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考核验收自查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5568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考核验收自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考核验收自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考核验收自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考核验收自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考核验收自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考核验收自查报告.docx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考核验收自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考核验收自查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考核验收自查报告.docx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考核验收自查报告

关于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考核验收

自查报告

燃煤型氟中毒是危害我县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地方病之一。

我县由于煤矿资源丰富,经济条件落后,多数乡镇海拔较高,长期以来使用煤作为主要燃料,所以燃煤型氟中毒在我县流行历史悠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经济落后,贫病交加,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

自1985年我县全面开展地氟病的调查干预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疾控中心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辞辛劳,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贫困山区人民的心中,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通过改良炉灶和开展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我县燃煤型氟中毒防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在全县几代卫生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长期不懈,反复斗争,特别是80年代实行改炉改灶以来,取得一定巨大的成效,达到了基本消除地氟病,结束了地氟病在我县猖獗流行的历史。

2015年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将我县燃煤型氟中毒考核工作纳入重大公共卫生中央补助专项资金项目,旨在为“十二五”期间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考核验收积累经验。

我县根据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度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卫办疾控发〔2014〕271号)的要求,开展了燃煤型氟中毒考核自查验收工作,现将自查验收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基本情况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乌江流经南北,垮东经107度48分—108度35分,北纬27度24分—28度57分,国道319线、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东西贯通,距主城3小时车程,有较为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也是重庆的出海通道之一。

北接湖北,南连贵州,与市内武隆、黔江等区县为邻。

全县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为171人/平方公里。

全县最高海拔1859m、最低海拔194m。

彭水全境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为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地形。

地貌类型复杂,“两山夹一槽”是彭水地貌的主要特征。

彭水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50℃,常年平均降雨量1104.20毫米,年均蒸发量950.40毫米,年均气压978.60百帕毫巴,无霜期311天。

总的气候特点是: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集中,光照偏少云雾多,春来较早多夜雨,夏季炎热多伏旱,秋季凉爽多绵雨,冬无严寒少霜雪。

无霜期长,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

境内居住着苗、土家、蒙古、回等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5%,其中苗族27万余人,土家族9万余人。

全县辖12镇27乡,300个村(社区),1979个村居民小组;全县总人口68.30万,常住人口55.90万人。

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包括1个县人民医院、1个中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结核病防治所、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私营医院。

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设一个慢性病地方病防治科,科室专业技术人员3名,1名专门从事地方病防治与管理工作。

二、历史流行概况及防治历程

(一)历史流行概况

1982年我县报告首例郁山实验所致地方性氟中毒,此后陆续报告我县小厂乡地方性氟中毒病例。

1984年9月,中国地方病防治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到我县小厂乡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后认为:

”此类氟中毒的发生主要与当地居民生活用煤的方式有关”。

1985年对彭水县64个乡镇进行全民普查。

覆盖全县64个乡,625个行政村,4476个村民小组,104657户,受检480793人,占总人口的95.06%,16周岁以上人群受检人数439750人,检出氟斑牙117053例,检出率24.35%,白垩型64439例、着色型37555例、缺损型15059例,分别占总数的55.05%、32.08%、12.87%,氟骨症29943,占16周岁以上受检人数的6.81%。

当地出生8-15岁儿童57348人中检出氟斑牙30347例,患病率为52.98%。

氟中毒分布在全县55个乡镇,452个村,覆盖全县行政村的72.32%。

全县共确定21个病区乡,172个病区村,其中特重病区乡1个,6个村;重病区乡9个,98个村;中病区乡6个,57个村;轻病区乡5个,11个村。

此次调查显示彭水县氟中毒有3中类型,分别是燃煤污染型、高氟食盐型、燃煤污染和高氟食盐混合型。

小厂乡、同河乡、鹿青乡等高山乡为燃煤污染型;郁山区、保家区等一带以高氟食盐型为主;连湖乡、联合乡、石柳乡、龙溪乡、乔梓乡、芦塘乡等为燃煤污染与高氟食盐混合型。

1.特重病区小厂乡监测指标。

(1)8-15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99.80%。

(2)8-15岁儿童及时尿氟含量1.39-94.60mg/L,均值46.17±19.93mg/kg。

(3)玉米氟含量为18.50-88.50mg/kg,均值为46.17±19.93mg/kg。

(4)干辣椒氟含量380.20-5200.32mg/kg,均值为1793.13±1539.88mg/kg。

2.调查显示彭水县地氟病主要流行因素。

(1)高氟源:

郁江煤矿原煤氟含量为417.90-855.00mg/kg,均值为705.00mg/kg;小厂原煤氟含量为1212.00mg/kg;郁山盐氟含量在203.20-206.50mg/kg之间。

(2)生活、行为习惯:

高山地区村民生活主要用煤,并在屋内建地炉,敞火做饭取暖,室内煤火终年不熄。

(3)高氟环境:

经监测小厂乡村民室内空气氟含量均数在0.1mg/m3,最高达0.52mg/m3。

(4)高氟食源:

由于高山地区气温较低,长年阴雨绵绵,气候潮湿寒冷,食用的玉米、辣椒等食物必须用煤火炕干。

小厂乡用煤火炕干的玉米氟含量可达50.00mg/kg,而自然晒干的玉米氟含量仅为1mg/kg。

(二)防治历程

1984年第一次将地氟病作为我县的一项重要地方病进行调查以来,在四川省地办室、防疫站等指导下,涪陵地区地办室、防疫站、我县地办室、防疫站在小厂乡进行地氟病的摸底调查,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地方病防治所共同确认,彭水县小厂乡为地氟病流行区,且流行程度全国罕见。

1985年在全县进行普查,并确认了172个病区村。

1986年,四川省电视台、地方病办公室以小厂乡为背景制作了防治前的专题片《远山在呼唤》送上级部门后,震惊中央领导,文艺片《阴阳谷》在电视台播放后,全国各地人民纷纷捐款捐物支持病区群众。

资料片《四川省地氟病防治

(二)》真实的记录了防治初期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986年开始进行全面实施预防控制措施,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县卫生局局长为办公室主任的地方病防治办公室。

立即开始在全县氟病区进行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工作。

通过对村民进行改炉改灶、改变玉米、辣椒等粮食的干燥方式、全民健康教育、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综合防控措施,经过30年的努力,我县地氟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改炉改灶。

1999年以前,省、县政府共投入资金130余万元,对全县7个乡镇65个村进行改炉改灶,共计改炉改灶15547户,受益人口60400人,有效降低了病区村村民的氟危害。

2000年科技扶贫项目和2001年田长安改炉项目在小厂乡共计改炉1000户。

2004年扶贫改炉项目改炉改灶10645户,2005-2009年,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改炉改灶20000户。

2.健康教育。

1985年以前,全县地氟病病区村民的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0%,经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2015年底学生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6.67%,家庭主妇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19%。

1985年以来,每年由防疫专业人员和乡镇政府人员一道,深入病区农户进行降氟防病宣传,指导群众正确使用台灶炉子,正确干燥玉米辣椒等粮食。

仅2008年县疾控中心开展地氟病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中印制和粘贴标语1200张,宣传单发放11000余份,电视播放科普世上3次,乡级宣传咨询6次。

有效记录显示,我县至开展地氟病健康教育以来,共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召开各种防治会议100余次,对中小学生上地氟病防治科500余课时,有效的提高了病区群众的防病意识。

3.推广玉米地膜覆盖种植等技术。

1986年农业部门在小厂乡推广玉米地膜覆盖的种植技术,可以提前玉米收获期10-20天,1989年后推广肥球育苗,双膜覆盖移植技术,现在玉米收获期可提前20-30天,为自然晾干提供了条件,病区村玉米自然干燥和利用烤烟棚烘干,90%的玉米防止了氟的污染。

4.推广烤烟种植为主的产业结构。

1986年开始全县高山区推广以烤烟种植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减少了玉米等易被氟污染的粮食食用,在单产提高的情况下,玉米总产量下降了50%,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民的玉米占主食的比例下降了80%。

5.持续开展病情监测。

在小厂乡、桑柘镇设立监测点和对照点,连续25年的监测,收集了病区近万项病因、病情监测数据,为我县制定和完善预防控制地氟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所取得的地氟病防治效果

1.病区监测结果显示:

空气氟下降了89%,室内空气中氟含量达到了国家标准,室外氟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1倍,玉米氟含量下降了74.61%,仅超标1.65倍,辣椒氟下降了62%,尿氟下降了85%,已基本接近正常标准。

