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模拟考题目及答案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7618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模拟考题目及答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消防模拟考题目及答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消防模拟考题目及答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消防模拟考题目及答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消防模拟考题目及答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模拟考题目及答案汇总.docx

《消防模拟考题目及答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模拟考题目及答案汇总.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防模拟考题目及答案汇总.docx

消防模拟考题目及答案汇总

消防模拟考题目

一、填空:

(共20分,每题2分)

1、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2、建筑工程竣工时,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

3、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引火源))。

有焰燃烧还必须具备(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4、火灾分为(A、B、C、D)四类

3、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专用电话),并应在首层设消防队专用的(操作按钮)。

4、厨房、浴室、厕所的机械或自然垂直排风管道,应设有(防止回流)设施或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

4、高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米),高层民用建筑与裙房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9米),裙房与裙房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米)。

5、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

6、一类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1000m2),二类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1500m2),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m2),

7、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

7、甲、乙、丙级防火门的耐火极限分别为(1.2h、0.9h、0.6h)。

8、消防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

9、水泵结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宜为(15-40米)。

9、消防水泵房设不少于2条的供水管与(环装管网)连接。

10、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应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

当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的消火栓静水压不应低于(0.07Mpa),当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的消火栓静水压不应低于(0.15Mpa)。

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满足静水压力要求时应设(增压设施)。

11、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燃排烟设施)。

12、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燃排烟设施)。

13、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当共享一个送风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14、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

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

15、排烟阀的动作温度为(280℃)。

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宜为(70℃)。

15、当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16、一类高层建筑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

二类高层建筑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

17、一个灭火器配置场所内的灭火器不应少于(2具)。

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不宜多于(5具)。

17、火灾报警区域的划分应根据(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

一个报警区域宜由(一个或同层相邻几个防火分区)组成。

1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有(手动)和(自动)两种触发装置。

19、一个报警区域宜设置(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系统中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不应超过(两台)。

系统中可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20、当用一台区域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警戒多个楼层时,应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或消防前室等明显部位,设置识别着火楼层的(灯光显示装置)

19、集中报警系统中应设置(一台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以上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以上区域显示器)。

系统中应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19、特级保护对象的各避难层每隔(20米)设置一个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塞孔。

19、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19、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其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志)。

19、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应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米)。

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米)。

2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专用接地干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2)。

专用接地干线宜穿(硬质塑料管)埋设至接地体。

21、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米),探测器周围(0.5米)内,不应有遮挡物。

22、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5%)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至少应安装一只探测器。

23、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0.3-1.0米),距地高度不宜超过(20米)。

相邻两组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4米)。

探测器至侧墙水平距离不应大于(7米),且不应小于(0.5米)。

探测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00米)。

24、设置在顶棚下方的空气管式线型差温探测器,至顶棚的距离宜为(0.1米)。

相邻管路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5米);管路至墙壁的距离宜为(1-1.5米)。

2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主电源)和(直流备用)电源。

直流备用电源宜采用(专用蓄电池)或(集中设置的蓄电池)。

2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和50V以下供电的控制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250V的铜芯绝缘导线)和(铜芯电缆)。

采用交流220/380V的供电和控制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和(铜芯电缆)

27、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28、系统竣工验收时,电动防火站、防火卷帘的抽验,应按实际数量的(10

-20%)抽验联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29、系统竣工验收时,通风空调及防排烟设备的抽验,应按实际数量的(10

-20%)抽验联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29、系统竣工验收时,火灾事故广播设备的检验,应按实际数量的(10

-20%)抽验其功能。

29、湿式系统、干式系统应在(开放一只喷头后)自动启动,预作用系统、雨淋系统应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后)自动启动。

30、一个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数,湿式系统、预作用系统不宜超过(800只);干式系统不宜超过(500只)。

每个报警阀组供水的最高与最低位置喷头,其高程差不宜大于(50m)。

32、水力警铃应安装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附近的外墙上,且应安装检修、测试用的阀门。

