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复习题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607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题doc.docx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物理勘探复习题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题doc.docx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题doc

一、名词解释

m。

1、视电阻率:

是用来反映岩石和矿石导电性变化的参数。

在地下岩石电性分布不均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导电性不同的岩石或矿石)或地表起伏不平的情况下,若仍按测定均匀水平大地电阻率的方法和计算公式求得的电阻率称之为视电阻率,以符号PS表示,单位和电阻率相同,为Q•

2、纵向电导:

是指电流沿层面方向流过某一电性层时,该层对电流导通能力的大小。

它与岩层厚度成正比,与岩层电阻率成反比。

用符号s表示,s=h/po

3、各向异性系数:

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可用各向异性系数入来表示,定义为右式所示,pn代表垂直层理方向上的平均电阻率,称为横向电阻率;pt代表沿层理方向的平均电阻

率,称为纵向电阻率。

4、视极化率:

当地形不平或地下不均匀时,按照公式q=AU2/AU计算出来的参兄=数称之为视极化率A

衰减时:

把开始的电位差AU2作为1,当AU2变为30%、50%、60%时所需妾的血含水因素:

测深曲线的衰减时与横轴在一起所围成的面积勘探体积:

长为两点点源的距离AB,宽为AB/2,深度也为AB/2的勘探长方体。

扩散电位:

两种不同的离子或离子相同而活度不同的溶液,其界面上由于离子扩散速度

Pn

Pt

5、

6、

7、

8、

不同而形成的电位

9、卡尼亚电阻率:

在非均匀介质条件下,以实测阻抗计算出的量称为卡尼亚视电阻率•它的数学表达式为:

Pa=Z2(wp)(3)pa—卡尼尔电阻率(Q•m)

10、趋肤深度:

电场沿Z轴方向前进1/b距离时,振幅衰减为1/e倍。

习惯上将距离6=1/b称为电磁波的趋肤深度

1K振动图:

某点振幅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振动图;

12、波剖面图:

某时刻各点振幅的变化称为波剖面

13、视速度:

沿射线方向s传播的波称为射线速度,是波的真速度V。

而位于测线上的观测者看来,似乎波前沿着测线X,以速度V*传播,是波的视速度。

14、均方根速度:

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取各层层速度对垂直传播时间的均方根值就是均方根速度。

15、动校正:

反射波的传播时间与检波器距离爆炸点的距离远近有关,并与反射界面的倾角、埋深和覆盖层波速有关,由此产生的时差称为正常时差,需要进行

正常时差校正,称为动校正。

16、静校正:

对由于地表不同检波点的高程和地表低速层的厚度、速度变化等的影响所产生时差的校正称为静校正,它包括井深校正、地形校正、低速带校正。

17、瑞雷面波:

在自由表面上产生的沿自由表面传播的面波。

地震勘探中的面波指瑞利波。

18、同相轴:

同一波相同相位的连线

19、时间剖面:

时间剖面是地震资料经数字处理后的主要成果。

纵轴为tO时间,横轴为CDP点在地面的位置排列,两个CDP之间的距离为道间距的一半。

20、布格异常:

通常,将中间层矫正与高度矫正合并进行,称为布格校正,其重力异常称之为布格异常

22、剩余磁化强:

岩、矿石生成时受当时地磁场磁化,保留下来的磁化强度。

22、感应磁化强度:

岩体或矿体受地磁场磁化,所具有的磁化强度。

23、品质因素:

地震波的吸收可以用品质因素描述。

Q定义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波长距离)

内,振动损耗能量E与总能量E之比的倒数

24、观测系统:

表示激发点与接收点之间相互位置,以及排列和排列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25、正常时差:

任一接收点反射波传播时间与它的tO时间之差,称为正常时差

26、地电断面:

由不同电性层构成的断面

27、信噪比:

有效波的振幅与干扰波振幅的比值称为信噪比。

28、纵向分辨率:

同一接收点接收的薄层顶、底两个反射波的时差

29、第一菲涅尔带:

地表点震源发出的球面波到达界面时的波前面,与前面相距1/4波长先期到达的另一波前面在界面上形成的圆称第一菲涅尔带

30、周波跳跃:

声波在具有裂缝和溶洞的地层中传播时,会因产生多次反射而使能量明显衰减,在声速时差曲线上表现为时差急剧增大,增大的数值有一定的规律,那就是以声波中心频率周期的倍数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周波跳跃”。

31、平均速度:

一组水平层状介质中,某层以上介质的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该层以上各层的总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之比。

32、水平多次叠加:

不同炮点激发、不同测点接收到界面R±A点的反射信号进行叠加,可压制多次反射波。

33、时距曲线:

即表到接收点的距离与地震波走时之间的关系曲线为时距曲线

34、过滤电位:

动电效应产生的流动电位。

35、瞬变电场:

瞬变场是指那些在阶跃电流源作用下,地中产生的过渡过程感应电磁场。

因为这一过渡过程的场具有瞬时变化的特点,故取名为瞬变场。

36、CSAMT法:

CSAMT法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简称。

该方法是九十年代才

兴起的一种地球物理新技术,它基于电磁波传播理论和麦克斯韦方程组导出了水平电偶极源在地面上的电场及磁场公式视电阻率(s)公式,可以通过改变发射频率来改变探测深度,达到频率测深的目的。

二、问答题

1、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有哪些?

1)岩石电阻率与矿物成分的关系:

岩石电阻率与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电阻率、矿物的含量和矿物的分布有关。

2)岩石电阻率与其含水性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岩层电阻率与岩层中水的电阻率成正比。

影响水

的导电性的主要因素是水中离子的浓度和水的温度。

3)岩石电阻率与层理的关系:

层理构造是大多数沉积岩的典型特征。

这种岩石的电阻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沿层理方向和垂直层理方向岩石的导电性不同,称为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

4)岩石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岩石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遵循导电理论的有关定理。

5)岩石电阻率与压力的关系:

岩石原生结构破坏是压力作用下岩石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2、物探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电法勘探、磁法、地震、放射性、地温、重力勘探

3、电法勘探主要包括哪些主要方法?

方法分类

(1):

直流电法:

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交流电法:

频率域电磁法、时间域电磁法、地质雷达

方法分类

(2):

天然场源法:

自然电位法、大地电流法、大地电磁法等。

人工场源法:

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法等。

方法分类(3):

传导类电法:

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等。

感应类电法:

电磁剖面法(偶极剖面等)电磁测深法(频率测深等)

4、写出四层地电断面的电测深曲线类型。

AAAKQQQHHAHK

KHKQ

5、何谓视电阻率?

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1)视电阻率:

若进行测量的地段地下岩石电性分布不均匀时,按公式计算出的电阻率称为视里阻率,它不是岩石的真电阻率,是地下岩石电性不均匀体的综合反映,通常以

s表示。

(2)影响因素:

①视电阻率的大小与地下不同电性岩石、矿石的埋藏分布条件有关;②视电阻率的大小与装置类型、装置大小、装置与地下电性不均匀体的相对位置有关;③视电阻率的大小与地形起伏相关。

6、髙密度电阻率法有何特点?

1)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为野外数据的快速和自动测量奠定了基础。

2)能有效的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地质信息。

3)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采集速度快。

4)可以对资料进行预处理并显示剖面曲线形态,

信息丰富,解释

5)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成本低、效率高,方便。

勘探能力显著提高。

7、写出高密度电阻率法的三电位电极系及计算

1)温奈装置:

a排列

2偶极装置:

B排列

3微分装置:

Y排列

8、CSAMT法与瞬变电磁法有何不同?

A:

CSAMT法

(1)使用可控制的人工场源,信号强度比天然场要大得多,因此可在较强干扰区的城市及城郊开展工作。

(2)基于电磁波的趋肤深度原理,利用改变频率进行不同深度的电测深

B:

瞬变电磁测深法1)在无一次场背景情况下观测二次场,即观测的是纯异常,自动消除了FEM中的主要噪声源,从而提高了探测精度。

2)瞬变测深法为时间域方法,可通过选择不同的时间窗口进行观测,有效地压制地质噪声,可获得不同勘探深度。

可用加大发射功率的方法增强二次场,从而增加勘探深度。

9、趋肤深度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

电磁波的趋肤深度随电阻率的增加和频率的降低而增大。

所以,为了进行深部地质调查应采用较低的工作频率。

10、地震波有哪些类型?

