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探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638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探析.docx

《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探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探析.docx

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探析

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探析

——国外模式比较与模式构建探析

但乔波郭旻蕙马锦文万千千朱佳怡

一、背景

(一)文化产业政策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而我国对其做出具体定义则直到2003年才有。

不难看出文化产业是个起步较晚的产业,尽管国外已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将文化产业做得很好,譬如美国,但就我国来说其发展空间仍然是无限的。

2003年7月,中央宣传部领导的“文化产业统计研究课题组”对文化产业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

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从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组成结构看,主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核心层文化业(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以及文化艺术服务等)、新兴的外围层文化业(包括以互联网信息为丰的网络文化服务,以旅游、娱乐为主的文化休闲服务和以广告、会展、文化商务代理为主的其他文化服务)以及与文化用品、设备有联系的“相关层”文化业(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反相关文化用品的生产与销售活动)。

之后,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谈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至此,文化产业的发展被正式提上党中央的课题上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已经成为我们身边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其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

”而最近的“十二五”计划更是详细地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演艺业:

建设10家左右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全国性或跨区域的文艺演出院线,形成1至2个国际知名的演艺产业集聚区,为实现从演艺大国到演艺强国的跨越奠定基础。

娱乐业:

打造5至10家具有较大产业规模和较强竞争实力的娱乐业品牌,使国产娱乐设备、国产原创娱乐容占据国市场60%以上份额。

动漫业:

力争到2015年,动漫业增加值超300亿元,着力打造5至10个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

游戏业:

到2015年,游戏业市场收入规模达到2000亿元。

文化旅游业:

使文化旅游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撑。

艺术品业:

到2015年,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2000亿元。

工艺美术业:

到2015年,全国工艺美术业增加值超过6000亿元,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

文化会展业:

形成3至5个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会展。

创意设计业:

举办1至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展会和赛事活动,支持打造3至5个世界知名的“设计之都”。

网络文化业:

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原创能力和文化品位,进一步增强网络文化核心竞争力。

数字文化服务业:

形成一批采用数字技术提供制作、传播、营销、推广等服务的文化服务企业,为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二)文化产业当下发展状况

据最新的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文化蓝皮书:

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1)》显示,当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可以总结成如下几点:

1、“十五”以来全国文化消费景气指数降低7.81%,2009年略有回升;城乡综合景气指数居领先首位,居提升首位。

2、“十一五”以来全国文化消费年均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乡村文化消费需求增长显著下降。

从2000年至2009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总量从2704.35亿元增长至7521.44亿元,2009年为2000年的2.78倍,总净增长178.12%,年均增长12.04%。

从乡村来看,2000—2009年,全国乡村文化消费总量从1520.60亿元增至2442.21亿元,2009年为2000年的1.61倍,总净增长60.61%,年均增长5.41%。

城镇方面,2000—2009年全国城镇文化消费总量从1183.75亿元增至5079.23亿元,2009年为2000年的4.29倍,总净增长329.08%,年均增长17.57%。

蓝皮书认为,尽管城镇与乡村文化消费总量及其年均增长应当受到其城市(镇)化进程带来城乡人口比例变化的影响,这或许能够解释乡村增长在各个时段都低于城镇水平和城乡综合水平的一方面原因。

但不容忽视的是,与“十五”期间相比,“十一五”前四年全国文化消费总量年均增长幅度都明显下降。

3、“十五”以来全国城乡人均文化消费从214.18元增至564.94元,、、人均文化消费绝对值增长居全国三甲,地区差检测指标从1.38扩大至1.46。

4、全国城镇人均文化消费从264.07元增至826.88元,乡村人均文化消费从186.72元增至340.56元,“十五”以来城乡比检测指标从1.41扩大至2.43。

5、“十五”以来全国城镇文化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并受到“积蓄增长负相关效应”持续挤压。

(三)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1.2015年实现“双十百千”

