

8.4生产及消防用水量77

8.5生产生活总水量78

8.6供水方式78

8.7热水78

8.8排水78

8.9场区排水系统78

8.10填埋区域排水79

8.11地下水导排系统80

8.12场区消防系统80

9燃气80

9.1概述80

9.2设计依据81

9.3设计范围81

9.4填埋场气体的组成81

9.5产气量计算82

9.6产气速率83

9.7气体收集系统86

9.8排气系统88

10建筑结构与施工89

10.1工程概况89

10.2设计依据90

10.3建、构筑物设计91

10.4施工94

11电气设计96

11.1设计依据96

11.2设计范围97

11.3负荷计算97

11.4设计内容97

12人员编制100

12.1管理体制100

12.2生产班制及劳动定员101

12.3员工来源及培训101

13消防、环保及安全卫生102

13.1消防102

13.2环境保护104

13.3安全卫生110

14投资估算112

14.1工程投资结果112

14.2编制依据112

14.3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116

15工程经济分析138

15.1工程概况138

15.2评价的依据和原则138

15.3评价基础数据140

15.4成本计算140

15.5销售收入计算142

15.6税金测算143

15.7财务评价144

15.8不确定性分析146

15.9财务评价结论147

15.10工程效益分析147

附件:

1、城口县建设委员会关于市政园林局垃圾处理场工程选址的通知(城建委发[2004]108号)

2、城口县国土房管局关于城口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用地预审的通知(城国土房管发[2004]88号)

3、重庆市城口县垃圾处理场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另详)

4、城口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另详)

5、城口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另详)

6、城口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附图

1概述

1.1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城口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

项目地点:

城口县棉纱镇歇脚坡

项目业主:

城口县靓城清洁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

建设规模:

50吨/日

总库容:

42×104m3

征地面积:

63628.2m2(合95.4亩)

总投资:

3996.58万元

人员配置:

16人

服务年限:

15年

建设周期:

9个月

送往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量:

50m3/d

防渗方式:

人工水平防渗

渗滤液处理方式:

预处理后采用管道排放至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项目建设:

公开招投标

1.2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2.1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2004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4554—9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

《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CJ/T3033—199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0年5月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统一劳动定额》(试行)

《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卫生安全监督暂行规定》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3)

各相关专业有效规范及标准

1.2.2基础资料

①业主提供的重庆市城口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及规划图。

②1:

10000航测地形图。

③拟建场址1:

500地形图光盘。

④县城现有垃圾成分。

⑤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踏勘)。

1.3城市概况

1.3.1地理位置

城口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区,重庆市最北部。

地处北纬31°57′25″~32°12′13″、东经108°15′18″~109°16′43″之间,东接陕西省镇平县、平利县,西接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北与陕西省紫阳县、岚皋县接壤,南与开县、巫溪县相邻。

县境内东西长96公里,南北宽66公里,幅员面积3282平方公里,辖7个镇,25个乡。

城口县城葛城镇位于城口县境内中部,仁河自东向西贯穿全城,葛城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口县城距重庆530公里,距开县197公里,距万源市102公里,县城距巫溪县140公里。

1.3.2自然条件

1.3.2.1气象

城口县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其特点是: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足,四季分明,冬长夏短。

年平均气温13.8℃,七月最高24.8℃,一月最低2.4℃,极端最高温度38.9℃,极端最低温度-13.2℃。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186.3mm,年平均雨日为166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年日照时数1534.1小时,无霜期234天。

由于境内海拔高度相差大,故立体气候显著,气温随海拔升高100米下降0.52℃,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加大,同一海拔高度南北坡气温相差也较大。

主导风向W、NW,最大风速12.0米/秒,蒸发量1025.2mm。

1.3.2.2水文

流经全县最大的河流是仁河和前河。

旗杆山、俞家梁将全县划分为仁河、前河两大水系,仁河县境内长128公里,流域面积353.4万亩,前河县境内长62公里,流域面积138.85万亩。

两条河都为次成河,河流比降大,湍急,支流多而短小,呈树枝状,并都为常年性流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可用于发展小水电和灌溉,但时间上、空间上分布不均。

同时由于山势陡峻,坡长,山上又毁林开荒,致使全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常有山崩、泥石流发生,冲毁土地和农作物。

