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儿歌》教案1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5585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儿歌》教案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动物儿歌》教案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动物儿歌》教案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动物儿歌》教案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动物儿歌》教案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儿歌》教案11.docx

《《动物儿歌》教案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儿歌》教案1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儿歌》教案11.docx

《动物儿歌》教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动物儿歌》人教部编版

《动物儿歌》教案

—、文本教学解读

《动物儿歌》是一首有节奏、有韵律、充满童趣的儿歌。

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形象地展现了动物活动快乐美好的画面。

全文注音并配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来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1.识写生字。

本课共要求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生字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如“藏、造”是平舌音,“食、蜘、蛛”是翘舌音。

还要注意“蜻、蜓、藏、粮、网”都是后鼻音。

认读“蜻、蜓、蚂、蚁、蜘、蛛”6个生字,它们都是带有“虫字旁”的形声字,都是左形右声,左边的“虫字旁”表意,右边的部件表音。

教学时,可以采用归类识字,宜将生字的音、形结合起来,先借助拼音读准确,再借助声旁读一读。

例如教学“蜻蜓”,先借助拼音读准“蜻蜓”,强调后鼻音,再用拆分法拆一拆,变成“虫+青”合成“蜻”,“虫+廷”合成“蜓”,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得出形声字可以借助声旁来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的普遍规律。

认读“迷、造”2个生字,宜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进行识记,读一读字音,记一记字形,然后组一组词语“迷人、入迷、迷宫”,“造房子、造句、建造”。

认读“藏”字,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再用字组词说一说,最后根据字形记一记。

先认读“捉迷藏”,再用“藏”组成“冷藏、藏书、秋收冬藏”等词语,然后用拆分法记一记“藏”的字形,“艹+臧”合成“藏”,意思是“躲起来”。

认读“食、粮”2个字,宜借助图片,读一读生字,认一认事物,将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再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有共同的部件“良”,“人+良”合成“食”,“米+良”合成“粮”。

认读“网”字,这是一个象形字,宜用汉字字形演变过程图,了解“网”的字形变化,记一记“网”的字形,了解“网”的意思。

“间、迷、造、运、池、欢、网”是本课要写的7个生字。

“间、网、迷、造、运”5个生字是半包围结构的。

其中“迷、造、运”3个生字的偏旁都是“走之”,书写时要先内后外。

“走之”是学生书写中第一次出现的偏旁,首先明确“走之”的笔顺是:

点、横折折撇、平捺,提醒横折折撇要从中线起笔,平捺要舒展,托住里面的字。

“迷”字中的“米”写在中心偏右上一些,捺变成点。

“间、网”2个字先外后内,“间”的“门字框”要大、要正,竖、横折钩都要写直,里面的“日”要写小些。

“网”字里面的两个“撇、点”要分布均匀。

“池、欢”2个字左窄右宽。

“池”字“三点水”呈弧形,第二点写在横中线上,右边“也”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要舒展。

“欢”字右边的“欠”的第一笔撇从竖中线往右些起笔,第二个撇从中心点往右些起笔,穿插到“又字旁”下面,“人”的撇和捺要舒展。

2.朗读课文。

这是一首琅琅上口又充满童趣的儿歌,在识字的基础上,应让学生自主尝试朗读课文。

儿歌的每一行都是由“谁”“在哪里”“干什么”三个部分组成的,三部分也是学生朗读停顿的依据。

在具体朗读中,应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韵律、读出趣味。

针对学生自读中出现的问题,其中,“干什么”这个部分较难读。

首先要读正确:

“捉迷藏”注意平翘舌音的变化,“运食粮”的表达与平时的语言习惯不同,但意思与“运粮食”相同。

其次要注意停顿:

比如“展翅/飞”“游得/欢”“结网/忙”,“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

在朗读中可以运用“问答式”和“对读式”的方法,帮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问答式”,我问:

“蜻蜓半空干什么?

”你答:

“蜻蜓半空展翅飞。

”你问:

“谁在哪里捉迷藏?