“双十”即: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10%左右,打造云翻译等10个特色产业集群;“百”指在文化领域形成多语云翻译等100项国领先的自主创新成果,建设100个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千”为培育1000个拥有技术、掌握标准、注重创新的科技型文化创意企业,培养、引进1000名文化科技领军人才。

2.2020年实现“三万四千”

力争文化创意产业收入突破万亿,形成1万项文化科技领域自主知识产权;聚焦1万名文化科技创新专业人才;形成工业与研发设计等4个产值过千亿的产业集群。

3.“三城一环”文化地标分布全城

发挥自然地理优势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优势,以“沿江、环湖”为文化产业发展地标,形成“三城一环”的总体发展格局。

“三城”是文化产业核心区,包括汉口、武昌、汉阳所在的7个中心城区以及东湖风景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着力打造汉口文化商贸城、武昌文化创意城、汉阳文化旅游城。

“一环”为文化产业拓展区,由6个新城区形成的环状区域,重点发展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产品制造、文化物流等产业。

4.加快发展3个新兴产业提升5大传统产业

加快发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改造提升传媒出版、演艺娱乐、文化旅游、艺术品业、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实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5.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实现产值“超倍增”

以“超倍增”发展为主题,实施文化产业“八大工程”,即企业培育、产业升级、品牌建设、市场拓展、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推进、“走出去”、人才支撑等,全面培育和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6.出台30条政策加大招商力度

将文化产业纳入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出台30条扶持政策;建立文化投融资平台,组建市文化发展投资公司;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加大招商力度;筹划建设包括企业孵化、公共技术支撑、融资渠道、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等方面。

二、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

(一)文化产业投融资特点

1.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发展水平往往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新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文化产业是在经济发展到相当水平之后的产物,是在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

对于一些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或地区来说,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活跃程度不仅与文区在包括风险投资等服务与新经济的资本市场的成熟度直接关联。

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政策或价值观对于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文化产业目前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与一般的产业都存在明显的差别。

在有关文化产业的世界贸易谈判中,加拿大、法国等国家提出的“文化例外”原则与美国的文化产品自由贸易主针锋相对。

所谓“文化例外”就是强调文化产品与普通商品不同,带有意识形态的价值属性,强势的文化产业通过自由贸易会影响和弱化多元文化生态,会导致全球文化霸权和文化单一化,因此文化产品的贸易具有超出一般国际贸易规则的特殊性。

从全世界围来看,绝大多数国家通过包括传媒规制在的文化经济政策法规,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这其中自然包括对于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引导或限制。

3.中小规模的投融资活动以及项目化的投融资是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显著特征

文化产业领域虽然有像时代华纳、迪斯尼、维亚康姆、新闻集团等这样的大鳄级的跨国文化产业集团,但从整体上来看,文化产业中绝大多数的市场主体是中小规模的企业甚至个人化的微型单位。

比如在影视节目制作业、广告业、艺术品行业等大多数的文化产业领域中,小规模和灵活经营是这些行业的重要特征。

文化产业对于资本的需灵活和多元的,不仅需要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这样的大型资本市场,而且也高度依赖公共基金、小额信贷、风险投资等多元灵活的投融资方式。

4.文化产业投融资活动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无形资产的评估及其运营往往是文化产业投融资是否成功的关键

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主要来自精神性的无形价值,有形的物质载体在文化产品的整体价值中所起的作用很小,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比如一部电影的价值,导演、演员的号召力,故事的吸引力,宣传所带来的注意力等无形因素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至于它的物质性的投入或拷贝成本,虽然比起绘画等艺术产品要高出很多,但这些质因素或资本对于电影价值的实现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一部投入几百万资金的电影可能会大获成功,短期实现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市场收益,而一部投人数亿资金的电影可能连成本都很难收回。

这样的例子在文化产业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的无形特征,使得它的资本投入一产出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体现为实物形态的产业,文化产业投融资的风险性就如同文化产品涵与效益一样,变幻莫测。

无形资产的经营和评估是文化产业投融资活动中的关键点,也是难点,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二)文化产业投融资现存问题