地震波分为两类。

一类是体波,它在整个弹性体内传播,又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另一类是面波,它只存在于岩层分界面附近,并沿介质的自由面或界面传播,包括瑞利面波(R波)和勒夫面波(L波)。

11>瑞雷面波有何点?

1>质点在通过传播方向的垂直面内做逆时针运动。

2>振幅随深度以指数规律衰减。

3>水平方向衰减很慢。

4>地震记录中具有频率低的特点。

5>速度接近横波速度,约为横波0・92倍。

12.何谓视速度定理?

表示了视速度和真速度之间的关系,称为视速度定理。

*VV

V==

sinacose

e:

表示射线方向与观测方向之间的夹角

13、产生反射波的条件。

hZn_x;R工°

分界面地下岩层存在波阻抗,即

14、产生折射波的条件。

下伏介质波速必须大于上覆各层介质波速

15、地磁要素包括哪些方面?

地磁要素是示地表任意点地磁场大小和方向特征的物理量。

包括以下方面:

地磁场总强度T:

与磁法勘探中的感应磁化强度Mi密切相关。

磁北方向H:

T的水平分量。

磁倾角I:

T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上倾为正,下倾为负。

磁偏角D:

磁子午面和地理子午面之间的夹角。

磁北自地理北向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即:

地磁要素T、H、X、Y、Z、I、D

16、产生自然电位的原因有哪些?

岩石和矿石的自然极化:

破坏电中性、正负电子彼此分离极化、形成自然电场。

电子导体的自然极化:

导体或溶液具有不均性,形成氧化•还原电场。

离子导体的自然极化:

动电效应产生的流动电位。

过滤电场。

与地下水流向和地下水•地表水补给有关。

17、充电法与自然电位法有何不同?

充电法:

许多金属矿体、高矿化度的地下水等,电阻率较低,可以看作为理想导体。

当它们局部出露时,如果向露头充电,观测其充电电场,

便可以推断整个地下良导电地质体的电性分布,解决地质问题。

充电电场与充电点位置无关,只决定于充电电流大小、充电导体形状、产状、大小及周围介质的电性分布。

自然电位法:

自然电位法是利用不同岩石的导电性,极化特征差异,通过观测天然电场的变化,寻找矿体和水文地质问题研究的天然场源法。

无需供电设备,设备相对轻便。

18=地震资料解释包括明B些内容?

(1)地震构造分析:

利用地玉波场在时间剖面上的空间分布、振幅强弱、同相轴连续性、频率高低等运动学信息。

主要包括1)石油地质构造分析2)复杂构造的地震波场分析

(多个反射界面)3)地震成像射线理论和深度偏移

(2)地震地层分析:

利用同相轴局部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

主要包括1)地震地层信息2)沉积体系3)地震层序的建立标志4)地震相分析5)地震相要素(反射特征)6)地震分析成图(波场分析)

(3)岩性地震分析:

通过振幅、频率、相位等动力学信息,提取弹性参数,确定流体成分、储层厚度、速度、孔隙度、密度等。

主要包括1)岩性地震学2)“亮点”技术3)HCI技术

4)AVO技术

19、伽玛射线与物质的作用有哪些?

⑴光电效应

(2)康普顿效应(3)电子对效应

1、光电效应:

马射线穿过物质,与构成物质的原子中的电子相碰撞,伽马量子将其所有能量交给电子,使电子脱离原子而运动形成光电子,伽马量子本身则整个被吸收,这种效应称为光电效应。

2、康普顿效应:

伽马光子的能量较核外束缚电子的结合能大得多且为中等数值时,它与原子核外轨道电子相互作用时可视为弹性碰撞,能量一部分转交给电子,使电子以与光子的初始运动方向成角的方向射出,形成康普顿电子,而损失了部分能量的光子则朝着与其初始运动成角的方向散射,这种效应称为康普顿效应。

3、电子对效应:

Y线的能量大于两个电子的静止质量能时,则它在通过原子核附近时,与核的库仑场相互作用,伽马光子可以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而其本身全部被吸收,这种效应称为电子对效应。

20、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的视速度V*有何特点?