”我答:

“蝴蝶花间捉迷藏”“对读式”,可以同桌对读,你读一句,我读一句;可以师生对读,师读一句,生读一句;可以四人小组每人一句拍手读等。

3.背诵积累。

在朗读正确、流利、有节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巩固生字,背诵课文。

可以根据儿歌顺序,出示动物的图片,在旁边加上“在哪里”“干什么”的问句,把整首儿歌串联起来,背诵全文。

还可以出示儿歌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放在儿歌中相同的位置,借助词语,记忆生字,背诵课文。

比如出示:

蜻蜓

捉迷藏

蚯蚓造宫殿

蚂蚁运食粮

游得欢

蜘蛛结网忙

“人人有法,贵在得法”,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背诵。

4.迁移运用。

整首儿歌配上形象的彩图,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时,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反复进行说话训练。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借助拼音,运用归类识字和形声字构字识字等方法,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间、迷”等7个字。

2.通过独立朗读、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儿歌中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并激发了解小动物的兴趣,有能力的小朋友可尝试编写动物儿歌。

教学重点:

识记12个生字,归类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

会写7个生字。

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了解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创设情境,图片导入,引出儿歌主人公

1.创设活动,学习生字。

出示森林王国图片。

情景语言提示:

今天,森林王国要开展一年一度的展示会。

小朋友们,快点坐上开往森林王国的列车,我们要出发了!

(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做火车开动的动作,配上音乐,一起出发)

2.学习动物名词。

(1)出示小动物的图片。

师:

本次参加展示会的是森林王国的6种小动物。

小朋友们来看看,它们都是谁呀?

(2)(出示带拼音词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学生拼读,教师及时正音:

蜻蜓(后鼻音)、蚯蚓(前鼻音)、蜘蛛(翘舌音)。

(3)齐读动物名称。

师:

第一次见面,我们先跟它们打个招呼,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3.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师:

展示会是有出场顺序的,可是展板上的动物名称和图片顺序打乱了,谁来读一读,摆一摆。

(重在通过字和图片的对应,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板块二多种形式,识记生字,了解句式

1.发现规律,有效识记生字。

(1)发现汉字规律。

师:

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些动物的名称在字形上面有什么特点?

生:

它们都是“虫字旁”。

师:

你很会观察,哪双火眼金睛还有发现吗?

生:

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它们都是左形右声。

读音一般都可以读声旁。

师:

你的发现很独特,你很会学习。

你听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都为你鼓掌了。

接下来就请大家用形声字识字的方法,记一记这些小动物的名称。

学生自由读,读准生字。

(2)拓展识字。

师:

像这样“虫字旁”的关于小动物名称的字还有很多,谁来说一说?

(进行拓展:

蜈蚣、蟑螂、蝙蝠、蜥蜴……)

2.小动物展示本领。

(1)用“谁,干什么”的句式引出后面的内容。

师:

小动物它们分别展示什么本领呢?

(PPT出示)

谁干什么

蜻蜓展翅/飞

蝴蝶捉/迷藏

蚯蚓造/宫殿

蚂蚁运/食粮

蝌蚪游得/欢

蜘蛛结网/忙

(2)正音、理解和停顿。

正音:

“藏、粮”是后鼻音,拼读,跟读。

“造”是平舌音,“食”是翘舌音。

“食粮”的意思就是“粮食”。

根据学生理解,教师顺势提问:

蝴蝶捉迷藏其实是干什么?

(飞舞、玩耍)

蚯蚓造宫殿就是在干什么?

(松土)

读好停顿:

“展翅/飞”“游得/欢”“结网/忙”,“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

(3)重点关注象形字“网”的教学:

①出示“网”的甲骨文写法。

猜一猜,这个图形像哪个字?

②结合甲骨文,讲解“网”的意思,识记“网”。

③给“网”找找朋友,组组词。

(上网、网络、网球、电网)

(4)师生对读。

师:

蜻蜓——生:

展翅飞……

同桌拍手对读。

3.补充儿歌“在哪里”。

师:

那这些小动物分别在哪里做这些事呢?

