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577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docx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

古浪县定宁初级中学校本教材

中考生物复习指导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调查、对比、实验。

  

2.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需求(自养);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从外界摄取营养(异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

鲸浮出水面换气)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

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

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如:

“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和其他生物相比:

不具有细胞结构)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定义):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

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指生物间的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

3.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等)

2.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链特点:

1.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最高级消费者;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从总体看,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4.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生物富集),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5.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递减。

6.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7.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如:

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

8.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

太阳能(阳光)。

第三节生物圈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地球表面的所有生物和生物生存的环境的总和构成了生物圈。

1.生物圈范围:

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共20千米。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分类: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 “地球之肺”之称)

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为代表,有“地球之肾”之称 )

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 生物体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二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1.玻片制作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①擦②滴③撕④展⑤盖⑥染⑦吸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滴加的是清水;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滴加的是生理盐水;用碘液染色。

2.动物、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

细胞膜:

保护并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

遗传信息库,内含遗传物质染色体(DNA),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细胞质:

内含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液体环境。

液泡:

含细胞液,其内有多种物质和色素。

(如橙汁的黄色、酸味都来自液泡)

叶绿体:

能量装换器,将光能→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

能量装换器,呼吸作用场所,分解有机物将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所有细胞都有线粒体,体积小近乎透明需染色才能看见)

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线粒体

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线粒体和叶绿体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差异:

绿色植物细胞有: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注意:

不是所有绿色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只有绿色部分的细胞含有叶绿体。

如植物木质部细胞、根尖等区域不是绿色的,说明没有叶绿体。

第一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体由小长大,细胞的变化有:

细胞的生长(体积由小长大)、分裂(一个分裂成两个,数目增多)和分化(形态功能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

2.细胞分裂的步骤:

 由内向外分裂:

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壁)

3.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NA是遗传物质。

4.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经历:

(1)复制加倍

(2)平均分配。

使亲代和子代的遗传物质能准确无误传递,保证了生物物种正常、稳定地延续。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有性生殖的生物,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

2.动物(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

3.动物和人的四大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4.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5.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6.动物器官一般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并且以某种组织为主。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植物体与动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植物的组织:

分生组织、输导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等。

(1)分生组织:

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存在位置:

根尖分生区、茎尖(芽尖)、树皮形成层。

植物能不断生长,关键在植物有分生组织。

(2)输导组织: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4.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

根、茎、叶; 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2.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含氮、含磷的有机物排入海水中,而导致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二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低等到高等顺序):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网状脉),营养储存在子叶中。

单子叶植物:

胚里具有一片子叶(平行脉),营养储存在胚乳中。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

(1)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一般与光照无关)

(2)自身条件:

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

2.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最先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①根冠:

具有保护作用。

②分生区(分生组织,分裂快):

不断分裂补充其他区的细胞数量。

 

③伸长区(生长最快的部位,体积大)

④成熟区:

有大量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幼根的生长:

a分生区:

增加细胞数量;b伸长区:

细胞体积增大。

 

3.芽的生长:

芽尖分生区 

4.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

氮、磷、钾。

5.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原因: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仅是水分和无机盐。

给植物打针输液:

输入的液体中含有水分和无机盐,以促进植物的生长,针头应插入树木的输导组织中。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水——光合作用,肥——无机盐。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1.花的主要结构:

(1)雌蕊①柱头 ②花柱③子房(内有胚珠含卵细胞)

(2)雄蕊①花药(内有花粉含精子)②花丝。

2.植物的有性生殖需经过:

传粉和受精:

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

原因是因为果树的传粉受到了影响。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玉米的果穗有缺粒的;吃瓜子时,子粒常有空瘪的原因是传粉不足,解决办法是人工辅助授粉。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为种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输导组织。

导管:

从下往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

从上往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2.蒸腾作用:

失水的主要器官——叶片。

3.叶片的组成:

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

保护,无叶绿体;气孔主要在下表皮。

叶肉(细胞):

含叶绿体,发生光合作用。

叶脉:

属于输导组织,运输水、无机盐、有机物

气孔:

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4.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产生蒸腾拉力,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动输;

②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第四、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光合作用表达式:

(实质:

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2.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2)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3)延长光照时间,增强光照强度。

(4)合理灌溉,及时浇水。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场所:

线粒体

条件: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①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汇总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森林古猿演变成人类的大致过程:

环境变化→部分下地生活(劳动)→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工具→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3.男性生殖系统:

主要生殖器官:

睾丸(精囊腺)--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

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

 

4.女性生殖系统:

主要性器官: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5.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子宫。

胎儿生活的液体环境——羊水。

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胎盘和脐带。

6.受精卵形成的部位(受精的部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部位、一个新生命开始的部位)——输卵管。

7.男女进入青春期的原因——性激素的作用(出现第二性征等特点)。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1.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构成和修复人体的主要物质——蛋白质;

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淀粉也属于糖类,遇碘变蓝。

每天的主食以糖类为主,如米饭、面条等)

人体最主要的储能物质——脂肪;

人体需要量最多(含量最多)的是——水;

需要量很少的是维生素(维生素也是有机物)。

无机盐,人体健康必须的

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

儿童易患佝偻病,中老年易患骨质疏松

豆类、骨类、乳制品

含铁的无机盐

贫血

猪肝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海带、紫菜

维生素A

夜盲症

肝脏、鱼肝油、蛋、奶

维生素B1

脚气病、神经炎

谷类的种皮和胚芽,瘦肉

维生素C

坏血病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动物肝脏,鱼肝油

2.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长度长,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表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3.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淀粉是在口腔,蛋白质是在胃,脂肪是在小肠。

营养物质最终被消化、吸收的部位——小肠。

小肠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由血液运往全身。

4.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乳化脂肪。

5.吃馒头越嚼越甜: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分解成麦芽糖。

6.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应注意饮食卫生和安全):

①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②均衡的摄入五类食物。

“平衡膳食宝塔”中从塔基到塔顶依次是谷物类、果蔬类、肉类、乳制品类、脂肪类。

青春期学生应多补充三、四层的食物。

③早、中、晚餐能量比例30%、40%、30%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和肺。

肺: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道功能: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2.气管和支气管处产生——痰。

3.人体呼吸时膈肌的状态。

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变小,于是气体被吸入,完成吸气;

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增大,于是气体被排出,完成呼气。

4.肺内有许多肺泡,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氧气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里须透过两层细胞。

5.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有的器官)——咽。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血液(流动的组织),组成:

血浆和血细胞。

功能:

运输、防御保护。

血液

①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废物

②血细胞

红细胞--运输氧。

(使血液呈现红的,数量最多,无核,含血红蛋白) 

白细胞--吞噬病菌(个体最大,有核;检测过多时可能有炎症)

血小板--止血、凝血(个体最小,无核)

2.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①血管:

动脉---送血离心。

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快。

静脉---送血回心。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慢。

(沿血流方向分叉:

动脉,沿血流方向汇聚:

静脉。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动脉与静脉的血管。

管腔最小,管壁是单层细胞,红细胞单行通过。

“薄、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

3.心脏(主要是肌肉组织)

口诀:

左连左、右连右;上房下室、左右相反;房连静、室连动。

瓣膜:

静脉瓣、房室瓣、动脉瓣:

防止血液倒流。

4.血液循环:

动脉血: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

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5.血液循环中的血液变化:

体循环:

(动脉血--→静脉血) 

肺循环:

(静脉血--→动脉血)

6.注意:

肺静脉流动脉血,肺动脉流静脉血。

 

7.血管出血的判断及处理:

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8.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

安全输血

1.大量输血时,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2.异型血只能输入少量,要遵循输血关系表。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排泄:

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方式:

排汗、呼吸、排尿。

排便叫排遗。

2.泌尿系统组成

肾脏:

由肾单位组成。

(肾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尿的形成是不间断的)

输尿管:

输送尿液;

膀胱:

贮存尿液;

尿道:

排出尿液(因有膀胱贮存尿液,所以排尿是间断的)

3.肾脏的结构与功能——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4.尿的形成:

5.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尿液成分

结构

肾小球(血液)

肾小囊

肾小管末端

液体

血液

原尿

尿液

成分

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无机盐、尿素、水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视觉的形成:

视网膜(形成物象)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人的任何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

2.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

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

戴凹透镜。

3.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

4.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又叫神经细胞)

功能:

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6.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7.反射的类型:

简单反射:

天生就有,不会消退。

如缩手、眨眼、排尿和膝跳、吃梅分泌唾液等。

反射中枢在脊髓。

复杂反射:

后天形成,会消退。

如听口令做动作、红灯停绿灯行等。

反射中枢在大脑。

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8.内分泌腺——分泌激素,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垂体:

内分泌腺之首;

胰腺:

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分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9.几种激素的作用:

激素名称

作用

分泌异常的表现

生长激素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侏儒症(幼年时分泌不足)

巨人症(幼年时分泌过多)

甲状腺

激素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时期分泌不足)

甲亢(成年时期分泌过多)

呆小症(幼年时期分泌过少)

胰岛素

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分泌不足)低血糖(分泌过多)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汇总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有:

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

(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

涡虫。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代表动物有:

蛔虫(小肠内)、钩虫、丝虫、线虫。

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代表动物有:

沙蚕、蛭、蚯蚓(分解者,湿润的体壁呼吸)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与珍珠、贝壳的形成有关),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代表动物有:

扇贝、蜗牛、蚌等

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表由外骨骼(不会长大,所以昆虫都会脱皮),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如:

所有昆虫(三对足两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

第四节鱼

1.根据动物体内有没有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

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低等到高等)。

3.无脊椎动物:

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

4.鱼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鳃丝鲜红,完成气体交换),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胸鳍和腹鳍保持身体平衡;尾鳍提供动力和保持前进方向;测线感知水流方向。

6.泥鳅、黄鳝、海马、中华鲟是鱼;娃娃鱼是两栖动物,章鱼、墨鱼、鱿鱼都为软体动物,鲸鱼是哺乳动物。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变态发育。

2.常见的两栖动物有: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6.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这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外壳。

代表蜥蜴、龟、鳖、蛇、鳄等。

生殖发育摆脱对水的依赖。

第六节  鸟

1.鸟利于飞行的特点体型:

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骨骼轻而薄,长骨中空、胸肌发达、消化能力强、双重呼吸(气囊)

2.鸟类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着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

3.会飞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哺乳动物中的蝙蝠,鸟类。

4.恒温动物:

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代表:

鸟、哺乳动物

恒温动物适应性更强。

5.变温动物:

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除鸟和哺乳动物外的)。

第七节  哺乳动物

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2.后代成活率高的原因:

胎生、哺乳使后代得到很好的照顾和良好的营养。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运动系统(哺乳动物)的组成:

骨、关节、和肌肉。

2.关节既牢固又灵活:

牢固:

关节囊及外面的韧带

灵活:

关节软骨及关节腔内的滑液

3.肌肉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可以绕过关节连接在不同的骨上。

运动系统类似杠杆原理:

骨——————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动力。

4.屈肘: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引体向上,往嘴里送菜)

伸肘: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推开门,投篮)

垂直提重物: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举重)

两手自然下垂: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5.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根据行为目的不同:

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如所有本能,蜘蛛织网,蜜蜂采蜜,公鸡打鸣,婴儿啼哭等)

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如小狗算算术,鹦鹉学舌、老马识途等)

3.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环境。

学习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有一定的组织,明确的分工,有的形成等级。

2.群体中信息交流的应用:

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以用来诱杀害虫,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维持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的含义: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可以被植物利用制造有机物。

3.仿生技术:

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乌龟与薄壳建筑,小鸟与飞机,鱼与潜水艇等。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的含义: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a.配制培养基b.高温灭菌(冷却)c.接种d.恒温培养

3.细菌菌落的特点:

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4.真菌菌落的特点:

菌落比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5.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条件:

一定的水分,事宜的温度,有机物,有些需要氧气,有些不需要氧气。

6.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非常广泛。

第二、三节 细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