(结合时距曲线)

(1)直达波:

视速度与真速度相等;

(2)反射波:

反射波的视速度是其时距曲线斜率的倒数,视速度变化的原因在于反射波到达各观测点的入射角是不同的。

(3)折射波:

上倾与下倾方向时距曲线斜率不同,其视速度(斜率的倒数)不同上倾方向视速度大于下倾方向的视速度。

三、论述题

1、重磁法的实质及应用。

(1)重力勘探方法

实质:

以地壳中不同岩、矿石之间密度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重力场的变化(重力异常),探査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

主要用途:

探查油气远景区的地质构造、盐丘,圈定煤田盆地,研究深部构造和区域地质构造。

还可与其它方法(磁法、电法)配合寻找金属矿产。

(2)磁法勘探

实质:

通过分析岩矿石的磁性差异,探测和研究天然磁场及人工磁场的变化(磁异常),探查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

主要用途:

探查磁铁矿、含磁性矿物的各种金属矿与非金属矿,以及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勘查含油气构造、煤田构造,预测成矿远景区。

2、在地震勘探中提高信噪比的方法有哪些?

1)频率选择:

根据频谱分析结论选择频率参数。

2)利用方向特性:

第一类方向特性:

仪器接收灵敏度与波振动方向的关系,调整仪器方位装置第二类方向特性:

仪器接收灵敏度与波传播方向的关系。

采用组合检波器方法3)多次叠加:

垂直叠加:

多次激发的记录,作井深校正后叠加,增强规则波能量。

水平叠加:

不同炮点

第4页

激发、不同测点接收到界面R±A点的反射信号进行叠加,可压制多次反射波。

3、试论述沉积岩岩石的自然放射性规律。

(1)沉积岩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颗粒吸附的放射性同位素元素(有些地层可能是

放射性矿物含量高的层

放射性矿藏)。

因此,细分散体系的岩石,其吸附的放射性元素含量较高(如:

泥岩、泥灰岩等),而颗粒岩(如砂岩、颗粒灰岩、白云岩等)吸附的放射性物质少。

(2)有些矿物晶体和元素本身是有放射性物质的,如K元素。

(3)有机质本身也可能吸附有放射性U同位素,因此有机质含量高时,所测放射性值高。

4、何谓视电阻率?

试述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

视电阻率是用来反映岩石和矿石导电性变化的参数。

在地下岩石电性分布不均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导电性不同的岩石或矿石)或地表起伏不平的情况下,若仍按测定均匀水平大地电阻率的方法和计算公式求得的电阻率称之为视电阻率,以符号ps表示,单位和电阻率相同,为Q・m。

(1)岩石电阻率与矿物成分的关系岩石电阻率与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电阻率、矿物的含量和矿物的分布有关。

当岩石中含有良导电矿物时,矿物导电性能能否对岩石电阻率的大小产生影响取决于良导矿物的分布状态和含量。

如果岩石中的良导矿物颗粒彼此隔离地分布着,且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不大,那么岩石的电阻率基本上与所含的良导矿物无关,只有当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较大时(大于30%),岩石的电阻率才会随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

但是,如果良导矿物的电连通性较好,即使它们的体积含量并不大,岩石的电阻率也会随良导矿物含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小。

(2)岩石电阻率与其含水性的关系沉积岩主要依靠孔隙水溶液来传导电流,因此岩层中水的导电性质将直接影响沉积岩的电阻率。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岩层电阻率与岩层中水的电阻率成正比。

影响水的导电性的主要因素是水中离子的浓度和水的温度。

常见的岩层水一般含低或中等浓度的离子,岩层中水的含盐浓度增大,离子数量随之增多,溶液导电性将变好。

同时岩层中水的导电性还与温度有关,它的电阻率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这是因为,一方面水中盐类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致使溶液中离子数量增多;另一方面,温度的升高还会降低溶液粘度,加快离子的迁移速度。

