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256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5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微生物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微生物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微生物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微生物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答案.docx

《微生物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答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答案.docx

微生物答案

微生物学练习题答案

(错误之处请改正)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原核生物2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6

第三章病毒7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9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10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12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14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18

第九章微生物与环境21

第十章微生物与食品23

第十一章感染和免疫24

第十二章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26

绪论

一、填空题

1.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2.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

3.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4.微生物的共同点有:

个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5.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

6.三域学说、古生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7.安东.列文虎克

8.葡萄酒变酸

9.琼脂

10.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

二、名词解释

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体的总和,包括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者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如病毒、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等。

2.六界系统1969年魏塔克提出五界学说即生物分五界为:

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后有学者加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界,即构成六界系统。

3.三域学说Woese根据16SrRNA和18SrRNA核苷酸顺序的同源性,把生物分为三个域:

①古生菌域(Arehae),包括产甲烷细菌、极端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②细菌域(bacteria),包括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生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③真核生物域(Eukara),包括原生生物、真菌、动物和植物等。

三、问答题

1.简述巴斯德和科赫在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巴斯德的贡献:

(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2)免疫学——预防接种

(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4)其它贡献发明巴斯德消毒法解决法国家蚕软化病、葡萄酒变质等。

科赫的贡献: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配制培养基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c)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

2.简述科赫法则的要点。

1)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3.答案要点:

可以腐肉生咀或曲颈瓶实验加以阐释;也可以别的实验材料或方法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阐释,只要实验设计合理,即可判定正确。

 

第一章原核生物

一、选择题

1.C2.A3.B4.C5.C6.A7.B8.B

9.B10.D11.C12.B

二、填空题

1.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或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微米(μm)

2.球状杆状螺旋状

3.结晶紫碘液酒精番红紫色

4.特异性多糖(O抗原)核心多糖类脂A

5.二电子致密层2—3nm肽聚糖脂多糖层8nm肽聚糖

6.一20—80nm磷壁酸

7.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四肽链

8.肽聚糖脂类物质

9.细胞质中细胞膜中细胞膜外细胞膜外

10.热干燥辐射

11.孢外壁芽孢衣皮层芽孢壁孢芽膜芽孢质芽孢核区

12.芽孢结构(厚的外壳)含水量低酶组成型不同2,6—吡啶二羧酸钙盐

13.蛋白质细菌运动

14.L环(连接在细胞壁最外层的外膜上)P环(连接在肽聚糖内壁层上)S环(靠近周质空间)M环(扣着细胞膜)

15.多糖多肽或蛋白质负染

16.大小形状光泽颜色硬度透明度

17.无性裂殖无性无性孢子菌丝断裂

18.裂殖芽殖子囊孢子

19.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粉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分生孢子

20.碳源能源无机偏磷酸的聚合物无机磷酸(或写成磷源)

21.细菌丝状真菌细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粉孢子(节孢子)

22.阳性杆状或原始菌丝分枝菌丝

23.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小单孢菌属(Micrornonospora)诺卡氏菌属(Nocardia)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

24.抗生素链霉素土霉素博来霉素丝裂霉素(卡那霉素、井冈霉素)

25.半球形粉末状或颗粒状绒毛状或絮状

26.链霉菌菌丝断裂产生无性孢子

27.直形波浪形螺旋形

28.蓝藻水华(waterbloom)或赤潮

29.异形胞固氮作用原

30.没有细胞壁

31.属种名词形容词

32.《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三、名词解释

1.荚膜指一些细菌生活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向细胞壁外分泌出一层黏滞性较大、相对稳定地附着在细胞壁外、具一定外形、厚约200nm的黏性物质。

2.芽孢指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3.菌落指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细菌或孢子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菌落。

4.菌苔指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多个细菌或孢子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菌苔。

5.古细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极端嗜热菌和极端嗜盐菌等。

四、问答题

1.试述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结果?

革兰氏染色是1884年由丹麦人革兰氏(ChristianGram)发明,其染色要点:

①先用结晶紫染色,菌体呈紫色;②再加碘液媒染,菌体呈紫色;③然后用乙醇脱色;革兰氏阳性细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无色;④最后用沙黄或番红复染,革兰氏阳性细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红色。

革兰氏染色结果与细胞壁组成有关,因为革兰氏阳性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网络结构紧密,含脂量又低,当它被酒精脱色时,引起了细胞壁肽聚糖层网状结构的孔径缩小,从而阻止了不溶性结晶紫-碘复合物的逸出,故菌体呈紫色;可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含量低,而脂类含量高,当酒精脱色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也随之被抽提出来,故革兰氏阴性细菌呈复染液的红色。

2.细菌芽孢有何特性,为何具有这些特性?