请一名学生根据儿歌内容,把表示地点的词语放进儿歌中。

(PPT出示,以这种方式告诉学生朗读如何停顿)

谁在哪里干什么

蜻蜓半空展翅飞,

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土里造宫殿,

蚂蚁地上运食粮。

蝌蚪池中游得欢,

蜘蛛房前结网忙。

板块三多种形式,朗读展示,拓展创作

1.师生合作,朗读儿歌,读出节奏。

师生问答。

师:

蜻蜓半空。

生:

展翅飞(告诉学生你就是小动物,可以根据儿歌内容加上动作)。

2.同桌合作,创作表演,读出趣味。

可以同桌拍手互读。

生1:

蜻蜓半空。

生2:

展翅飞……

可以一个同学做动作,另一个同学朗读……

形式可以同桌交流,自己确定。

3.出示词卡,背儿歌。

师出示词卡:

蜻蜓。

生:

(边做动作边背诵)蜻蜓半空展翅飞。

师出示词卡:

捉迷藏。

生:

(边做动作边背诵)蝴蝶花间捉迷藏。

师出示词卡:

造宫殿。

生:

(边做动作边背诵)蚯蚓土里造宫殿。

……

(这个过程重点是在语境中巩固生字,并背诵儿歌,一举两得。

4.出示词语,背诵儿歌。

蜻蜓()(展翅飞)

蝴蝶()(捉迷藏)

蚯蚓()(造宫殿)

蚂蚁()(运食粮)

蝌蚪()(游得欢)

蜘蛛()(结网忙)

(在语境中背诵儿歌,识记生字,一举两得,让识字不再变得单调、无趣)

5.小诗人创作。

师:

假如你也是小诗人,你能不能也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形式来写一写。

学生作品如下:

猴子树上荡秋千,

青蛙河边比跳高。

熊猫林间吃竹子,

狮子丛林捕猎物。

小狗门前跑得欢,

兔子地上蹦蹦跳。

把自己的作品连起来读一读。

板块四观察字形,书写指导

1.“迷、造、运”分成一组。

(1)都是“走之”。

(2)写法注意点:

先内后外,“走之”的平捺要舒展。

“走之”的笔顺是:

点、横折折撇(提示:

在田字格中从横中线起笔)、平捺。

2.“间、网”分成一组。

(1)都是半包围结构。

先外后内,外框要大。

(2)“间”的“日”要写小,放在田字格中心位置。

“网”的中间两个撇点要分布均匀。

3.“池、欢”分成一组。

(1)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池”的“三点水”呈弧形,最后一笔竖弯钩要舒展。

“欢”的撇要穿插到“又”的下面,撇捺要舒展。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5《动物儿歌》(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

识字5动物儿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文科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初步了解小动物们的部分生活习性。

3.会写“间、迷、造、运”四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习惯。

2.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你喜欢什么小动物?

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动物儿歌》。

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1.儿歌中是怎么说这些小动物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儿歌,示自学要求:

第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遍把课文中的小动物找出来,用“——”划出来。

检查自学情况:

(1)找到了哪些小动物?

指名说。

(2)看这些小动物都跑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引出形声字。

用我们刚才的方法猜猜下面这些字读什么“蜈蚣、蚜虫、蚊子”。

(3)我们再运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三个生字“迷、造、粮”。

2.生字会读了,现在把生字宝宝送到文中去读一读。

你喜欢哪种小动物就哪一句,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3.现在请小朋友读文中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句子。

第一句:

指读,评价。

学习生字“间”,蝴蝶在一朵花与一朵花中间就叫花间,在一亩田与一亩田之间就叫什么?

一节课与一节课之间还有呢?

作为数量词的时候又可以说一间教室,一间竹楼……老师站在两位同学的哪里(中间)

第二句:

指名读,评价。

学习“运”,这个字我们前面就学过了,谁来和老朋友打声招呼。

第三句:

指读,师评。

学习生字“池、欢、网”,看网字的演变过程,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网?

4.齐读全文,老师这里还有两个词语,出示:

“食粮”和“粮食”,食粮就是粮食,你知道哪些东西人们称为粮食呢?

大米、小麦、高粱、玉米……

“宫殿”,你在哪里见过宫殿啊?

