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考试资料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7928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考试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全球化考试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全球化考试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全球化考试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全球化考试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化考试资料doc.docx

《全球化考试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考试资料doc.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球化考试资料doc.docx

全球化考试资料doc

(%1)全球化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时代的基木特征。

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

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

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

(简单的说也就是:

世界口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

是指III:

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巫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现象:

(1)生产国际化。

这主要是指国际生产领域中分工合作及专业化生产的发展。

现代生产分工已经不是在国家层次上的综合分工,而是深化到部门层次和企业层次的专业化分工。

这种分工在国际间进行,形成了国际生产网络体系。

其中最典型是企业生产零部件工艺流程和专业化分工.(例如波音747飞机有400万个零部件,由分布在65个国家1500个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参加协作生产。

(2)产品国际化,也就是生产总额中出口生产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直接表现为现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增加。

在我们的国家里,到处可以吃“麦当劳”快餐,喝“可口可乐”饮料,看“日立”电视机,坐“奔驰”汽车等等。

(3)投资金融国际化。

生产和产品的国际化使得国际间资金流动频繁,大大促进了投资金融的国际化。

金融投资的国际化反过来乂会促进生产和产品的国际化。

(4)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化。

首先从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来看,由于技术对生产和经济的重要作用,生产国际化自然带动国际技术贸易的不断增长。

其次,从研究与开发的情况来看,一方面由于各国在科技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而企业又为了获得先进的科技成果,因而各国间设立研究与开发据点便成了一种趋势,以至于许多企业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与开发网络,从而促进了研究与开发组织体系的国际化。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技发展以高科技开发为中心,而高科技研究开发投入高,风险大,使很多企业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联合开发,这是现代技术开发活动国际化的乂一显著特征。

(5)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生产、投资、贸易发展的国际化使各国间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表现在区域间经济关系上,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以区域为基础,形成了国家间的经济联盟。

这种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仅大大推动集团内的经济自由化程度提高,而且也会影响到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意义:

1.贸易自由化

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广•国际化

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资本全球化

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

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令:

球化

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

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二)经济外交

经济外交是主权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各个部门的官员以及专门的外交机构,围绕国际经济问题开展的访问、谈判、签订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和双边的活动。

通过加入国际组织和对外交往,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外国技术与资金,或限制来自外国的进口、消除外国对本国商品的歧视等,以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扩大在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

中国经济外交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目前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之•:

全球化受挫增大经济外交需求

一般认为,全球化的首要表现是经济全球化,其时间起点是20世纪90年代。

经济全球化至少从三方面增大了经济外交需求——越来越需要通过经济外交拓宽国际经济交流渠道、形成国际经济交往规则和化解国际经济摩擦。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向仍未发生根本变化,因而对经济外交的上述需求仍呈强化之势,但进程遇到阻碍,势头受到挫折,从而其速度也显现出减缓甚至停滞之势。

其主要表现包括:

(1)反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

最近一段时间每到WTO、APEC、G20等重要全球和地区经济组织举行会议期间,就会遇到绿色和平组织、工会组织等各类团体和民众举行越来越广泛和激烈的抗议示威活动,即是其突出表现。

(2)新保护主义影响扩大。

目前新保护主义己扩展到贸易、投资、技术转让、资源环保等国际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更加重要的是,实行保护主义的已不再是那些传统的弱小、落后国家,那些强大、先进的发达国家反而越来越成为新保护主义的主要执行者。

这方面-个明显的事例是,2007年夏开始陷入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在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均带有浓重的保护主义色彩。

(3)国际经济组织功能缺失。

这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各地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儿乎无所作为,而改革乂停滞不前;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原定于2005年完成,而迄今仍未真正启动等事实中即可得到证明。

而这些国际经济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本该扮演重要角色,是经济全球化必需的游戏规则的主要制定和监管者。

(4)国际贸易增速放缓。

国际贸易迄今仍是全球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最重要渠道,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近期其增长速度却出现了明显的放缓之势,在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中更是如此。

如据IMF资料,1991—2000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平均达7.1%,而2001—2010年将降到3.5%,下降一半以上。

2009年更是出现了11.0%的负增长(5)国际投资剧烈波动。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近前其发展势头出现的剧烈波动更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的重要表现。

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资料,全球国际直接投资(FDD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高速增长后,于2000年达到历史高点(流入量达到138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7%),之后出现大幅下滑,2001、2002和2003年增长率分别为—41.1%、-12.4%和一11.7%,2003年已萎缩到6326亿美元,不足2000年的二分之一。