水力警铃和报警阀的连接应采用镀锌钢管,当镀锌钢管的公称直径为15mm时,其长度不应大于(6m);当镀锌钢管的公称直径为20mm时,其长度不应大于(20m);安装后的水力警铃启动压力不应小于(0.05MPa)。

32、系统中直径等于或大于100mm的管道应分段采用法兰或沟槽式连接件(卡箍)连接、水平管道上法兰间的管道长度不宜大于(20m);主管上法兰间的距离不应跨越(3个)及以上楼层。

净空高度大于(8m)的场所内,立管上应有法兰。

32、消防水箱的供水,应满足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最低工作压力)和(喷水强度)。

32、当消防水泵和消防水池位于独立的两个基础上且相互为刚性连接时,吸水管上应加设(柔性连接管)。

32、吸水管上的控制阀应在消防水泵固定于基础上之后再进行安装,其直径不应(小于)消防水泵吸水口直径,且不应采用(蝶阀)。

32、管道穿过钢筋混凝土消防水箱或消防水池时,应加设(防水套管);对有振动的管道尚应加设(柔性接头)。

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接头与钢板消防水箱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应做(防锈处理)。

32、当管子的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少于1个);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

32、竖直安装的配水干管应在其始端和终端设(防晃支架)或采用(管卡固定),其安装位置距地面或楼面的距离宜为(1.5~1.8m)。

32、管道穿过建筑物的变形缝时,应设置(柔性短管)。

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加设套管,套管长度(不得小于墙体厚度),或应高出楼面或地面(50mm);管道的(焊接环缝)不得位于套管内。

套管与管道的间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

32、配水干管、配水管应做(红色)或(红色环圈)标志。

32、水流指示器应竖直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侧),其动作方向应和水流方向(一致)。

32、水压试验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当低于(5℃)时,水压试验应采取(防冻措施)。

3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压试验的介质宜采用(空气)或(氮气)。

气压严密性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0.28MPa),且稳压(24h),压力降不应大于(0.01MPa)。

32、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

33、全淹没灭火系统应用于扑救(封闭空间内的火灾);局部应用于扑救(不需封闭空间条件的具体保护对象的非深位火灾);

33、高压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单向阀)和(集流管)等组成。

64、低压系统储存装置应远离火源,其位置应便于再充装,其环境温度宜为(-23~49℃)

64、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光)报警器。

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光)报警器。

64、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防护区的疏散走道与出口处,应设(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64、当安装电气设备的房间必须与爆炸性粉尘环境相通时,应对爆炸性粉尘环境保持相对的(正压)。

单项选择(共30分,每题2分)

1、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D)。

排水设施

1、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B)。

A、闪燃B、阴燃C、爆燃D、自燃

1、乙类可燃液体的闪点为(B)。

A、<28℃B、28~60℃C、>60℃

64、爆炸性粉尘环境内,有可能过负荷的电气设备,应装设可靠的(D)。

A、接地装置B、事故启停按钮C、自动切换装置D、过负荷保护

1、中倍数泡沫的发泡倍数在(B)。

A、20倍以下B、21-200倍C、201-1000倍

1、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E),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A),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C)。

A、0.5米B、1.0米C、1.2米D、1.3米E、1.3-1.5米

2、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C)的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D)。

高层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等竖向井道,其井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A)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井应采用(F)。

A、1.0hB、1.5hC、2.0hD、甲级防火门E、乙级防火门F、丙级防火门

3、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B)共享楼梯间,当必须共享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E)的隔墙与(G)隔开。

并有明显标志。

A、可以B、不可以C、1.0hD、1.5hE、2.0hF、甲级防火门G、乙级防火门H、丙级防火门

4、建筑物中两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C)。

A、大于40米B、大于30米C、小于5米D、小于10米

5、高层民用建筑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面积不小于(D)的回车场。

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A)。

A、18×18米B、10×10米C、12×12米D、15×15米

6、室外环状消防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C)

