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769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0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研究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

2008-7

 

1.研究目的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以下通称RFID技术)。

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

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可大幅提高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成本。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RFID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因此,研究RFID技术,发展RFID产业对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公共安全与国防安全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意义。

本报告研究在电力行业开展RFID研究与应用的可行性问题。

2.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包括:

1)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2)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规范问题;

3)电力行业信息化背景下RFID技术应用问题;

4)实用化系统技术方案。

3.可行性研究

3.1国际国内RFID技术发展现状和产业政策

阐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国家产业政策

2006年6月9日,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信产部等15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为RFID技术与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系统性指南。

    白皮书要求,中国将以应用为引导,带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促进中国自主RFID产业链的形成,实现RFID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突破RFID关键技术;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出并建立中国的RFID技术标准体系,重点是我国的编码体系、数据管理与交换体系以及频率配置等方面;推动成立技术及产业联盟,实现在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大环境下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为此,白皮书明确RFID产业发展将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培育期(2006年至2008年):

在产业化核心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典型行业示范应用,初步形成RFID产业链及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第二阶段为成长期(2008年至2012年):

扩展RFID应用领域,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推动规模化市场形成,促进RFID产业持续发展。

    第三阶段为成熟期:

整合产业链,适应新一代技术的发展,辐射多个应用领域,提高RFID应用的效率和效益。

(t228)

白皮书提出了国家发展RFID产业的指导思想:

1)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RFID产业规划及相关政策,将RFID产业纳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营造良好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在RFID领域投资、生产,推动RFID产业基地的形成,支持行业应用RFID技术。

通过政策、法规、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对RFID制造、基地建设和应用给予扶持。

2)成立跨行业的RFID技术及产业发展协调机构,从国家层面推动RFID的发展。

建立多部委联合的协调机制,通过联合行动等多种组织形式,推动RFID技术、产业和应用的结合和可持续发展。

3)持续开展我国RFID发展战略、标准体系框架及关键标准的研究。

鼓励我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的开发,参与国内、国际RFID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的制定,尽快形成能够支撑产业发展及应用的标准体系。

4)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企业在RFID领域投资、生产,推动建设RFID产业基地,支持企业采用RFID技术和产品。

通过政策、法规、经济、行政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对RFID制造、基地建设和应用给予必要的扶持和优惠。

5)支持建立开放式的技术研发基础平台,建立支撑RFID技术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RFID技术测试环境和认证管理机制及质量保障体系。

6)构建RFID技术培训体系,通过多种教育模式,培养各类专业人员,形成完善的专业人才培训机制。

7)加强对RFID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鼓励开展RFID国际技术交流活动,增强与国际企业间的合作。

(2)RFID技术标准现状

RFID标准体系主要由空中接口规范、物理特性、读写器协议、编码体系、测试规范、应用规范、数据管理、信息安全等标准组成。

目前国际上制订RFID标准的主要组织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SO/IECJTC1负责制订与RFID技术相关的国际标准,ISO其他有关技术委员会也制订部分与RFID应用有关的标准,还有一些相关的组织也开展了RFID标准化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标准之间缺乏达成一致的基础,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积极推动RFID应用层面上的互联互通。

中国在RFID技术与应用的标准化研究工作上已有一定基础,目前已经从多个方面开展了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制定了《集成电路卡模块技术规范》、《建设事业IC卡应用技术》等应用标准,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频率规划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试验;在技术标准方面,依据ISO/IEC15693系列标准已经基本完成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参照ISO/IEC18000系列标准制定国家标准的工作已列入国家标准制订计划。

此外,中国RFID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2007年4月底,信产部发布了《关于发布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试行规定的通知》,根据信产部《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的规定,中国800/900MHzRFID技术的试用频率为840MHz~845MHz和920MHz~925MHz,发射功率为2W。

  

(3)RFID技术现状

RFID技术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敌我目标识别,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RFID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

    RFID技术涉及信息、制造、材料等诸多高技术领域,涵盖无线通信、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系统集成、信息安全等技术。

一些国家和国际跨国公司都在加速推动RFID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程。

在过去十年间,共产生数千项关于RFID技术的专利,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按照能量供给方式的不同,RFID标签分为有源标签、无源标签和半有源标签三种;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RFID标签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微波频段(MW)的标签。

