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串讲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7656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串讲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串讲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串讲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串讲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串讲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串讲笔记.docx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串讲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串讲笔记.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串讲笔记.docx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串讲笔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

[单选]决定人的历史使命的是一个民族的特点和风貌。

[单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归根到底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门关于做人教育、学习如何做人的教育课。

[多选、简答]道德和法律的区别是:

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应当如何做,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必须如何做;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教育力量来起作用,法律规范靠国家强制力量保证实施。

[多选、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简答]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继往开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进步事业作贡献。

[简答]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

(1)社会主义法律是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

(2)社会主义道德是执行社会主义法律的基础。

(3)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人们行为是以国家强制性力量贯彻实施的,而社会主义道德靠内心信念、教育力量来贯彻实行的,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单选]理想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单选]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及理想职业和理想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单选]理想的超越性表现为它来源于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

[单选]在人生理想中,居于核心地位并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性质、内容以及实现的是社会理想。

[单选]从理想的性质看,可把理想划分为科学的理想和非科学的理想。

[单选]从政治领域看,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单选]科学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

[单选]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单选]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理想来源于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

[单选]信念在本质上表达的是一种态度,它强调的是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

[单选]社会主义信念是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解和真诚的信仰。

[单选]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实践。

[多选]人们的理想信念可以根据人们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而划分为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政治领域的理想信念四大类型。

[多选]理想信念的特征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思想性与实践性。

[多选]判断理想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的标准有:

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否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多选、简答]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基本特征有:

(1)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2)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

(3)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剥削制度。

(4)消灭城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工农之间的差别。

[简答]理想的基本特点有:

(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精神现象)与实践性。

(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简答]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多选、简答]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特点有:

(1)现实性。

(2)科学性。

(3)崇高性。

(4)健全性。

[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有:

(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信念。

(3)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和信念。

[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

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2)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共产党人的理想,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这一理想是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未来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理想指明前进的方向,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事业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动力。

离开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什么也说不清楚,而且会走上歧途。

[论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1)社会理想往往比个人理想更为阔大和高远,它为个人理想提供社会理想的背景,并对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社会理想对个人理想有指导性的方向作用。

个人理想常常没有阶级性,但有时也打上阶级印记。

因此,当代大学生要自觉地确定正确的社会理想。

(2)社会理想也离不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中的共同部分,如果没有一个个的个人理想,也就没有社会理想了。

[论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理想是观念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等等。

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

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

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

因此,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二者的关系。

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单选]在当代中国,对“爱祖国”的要求最集中体现为爱社会主义,积极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单选]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指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单选]爱国主义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单选]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单选]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

[单选]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单选]坚持国家的完整统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单选]爱国主义重要的政治内容是对自己国家的热爱。

[单选]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是热爱自己国家的人民。

[多选、简答]新时期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表现在:

(1)争取祖国统一;

(2)维护世界和平;

(3)反对对祖国的侵略和颠覆活动;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多选、简答]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有:

(1)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2)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3)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多选]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包含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爱国情感),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爱国思想),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爱国行为)。

[多选、论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多选、简答]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简答]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包含的内容:

(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单选]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

[单选]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

[单选]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于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单选]人生目的是指人为什么活着的观点和主张。

[单选]人生目的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单选]人的价值是指人们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或自己需要的满足。

[单选]人生价值的本质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多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个人和社会关系上,人生价值表现在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及社会对个人贡献的尊重和满足。

[多选、简答]在进行人生价值评价时,应把握的原则有:

(1)坚持责任和贡献的统一。

(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3)坚持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统一。

[多选]人际交往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简答]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简答]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意义:

(1)它能够促进人生目的达到。

(2)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3)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简答]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方法:

(1)要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和充实发展自我。

(2)在个人发展中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论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的社会价值存在的必要条件。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第四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单选、简答]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单选]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它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单选]道德起源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

[单选]道德建设体系中,一切道德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单选]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单选]在现阶段,调节我国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要道德类型是社会主义道德。

[单选]社会主义条件下,衡量一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根本标准是集体主义原则。

[单选]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社会主义道德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多选、简答]道德的特殊性表现为:

(1)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2)具有相对稳定性。

(3)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4)作为一种实践精神,具有鲜明的理想性。

[多选、论述]为人民服务之所以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是因为:

(1)它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表现。

(2)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

(3)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4)它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多选、简答]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简答]道德调节方式的基本特征:

(1)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2)道德规范具有比其他社会规范更大的稳定性。

(3)道德调节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简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

(1)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简答]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论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和意义:

(1)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2)重要意义: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它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我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引领风尚。

[论述]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做到:

(1)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

(2)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

(3)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质

[单选]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基本尺度和基本标准是道德规范。

[单选]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分别形成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单选]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公德。

[单选]职业的基础是劳动。

[单选]我国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诚实守信。

[单选]在我国公民的职业道德规范中,职业道德的基础是爱岗敬业。

[单选]我国职业道德要求的目标指向和最终归宿是服务群众。

[单选]爱情的本质是男女双方的互相爱慕、担当责任的精神。

[单选]培养道德品质最根本的方法是积极参加道德实践。

[单选]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持续不断地重复某种道德行为,使之积淀于心理中,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是道德习惯。