A、3个B、4个C、5个D、6个

7、室外消火栓的间隔不应超过(F),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G),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A),距房室外墙不宜小于(B),并不宜大于(E)。

A、2米B、5米C、8米D、10米E、40米F、120米

G、150米

8、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D),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保证消防车的吸水高度不超过(G),取水口或取水井与被保护高层建筑的外墙距离不宜小于(F),并不宜大于(K)

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E、4米F、5米G、6米H、8米K、100米L、120米M、150米

9、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超过(C)时,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

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超过(B)时,应有减压设施。

A、0.3MpaB、0.5MpaC、0.8MpaD、1.0Mpa

10、室内消火栓栓口离地面高度为(B)。

A、1.0米B、1.1米C、1.2米D、1.4米

11、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应采用(A)整理,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采用(B)整理。

A、不燃性材料B、难燃性材料C、可燃性材料D、易燃性材料

12、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但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A),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筑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B)。

A、20minB、30minC、60minD、90min

13、暗敷在非燃烧体结构内的配电线路穿线管,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B)。

A、2cmB、3cmC、5cmD、6cm

13、除二类居住建筑外,高层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应设(B)。

A、火灾应急广播B、灯光疏散批示标志C、应急照明D、高温照明灯具

13、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A)的照明支线,应接在消防配电线路上。

A、自备发电机房B、消防电梯C、防烟楼梯间及前室D、可燃物品库房

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穿管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A)。

A、40%B、60%C、50%D、80%

14、疏散用的事故照明,其最低照度不应低于(A),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E)

A、0.5lxB、1.0lxC、1.5lxD、2.0lxE、20米F、25米G、30米H40米

15、高层建筑消防车道宽不应小于(B)。

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D)。

上空(B)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度均不应小于(B)。

A、3.5米B、4.0米C、4.5米D、5.0米

16、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A),在底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通过长度不超过(E)的通道通向室外。

A、外墙B、内墙C、20米D、25米E、30米F、35米

17、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C)m2,且防烟分区(F)防火分区。

A、不宜超过300m2B、不宜超过400m2C、不宜超过500m2

D、不宜超过1000m2E、可以跨越F、不应跨越

18、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C),照度不应低于(F)。

A、20minB、30minC、1hD、90minE、0.5lxF、1.0lx

G、1.5lxH、2.0lx

19、除设有排烟设施和应急照明外,高层建筑内的走道长度超过(A)时,应设置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设施。

A、20米B、30米C、40米D、60米

20、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D),居住建筑不应小于(B)。

消防电梯前室的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B),公共建筑不应小于(D)。

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时,居住建筑不应小于(D),公共建筑不应小于(F)。

A、3m2B、4.5m2C、5m2D、6m2E、8m2F、10m2

21、疏散出口的内门、外门(C)范围内不应设踏步,且门向(E),并不应设置门坎。

A、1.0米B、1.2米C、1.4米D、1.5米

D、内开E、外开F、两边开

22、消防电梯的运行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C)。

A、30秒B、45秒C、60秒D、90秒

23、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

阀门的布置,应保证检修管道时关闭停用的竖管不超过(A)。

当竖管超过(D)时,可关闭不相邻的两根。

A、1根B、2根C、3根D、4根

24、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且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C)。

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D)。

A、6米B、8米C、10米D、13米

25、多层建筑物内的水泵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B)的不燃烧体墙和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高层建筑物内的水泵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D)的隔墙和(C)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并设甲级防火门。

A、0.5hB、1.0hC、1.5hD、2.0h

26、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C),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D)。

A、3m/sB、5m/sC、7m/sD、10m/s

27、楼梯间(C)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A)一个。

A、每层B、1-2层C、每隔2-3层D、每二层

28、防烟分区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B)。

A、20米B、30米C、40米D、50米

29、一类高层建筑的自备发电设备,应设有自动启动装置,并能在(B)内供电。

A、20秒B、30秒C、40秒D、60秒

30、设有消火栓的场所,灭火器配置可相应减少(B)。

设有灭火系统的场所,灭火器配置可相应减少(C)。

设有消火栓和灭火系统的场所,灭火器的配置可相应减少(D)A、20%B、30%C、50%D、70%

31、探测区域应按独立的房间划分。

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C);从主要入口能看清其内部,且面积不超过(D)的房间,也可划为一个探测区域A、200m2B、300m2C、500m2D、1000m2