氟斑牙患病率下降明显,氟斑牙指数下降到中轻度病区标准。

2.全县已经不存在特重病区村,氟斑牙患病率明显下降,基本无新发氟骨症病人。

3.炉子改造措施得到了巩固,现在海拔800米以上的病区村炉子合格率和正确使用率基本到达90%以上。

4.群众防病意识明显提高,病区群众对降氟防病的知识知晓率到60%以上。

5.农民主食结构变化大,玉米占主食的比例由1985年的80-90%下降到了20-30%,现基本无乡镇农民以玉米为主食。

6.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农业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海拔800米以上的病区乡镇都是烤烟基地乡镇,也实现了肥球育苗、地膜覆盖种植的新技术。

三、自查验收概况

我县成立了自查验收考核评估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彭水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由县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县教委、县农业局、县疾控中心组成,负责考核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

考评领导小组制定了彭水县燃煤型氟中毒防制考核验收自查方案,明确自查验收任务、内容与方法,要求严格按照考核验收技术标准开展自查验收。

四、评估结果

(一)组织管理

1.县人民政府分别于1985年、1986年,2008年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县长为组长,发改委、财政局、公安局、交委、县农委、卫生局、教委、工商局、民政局、商委、广播电视、扶贫办、计生委、畜牧局、疾控等部门为成员的彭水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彭水县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地方病防制的组织领导、措施部署、监督检查、监测评估等工作,下设办公室于县卫生局。

2.县人民政府制订下发了《彭水县2006~2010年地方病防治规划》,将燃煤型氟中毒纳入消除规划。

县人民政府将燃煤型氟中毒防制纳入对相关乡镇的目标管理。

县地方病防制工作领导小组自1985年以来不定期召开10余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地方病防制工作,20余次向上级和相关部门通报防治工作进展情况。

(二)部门履行职责情况

1.县卫生计生委调整成立中央补助地方资金疾病预防控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分别由副主任担任组长。

县卫生计生委向市卫生计生委呈报了彭水县地氟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县地氟病防治项目目标、组织领导、具体措施、健康教育内容等。

县疾控中心地方病慢病防治科,负责全县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工作,有专职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1名,开展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

针对我县地氟病防治工作,县疾控中心每年向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题汇报地氟病防治工作,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和部署。

县疾控中心每年制定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方案,具体组织实施燃煤型氟中毒的降氟改炉改灶、氟斑牙患病情况、食物含氟监测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开展地氟病业务培训累计达300余人次,及时开展检查督导和考核评估,保证了燃煤型氟中毒防治任务的按时完成。

2.发展改革委将地方病防治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我县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安排改炉改灶任务。

工商、扶贫、交通等部门根据职责对炉灶的生产、流通、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质量监督,保证改炉改灶工作的顺利实施。

3.县财政局每年按时划拔中央转移支付地方地氟病项目资金,地氟病调查监测、健康教育、检查督导等经费。

保证地氟病防治经费,做到了专款专用。

4.农业部门将农业沼气池建设项目纳入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的降氟除氟工作,在氟病区广泛建立农业沼气池。

5.教育部门开展地氟病健康教育

(1)教育部门要求氟病区小学校每学期至少有1次以上针对地氟病防治的健康教育课或健康教育活动。

特别是在16个燃煤型氟中毒乡镇,利用上课、发放宣传单、健康教育咨询等形式对3所小学校的4~6年级共89个班3648名学生进行了燃煤型氟中毒防治健康教育。

学校做到有安排,教师有教案。

县疾控中心印发燃煤型氟中毒防治宣传单和核心信息20000张,分发给项目乡镇全体师生。

学校地氟病健康教育评估:

健康教育前调查90名五年级学生地氟病知晓率为48.52%,健康教育后90名五年级学生地氟病知晓率为86.67%,通过小手牵大手向广大居民传播地氟病防治知识。

(2)利用地氟病防治健康教育项目,在氟病区村开展地氟病防治项目健康教育。

一是利用村、社干部会及选举会组织村民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讲座,接受地氟病健康教育咨询1000余人次。

二是印发地氟病防治宣传单5000余份,宣传挂历800余份,地氟病宣传标语20幅,办墙报等形式向村民进行地氟病防治知识宣传。

通过多种行式的地氟病知识宣传后,家庭主妇地氟病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前的30.38%提高到85.19%。

6.广电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每年无偿开展地方病防治宣传,并专题播放燃煤型氟中毒防治宣传节目。