一个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消费需求和投资拉动,文化产业同样如此。

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恩格尔系数44%,城乡居民平均文化需求总量为10900亿元;2012年左右,我国人均GDP有望达到3000美元,恩格尔系数30%,城乡居民平均文化消费需求总量为42400亿元。

而从供给的角度来说,我国文化产业总量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仅能达到29460亿元,供需缺口将高达12940亿元。

文化产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同时由于其特殊的文化及意识形态属性,资本的准入问题使得文化资本市场较之一般的资本市场更为复杂。

由于投资匮乏,中国的文化产业在整体上缺乏规模效应,资本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是有着高额收益和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亟待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是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上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投入股市、楼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引起了泡沫,如果能够引导各方资金进入文化产业,显然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可在现实中文化产业吸引到的资金却寥寥可数,这样的尴尬究竟从何而来?

1.中小文化企业贷款难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目前我国各个行业中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企业往往资产规模小,运营不规,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投资风险较大。

而银行等金融部门,从自身运营的角度出发,必然要求将贷款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之下,这就需要贷款企业有稳定持续运营的能力,这样才有可能偿付贷款,而提供一定的资产作为抵押也是企业获取贷款的基本要求。

对于文化企业,该问题尤其突出。

文化企业发展的时期都不长,市场还处于培育期,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和持续盈利能力,其风险很难评估。

虽然普遍来看收益率很高,可是具体到某一特定企业或者项目,高投入并不一定意味着高产出,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市场风险相当大。

而且文化企业的主要资产形式是品牌和无形资产,这类资产的市场价值评估缺乏权威的标准和方法,难以得到银行认同,其他资产中可以拿出来作为贷款抵押的屈指可数。

2.上市道路困难重重

相对于困难重重的贷款融资而言,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是文化企业低成本融资的捷径。

随着新华传媒、陕广电等传媒集团走向A股市场,一些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在政策引导下纷纷改制重组,积极筹备上市。

可是现行政策对文化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多有阻滞。

一方面,具有一定实力的文化企业多数是事业单位转制的,这些企业的经营思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企业运作也不甚规,对于上市以后是否就意味着控制力的削弱,管理层也还存在不同认识,形成了观念上的障碍。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是一个相对特殊的行业领域,相应的也有特殊的行业监管政策,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受到比较严格的管制,贸然推进企业改制和上市,企业付出高昂代价的同时未必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说,目前在国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对拟上市公司的独立性、持续经营时间、公司股本总额、盈利情况、关联交易等方面均有一定要求。

在文化企业实际运营中,为了保证对关键环节的控制力,往往要实行采编分离、制播分离等措施,分离开很多环节是企业运营必不可少的,容易造成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比例过高,又或者无法保持独立性等问题,不仅不符合证监会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负担也加重了,对实际工作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3.风险投资积极性不高

随着我国逐渐成为国外产业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淘金圣地,文化产业也将期盼的目光投向了他们,可是回顾一下国风险投资的案例我们就能看到,除了网络传媒之外,风险资本对其他领域的介入很少。

风险投资承担高风险的同时必然追求更高的收益。

而要实现高收益需要具备两个前提:

第一是高增长率,如早期获得风险投资青睐的英特尔公司、苹果电脑公司都是以数十倍的速度爆发式增长;另一个前提则是规模效应,国的分众传媒、国外的google搜索引擎,都形成了具有行业主导者或垄断地位的经济规模,从而能有效放大风险资本的杠杆作用,为风险投资获得理想的回报。

由于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有线网络和容制作等领域政府的管制比较严格,政策面上存在诸多限制,风险投资的进入有一定的难度。

而产权结构不明晰也导致中国文化产业的价值链被人为分割,投资者利益的顺利实现难以保证,更加使得风险资本裹足不前。

4.政府投入缺口尚大

文化产业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政府的引导和培育具有决定性作用。

可是与近几年政府引导和促进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措施和效果相比,在引导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投入多少有些不足。