1.3.2.3地形地貌

城口县境内地形复杂,立体地貌明显,大巴山脉由西北向东南经过县境北部,其余脉俞家梁、旗杆山、绑绑梁自东南向西北横跨全县,使全县分属两大水系,仁河自东南流向西北而注入汉水的汉水水系,前河流往南边注入渠江的渠江水系。

全县地势是:

东南偏高,西北偏低,最高点位于县境东南部的光头山,海拔高度为2686米,最低点位于县境西部仁河流出县境的出口处—岔溪口,海拔高度为481.5米,高低点相对高度2204.5米。

地貌构造特征为:

山峦重叠,峡谷相间,峰顶尖峭,坡面陡长,谷地深邃狭长,切割成“V”字形谷,山形成单薄尖山、单面山、猪背山地貌和部分岩溶地貌。

1.3.2.4工程地质及地震

城口县属于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复式背斜,向斜密集,断层多,岩层走向为东南-西北向,倾角50-70不等。

全县有三个地址构造带:

北大巴山西北向构造带、高观寺-钟宝巨型弧形冲断构造带、南大巴山帚状构造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

300万),县境区域地震烈度为6度。

1.4社会环境

1.4.1社会经济概况

城口县属于重庆市七大经济区中的“大巴山林牧发展区”。

该区是我国18个联片贫困地区的一部分,山高地少,交通不便。

城口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地方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生态型山水园林小城市。

1996年划归重庆市代管,1997年6月正式划为重庆直辖市管辖。

现辖7个建制镇,25个乡。

截止2002年底,全县总人口22.5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万人,城市化水平10.2%。

2002年城口县国内生产总值5.4亿元,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为312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135.9元,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6600万元,全部工业总产值24000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85万元,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10232元。

1.4.2交通状况

城口县位于重庆市东北角,为陕西省、四川省、重庆市交界的地方,地处大巴山系,为边远山区,它的交通素来不便。

对外交通和县内交通主要依靠陆路。

解放以来,城口县大抓交通建设,城口交通已由闭塞发展到比较方便。

但就总体现状而言,交通仍属落后。

县域境内仅仁河、前河有局部河段可行小木船,属不通航河流。

目前,全县境内有省道2条,总长178公里,县道7条,总长190.47公里,乡道总长159公里,专用公路40公里,公路总里程长度568公里。

1.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城口县城人口共计约2.3万,常年平均流动人口约2000人,实际年产垃圾1.22万吨,人均每天产垃圾约1.3kg。

目前,城口县城仅有一处垃圾露天堆场,无任何防渗导气设施、一次污染严重、产生恶臭、滋生蚊蝇、传播疾病、还污染大气和水体,严重影响当地环境质量。

而且因环卫工人有限,仅能收集县城主要街道垃圾,大街小巷垃圾到处可见,随地散落、堆放。

部分垃圾沿仁河堆放,随江水冲入汉水,并顺流直至长江,对长江造成严重的污染。

1.5.1城市生活垃圾对江河及地面水的污染

城口县城有仁河穿过,仁河属汉江水系,最终汇入长江。

城口沿仁河两岸共8公里,垃圾露天堆放会随雨水流入仁河,随着城市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不断增加,垃圾量也会不断增多,最终冲入长江的垃圾对下游将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城口县的垃圾再不经处理而大量直接倾入江中,污染江水,不仅影响城口本地区,还将影响下游沿江地区。

垃圾的处理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候了。

1.5.2城市生活垃圾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

城口土地资源有两个特点:

一是总幅员面积较小,土地高差大、山地多、人均耕地较少。

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可耕地还将减少。

城市生活垃圾不加处理的向农村运送并露天堆放,堆放量越来越大,占地将越来越多。

而且现在的堆放场利用山谷进行露天垃圾的堆放,是不符合卫生填埋标准的,已造成严重的污染。

今后回头来再彻底处理垃圾山是十分困难的。

如将未经处理的垃圾直接施入农田作肥料,其中病菌、寄生虫等会严重污染土地,人与土壤接触和食用由该土壤种植出的蔬菜,将会引发各种疾病。

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还能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使土壤丧失腐解能力,破坏土壤平衡,导致任何作物均不能生长。