有何实践意义?

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每一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故芽孢无繁殖功能。

芽孢是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这是因为与芽孢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有关。

①芽孢有厚的外壳;②芽孢的含水量低,其核的核心部位含水量在10%~25%;③芽孢中酶的组成型与营养细胞中酶组成型有差异;④芽孢中含有大量的为营养细胞所没有的DPA-Ca。

实践意义:

①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②提高筛选芽孢菌的效率。

③产芽孢菌的保藏带。

④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标。

3.比较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与病毒?

立克次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许多方面又类似于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类群。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立克次体之间又不具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

衣原体是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病毒是一类具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实体,它们在活细胞外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人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4.简述古细菌和真细菌的主要差异?

这是Woese等人1977年根据对微生物的16SrRNA或18SrRNA的碱基序列分析和比较后提出的,认为生物界明显地存在三个发育不同的基因系统,即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

古细菌与真细菌同属于原核生物,但在细胞壁组成、细胞膜组成、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氨基酸、RNA聚合酶的亚基数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两者都是原核生物,即只有核区,而无真核。

五、写出下列微生物的学名

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usaureus

2.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anthracis

3.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

4.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

5.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

6.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

7.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8.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

9.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pneumoniae

10.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tetani

11.诺卡菌Nocardiasp.

12.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

一、选择题

1.C2.A3.D4.C5.D6.C7.A8.C

二、填空题

1.细胞核细胞壁细胞器

2.吸器菌环匍匐菌丝菌索菌核菌网

3.菌丝体的断裂裂殖芽殖无性孢子

4.裂殖芽殖

5.质配核配减数分裂

6.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7.肽聚糖葡聚糖甘露聚糖几丁质

8.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粉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分生孢子

9.酸性环境

10.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11.子囊菌

12.4

13.游动卵

14.无性繁殖有性繁殖

15.子囊孢子

16.假根匍匐菌丝无隔顶囊足细胞有隔扫帚状的分生孢子梗

17.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18.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有性孢子

19.青霉

20.孢子萌发菌丝繁育形成子实体

三、名词解释

1.真菌:

是指具有细胞壁、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运动的真核微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子。

2.酵母菌:

一种俗语,指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通常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极少数种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3.霉菌:

是一种俗语,是一类丝状真菌的统称。

分类上分属于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四、问答题

1.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真菌的特征是什么?

子囊菌亚门的真菌大多数种类形成菌丝,菌丝有隔膜。

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分生孢子,而酵母菌则以芽殖、裂殖,有性繁殖产生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生于子囊内。

典型的子囊,内有八个子囊孢子。

担子菌亚门的真菌的菌丝分枝有隔膜。

大多数担子菌的无性过程不发达或不发生,有性繁殖产生单倍体的担孢子。

2.如何识别毛霉、根霉、曲霉、青霉?

3.答案可参考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中的P59。

五、写出下列微生物的学名

1.腐霉属Pythium

2.鲁氏毛霉Mucorrouxianus

3.黑根霉Rhizopusniger

4.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crassa

5.米根霉Rhizopusoryzae

6.啤酒酵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

7.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

8.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

 

第三章病毒

一、选择题

1.C2.C3.B4.A5.B6.D7.B

二、填空题

1.烟草花叶病的感染因子Stanley

2.代谢细胞专性寄生

3.蛋白质核酸

4.蛋白质核酸核壳体(病毒体)病毒体脂类蛋白质

5.DNARNARNADNA

6.直杆状RNA

7.抗原性溶菌酶

8.吸附侵入复制成熟释放

9.吸附吸附

10.原噬菌溶源性稳定的遗传特性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免疫性

11.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噬菌体的DNA获得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裂解溶源性细菌温和噬菌体

12.pH高温干燥辐射

13.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

14.宿主细胞酶或经病毒修饰改变了的宿主细胞酶病毒的一些非结构蛋白存在于病毒颗粒内的酶

15.病毒早期基因的表达病毒基因组的复制病毒晚期基因表达

16.杆状螺旋状蝌蚪状

三、名词解释

1.温和噬菌体指侵入宿主后,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该细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使宿主细胞溶原化的噬菌体。