32、红外光束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C);缆式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D);空气管差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宜在(B)之间

A、50-100mB、20-100mC、100mD、200m

33、火灾自动报警中,当客房设置专用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宜小于(A)

A、1.0WB、1.5WC、3WD、5W

34、火灾应急广播备用扩音机,其容量不应小于火灾时需同时广播的范围内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最大容量总和的(A)

A、1倍B、1.5倍C、2倍D、2.5倍

3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当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D)。

当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A)。

A、1ΩB、2ΩC、3ΩD、4Ω

36、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引至各消防电子设备的专用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B)。

A、2.5mm2B、4mm2C、6mm2D、25mm2

37、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电源及信号回路电压宜采用(B)。

A、直流12伏B、直流24伏C、直流36伏D、220伏

38、消防控制室内设备面盘的操作距离:

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B);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C)。

在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D)。

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A)。

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米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A)的通道。

A、1米B、1.5米C、2米D、3米

39、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在感烟探测器动作后(C),在温感动作后(D)。

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火灾探测器动作后(D)

A、卷帘下降一半B、卷帘下降到1.5米C、卷帘下降到1.8米

D、卷帘下降到底

40、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A)

A、感烟探测器B、感温探测器C、火焰探测器D、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

41、对火灾发展迅速阶段,有强列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场所,应选择(C)

A、感烟探测器B、感温探测器C、火焰探测器D、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

43、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A)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B)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区间域至少应设置一只探测器。

当梁间净距小于(D)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A、200mmB、600mmC、800mmD、1米

44、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

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A);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B);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E)

A、10米B、15米C、20米D、25米E、一半F、一倍

45、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C),并宜接近(E)安装。

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A)

A、0.5米B、1.0米C、1.5米D、送风口E、回风口

46、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A)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D)

A、一个B、二个C、25米D、30米E、40米

47、火灾探测器的传输线路,正极“+”线应为(A),负极“—”线应为(B)

A、红色B、蓝色C、黑色D、黄色

4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线敷设后,应用(A)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C)

A、500VB、1000VC、20MΩD、50MΩ

49、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B)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标志。

A、10cmB、15cmC、20cmD、5cm

4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的最小线芯截面,对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面积不应小于(B)。

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最小截面面积不应小于(D)。

多芯电缆的最小截面面积不应小于(A)。

A、0.5mm2B、1.0mm2C、1.5mm2D、0.75mm2

50、火灾报警控制器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的接线不得超过(A);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F)的余量。

A、1根B、2根C、3根D、10cmE、15cmF、20cm

51、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当采用金属软管作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D),且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A)。

A、0.5米B、1米C、1.5米D、2米

5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连续运行(D)无故障后,填写调试报告。

A、24hB、36hC、48hD、120h

53、消防用电设备电源的自动切换装置,应进行(B)切换试验,每次试验均应正常。

A、2次B、3次C、4次D、5次

54、在系统验收时,对火灾报警控制器功能抽验,数量在5台以下者(C);数量在6-10台者(B);数量超过10台者(D)。

A、抽验3台B、抽验5台C、全部抽验

D、按实际安装数量30%--50%的比例、但不少于5台抽验

55、在系统验收时,对探测器及手动报警按钮模拟实验,数量在100只以下者(B);数量超过100只者(D)。

A、抽验5只B、抽验10只C、全部抽验D、按实际安装数量5%--10%的比例、但不少于10只抽验

56、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0区、1区、2区。

其中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为(B)。

A、0区B、1区C、2区D、10区

57、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A),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C)。

A、0区B、1区C、2区D、10区

58、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环境为(C),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D)。

A、0区B、1区C、10区D、11区

58、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为(B)。

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