的确,近年来我国中央及各级政府已经加大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可是2006年我国人均文化事业经费仅为11.91元,全国文化事业费仅占财政支出的0.7%,即使某些地区在文化产业上的投入一再提高,分摊到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也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此外,目前部分地区的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主要采用专项资金的形式进行,如文化发展基金和文化创意发展专项基金,这类基金规模不大,且使用方向有一定限制,影响了政府资金的引导和重点扶持作用的发挥,目前缺乏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文化产业投入方式。

三、国外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

(一)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

1.公共资金投融资方式(政府机构,一般不超过文化组织所得20%)

(1)财政支出

作为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遗产,美国政府在年度财政预算中都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给予大力扶持。

美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其特点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资金匹配方式,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州、各企业以及全社会对文化产业进行资金支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税收优惠

美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适时进行税收政策调整。

截至2009年10月,全美50个州中除爱荷华州没有任何举动外,其余49个州全部不同程度对经营性的影视行业及有关广告、游戏等实行税收减免。

税收减免从当期财政收入看是减少了,但税收刺激带来企业的发展却给政府和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这其中包括就业岗位的增加和财政增收。

(3)文化基金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博物馆学会以及联邦政府的一些部门对文化产业给予资助,同时以杠杆方式,州和地方政府也给予了大量的配套资金投入。

 

2.市场资金投融资方式(政府机构以外机构)

(1)风险投资

投资组合理论是风险投资的基本理论,该理论目前已充分运用到文化产业的投资领域,如电影业中,一个投资组合通常包括20~25部风格不同的电影,极降低了投资人的风险,高额的投资回报也吸引着大量的社会资金跟进投入。

(2)股权融资

健全的股票市场提供了股权融资平台,为文化企业的拓展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筹资渠道。

(3)债券融资

债券融资类型多种多样,得益于金融理论和工具的创新。

资产证券化就是债券的一种形式,目前常用于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如投资证券公司以预期收入包括电影影片的DVD销售收入和票房收入作为基础资产或获益保证,向投资者发行证券化产品。

(4)国际融资

美国文化霸权的建立和维续,依靠的不仅仅是美国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利益追逐的驱使下,美国境外的资金和公司加入更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如虎添翼。

国际资金的进入为美国电影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给国际资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欧美产业发达国家对文化产业关于外资的引入限制明显宽松一些。

①对外资所占比重不作过多限制;②对投资形式不作限制;③对投资领域不作限制;④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程序相对宽松

(5)社会捐赠

在美国政府资金匹配的要求和捐赠金额减免税收的政策下,文化产业的社会捐赠成为投融资的一个重要资金渠道。

(二)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的启示

1.强化投融资意识

美国文化产业既是商业的摇钱树,又是政治的传声筒。

因此,文化产业不仅在商业经营层面得以发展,更是从意识形态高度获得政府的支持。

美国政府通过资金直接投入或政策引导,激发市场投资活力,营造了文化产业良性循环发展的投融资环境。

2.构建投融资体系

整个投融资体系建设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要运用政府有形之手有所作为;二是要通过市场无形之手释放潜力。

特别是要针对不同对象所处不同发展时期建立健全投融资平台。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①财政投入

要强化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借鉴美国的方式,通过有效方式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发展文化产业。

作为基金,主要是起引导作用,重点关注和扶持初创期企业。

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应在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

②税收优惠

政府要出台具有吸引力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发展文化产业,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培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文化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

为避免打着文化产业的招牌骗取税收优惠政策,要严格限制门槛条件,对需要享受优惠政策待遇的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和复审。

(2)强化融资创新方式

①上市融资

除了主板市场,文化企业还可以考虑在创业板上市。

创业板相对主板市场,对公司上市的要求条件较低,而且创业板市场对高成长的公司较为欢迎。

一些公司还可以考虑在

中国、美国等地方上市。

②债券融资

资产规模不够大,但经营状况较好、盈利能力尚佳、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则可以考虑发行集合债券,获得发展所需的融通资金。