(三)自查评估结果

我县大同镇、桑柘镇、桐楼乡、新田镇、长滩社区、保家镇、郁山镇、长生镇、乔梓乡、走马乡、龙溪镇、联合乡、石柳乡、连湖镇、芦塘乡、三义乡16个乡镇共86个氟病区村(见附表1),2009年调查有56205户,其中7584户全家高山移民转移到非氟病区,未进行调查。

实际调查48621户共204844人,其中8~12岁儿童人数为10953人。

1.居民户炉灶使用入户调查结果。

(1)燃料结构

86个氟病区村共调查48621户共204844人,其中13416户居民使用煤,燃煤使用率为27.59%,5378户以煤为主要燃料占11.06%。

48621户中有23375户使用电炊具,占48.08%,19499户使用电炉,占40.10%,,3485户使用液化气,占7.17%,289户使用沼气,占0.59%。

海拔800米以上的氟病区村34个共17708户74541人,以煤、柴为主要燃料。

其中6869户居民燃料结构中都含有煤,以煤为主要燃料的有3590户,占20%,其他燃料为主煤作辅助燃料的有3279户,占19%;燃料结构中不含有煤的有10839户居民,以烧柴为主有5999户,占34%,以电、柴、液化气或沼气混合为燃料有4840户,占27%(见图1)。

图12015年彭水县34个高山氟病村燃料结构分布图

海拔800米以下的氟病区村52个共30913户130303人,以柴、电为主要燃料。

其中燃料以柴为主的22934户,占74%,以电为主的4477户,占14%,以液化气或沼气为主的545户,占2%,以煤为主的1788户,占6%,以柴、电为主煤作辅助的1169户,占4%(见图2)。

图2彭水县800米以上氟病村燃料结构图

(2)房屋结构

86个氟病区村居民都是以砖混房结构为主,共34133户,占70.20%。

其中海拔800米以上34个氟病区村17708户,砖混结构房11899户,占67.20%,木板结构房5385户,占30.41%,石墙结构房223户,占1.26%,草房结构201户,占1.14%。

海拔800米以下52个氟病区村30913户,砖混结构房22234户,木板结构房7581户,石墙结构房1091户,草房结构7户,分别占71.92%、24.52%、3.53%、0.02%。

(3)改良炉灶使用情况

86个氟病区村共调查48621户,(其中2488户使用电器或液化气或沼气,46133户使用台灶或铁炉),以户为单位改良炉灶使用率为100%;改良炉灶合格48474户,改良炉灶合格率为99.70%;正确使用48454户,炉灶正确使用率99.66%。

①台灶使用情况

86个氟病区村共有46133户使用台灶,台灶使用率94.88%,合格45986户,台灶合格率94.58%,正确使用45966户,台灶正确使用率94.54%。

其中海拔800米以上32个氟病区村17708户中有17130户使用台灶,合格17082户,台灶合格率99.72%,正确使用17077户,台灶正确使用率99.69%,除4688户台灶由国家项目改造外,其余13020户台灶为居民自行改造使用。

海拔800米以下52个氟病区村30913户29003户使用台灶,合格28904,台灶合格率99.66%,正确使用28889户,台灶正确使用率99.61%,8871户为国家项目补助改造,22042户自行改造。

2488户氟病区村未使用台灶,他们主要使用电炊具和液化气、沼气灶。

②铁炉使用情况

86个氟病区村共有25315户使用铁炉,铁炉使用率52.07%,合格25242户,铁炉合格率99.718%,正确使用25230户,台灶正确使用率99.66%。

海拔800米以上的34个氟病区村17708户中9831户使用铁炉,铁炉使用率为55.52%;合格9807户,铁炉合格率99.76%,正确使用9805户,铁炉正确使用率99.74%。

4688个炉子为国家项目补助改造,目前完好555户,经居民自行维修后能正常使用4133户。

海拔800米以下的52个氟病区村30913户15484使用铁炉,铁炉使用率50.09%;合格15435户,铁炉合格率99.68%,正确使用15425户,铁炉正确使用率99.62%。

2.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

调查86个氟病区村当地出生8~12岁儿童10953人,检出氟斑牙346人,其中极轻度296人,轻度26人,中度24人,重度0人,氟斑牙患病率3.16%,氟斑牙指数为0.04;缺损人数24人,缺损率0.22%。

除桑柘镇鹿箐村患病率为17.31%达到控制标准外,其余85个病区村患病率都在15%以下达到消除标准(详见附表2)。

与2008年调查数据(氟斑牙患病率为21.52%)相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χ2=1832.912,P﹤0.05)。