目前国际上RFID应用以LF和HF标签产品为主;UHF标签开始规模生产,由于其具有可远距离识别和低成本的优势,有望在未来五年内成为主流;MW标签在部分国家已经得到应用。

中国已掌握HF芯片的设计技术,并且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化,同时UHF芯片也已经完成开发。

    目前RFID标签天线制造以蚀刻/冲压天线为主,其材料一般为铝或者铜,随着新型导电油墨的开发,印刷天线的优势越来越突出。

RFID标签封装以低温倒装键合工艺为主,也出现了流体自装配、振动装配等新的标签封装工艺。

中国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标签制造装备和封装工艺正在研发中。

    RFID读写器产品类型较多,部分先进产品可以实现多协议兼容。

中国已经推出了系列RFID读写器产品,小功率读写模块已达到国外同类水平,大功率读写模块和读写器片上系统(SoC)尚处于研发阶段。

    在应用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平台等方面,某些国际组织提出基于RFID的应用体系架构,各大软件厂商也在其产品中提供了支持RFID的服务及解决方案,相关的测试和应用推广工作正在进行中。

中国在RFID应用架构、公共服务体系、中间件、系统集成以及信息融合和测试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建立国家RFID测试中心已经被列入科技发展规划。

    中国已经将RFID技术应用于铁路车号识别、身份证和票证管理、动物标识、特种设备与危险品管理、公共交通以及生产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RFID技术已经在社会众多领域开始应用,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公共安全以及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

根据预测,RFID标签技术将在未来2~5年逐渐开始大规模应用,到2008年RFID标签仅在全球供应链领域的市场需求将达到40亿美元。

    在未来的几年中,RFID技术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

电子标签、读写器、系统集成软件、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等方面都将取得新的进展。

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RFID产品的种类将越来越丰富,应用和衍生的增值服务也将越来越广泛。

    RFID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芯片功耗更低,作用距离更远,读写速度与可靠性更高,成本不断降低。

芯片技术将与应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紧密结合。

    RFID标签封装技术将和印刷、造纸、包装等技术结合,导电油墨印制的低成本标签天线、低成本封装技术将促进RFID标签的大规模生产,并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决定产业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RFID读写器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趋势是读写器将向多功能、多接口、多制式,并向模块化、小型化、便携式、嵌入式方向发展。

同时,多读写器协调与组网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RFID技术与条码、生物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以及与互联网、通信、传感网络等信息技术融合,构筑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环境。

海量RFID信息处理、传输和安全对RFID的系统集成和应用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RFID系统集成软件将向嵌入式、智能化、可重组方向发展

(4)中国的RFID产业现状

中国的RFID产业在近几年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下图是近几年我国RFID市场应用规模:

图1:

04~09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

在RFID产业中,经过6、7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芯片、标签生产商,中游的产品开发商和下游的系统集成商。

从地区上看,呈现了上海和深圳遥相呼应且快速发展的态势,还有北京地区的企业依赖区位优势,快速发展。

上海地区以前端(芯片)为龙头,而深圳企业则以中后端(封装)和应用为先导,两地互为补充。

实际上,在RFID产业链中,系统方案提供商以及系统集成商是承接RFID产品/设备与应用的桥梁。

从国外RFID产业的发展轨迹上看,有着如此多的著名大公司的印记。

微软,IBM,易腾迈,讯宝,斑马,BEA都是RFID系统方案提供商。

微软将以其RFID服务平台为各种符合标准的RFID设备提供设备适配接口,并协助开发商务解决方案。

该平台将通过编码器和解码器插件实现对业界标准的支持,并确保全球范围内B2B数据交换所带来的全部利益;易腾迈正在打造麦德龙的未来商店;斑马承建了香港机场的行李信息管理系统;IBM构建了灵活的中远集装箱EDI平台等等。

图2:

微软的RFID服务平台

应该说,相对于RFID芯片和标签来说,中国在RFID系统方案提供和读写机具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已经基本形成了完备的读写机具产业链,也催生了一批专门从事RFID产业的成功企业。

比如深圳远望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华虹、维深集团、北京实华开公司等,涵盖了产业链各环节,构成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

这些企业或者在政府或行业的支持、资助下,研究高端核心技术和产品,并形成行业领导者;或者长期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具备比较全面的产品线;或者深入到行业中,长期为行业应用服务,提供解决方案和实用化系统,成为市场的核心企业。

3.2电力行业应用现状

3.2.1RFID应用已开展的领域

目前电力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