同时,对那些具有稳定收益的大型文化企业,可以采取资产证券化或类似的创新方式进行融资。

③风险投资

健全的风险投资至少覆盖企业发展的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处于初创期的企业要引入种子基金(或天使基金),建立孵化基地,鼓励创业;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要引入风险基金,通过投资公司的投资组合,扩大社会资本的投入围;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可以通过私募股权或上市融资的方式获得进一步发展,还可发行企业债或公司债等。

风险投资体系中,还要建立担保基金和担保公司。

同时要引入和培育一大批具有润滑剂、粘接剂和催化剂作用的中介机构。

④资产重组

⑤组合融资

对于预期收益较高,经营风险较大的项目,企业可选择股权融资方式;对于预期收益较低,经营风险较小的项目,企业可选择债务融资方式。

(3)拓展省外融资空间

①省外融资。

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来发展,同时以增资扩股、合资合作、战略联盟等方式,引入战略合作者共同开发的文化资源。

要大力引进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发展产权交易平台和场所,进一步打开通向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的渠道。

②东南亚、南亚融资。

目前,我国经济实力不断上升,同时国政局稳定、社会和谐,是东南亚、南亚各国投资的上佳场所

③国际融资

(三)日两国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1.日本:

政府推动、政府和民间一起投入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但不“包办”,而是采取政府推动、政府和民间一起投入的机制。

正是因为民间企业的大力投入和融资以及日本政府在文化产业上的投资政策的扶持,日本的文化产业才得以普及和发展。

(1)文化艺术振兴基金。

日本文化艺术振兴基金隶属于日本文化艺术振兴委员会,1990年3月成立,主要宗旨是为日本的文化艺术活动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支持团体和个人从事文化艺术的创作和传播,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2)投资联盟体系。

日本动漫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开发的投资联盟体系。

在日本,一部动画作品往往是由产业链中的多家公司共同投资不仅分散了新产品开发的风险,而且拓宽了资金的筹集渠道,保证了产品开发的资金来源,同时又调动了参与各方的积极性。

(3)成立证券基金。

日本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外,也得益于日本民众和企业的投入其中,具体方式是,由日本券商发起成立文化产业基金来吸收日本民众和企业的资本,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4)知识产权证券化。

即将知识产权产生的债权利益证券化,主要模式就是建立一组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组合,再以资产池中的未来预期现金流为支持发行证券。

(5)企业直接投资。

企业是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柱力量,他们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实现:

一是积极支持赞助各类文化活动,获得活动冠名权,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是出资建设高质量的文化艺术场馆,支持文化产业基础建设。

(6)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该公司在全国有52个分支机构,它们在为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后,可以将担保贷款的金额向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金库申请再保险。

2.国:

政府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各界向文化产业投、融资

政府产业政策的扶持极推动了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大政府投入是国文化产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政府的大力投入也为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1)政策法规的制定

政府制定了大量促进产业发展的文化法规和经济政策,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实行多种产业优惠措施。

如为重点发展的游戏、动画等风险企业和进驻文化产业园区的单位提供长期低息贷款,降低甚至免除税务负担;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免除农田、山林、草场转让费和再造费,以及交通设施补偿费等;政府出资购买国外昂贵的机器,再转租给国游戏开发商等。

(2)政府先后设立各种促进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

(3)运作“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

动员社会资金为主,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按照“集中与选择”的原则,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在经费上确保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中日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的启示

1.积极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发行上市、金融机构贷款、私募股权投资等都倾向于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而中小企业由于贷款担保保险体系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缺失,融资难仍是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中国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模式中适合中小企业的主要是金融机构信贷和政府搭建的投融资交易平台,因此,中国应该学习融资担保保险制度的经验,尽快建立该制度将中小企业纳入到金融机构信贷的围,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和银行进入投融资交易平台直接进行沟通,发挥平台直接、透明、高效的优势,使中小企业逐步摆脱融资的困境。

2.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