2004年开始恢复,到2007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8333亿美元,而2008年乂大幅减少了14.5%,降至16585亿美元,2009年预计将急剧减少30%〜40%。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受挫,又从另一方面增大了对经济外交的新的需求:

在全球经济越来越结合为一个整体,各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不能离开对外交往的背景下,越来越要求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通过有效的外交努力,应对反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抑制新保护主义、改革国际经济组织、优化国际经济规则、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恢复和发展,引导经济全球化步入正确轨道。

我们从2009年4月的20国集团伦敦峰会、6月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7月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看到了有关方面为此而进行的外交努力。

机遇之二:

多极化演进扩展经济外交空间

进入21世纪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呈加速发展之势,其主要表现,是新兴市场大国经济的快速崛起,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快速提升,对由少数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格局造成巨大冲击。

由表1数据可知,近年新兴市场大国的经济增长率要远远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2008年更是如此。

若按简单平均计算,2008年发达国家的实际GDP增长率平均仅为0.25%,而新兴市场大国却高达6.75%,高出前者6.5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现行的国际经济格局依然是由少数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主导的。

新兴市场大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必然要对现行的国际经济体制和规则造成冲击。

这意味着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大国必须通过必要的经济外交努力,通过有效的协调和合作,来共同调整和改革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多极化趋势的国际经济体制和规则。

机遇之三:

区域化发展拓宽经济外交平台

区域化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发展显现的另一重要趋向,进入21世纪后这一趋向同样呈提速之势。

其主要表现之一,是在欧洲、北美等地经济区域化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开始显现快速发展势头,尤其是10+3框架下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

其主要标志之一,是“清迈侣议”及其多边化的启动和提升o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举行的10+3财长会议通过“清迈倡议”,开始在13个成员之间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关系,之后双边货币互换规模不断扩大,迄2008年已达840亿美元。

2003年10月的10+3领导人会议首次提出清迈倡议多边化。

2006年5月的10+3财长会议决定成立清迈倡议多边化工作组,开始研究具体方案。

2007年5月的10+3财长会议原则同意建立储备库,作为清迈倡议多边化的具体形式。

2008年5月的10+3财长会议就储备库规模和借款条件达成共识。

2009年2月22F1举行10+3财长特别会议,发布《亚洲经济金融稳定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争取在2009年5月10+3财长会议前就储备库的主要要素达成共识,并将储备库规模扩大为1200亿美元等。

2009年5月的10+3财长会议就储备库的规模及份额分配、出资结构、贷款额度、决策机制、经济监测机制等主要要素达成共识,并宣告年底前正式成立区域外汇储备库。

至此,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也标志着10+3框架下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向前迈出了最实质性的一大步。

原有的经济外交主要是以双边和多边为平台展开的,经济区域化的空前发展,各类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相继成立,乂为经济外交提供了新的平台,从而越来越形成双边、多边与区域等多个平台彼此补充、相互推进的完整体系。

对于中国而言,由于长期游离于区域一体化进程之外,很难有效利用区域组织作为有效平台来推进经济外交。

而最近东亚经济区域化的快速发展,势必从三大层面大大拓宽作为主要成员的中国的经济外交平台:

一是可借此来推进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外交;二是可以此为依托来有效推进对多边国际经济组织的经济外交;三是可在此框架卜发展与有关国家的双边经济外交。

机遇之四:

开放度提高凸显经济外交地位

20此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开放度开始不断扩大和提升。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受此影响,中国经济开放度扩大与提升的进程空前提速。

其主要标志,首先是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升。

如表2所示,中国按进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计算的外贸依存度在1978年只有9.7%,至2000年仍只有40.1%,而进入新世纪后开始快速提高,目前已达到60%左右。

其次是引进外资的快速增长。

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在1985年仅为19.6亿美元,到2000年增至407.2亿美元,2009年更增至924.0亿美元。

1978至2008年累计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8526.2亿美元。

第三是中国在重要战略资源领域的对外依赖程度快速提高。

预计到2010年,中国石汕、铁、铳、铜、铅和锌等重要矿产资源的进口依存度将分别达到41%、34%、31%、72%、45%和53%。

最后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趋加快。

2003至2008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由28.5亿美元增至406.5亿美元,增长了13.3倍。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开放度的如此快速提高,一方面意味着经济稳定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从而越来越需要通过有效的经济外交努力营造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对外经济关系在整体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快速提高,经济外交在国家整体外交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从而促使在经济领域不得不投入越来越多的外交资源。