1.5.3城市生活垃圾对大气的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其中的某些有机物被分解,释放出有害气体,细粒、粉末受日晒风吹,将加重大气的粉尘污染,其飞扬高度达20~50m,加大了城口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这对于作为生态旅游地的城口是很不适合的。

1.5.4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城口县地处陕西省、四川省、重庆市交界的地方,境内山峦重叠,群山耸立,山清水秀,苍翠环罩,一年四季景色秀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丰富的山岳奇景成为城口县宝贵的旅游资源,2003年被国家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随着近年来的大力开发,接待人数逐年增加,对三峡库区及重庆市而言,城口无疑是个休闲和旅游的合适地点,如果城市垃圾遍地,既有碍观瞻,又易传染疾病,完全损害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据国内对300个城市的统计,垃圾的露天堆放量占全部垃圾的40%~50%,而城口远低于此,全国的无害化处理仅占1.6%,而城口的无害化处理为零。

这与城口作为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的地位是不相符的,也与把城口建设成为规划中的生态型山水园林小城市这一目标相去甚远。

1.5.5城市生活垃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由于垃圾的露天堆放及直排仁河,堆放的垃圾经雨水冲刷,将有害物质也带入了水体,渗入土壤。

解放近50年来,由于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减少,群众的健康得到了基本保证,但由于各种原因,人民的健康状况还未得到根本的改观,除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因素外,城市的垃圾现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现仅以几种主要传染病,如:

勾体病、出血热、乙型脑炎、疟疾、肝炎、痢疾、伤寒等为例做分析。

以上七种传染病有五种在城口地区均是以鼠、蚊、蝇为载体的病症,而露天堆放垃圾又是蚊蝇孽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还是老鼠的“食物仓库”。

为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修建垃圾处理厂是十分必要的。

1.6项目业主介绍

城口县靓城清洁有限公司于2004年4月组建,隶属城口县市政园林管理局管辖,目前该公司有职工60名,环卫清扫、保洁工40名,清运工12名,管理人员5名,驾驶员3名,有垃圾清运车3台,洒水车一台。

公司主旨是遵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的原则,通过经营城市这个最大的国有资产,把城市进行价值量化,对城市的土地等自然资本、市政基础设施投入产生的资本以及从城市有形资本中衍生出来的冠名权、广告设置权、市政基础设施有偿使用权、经营权等无形资本进行集聚和运营,多方、多渠道吸纳资金,实现城市国有资产效益的最大化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多元化。

2垃圾处理的工艺选择

2.1垃圾处理方案概述

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垃圾处理方法大体可以分为:

卫生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和综合利用(制造建筑材料等)法。

这几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处理特点、效果各有不同。

2.1.1卫生填埋法

卫生填埋是利用工程手段,利用山间沟谷,废坑,荒地,按照环境卫生工程标准将垃圾分层铺盖堆填、压实,并按操作程序要求进行覆土,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同时,垃圾填埋后有机成份不断进行好氧和厌氧分解,所产生的甲烷气体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此方法处理垃圾适应性广,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垃圾消纳量大。

卫生填埋法的建设和运行费用是垃圾处理方法中最低的,又是其它处理方法所必需的最终处置方式。

国内外广泛采用卫生填埋法处置城市生活垃圾。

但该处置方法垃圾减量小,占地大,平原地区场址选择困难。

对于山区或丘陵地区较为适合。

2.1.2堆肥法

堆肥法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的作用,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废物转化为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类似腐殖质物质的一种方法。

根据堆肥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的不同需求,堆肥法又可以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两类。

现代堆肥技术一般采用好氧工艺,好氧堆肥化学反应式为:

CsHtNuOv·aH2O+bO2CwHxNyOz·cH2O+eH2O+gNH3+Q

从反应式可知,生活垃圾在有氧条件下,经过好氧微生物分解成肥料和渗滤液,同时排出废气和释放热量,形成高温发酵过程,杀死垃圾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达到无害化。

接着,垃圾进入堆肥的熟化阶段,较难分解的有机高分子物质也被好氧分解成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