[单选]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称为个人品德。

[单选]道德修养的根本动力来源于社会发展的道德需要。

[单选]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层次的方法是慎独自律。

[多选]社会公德的特点有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多选、简答]职业道德的特点有:

(1)规范性和专业性。

(2)可操作性和准强制性。

(3)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简答]公共生活的特点: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3)活动方式多样化。

(4)活动结果相关性。

[多选、简答]爱情的基本特征:

(1)平等互爱。

(2)专一排他。

(3)强烈持久。

(4)纯洁严肃。

[多选、简答]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

(1)真诚负责。

(2)平等互尊。

(3)文明相爱。

[简答]良好个人道德修养的途径:

(1)基本途径:

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2)根本途径:

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3)重要途径:

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论述]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意义:

(1)其基本内容有:

①爱国守法。

②明礼诚信。

③团结友善。

④勤俭自强。

⑤敬业奉献。

(2)重要意义:

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论述]个人品德的含义及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

(1)含义:

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2)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

①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②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夯实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③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论述]家庭美德的内容及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

(1)内容:

①尊老爱幼。

②男女平等。

③夫妻和睦。

④勤俭持家。

⑤邻里团结。

(2)遵守家庭美德有着重要意义。

就个体人生来看:

①遵守家庭美德能给个人带来幸福和事业的成功。

遵守家庭美德,能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增进人生的幸福,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

②遵守家庭美德能提高个人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使人的事业获得成功。

遵守家庭美德对社会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①遵守家庭美德能建立稳定和谐的美满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②遵守家庭美德能提高家庭成员素质,提高整个社会人口的文明素质,使人类社会的持续地繁荣进行,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单选]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单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单选]法律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重证据。

[单选]国家安全的基础是经济安全。

[多选、简答]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

(1)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

(2)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多选、简答]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

(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简答]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多选]经济安全包括:

金融安全、能源安全、贸易安全、粮食安全。

[简答]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法治”与“人治”相对称,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人治因为强调“具有高尚道德人的统治”,因此在有的场合也与“德治”相通用。

“法治”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权威及其规范作用。

而“人治”则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

[多选、简答]证据的特征:

(1)证据具有客观性。

(2)证据要具有关联性。

(3)证据要具有合法性。

[论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1)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

(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范畴。

(3)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

[论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论述]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1)二者的内涵与外延各不相同。

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常常与“民主”相对称,例如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法治”与“人治”相对称,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2)“法制”与“法治”有着密切的联系。

“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制”是实现“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法制”,“法治”就无从生根,没有依托。

“法治”是在人民民主基础上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离开了“法治”,“法制”就会流于形式,丧失生命力,“法治”是“法制”的真正实现。

[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1)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从中国国情出发。

(6)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单选]法律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法律条文。

[单选]按照规范对人们行为的限定程度和范围,法律规范可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单选]国务院通过行政法规草案由总理根据会议人员的意见,在民主集中的原则下作出决定。

[单选]学理解释属于非正式解释。

[单选]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文件中的某一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属于国家立法活动的是法律编纂。

[单选]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会可以制定本市需要的地方性法规,报请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单选]司法行政机关对有违法犯罪行为而又未达到刑事处罚的人采取的强制性劳动改造的行政措施是拘留。

[多选]法产生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制定和认可。

[多选、简答]法律的规范作用包括指引和教育、评价和预测、监督和强制。

[多选]一般认为,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假定、处理、制裁三要素组成。

[多选]根据法律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

[多选]法律义务依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依内容不同可分为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

[多选、简答]法律运行的过程包括:

(1)法律的制定。

(2)法律的实施。

(3)法律的遵守。

(4)法律监督。

[多选]国务院的立法程序步骤包括提出行政法规议案,审议行政法规草案,通过行政法规草案,发布行政法规。

[多选、简答]违法行为一般构成要件有:

(1)主体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机关。

(2)客体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利益。

(3)客观上实施了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4)主观上有过错。

[多选]我国法律制裁的种类有:

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

[多选]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多选]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简答]法的特征:

(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3)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简答]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简答]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区别:

法律规范是法的本体,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法律规范是法的基本构成要素,法律条文是法律内容的文字表达。

[简答]法律关系的构成:

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

(1)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权利的享有者和法律义务的承担者,包括个人和组织。

(2)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以下三种:

物、行为和智力成果。

(3)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指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简答]法律义务的含义及特点: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主体按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从事一定行为或不从事一定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

法律义务的特点是:

义务承担者依法必须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作出一定的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的行为;义务承担者不履行义务时,权利人有权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强制其履行义务,义务承担者必须承担由此而引起的法律后果。

[简答]法律事实及其分类:

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等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和行为。

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法律事件,是法律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法律事件包括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简答]合法行为的认定:

(1)行为符合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即行为有利于或没有社会危害性。

(2)行为主体与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相符合。

(3)合法行为一般无需考查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只有从事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原则,就产生法律效果。

[简答]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

(1)主体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机关。

(2)客体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利益。

(3)客观上实施了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4)主观上有过错。

[论述]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可以分为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

(1)社会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有利于并适合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2)规范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反映了法的手段和目的关系。

①指引作用。

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