机遇之五:

影响力增强提升经济外交能力

改革开放促成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国际经济地位的逐步提升。

但在直到20世纪末之前的很长历史时期,这一•优势并未充分显现出来,从而也未能成为提升经济外交能力的坚实基础和有效手段,此间中国尚不具备“以经济促外交”的足够实力。

其具体表现:

一是在改革开放初的很长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接受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援助,而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对外援助,以实现必要的政治利益和外交诉求;二是在大规模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却无力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如从1979年到1993年,中国累计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635.9亿美元,而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累计仅有19.4亿美元,仅及外商直接投资的3.1%。

三是为加入GATT.TMF等国际经济组织,中国外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难以有效利用这些国际经济组织为中国外交服务;四是被长期排斥在许多重要的国际和地区经济组织之外,不能在这些国际经济舞台上实现中国的外交诉求和政治利益。

而在进入21也纪后尤其是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出来,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亦随之快速提升,从而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外交能力,为实现国家利益和外交诉求提供了越来越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其主要表现包括:

(1)中国的经济实力及其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快速提升。

如在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排在世界第10位,到2000年仍仅排名第6位,而2008年已升至第3位,且很快就会超过日本,升至第2位

(2)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快速提升,在1978年仅排世界第29位,2000年已跃至第8位,目前更升至全球第3位。

目前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和出口基地,血且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销售市场。

(3)中国不仅早已成为全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而且伴随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越来越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

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由407.2亿美元增加到924.0亿美元,而对外直接投资更由5.5亿美元猛增至406.5亿美元,8年间增长了72.9倍(4)伴随贸易投资持续大规模双顺差,中国不仅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而且超出第二位的日本一倍还多。

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已增至21316.06亿美元,第二位的日本为10191.75亿美元。

另一方面,在准确把握上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的深广变化,也使步入全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着多层面的问题与挑战。

挑战之一:

全球经济风险逐渐增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部相对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

其主要表现包括:

(1)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长周期扩张期,1991至2000年,全球实际GD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1%

(2)在乌拉圭凹合谈判成功(1993)、WT0成立(1995)等因素推动下,国际贸易持续扩大,1991至2000年,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达到7.1%(3)国际投资快速增长,跨国并购空前活跃,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1991至1995年和1996至2000年,全球FDI流入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7.1%和36.5%,2000年达到15000亿美元。

(4)金融创新与自由化导致金融市场空前繁荣,全球股市大幅攀升。

尤其是美国股市,到2000年初道琼斯和纳斯达克两大指数一度分别升至12000多点和5300多点。

(5)资源能源价格长期稳定,为经济持续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从1990年到2000年,北海布伦特油价始终在每桶25美元以下的低位运行,最低的(1993年)只有13.21美元。

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所面临的国际风险开始显现并日趋增大,其主要表现同样包括:

(1)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剧烈波动,尤其是2007年夏开始的新一轮周期衰退,到目前已创下战后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多项最坏纪录。

2007年全球实际GDP增氏率曾达5.2%,2008年已降至3.2%,整整下降了两个百分点,2009年预计将出现1.3%的负增长,其中发达国家的增长率更将降至一3.8%,均为战后历次衰退中最坏的。

(2)国际贸易增速放缓,甚至出现大幅萎缩。

如前文所述,1991至2000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平均达7.1%,而2001至2010年将降到3.5%,下降一半以上。

2009年更是出现11.0的负增长。

其中作为世界主要进口市场的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增长率在2008年已降至0.3%,2009年更将降至一12.1%。

(3)国际投资与跨国并购波动剧烈。

如上文所述,2008年全球FDI大幅减少了14.5%,2009年更将减少30%〜40%(4)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先是网络泡沫破灭导致美国股市于2000年初出现剧烈波动,从而导致全球股市出现深度调整。

后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剧烈震荡,直至引发大型金融机构破产风潮,全球股市也随之出现暴跌。

从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了48%,日本日经225平均股价下跌了54%,欧元区股价指数下跌了55%,英国FT100下跌了43%,韩国综合指数下跌了43%(5)能源资源价格大幅波动,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冲击。