3)岩石电阻率与层理的关系层理构造是大多数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典型特征,如砂岩、泥岩、片岩、板岩以及煤层等,它们均由很多薄层相互交替组成。

这种岩石的电阻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沿层理方向和垂直层理方向岩石的导电性不同,称为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

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可用各向异性系数入来表示,定义为入二式中,Pn代表垂直层理方向上的平均电阻率,称为横向电阻率;Pt代表沿层理方向的平均电阻率,称为纵向电阻率

(4)岩石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岩石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遵循导电理论的有关定理。

电介质中离子的能动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运动能量积累到一定值时,很容易脱离晶格,因此导电性增强。

半导体的温度升高时,导电区电子浓度增大,导电性也相应增大。

如前所述,在低温条件下,含水岩石中水溶液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水溶液浓度增大和粘滞度降低,水溶液中离子数量增多、活动性增强的缘故;当温度继续升高时,因水分蒸发,岩石电阻率略有增加,只有温度继续升高时,电阻率才开始减小。

例如,对油页岩进行加温实验时,温度升高到50〜100°C时,试样的电阻率减小;温度继续升高至200°C时,试样电阻率增大;温度继续升高超过200°C时,试样电阻率急剧下降;当温度超过600°C后,试样电阻率又呈回升趋势。

(5)岩石电阻率与压力的关系岩石原生结构破坏是压力作用下岩石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根据压力特征,这种破坏可能是岩石的压实,孔隙收缩,颗粒接触面积的增大,形成裂隙组,或是个别区域之间粘结性减小等等。

静水压力对岩石的压实作用最大,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岩石内出现残余变形,从而使孔隙度降低。

此时压力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与岩石内液体和气体的含量有关,往往随压力的增大,干燥或者稍许含水岩石的电阻率减小,这是由于孔隙度降低、颗粒间接触良好的原因。

除此之外,岩石中孤立的含水孔隙在压力作用下闭合并形成连续的导电通路,也会使其电阻率减小。

对于大多数岩石,当单轴压力由lOMpa增加到60Mpa时,可观测到岩石电阻率的剧烈变化。

但是,某些粘土在压力作用下,由于孔隙中的水分被挤出,含水孔隙通道的截面缩小,从而使其电阻率增大。

相反,在应力弱化作用下,岩石颗粒之间内部粘结性降低,致使岩石强度变小,岩石可碎性增强。

当岩石内部裂隙发育但裂隙不充水时,岩石电阻率会增大,若裂隙充水,岩石电阻率会显著减小。

5、古地磁在地学中有哪些应用?

1)>大陆漂移的古地磁证据:

古地磁学是板块学说赖以建立的三大支柱之一。

利用岩石剩余磁化强度的方向计算得到的古地磁极的位置即为当时地理极的位置。

各大陆之间在磁极的明显不整合,表明大陆之间发生过平移或旋转。

2)、海底扩张的古地磁证据:

海底条带状磁异常的发现和解释,对海底扩张假说是有利的支持。

地磁极性翻转定量解释了海底条带状磁异常和海底扩张的假说。

3)、应用古地磁研究区域地质构造:

岩石形成时获得原生磁性后,如果发生构造运动,致使处于构造不同部位的岩石之间改变了它们生成时期的相对位置。

这样,保存在岩石中和稳定的原生剩磁也随着岩石载体一起改变其空间位置。

如果我们测定现代处于构造各个不同部位的岩石中的剩余磁性方向,找出它们之间方向相对变化的规律,就可以反过来推断和验证该构造运动发生的方式和方向。

4)、利用古地磁资料对比岩层

6、试述影响岩石磁性的因素。

影响岩石磁性的因素:

铁磁性矿物含量、磁性矿物颗粒大小、温度与压力。

(1)铁磁性矿物含量:

一般地,铁磁性矿物含量越多,岩石磁性越强。

(2)磁性矿物颗粒大小:

磁性矿物颗粒大的,岩石磁性强。

(3)温度与压力:

居里定律确定温度对岩石中顺磁性矿物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

此外,岩石剩余磁化强度随压力增大而减小。

7、何谓法线深度、视深度、真深度?