此时堆肥的温度逐渐降低直至稳定。

根据肥料市场的情况,可以通过在熟化堆肥中添加一定比例的N、P、K等无机肥料制成有机复合肥。

此法占地相对较少,同时该方法的采用取决于当地农业生产肥料使用习惯和市场情况。

但操作管理较填埋法复杂、设备费用高,垃圾肥成本高,肥料生产受市场销售影响大。

2.1.3焚烧法

垃圾含有潜在的能量,可以通过焚烧回收利用。

垃圾经过焚烧后,体积可以减少80~90%。

此外,通过焚烧,可以破坏垃圾中有害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杀灭病原菌,达到解毒、除害的目的。

由于焚烧法对可燃垃圾的处理能同时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适合于经济实力强、垃圾成份适合于焚烧、用地紧张的城市和地区。

但垃圾焚烧法基建投资高、运行管理费用高,对垃圾成份和管理水平有严格要求;此外如果焚烧配套措施控制不当,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和燃烧不完全的剧毒致癌有机组份(如二恶英等)。

2.1.4垃圾综合利用

垃圾综合利用一般需要和垃圾卫生填埋或其它处理方法配合采用。

•生产建材法

采用人工和机械方法将垃圾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分类,有机物可用于堆肥或焚烧,无机物经过干燥、粉碎并添加一定数量的固化材料、强度剂和填充料即可制成各种建筑材料,如地砖、砌块等。

这一方法国内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此方法消纳的垃圾量大,发展前景广阔。

它特别适合于垃圾中无机成份较高、建材市场较大的地区。

•废橡胶、塑料提炼燃油

废橡胶塑料生产汽油、柴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环保新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催化剂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将聚合物解聚成为较简单的碳氢化合物,即汽油、柴油的混合物,再经过分馏、重整等工艺制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油。

目前,废橡胶塑料提炼燃油的转化率在60%以上,提炼成本在

垃圾处置方法比较见表2-1。

垃圾处理方法比较表  表2-1

方法

优点

缺点

卫生填埋

1.处理量大,处理成本低。

2.工艺相对较简单。

3.其它处理方法残渣的最终消纳场。

4.大型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沼气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1.场址选择受地理、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限制,场址选择难度较大。

2.填埋场使用年限受自然条件限制。

3.土地占用面积大,减量化程度低。

高温堆肥

1.使用年限不受自然条件限制。

其填埋场使用年限较长。

2.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程度较高。

3.有机物返还自然,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4.投资适中,处理成本适中。

1.对垃圾成份有要求(一般要求垃圾中可堆腐有机物含量大于40%)。

2.运行管理费用高。

3.产品使用受制于市场销售情况,需要投入相当力量进行市场开拓。

焚烧

1.垃圾减量化、无害化程度高。

2.可回收垃圾中的能源。

3.使用期限长。

4.占地少。

1.设备投资高,运行管理费用高。

2.工艺设备复杂,要求原垃圾达到一定热值。

3.操作管理难度大;耐冲击负荷能力低。

综合利用

1.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程度较高。

2.可以减少其它处理工艺的负担。

1.只能作为其它垃圾处理方法的补充。

2.对垃圾分选要求较高。

生产设备复杂。

3.工艺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经验不足。

4.建材产品的销售受市场制约。

2.2垃圾处理工艺方案的确定

2.2.1垃圾处理技术政策

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为:

重点发展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技术,在有条件的城市发展垃圾焚烧技术。

早在80年代中期,我国就提出了以“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作为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技术政策,并确定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应以“无害化”为主。

2.2.2处理方案影响因素

目前,能够对城市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的工业化处理技术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高温堆肥和回收利用等四大类。

垃圾处理具体采用何种技术,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垃圾组分特征:

以泥灰类无机物为主的垃圾,适于进行填埋处理;高热值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垃圾,适于进行焚烧处理;植物类、橱余类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垃圾,适于进行堆肥处理;垃圾中的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可进行回收利用。

(2)自然条件:

与焚烧和堆肥相比,填埋对场址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占地面积较大。

(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焚烧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堆肥次之,填埋最低。

(4)产品市场:

主要针对堆肥处理而言。

堆肥能否真正成为一种垃圾处理方案主要取决于堆肥产品的销路,选择堆肥处理必须首先考虑堆肥产品的市场需求。

2.2.3垃圾处理工艺方案的确定

确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应全面考虑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当地垃圾成份、城市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居民生活和生产习惯及城市总体经济实力等因素。

《城市生活垃圾机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应是垃圾处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

结合城口县的具体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