3.8~12岁儿童尿氟调查。

按重庆市评地氟病估方案要求共调查6个氟病区村当地出生8-12岁儿童尿氟300人(每村各50名),儿童尿氟为0.10~1.34㎎/L,尿氟几何均值为0.40㎎/L(详见表),远低于GB17017-2010《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标准》(详见表1)。

表1彭水县家庭辣椒氟含量(mg/L)统计表

乡镇名

村名

抽样数

均值

中值

几何均值

极小值

极大值

新田镇

大黄村

50

0.46

0.45

0.43

0.20

1.25

大同镇

龙门村

50

0.50

0.44

0.47

0.21

1.34

长滩社区

麻油村

50

0.38

0.34

0.35

0.10

1.17

桑柘镇

楠木村

50

0.41

0.37

0.39

0.21

0.78

长生镇

三汇村

50

0.38

0.36

0.36

0.20

0.65

连湖镇

樱桃村

50

0.47

0.42

0.43

0.21

1.24

总计

300

0.43

0.38

0.40

0.10

1.34

4.玉米、辣椒干燥率和氟含量调查。

(1)玉米氟

调查我县86个氟病区村48621户居民中有23010户居民食用玉米,玉米食用率为47.33%,但没有一户家庭以玉米为主食,全部当副食食用。

抽取我县新田镇等6个氟病村共60户家庭玉米,有56户玉米干燥方式为晒干,其余4户为坑干(龙门村3户,楠木村1户),玉米正确干燥率为93.33%;玉米氟为0.54-6.97mg/kg,中值为0.86mg/kg(详见表),低于《国家食品中氟允许量标准》(GB2762-2005)(详见表2)。

表2彭水县家庭玉米氟含量(mg/kg)统计表

乡镇名

村名

抽样数

均值

中值

几何均值

极小值

极大值

新田镇

大黄村

10

0.98

0.95

0.97

0.84

1.29

大同镇

龙门村

10

1.58

0.94

1.18

0.80

6.97

长滩社区

麻油村

10

0.85

0.87

0.84

0.60

0.96

桑柘镇

楠木村

10

0.90

0.81

0.88

0.76

1.57

长生镇

三会村

10

0.82

0.85

0.82

0.68

0.90

连湖镇

樱桃村

10

0.75

0.76

0.74

0.54

1.01

总计

60

0.98

0.86

0.89

0.54

6.97

(2)辣椒氟

调查我县86个氟病区村48621户居民中有45866户居民食用辣椒,辣椒食用率94.33%。

抽取我县新田镇等6个氟病村共60户家庭辣椒,其中51户干燥方式为晾干,6户为炕干,3户为晒干,辣椒正确干燥率为90.00%;辣椒氟为1.04-90.88mg/kg,中值为3.71mg/kg(详见表),是国家食品中蔬菜氟允许量标准(GB2762-2005)的3.71倍,其原因为少数居民户辣椒干燥过程中受煤烟污染所致(详见表3)。

表3彭水县家庭辣椒氟含量(mg/kg)统计表

乡镇名

村名

抽样数

均值

中值

几何均值

极小值

极大值

新田镇

大黄村

10

5.41

4.19

4.28

2.13

20.15

大同镇

龙门村

10

23.77

13.32

13.87

3.09

90.88

长滩社区

麻油村

10

7.29

7.88

6.21

2.53

13.42

桑柘镇

楠木村

10

5.92

5.65

5.10

2.14

12.28

长生镇

三汇村

10

3.74

2.60

2.95

1.87

14.51

连湖镇

樱桃村

10

2.00

1.94

1.86

1.04

3.14

总计

60

8.02

3.71

4.66

1.04

90.88

(四)评估结论

我县消除燃煤型氟中毒自查验收工作,在自查验收考核评估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于2015年3~7月组织开展了自查考核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

彭水县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工作从组织领导、防治管理、监测与防治三项管理指标综合得分99分(详见附件),消除燃煤型氟中毒技术指标现场调查结果为:

1.基本情况。

86个氟病区村共调查48621户共204844人,其中13416户居民使用煤,燃煤使用率为27.59%,5378户以煤为主要燃料占11.06%;房屋以砖混结构为主,共34133户,占70.20%。

2.改良炉灶使用情况。

86个氟病区村共调查48621户,以户为单位改良炉灶使用率为100%;改良炉灶合格48474户,改良炉灶合格率为99.70%;正确使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