真深度与视深度有何关系?

法线深度:

地面向下垂直到达界面的深度。

视深度:

垂直测线到达界面的深度。

真深度:

从地面铅垂向下到达界面的深度。

8、试述反射波时距曲线的特点。

水平界面

1>反射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关于t轴对称。

2>反射波走时的极小值点位于震源点的正上方。

3>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为直达波的时距曲线

4>反射波时距曲线与折射波时距曲线相切于折射波的起点

5>根据反射波时距曲线可以求得其斜率的倒数(视速度)

6>视速度变化的原因在于反射波到达各观测点的入射角是不同的。

9、试述折射波时距曲线的特点。

水平界面,两层介质

是一条标准的直线,其斜率k=l/V2,V2是下层介质的速度

2>直线的截距为0称截距时间。

截距时间是折射波时距曲线延长后与时间轴(20)的交点,也即为与时间轴的交叉时。

折射波的界面埋藏越深,盲区越大;折射波时距曲线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于起始点三层介质三层介质显然也是一条直线,彼此产生干扰现象,影响折射界面的识别。

2>随着各层波速的逐层增大,时距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小。

3>界面越深初至区越远倾斜界面

上倾与下倾方向时距曲线斜率不同,其视速度(斜率的倒数)不同,上倾方向视速度大于下倾方向的视速度。

2>上倾与下倾方向观测到的初至区距离和盲区大小不同。

10、试述直流电测深和电剖面法的异同。

(1)相同点:

均为直流电法

(2)不同点(结合地物实习论述即可)

A:

电阻率测深法:

测量电极MN固定,不断增大供电电极AB电极距,逐次观测。

随供电

电极距的加大,逐次观测的视电阻率反映了地下电性层随深度增大变化的

分布特征。

B:

电剖面法:

各电极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同时沿测线移断面视电阻率s沿测线方向的综合变化。

11>试述断层在地震勘探的反射记录上的显示特征。

a、反射波同相轴错位,但两侧波组关系稳定、特征清楚,表明断层断距小、延伸短、破碎带窄。

b、反射波同相轴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然变化。

反映基底大断层。

c、反射波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

反映断层错动、两侧地层产状突变。

d、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

是小断层的反映。

e、出现特殊波(断面波或绕射波)

12、何谓三维地震勘探?

在三维地震勘探中施工面积和勘探面积是否一致?

为什么?

三维地震勘探实际就是立体地、全貌地观察地下地质构造和地层,具有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的特点。

在三维地震勘探中施工面积和勘探面积不一致。

原因是由于界面倾斜所造成。

13、试述声波速度测井的原理。

声速(又称声波)测井:

测量发射探头发出的声波通过单位地层厚度所用的时间。

是重要的孔隙度测井方法。

采用双发(Tl.T2)双收(Rl>R2)结构来克服井眼影响。

记录上下行的时差取平均值做为声波传播通过地层的时差。

时差为:

At=l/V为传播速度。

接收器接收的是地层的初至波(纵波)。

探测范围:

井壁附近(几厘米一10几厘米)。

14、试述自然伽玛测井的原理。

(1)常规的自然伽玛测井测量的是岩石中的存在的放射性元素自然放射的伽玛射线总量。

地层中的放射性元素很多,最普遍的是K40、Th232

(2)自然伽玛能谱测井,除测量地层的放射性总量外,还给出各个能级的伽玛

射线能量,用于区分上述三大类元素(浓度)量。

(3)放射性的标定,是以北美箭石作为基础。

现代测井均有一个仪器标定器、都是人工物品

(4)岩石的放射性:

不同的岩石,由于其物质组成来源不同、特征不同,所含的放射性矿物不同、含量也不同。

(5)沉积岩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颗粒吸附的放射性同位素元素(有些地层可能是放射性矿物含量高的层一一放射性矿藏)。

因此,细分散体系的岩石,其吸附的放射性元素含量较高(如:

泥岩、泥灰岩等),而颗粒岩(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