看看图片帮助理解,蚯蚓就是地球耕耘者。

5.词语弄懂了,下面我们再来读读儿歌,男女生赛读,读着读着,你发现儿歌中的句子是什么形式的呢?

“谁在哪里干什么?

用师问对读的方式拍手读儿歌,蜻蜓哪里干什么?

蝴蝶哪里干什么?

谁在土里干什么?

……读出节奏感。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造、迷、运”,指名读读,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在书写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

编歌诀:

先把货物准备好,再把小车推过来。

捺在书写时注意要一波三折。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大自然中的六种常见的小动物交上了好朋友,还认识了很多生字,发现了汉字中隐藏的小秘密。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认识这六种小动物,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板书设计:

识字5动物儿歌

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动物儿歌》人教部编版

(2)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课题

动物儿歌

解读理念

《动物儿歌》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

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

而且,《动物儿歌》是一首用画一样的语言描绘小动物在夏天快乐景象的、充满了童趣的儿歌。

课文插图色彩丰富,语言趣味盎然,是学生喜爱的课文。

 

学情分析

1、儿歌中的这些小动物是学生常见的,它们的生活习性学生是基本知道、了解的,这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已经有大量朗读诗歌、儿歌的经历,具有一定的按节奏诵读的基础,再加上这首儿歌短小精干,节奏明快,歌词中的词语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所以,要考虑这个因素来安排教学流程。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结合一年级识字目标和本单元识字任务,将教学重点确立为:

通过学习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汉字,并拓展识记一部分虫字旁的汉字。

教学时,从朗读入手,在读中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学习这首童谣以“谁、在哪儿、干什么”的方式构句,并练习说话。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能力目标

借助拼音及多种形式读准字词

知识目标

1.会认“蜻、蜓、迷”等生字,会写“间、迷、造”等生字。

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资源

1.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

2.课件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蜻蜓”等六种动物的活动状况及表现的生活习性,激发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启发式、参与式教学。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生字卡片、小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活动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了很多儿歌,我出个题目,你能唱出来?

《小青蛙找家》

一、激情导课

 孩子们,你们的歌声真好听,把小动物们都吸引来了,瞧,它们来了(出示图片),这些小动物一起奏响了夏天动听的儿歌,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5《动物儿歌》,师生共同书写,齐读课题。

过渡语:

同学们,这些小动物们可调皮了,它们把自己的名字藏在了课文中,需要认真读书的孩子把他们的名字找出来。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板书课题。

 

贴小动物的图片

学生跟随音乐唱歌。

 

三、初读感知

 

生读

1、读完的同学已经坐的非常端正了,小动物们这么可爱,他们的名字已经来报到了,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读。

2、认识了这么多动物的名字,你帮他们找到相应的图片,生贴图,小老师领读,表扬。

3、利用“虫”字旁认识形声字。

总结形声字的规律。

4、认识其他带拼音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识字方法要多样,“粮”字可以用到今天的形声字,“网”字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特点。

过渡:

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形声字,又和小动物交成了朋友,现在让我们再读一读儿歌,找一找小动物在这个夏天干什么呢?

 

 

利用多媒体出示动物的名字、课文中的生字

 

学生贴图、交流识字方法

 

四、读儿歌

 

五、拓展延伸

 

六、指导书写

生读儿歌。

1、指名读,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2、指导朗读,说一说,重点指导体会蝴蝶和蝌蚪的快乐!

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天?

生说。

3、师生合作读。

4、配乐朗读。

1、学习了儿歌,你能来仿照儿歌说说其他小动物在干什么吗?

2、生说。

1、学习了儿歌,你能来仿照儿歌说说其他小动物在干什么吗?

2、生说。

1、出示“造”字,指导观察,师生共同练写。

2、生练写,共同评议。

 

教师指导朗读

 

指导书写

 

学生回答。

 

生练习写字

 

七、作业设计

1、读一读,老师希望大家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2、画一画,利用周末时间观察并收集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并用图画的形式把它画下来。

板书设计

识字5动物儿歌

动物贴图

美丽热闹

 

教学效果预测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读生字,并鼓励他们以练习说话的形式把课文中小动物们的欢乐运用到其他小动物身上,活学活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