2.烈性噬菌体指侵入宿主后,改变宿主的性质,使之成为制造噬菌体的“工厂”,产生大量新的噬菌体,最后导致菌体裂解死亡的噬菌体。

3.溶源性溶源性是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产生的一种特性。

即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以后,在宿主细胞中检查不到噬菌体的存在,但却具有产生成熟噬菌体粒子的潜在能力。

4.原噬菌体指附着或整合在溶源性细菌染色体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

5.一步生长曲线一步生长曲线是研究病毒复制的一个经典试验。

基本方法是以适量的病毒接种于标准培养的高浓度的敏感细胞,待病毒吸附后,或高倍稀释病毒和细胞培养物,或以抗病毒抗血清处理病毒和细胞培物以建立同步感染,然后继续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培养物中的病毒效价,并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感染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

6.类病毒指没有蛋白质外壳,只有单链环状RNA分子,但没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其复制完全利用宿主细胞酶的专性寄生于高等生物的一种亚病毒。

7.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的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病原因子,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因子。

8.诱发裂解用某些适量的理化因子,如H2O2、紫外线、X—射线、氮芥子气、乙酰亚胺、丝裂霉素C等处理溶源性细菌,导致原噬菌体活化,长生具感染力的噬菌体粒子,并使整个细胞裂解的现象。

四、问答题

1.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病毒是指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实体,它门在活细胞外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区别:

(1)无细胞结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至今尚未发现二者兼有的病毒。

(2)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

(3)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不能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

(4)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看见。

(5)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2.病毒繁殖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

病毒繁殖依其所发生的事件顺序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吸附吸附是启动病毒感染的第一阶段,是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胞受体特异性的结合,导致病毒附着于细胞表面。

(2)侵入侵入是一个病毒吸附后几乎立即发生、依赖于能量的感染步骤。

不同的病毒一宿主系统的病毒侵入机制不同。

(3)脱壳脱壳是病毒侵入后,除去病毒的包膜或壳体而释放出病毒核酸的过程,它是病毒基因组进行功能表达所必需的感染事件。

(4)病毒大分子的合成病毒大分子的合成是通过病毒基因组的表达与复制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病毒复制事件存在着强烈的时序性。

根据病毒大分子合成过程中所发生事件的时间顺序,可以将此过程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

病毒早期基因的表达;病毒基因组的复制;病毒晚朋基因的表达。

(5)装配与释放在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新合成的毒粒结构组分以一定的方式结合,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然后依一定途径释放到细胞外,病毒释放标志病毒复制周期结束。

3.何为噬菌体,试述噬菌体生活周期的主要阶段?

噬菌体是侵染细菌、放线菌等细胞型微生物的病毒。

根据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关系可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类。

烈性噬菌体指侵入宿主后,改变宿主的性质,使之成为制造噬菌体的“工厂”,大量产生新的噬菌体,最后导致菌体裂解死亡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进入菌体后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该细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使宿主细胞溶源化的噬菌体。

噬菌体生活周期的主要阶段有吸附、侵入、复制、成熟和释放。

烈性噬菌体生长结果也可表征为一步生长曲线,分为:

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

4.为何病毒性疾病比其他微生物感染的疾病对人类的威胁更大?

答案提示:

从病毒自身的几个特点加以阐述。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一、名词解释

1.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化学、物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其功能是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微生物变为优势微生物,从而提高该微生物的筛选效率。

2.鉴别性培养基培养基中加有能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的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其他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

3.生长因子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其需要量一般很少。

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胺类、甾醇、分枝或直链脂肪酸,以及需要量较大的氨基酸;狭义的生长因子指维生素。

4.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这样的菌株叫营养缺陷型菌株,简称为营养缺陷型。

二、填空题

1.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水分生长因子

2.自养微生物异养微生物

3.光能营养型化能营养型

4.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

5.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移位

6.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7.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8.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

三、问答题

1.采取什么方法可以分离到能分解并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的菌纯培养物?