如国际油价从2003年开始进入新一轮攀升周期,一般认为正在爆发第三次石油危机,且此次油价攀升幅度还明显超过了前两次,到2008年7月11日的历史最高点,WTI油价曾一度达到每桶147.47美元。

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期国际经济风险的日趋增大,是摆在中国经济外交面前的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

在全球经济严重衰退、世界贸易明显萎缩、国际投资剧烈波动、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能源资源价格大幅攀升的严峻形势卜*通过经济外交为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营造必要的外部环境,尽量避免或减轻国际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造成过大冲击的难度空前增大了。

挑战之二:

对外贸易摩擦频繁爆发

如前所述,伴随中国经济开放度的空前提升,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总体上看,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基本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系列严重问题。

其中最应关注的是:

(1)对外贸易总体失衡门趋严重。

如表3所示,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外贸顺差由241.1亿美元猛增至2954.6亿美元,8年间增长了11.25倍。

顺差额相对于进口额的比重同期也由10.7%提升到26.1%

(2)对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对美贸易严重失衡。

按中方统计,2000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280.8亿美元,相当于由美进口的1.07倍,而到2007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已猛增至1633.2亿美元,相当于由美进口的2.35倍。

而按美方统计,2008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2663.6亿美元,相当于对华出口的3.73倍。

从2000年起,中国便取代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大逆差来源国,2008年对华贸易逆差占到其逆差总额的33.29%,即目前美国贸易逆差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3)中国虽已成为外贸大国,但远未成为外贸强国,在外贸结构中低质廉价商品占有很大比重,极易造成廉价倾销嫌疑(4)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虽已改革,但仍存有明显的不合理因素,结果是每当对外贸易出现摩擦时,遇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会增大。

(5)WTO新一轮贸易谈判举步维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在全球经济衰退、贸易萎缩的目前更是如此。

上述问题的存在并日趋严重,所导致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面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空前恶化,中国越来越进入对外贸易摩擦的高发期。

统计表明,中国己连续10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调查案件在1995年为20件,2000年增至44件,2005年再增至55件,2006年达到71件,而仅2008年上半年已达37件。

其占全球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数的比重,已由1995年的12.7%提高到2008年的43.5%。

在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中地位从而中国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空前提升的背景下,有效应对来自各类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效化解呈日趋加重之势的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并引导和推动全球贸易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越来越成为摆在中国外交面前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以外交促经济”越来越成为关乎整体国家利益的迫切需求。

挑战之三:

国际金融失衡口趋严重

国际金融失衡越来越成为威胁全球经济稳定的最大问题。

其主要表现包括:

(1)国际收支失衡日趋严重。

尤其是美国的经常收支失衡日趋严重,更成为近期国际收支失衡的集中体现。

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到2006年最严重时曾达到7881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6.0%,之后虽因经济衰退、进口萎缩而有所减少,到2008年仍达6733亿美元。

与美国的巨额赤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经常收支盈余急剧扩大,到2008年分别达到4260亿美元、2434亿美元和1574亿美元。

(2)为平衡经常收支赤字,大量国外资金回流美国,导致美国的对外债务急剧增加,对外金融稳定受到严重威胁。

2007年和2008年美国的对外债务分别达到20.4万亿美元和23.4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9%和14.7%,分别相当于美国当年GDP的1.48倍和1.65倍(3)与此同时,+国、日本等经常收支盈余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到2009年6月,仅中日两国即达31277.9亿美元。

而这些外汇储备乂以美元储备为主(约占60%〜70%),并大量回流美国,其中大部分投资于美国国债。

(4)美国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本就处于极高水平,此次金融危机中为救济濒临倒闭的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推行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又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从而导致财政赤字状况空前恶化,政府债务急剧增加。

预计2009财政年度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将达1.84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2.9%!

同时,为刺激经济回升,美联储还连续降息,2008年12月已降至0.0-0.25的超低水平。

(5)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异常波动,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大幅贬值成为目前国际金融严重失衡的主要表现。

如美元兑日元汇率从2007年7月到2009年1月的一年半中贬值了26.6%,兑欧元汇率从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的一•年中贬值了15.3%。

上述国际金融失衡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也给中国经济外交提出了严峻挑战:

(1)中国成为国际收支盈余最多的国家,在平衡全球国际收支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处置不当,既不利于全球金融稳定,也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而需要中国通过有效的经济外交与世界主要国家一道妥善处理。

(2)当前国际金融失衡的核心问题是美国经常收支失衡,而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赤字来源国,美国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