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卷中金匮卷中方剂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735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卷中金匮卷中方剂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卷中金匮卷中方剂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卷中金匮卷中方剂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卷中金匮卷中方剂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卷中金匮卷中方剂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卷中金匮卷中方剂树.docx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卷中金匮卷中方剂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卷中金匮卷中方剂树.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卷中金匮卷中方剂树.docx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卷中金匮卷中方剂树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卷中。

)_金匮卷中_方剂树

1.原方

1.1.组成:

甘草2两,白术2两,干姜4两,茯苓4两。

1.2.功效:

肾着。

寒湿下侵,身重,腰以下冷重而痛,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呕吐腹泻,妊娠下肢浮肿,或老年人小便失禁,男女遗尿,妇女年久腰冷带下等,属脾阳不足而有寒湿者。

1.3.来源:

《金匮》卷中。

2.甘姜苓术汤

2.1.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2.2.组成:

甘草2两,白术2两,干姜4两,茯苓4两。

2.3.功效:

肾着。

寒湿下侵,身重,腰以下冷重而痛,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呕吐腹泻,妊娠下肢浮肿,或老年人小便失禁,男女遗尿,妇女年久腰冷带下等,属脾阳不足而有寒湿者。

2.4.来源:

《金匮》卷中

3.白术理中汤

3.1.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3.2.组成:

茯苓、白术、甘草(炙)、干姜各等分。

3.3.功效:

脏中积冷,立夏后泄泻时作,或小腹疼痛。

3.4.来源:

《万氏家抄方》卷一

4.茯苓白术汤

4.1.加:

桂心

4.2.组成:

茯苓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白术1两,桂心1两。

4.3.功效:

冒暑毒,加以着湿,或汗未干即浴,皆成暑湿。

湿温寒热,头目疼痛,胸满妄言,多汗,两胫逆冷者。

4.4.来源:

《三因》卷五

5.调中丸

5.1.加:

人参

5.2.组成:

人参5两,茯苓5两,甘草5两,白术5两,干姜4两。

5.3.功效:

腹冷气,不能食,及少气。

5.4.来源:

《医心方》卷九引《广济方》

6.理中汤

6.1.加:

人参

6.2.组成:

人参、白术、干姜(炮)、甘草(炙)、茯苓。

6.3.功效:

吐泻手足厥冷。

6.4.来源:

《诚书》卷八

7.温中散

7.1.加:

人参

7.2.组成:

白术1两,干姜1两,甘草6钱,人参7钱,茯苓8钱。

7.3.功效:

感寒腹痛,吐泻。

7.4.来源:

《活人心统》卷一

8.茯苓汤

8.1.加:

饴胶

8.2.组成:

饴胶8两,白术4两,茯苓4两,干姜2两,甘草2两。

8.3.功效:

肾着之为病,从腰以下冷痛而重如5000钱,腹肿。

8.4.来源:

《医心方》卷六引《深师方》

9.肾着汤

9.1.加:

苍术

9.2.组成:

苍术1两,白术1两,甘草1两,干姜3两,茯苓1两。

9.3.功效:

腰重而冷疼者。

9.4.来源:

《易简方》

10.肾着汤

10.1.加:

人参

10.2.组成:

人参、干姜、白术、甘草、茯苓各等分。

10.3.功效:

中湿,关节一身尽痛,小便自利,脉沉缓而微。

10.4.来源:

《普济方》卷一○八引《如宜方》

11.肾着汤

11.1.加:

杏仁

11.2.组成:

茯苓4两,白术4两,干姜(炮)2两,甘草2两(炙),杏仁(去皮尖,炒)3两。

11.3.功效:

妊娠腰脚肿痛。

11.4.来源:

《三因》卷十七

12.苓桂理中汤

12.1.加:

人参、肉桂

12.2.组成: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肉桂、茯苓。

12.3.功效:

火虚上乏,口糜,泄泻。

12.4.来源:

《金鉴》卷四十二

13.益中散

13.1.加:

橘皮、芍药

13.2.组成:

白术、茯苓、橘皮、芍药、干姜、甘草各等分。

13.3.功效:

感寒冷,泄泻腹痛者。

13.4.来源:

《续名家方选》

14.和中散

14.1.加:

厚朴、人参

14.2.组成:

厚朴(姜汁制炒)1钱半,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干姜(炮)6分,甘草(炙)6分。

14.3.功效:

小儿中焦停寒或夹宿食,痘疮欲出来出而吐利者。

14.4.来源:

《准绳·幼科》卷四

15.四君加姜附汤

15.1.加:

附子、人参

15.2.组成:

白术1两,茯苓5钱,附子1钱,人参5钱,甘草1钱,干姜1钱。

15.3.功效:

冬月伤寒4-5日后,腹痛,小便不利,手足沉重而疼,或咳,或呕。

15.4.来源:

《辨证录》卷一

16.连理汤

16.1.加:

人参、连

16.2.组成: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茯苓、连。

16.3.功效:

脾胃虚寒,内蕴湿热,泻痢烦渴,吞酸腹胀,小便赤涩者

16.4.来源:

《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17.姜附汤

17.1.加:

附子、人参

17.2.组成:

白术1两,茯苓5钱,附子1钱,人参5钱,甘草1钱,干姜1钱。

17.3.功效:

冬月伤寒,4-5日后,腹痛,小便不利,手足沉重而疼,或咳,或呕。

17.4.来源:

《辨证录》卷一

18.橘香散

18.1.加:

陈皮、附子

18.2.组成:

白术4两(米泔浸1宿,洗净),陈皮2两(去白),茯苓2两(去皮),甘草2两(炙),附子1两(炮),干姜半两(炮)。

18.3.功效:

三焦气满,皮肤坚胀。

18.4.来源:

《博济》卷二

19.理中化痰丸

19.1.加:

人参、半夏

19.2.组成:

人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炙)、茯苓、半夏(姜制)。

19.3.功效:

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少食;或大便不实,饮食难化,咳唾痰涎。

19.4.来源:

《明医杂著》卷六

20.养脾汤

20.1.加:

丁香、人参

20.2.组成:

茯苓1两,白术2两,丁香半两,干姜1两(炮),人参半两,甘草半两。

20.3.功效:

伤寒后,脾胃气不和。

20.4.来源:

《普济方》卷一四六引《保生回车论》

21.茯苓白术汤

21.1.加:

辣桂、苍术

21.2.组成:

茯苓、干姜(炮)、甘草(炙)、白术、辣桂、苍术(炒)各等分。

21.3.功效:

中湿,身体痛重。

21.4.来源:

《直指》卷三

22.顺气散

22.1.加:

厚朴、陈橘皮

22.2.组成:

甘草4两,茯苓4两,白术6两,厚朴6两,干姜2两,陈橘皮3两。

22.3.功效:

气逆。

22.4.来源:

《鸡峰》卷二十

23.补中汤

23.1.加:

人参、橘红

23.2.组成: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橘红1两,茯苓1两。

23.3.功效:

泄泻。

23.4.来源:

《易简》

24.白术散

24.1.加:

人参、半夏曲

24.2.组成:

白术2钱,人参2钱,半夏曲2钱,茯苓1钱,干姜1钱,甘草1钱。

24.3.功效:

小儿呕吐,脉迟细,有寒。

24.4.来源:

《本事》卷十

25.增损理中丸

25.1.加:

人参、枳实

25.2.组成:

人参2两,白术2两,甘草2两(炙),干姜6分(炮),枳实4枚,茯苓2两。

25.3.功效:

时行4-5日,大下后或不下,皆心中结满,两胁痞塞,胸中气急,厥逆欲绝,心胸高起,手不得近。

25.4.来源:

《外台》卷三引《崔氏方》

26.枳实理中丸

26.1.加:

人参、枳实、附子

26.2.组成:

人参(去芦头)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白术1两,枳实(麸炒)1两,茯苓(去皮)1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26.3.功效:

胸痹,心下痞,留气结胸,胸满,胁下逆气抢心。

26.4.来源:

《御药院方》卷四

27.术附丸

27.1.加:

厚朴、半夏、附子

27.2.组成:

厚朴(去粗皮,姜制炙)4两,茯苓(白者去皮)4两,干姜(炮,洗)4两,白术4两(炒),半夏2两(汤泡7次),以上并锉骰子块,入大青州好枣6两,砂钵内水浸没一指许,煮水尽,取枣去皮核,用粗布绞取肉,入后药:

附子(炮、去皮脐)1两半,甘草(炙)1两半。

27.3.来源:

《魏氏家藏方》卷五

28.理中降痰汤

28.1.加:

人参、半夏、苏子

28.2.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干姜、苏子。

28.3.功效:

痰盛者汗自流。

28.4.来源:

《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29.渗湿汤

29.1.加:

苍术、橘红、丁香

29.2.组成:

苍术1两,白术1两,甘草(炙)1两,茯苓2两(去皮),干姜(爁)2两,橘红1分,丁香1分。

29.3.功效:

因坐卧湿处,或因雨露所袭,或因汗出衣衾冷湿,久久得之,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涩或利,大便溏泄;或腰下重疼,两脚疼痛,腰膝或肿或不肿,小便利,反不渴者。

29.4.来源:

《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30.加味理中汤

30.1.加:

肉桂、人参、陈皮

30.2.组成:

干姜4分,肉桂4分,白术1钱,人参8分,陈皮8分,茯苓8分,甘草3分。

30.3.功效:

足太阴脾经受症,脏寒,自利不渴、手足温,身无热,脉来沉而无力。

30.4.来源:

《伤寒六书》卷四

31.白术四逆汤

31.1.加:

附子、人参、大枣

31.2.组成:

白术3钱,附子3钱,干姜1钱,人参2钱,茯苓2钱,甘草5分,大枣3枚。

31.3.功效:

厥心痛。

手足厥逆,身冷汗出,便溺清利,甚则朝发夕死者。

31.4.来源:

《医醇剩义》卷一

32.加味理中汤

32.1.加:

人参、附子、苍术

32.2.组成: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附子、茯苓、苍术。

32.3.功效:

寒中腹胀,多溺涎涕,足软,胛脊、腰背、睾丸痛,并兼气虚者。

32.4.来源:

《金鉴》卷四十

33.扶老理中散(《外台》卷六引《小品方》。

33.1.加:

人参、麦门冬、附子

33.2.组成:

人参5两,干姜6两,白术5两,麦门冬3两(去心),附子3两(炮),茯苓3两,甘草5两(炙)。

33.3.功效:

羸老冷气恶心,食饮不化,腹虚满,拘急短气,及霍乱呕逆,四肢厥冷,心烦气闷流汗。

33.4.来源:

《外台》卷六引《小品方》

34.藿香安胃汤

34.1.加:

藿香、半夏、陈皮

34.2.组成:

藿香、半夏、陈皮、白术、甘草、茯苓、干姜。

34.3.功效:

胃寒呕吐不止。

34.4.来源:

《伤寒全生集》卷二

35.苓蔻人参汤

35.1.加:

人参、肉蔻、桂枝

35.2.组成:

人参2钱,甘草2钱,白术3钱,干姜3钱,茯苓3钱,肉蔻1钱(煨,炒),桂枝3钱。

35.3.功效:

泄利。

35.4.来源:

《四圣心源》卷六

36.枳实理中汤

36.1.加:

人参、枳实、木香

36.2.组成:

人参、白术、甘草、干姜、枳实、木香、茯苓。

36.3.功效:

脾虚腹满,肠鸣飧泄,饮食不化。

36.4.来源:

《一盘珠》卷四

37.附子补中汤

37.1.加:

人参、橘红、附子

37.2.组成:

人参2两,干姜2两,白术2两,甘草2两,橘红1两,茯苓1两,附子1两。

37.3.功效:

溏泄不已。

37.4.来源:

《易简》

38.调滞汤

38.1.加:

黄连、半夏、白芍

38.2.组成:

黄连、半夏、干姜、茯苓、白术、甘草、白芍。

38.3.功效:

久痢腹痛不止。

38.4.来源:

《证治宝鉴》卷八

39.枳实理中丸

39.1.加:

人参、枳实、黄芩

39.2.组成:

人参1两,白术1两,茯苓1两,甘草7钱半,干姜7钱半,枳实6钱,黄芩2钱半。

39.3.功效:

太阴病误下,寒实结胸,及伤寒诸吐利后,胸痞欲绝,高起而痛,手不可近。

39.4.来源:

《医学入门》卷四

40.散寒止泻汤

40.1.加:

人参、肉桂、砂仁、神曲

40.2.组成:

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2钱,肉桂2分,干姜2分,甘草1分,砂仁1粒,神曲5分。

40.3.功效:

小儿寒泄。

腹痛,喜手按摩,口不渴而舌滑,喜热饮而不喜冷水。

40.4.来源:

《傅青主男女科·男科》卷下

41.肾着散

41.1.加:

桂心、泽泻、牛膝、杜仲

41.2.组成:

桂心3两,白术4两,茯苓4两,甘草2两(炙),泽泻2两,牛膝2两,干姜2两,杜仲3两。

41.3.功效:

肾着腰痛。

腰冷如冰,腹重如物所堕。

41.4.来源:

《外台》卷十七引《经心录》

42.姜桂六君子汤

42.1.加:

人参、陈皮、半夏、肉桂

42.2.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干姜、肉桂。

42.3.功效:

寒气呕吐。

42.4.来源:

《症因脉治》卷二

43.加味四君子汤

43.1.加:

人参、陈皮、扁豆、山药

43.2.组成:

人参随宜,白术2钱,茯苓1钱5分,甘草(炙)1钱,陈皮1钱,扁豆(炒)2钱,干姜(炮)钱半,山药(炒)1钱5分。

43.3.功效:

痢疾呕恶,或恶闻食气,胃虚有寒者。

43.4.来源:

《会约》卷十

44.加味理中汤

44.1.加:

大附子、人参、肉桂、陈皮

44.2.组成:

大附子(面包煨,去皮脐)、人参(去芦)、白术(去芦)、干姜(炒)、肉桂、陈皮、茯苓(去皮)各等分,甘草(炙)减半。

44.3.功效:

寒甚痼冷。

44.4.来源:

《回春》卷三

45.加剂除湿汤

45.1.加:

苍术、橘红、辣桂、厚朴

45.2.组成:

苍术(炒)1两,白术1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2两,茯苓2两,橘红半两,辣桂半两,厚朴(制)半两。

45.3.功效:

气虚伤湿,身重腰疼,四肢微冷,或呕逆,或溏泄。

45.4.来源:

《直指》卷三

46.桂苓理中汤

46.1.加:

人参、桂枝、砂仁、生姜

46.2.组成:

人参1钱,茯苓2钱,甘草2钱,干姜3钱,桂枝3钱,白术3钱,砂仁1钱,生姜3钱。

46.3.功效:

霍乱。

46.4.来源:

《四圣心源》卷七

47.姜栀六君汤

47.1.加:

人参、陈皮、半夏、栀子

47.2.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干姜、栀子。

47.3.功效:

中虚痰饮,善怒多呕,肝热脾寒。

47.4.来源:

《医级》卷八

48.附子理中汤

48.1.加:

大附子、人参、肉桂、陈皮

48.2.组成:

大附子(麦面包煨,去皮脐)、人参、白术、干姜(炒)、肉桂、陈皮、茯苓各等分,甘草(炙)减半。

48.3.功效:

阴寒身战而重,语言声轻,气短,目睛口鼻出冷气,水浆不入者。

48.4.来源:

《良朋汇集》卷二

49.附子八物汤(方出《千金》卷八,名见《三因》卷三。

49.1.加:

附子、芍药、人参、桂心

49.2.组成:

附子3两,干姜3两,芍药3两,茯苓3两,人参3两,甘草3两,桂心3两,白术4两(1方去桂,用干地黄2两)。

49.3.功效:

风寒湿痹,四肢关节痛不可忍;疮疡阳气脱陷,畏寒吐泻,四肢厥逆。

49.4.来源:

方出《千金》卷八,名见《三因》卷三

50.第三和剂汤

50.1.加:

黄耆、芍药、桂枝、半夏

50.2.组成:

白术1钱,黄耆1钱,干姜5分,芍药1钱,桂枝1钱,半夏1钱,甘草1分,茯苓5分。

50.3.功效:

妊娠饮食停滞,或吐或下。

50.4.来源:

《产论》

51.参附渗湿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八引《局方》。

51.1.加:

人参、附子、桂枝、芍药

51.2.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附子(炮)、干姜(炮)、桂枝、芍药各等分。

51.3.功效:

坐卧湿地,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肤腠不密,易冒风湿,身体烦疼,不能屈伸,多汗恶风,头目昏重,项背强急,手足时厥、周身麻痹,肢体微肿。

51.4.来源:

《景岳全书》卷五十八引《局方》

52.白术散

52.1.加:

人参、藿香、木香、乌梅

52.2.组成:

人参1两,白术1两,茯苓1两,藿香1两,木香1两,甘草1两,干姜2两,乌梅1个

52.3.功效:

小儿泄泻,时常作渴。

52.4.来源:

《幼科指南》卷上

53.八柱汤

53.1.加:

人参、附子、肉果、诃子

53.2.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附子、干姜、甘草、肉果、诃子。

53.3.功效:

伤寒阴症,腹痛下利。

53.4.来源:

《伤寒全生集》卷三

54.八味汤

54.1.加:

人参、橘红、附子、缩砂仁

54.2.组成:

人参2两,干姜2两,白术2两,甘草2两,橘红1两,茯苓1两,附子1两,缩砂仁1两。

54.3.功效:

不喜饮食,水谷不化。

54.4.来源:

《易简方》

55.和解汤

55.1.加:

白芍药、桂、厚朴、人参

55.2.组成:

白芍药2分,桂2分,厚朴1两,甘草1两,干姜1两,白术1两,人参1两半,茯苓1两半。

55.3.功效:

血气虚弱,外感寒邪,身体疼倦,壮热恶寒,腹中(疒丂)痛,鼻塞头昏,痰多咳嗽,大便不调。

55.4.来源:

《鸡峰》卷五

56.新制理中散

56.1.加:

人参、枳实、陈皮、砂仁

56.2.组成:

人参1两,白术(生用)1两,茯苓1两,枳实1两,干姜3钱,陈皮3钱,砂仁3钱,甘草5钱。

56.3.功效:

呕利中虚,脾胃困钝,新进饮食,不能运化,与乘虚上逆之痰气相博,故心下痞硬,按之则痛者。

56.4.来源:

《伏阴论》卷上

57.燥脾汤

57.1.加:

砂仁、藿香、肉桂、肉豆蔻

57.2.组成:

白术2钱,茯苓1钱半,甘草(炙)1钱,干姜(炮)1钱,砂仁(炒,研)1钱,藿香1钱,肉桂1钱,肉豆蔻(饭或面包煨)1钱。

57.3.功效:

脾胃虚寒,湿淫转甚,泄泻不止。

57.4.来源:

《会约》卷十

58.温胃饮

58.1.加:

扁豆、陈皮、当归、柴胡

58.2.组成:

白术3钱,扁豆(炒)2钱,陈皮1钱,干姜(炒)1-2钱,甘草(炙)1钱,茯苓1钱半,当归1-2钱(滑泄者勿用),柴胡1-2钱。

58.3.功效:

寒湿伤脾,疟痢并作,或呕恶厌食。

58.4.来源:

《会约》卷十

59.温中汤

59.1.加:

枣、厚朴、陈皮、藿香

59.2.组成:

白术半斤,枣半斤,厚朴5两,陈皮4两,甘草3两,干姜2两,藿香1两,茯苓1两。

59.3.功效:

脾胃虚寒,腹中冷痛,饮食迟化,痰饮并多,寒气上奔,心胸刺痛;及伤寒阴盛脉细沉微,手足逆冷,霍乱吐泻。

59.4.来源:

《鸡峰》卷二十

60.胃爱散

60.1.加:

丁香、人参、肉豆蔻、黄耆

60.2.组成:

丁香1分,人参1两,白术1分,茯苓1分,甘草1分,肉豆蔻3个,黄耆5钱,干姜5钱。

60.3.功效:

脾久虚,中焦气滞上壅,或有冷涎上潮呕恶,或有胸腹疼痛,不思饮食。

脾胃久虚,泄泻不止。

60.4.来源:

《普济方》卷二十二引《十便良方》

61.大补阴汤

61.1.加:

熟地、附子、肉桂、当归、人参

61.2.组成:

熟地1两或5钱,附子3钱,肉桂3钱,白术2钱半,当归3钱,茯苓1钱,人参2钱,干姜(炒)1钱,甘草(炙)1钱。

61.3.功效:

水肿,肾中水火大亏,服肾气丸不效者。

61.4.来源:

《会约》卷九

62.消蛔丸

62.1.加:

乌梅、黄连、胡黄连、雷丸、雄黄

62.2.组成:

白术(炒黄)1钱,茯苓1钱,干姜(炒黑)1钱,甘草(生)1钱,乌梅1钱,黄连(姜炒)5分,胡黄连5分,雷丸5分,雄黄少许。

62.3.功效:

痧痘夹蛔。

62.4.来源:

《痘科辨要》卷八

63.和中汤

63.1.加:

人参、陈皮、半夏、蔻香、砂仁

63.2.组成: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蔻香、砂仁。

63.3.功效:

痘疮,饮水而腹痛,虚呕不止。

63.4.来源:

《治痘全书》卷十三

64.茯苓汤

64.1.加:

芎藭、芍药、当归、人参、枳实

64.2.组成:

茯苓2两,芎藭1两,干姜1两,芍药1两,白术1两,当归1两,人参1两,枳实3分(炙),甘草(炙)1两。

64.3.功效:

中风入腹,心下如刺,不得卧,或在胁下,转动无常,腹满短气,惙惙欲死。

64.4.来源:

《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

65.镇胃止吐汤

65.1.加:

附子、陈皮、半夏、藿香、砂仁

65.2.组成:

附子、甘草、白术、干姜、茯苓、陈皮、半夏、藿香、砂仁。

65.3.功效:

痘疮,虚呕不止。

65.4.来源:

《治痘全书》卷十三

66.加减藿香正气散

66.1.加:

藿香、厚朴、陈皮、半夏、苏叶

66.2.组成:

藿香、厚朴、陈皮、甘草、半夏、白术、茯苓、苏叶、干姜。

66.3.功效:

中寒呕吐,胸腹满闷,或鼻塞头痛,发热憎寒者。

66.4.来源:

《伤寒全生集》卷二

67.调中和胃汤

67.1.加:

人参、当归、扁豆、陈皮、山药

67.2.组成:

人参1钱,白术1钱,当归1钱,扁豆1钱,茯苓2钱,甘草4分,陈皮4分,干姜4分,山药1钱5分。

67.3.功效:

产后呕吐,服安胃行血汤与加味六和汤而胃和呕止痛止,但气血不行,食少者。

67.4.来源:

《女科秘要》卷六

68.加味理中汤

68.1.加:

人参、半夏、橘红、细辛、北五味子

68.2.组成:

人参、白术、干姜(不炒)、甘草(炙)、半夏(制)、茯苓、橘红、细辛、北五味子各等分。

68.3.功效:

脾肺虚寒,咳嗽不已;中寒口噤,身体强直。

肺胃俱寒,咳嗽。

中寒,身体僵直,口噤不语,四肢战掉,洒洒恶寒,脉浮紧,无汗。

虚寒咳嗽。

68.4.来源:

《直指》卷八

69.第四和剂汤

69.1.加:

附子、黄耆、芍药、桂枝、半夏

69.2.组成:

附子1钱,白术1钱,黄耆1钱,芍药1钱,桂枝5分,干姜5分,茯苓5分,半夏5分,甘草1分。

69.3.功效:

妊妇大便下利。

69.4.来源:

《产论》

70.补脾汤

70.1.加:

人参、草果、麦糵、厚朴、橘皮

70.2.组成:

人参1两,茯苓1两,草果(去皮)1两,干姜(炮)1两,麦糵(炒)1两半,甘草(炙)1两半,厚朴(去皮,姜制,炒)3分,橘皮3分,白术3分。

70.3.功效:

脾虚寒病,泄泻腹满,气逆呕吐,心烦不得卧,肠鸣虚胀,饮食不消,劳倦虚羸,喜噫,四肢逆冷,多卧不起,情意不乐。

70.4.来源:

《三因》卷八

71.八物汤

71.1.加:

人参、白芍、当归、川芎、熟地

71.2.组成:

人参、甘草、白芍、白术、当归、干姜、川芎、茯苓、熟地。

71.3.来源:

《宋氏女科》

72.白术汤

72.1.加:

厚朴、桂心、桔梗、人参、当归

72.2.组成:

白术、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桂心(不见火)、桔梗(炒)、干姜(炮)、人参(去芦)、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72.3.来源:

《本事》卷二引庞老方

73.白术调中汤

73.1.加:

红皮、泽泻、官桂、缩砂仁、藿香

73.2.组成:

白术半两,茯苓(去皮)半两,红皮(去白)半两,泽泻半两,干姜(炮)1分,官桂(去皮)1分,缩砂仁1分,藿香1分,甘草1两。

73.3.功效:

中寒,痞闷急痛,寒湿相搏,吐泻腹痛。

上下所出水液澄彻清冷,谷不化,小便清白不涩,身凉不渴,或虽有阳热证,其脉迟者。

73.4.来源:

《宣明论》卷十二

74.温中汤

74.1.加:

厚朴、当归、桂心、人参、桔梗

74.2.组成:

干姜1分,厚朴1分,当归3分,桂心3分,甘草3分,人参2分,茯苓2分,白术2分,桔梗2分。

74.3.功效:

小儿夏月积冷,洗浴过度,乳母亦将冷洗浴,以冷乳饮儿,致发壮热,忽值暴雨凉加之,儿下如水,胃气虚弱,面青肉冷,眼陷干呕者。

74.4.来源:

《千金》卷十五

75.加味理中汤

75.1.加:

人参、肉桂、半夏、陈皮、细辛

75.2.组成:

干姜、人参、白术、肉桂、甘草、半夏、陈皮、细辛、茯苓。

75.3.功效:

中寒。

冬时直中真寒,一身受邪,难分经络,手足厥冷,或腹痛呕吐,甚则卒倒昏迷,不省人事,脉迟无力。

75.4.来源:

《玉案》卷二

76.实脾饮

76.1.加:

厚朴、木瓜、木香、槟榔、草果

76.2.组成:

厚朴、木瓜、木香、茯苓、白术、干姜、槟榔、草果、甘草。

76.3.功效:

泄泻阵阵作痛,脾虚发肿。

76.4.来源: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77.补阴益脾汤

77.1.加:

陈皮、山药、熟地、当归、附子

77.2.组成:

白术2钱,陈皮1钱,山药1钱半,茯苓1钱2分,熟地3钱,当归2钱,甘草(炙)1钱,附子1钱半,干姜(炒)8分。

77.3.功效:

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劳极伤脾,则食少恶心,疲极又伤肝肾,则水液妄行。

77.4.来源:

《会约》卷八

78.温胃汤

78.1.加:

山药、扁豆、吴茱萸、补骨脂、肉豆蔻

78.2.组成:

山药(炒)3钱,扁豆(炒,研)3钱,甘草(炙)1钱半,茯苓1钱半,白术2钱,干姜(炒)1-2钱,吴茱萸8分(开水泡用),补骨脂(炒)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