要想分离到能分解并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的细菌纯培养物,一需要如下程序:

①查资料。

看有无先人分离该菌的报道,从中获得分菌的经验;查苯的化学性质并建立其标准的测量方法,否则无法确定分菌过程中菌的降解效果。

②采样。

这是很重要的关键步骤。

一般采集被苯污染的土壤并从中分离目的菌。

随便取土是很难获得目的菌的。

此外菌的种类不同采样也有差别。

③富集培养。

将采到的土样在富集柱上驯化,不断提高土中的苯浓度,使苯降解菌在数量上占优势。

④取适量富集土样在以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设对照,生长后测富集液的降解效果。

如果好,再适量转接到另一瓶以苯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不断重复,直至获得高效的富集液。

要注意富集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变化。

该步的关键是苯含量测定要准确,否则会走弯路。

⑤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将高效富集液进行稀释涂布,从中挑取单菌落并验证功能,方法是用以苯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培养,测定其降解效果,找到高高效降解菌。

⑥进一步验证,并进行传代试验,至少连续30代功能不丧失。

3.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中的原理?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其功能是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微生物变为优势微生物,从而提高该微生物的筛选选择性培养基的设计主要是投其所好和取其所抗。

前者是加分离对象喜欢的营养物,使其大量繁殖,在数量上占优势;后者是加入分离对象所固抗的物质,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使分离对象占优势。

如Ashby无氮培养基:

甘露醇1%,KH2PO40.02%,MgSO4·7H2O0.02%,NaCl0.02%,CaSO4·2H2O0.01%,CaCO30.5%。

该培养基用来富集自生固氮菌。

培氧基中没有氮源,甘露醇为自生固氮菌的碳源。

4.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试举例分析其鉴别作用和原理?

鉴别性培养基培养基中加有能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的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其他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

最常见的是EMB即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主要用于饮用水、牛乳的大肠杆菌等细菌学检验和遗传学研究。

其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低酸度时二者会结合形成沉淀,起产酸指示剂的作用。

如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生大量混合酸,可染上酸性伊红,伊红又和美蓝结合,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发射光中还可以看到绿色金属闪光。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一、名词解释

1.有氧呼吸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由完整的呼吸链(位于原核生物细胞膜上或真核生物线粒体膜上的由一系列氧化还原势不同的氢传体)把氢或电子从低氧化还原势的化合物传递给高氧化还原势的分子氧,并使它们还原。

由于呼吸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故称为有氧呼吸。

2.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个别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这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无氧效率较低的特殊呼吸。

特点是按常规方式脱氢后由部分呼吸链递氢,最终由氧化态的无机物(个别为有机物延胡索酸)受氢。

3.发酵发酵工业上的发酵是指任何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类生产方式;而在生物化学中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而直接传递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

4.初级代谢指具有明确生理功能,对维持微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代谢过程,如氨基酸、核苷酸、糖、脂肪酸,维生素等的代谢。

5.次级代谢是相对于初级代谢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如某些色素、抗生素、毒素、激素和生物碱等的代谢。

二、选择题

1.D2.C3.B4.D5.A

三、填空题

1.分解代谢

2.ATP

3.葡萄糖

4.EMP

5.38(原核)36(真核)

6.可见光(840-870nm)

7.ATP

8.氧

四、问答题

1.在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中,其基质脱氢和产能途径主要有哪几类?

以葡萄糖为典型的生物氧化底物,其脱氢阶段主要通过四条途径:

(1)EMP途径:

以1分子葡萄糖为底物产生2分子丙酮酸和2分子ATP的过程。

这是绝大多数生物所共有的基本代谢途径。

在有氧条件下EMP途径与TCA途径连接,并通过后者把丙酮酸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或其进一步代谢后所产生的乙醛等产物被还原,从形成乳酸或乙醇等发酵产物。

(2)HMP途径:

这是一条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途径而得彻底氧化,并能产生大量NADPH+H+形式的还原力和多种重要中间代谢物的代谢途径。

(3)ED途径:

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所有的一种替代途径,在其他生物中还没发现。

特点是葡萄糖只经过4步反应即可快速获得由EMP途径须经10步才能获得的丙酮酸。

(4)TCA循环:

这是一种循环反应顺序,在绝大多数异养微生物的氧化性代谢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产能高效。

真核生物中,TCA循环的反应在线粒体内进行,其中大多数酶定位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原核生物的大多数酶存在于细胞质内。

2.什么叫无氧呼吸(厌氧呼吸),比较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异同点

无氧呼吸(厌氧呼吸)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