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芳如登楼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4171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芳如登楼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沈芳如登楼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沈芳如登楼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沈芳如登楼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沈芳如登楼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芳如登楼赋.docx

《沈芳如登楼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芳如登楼赋.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芳如登楼赋.docx

沈芳如登楼赋

教案發表

(一)之二

登樓賦

北市成功高中沈芳如老師

 

設計者:

沈芳如

撰寫日期:

2008.08.31

 

 

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國文科單元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登樓賦

班級

高中三年級

人數

43人

教材來源

翰林出版社第五冊附錄二

時間

200分鐘

撰寫教師

沈芳如

教學方法

自學輔導、啟發問答、講解說明、發表、討論、欣賞、練習、比較、提示法、影片教學等

教學資源

課本、生字卡、國文第五冊教師手冊、國文第五冊教學備課用書、高中國文趣味教學手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三國演義、中國歷代名作家傳、中國歷代文學家評傳、中國文壇掌故事典、中國古代文學事典、放眼中國

(二)-大江中流(許鐘雄策劃、錦繡出版)、

教材研究

甲、教材分析:

一、本文在形式上是辭賦體文章,內容為借景抒情、立論的寫作手法

1.就辭賦形式分類而言,本文屬六朝駢賦散賦。

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一種文體,主要表現手法在於鋪陳、對仗,並力求文藻華麗。

關於賦的興起,一般認為乃是「導源於詩、興於楚辭、盛於兩漢」。

除此之外,荀子賦篇藉詠物來說明儒家學術思想,亦影響後代賦體詠物說理此一特色之形成。

漢代是賦體興盛時期,漢賦又稱「大賦」、「古賦」,形式鋪張宏肆,以宣揚漢朝大一統盛世。

漢末張衡〈歸田賦〉一文,其短小精緻以及歌詠個人情志的作法,進一步影響六朝「駢賦」的形成。

唐代「律賦」則導因於科舉考試制度。

中唐之後,由於古文運動的影響,賦體也形成散文化的現象,句式長短參差,押韻也較寬鬆,是為「文賦」。

杜牧的阿房宮賦,是其先聲。

到了宋朝,句式更加散文化,亦有駢偶用語,顯得自由活潑,歐陽脩的秋聲賦、蘇東坡的赤壁賦皆個中翹楚。

2.本文內容是抒情文。

《登樓賦》是中國辭賦中最早以登樓為題,書寫懷鄉之情的作品。

劉勰以王粲為:

「魏晉之賦首」,此賦地位之高可知!

而王粲登樓一舉,則成為一失意他鄉而登樓的典型,不斷地出現於後世文人的作品之中。

登高本是一種由小空間躍向大空間的作法,此一作法,使得人類精神力量得以大幅提升,所以登高並非一單純的外在行為,其間乃是影射了人類的文化心理。

故文人得以藉「登高而賦」,一抒其胸襟懷抱!

2、分析本文修辭練字及描寫技巧之藝術手法。

1.在章法上,本文乃借景抒情—

作者抒發懷才不遇之情,以及懷歸思鄉之情,與眼前之景緊密地融合在一起。

情感表現委婉曲折,層層深入,結構上首尾呼應,文氣從容。

2.本文在結構上分為三段—

第一段-開篇點題,寫登樓四望。

登樓四望並非為了覽景,而是為了「銷憂」,「銷憂」乃是全篇綱領。

第二段-寫思戀故鄉而懷歸的迫切心情。

本段先直接抒情,再將情景融為一體,最後藉古人典故抒情,以說明思鄉懷歸乃古今文人之同情共感。

第三段-寫時光易逝,社會動盪,且懷才不遇,由此深化其內心思鄉懷歸之痛。

登樓乃為「銷憂」,然而下樓時憂憤之情反而更加劇烈,使其懷才不遇之情,於此更見突出。

3.本文生難字詞—

顯敞、挾清漳、浦、曲沮、背坟衍、皋隰、漫踰紀、高岑、逶迤、修迥、壅隔、歸歟、鍾儀幽而楚奏、莊舄顯而越吟、逾邁、一平、假高衢、騁力、匏瓜之徒懸、井渫之莫食、棲遲、忉怛、憯惻、交憤、盤桓。

4.本文一字多義之深究:

聊、宇、仇、彌、信、曾、任、軒、極。

5.本文要句精析:

(1)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2)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

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

(3)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4)遭紛濁而遷逝兮,漫踰紀以迄今。

(5)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

(6)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7)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8)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

氣交憤於胸臆兮,悵盤桓以反側。

6.本文修辭彙要:

(1)譬喻

A.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借喻)

(2)排比

A.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州。

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

B.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

C.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

(3)對偶

A.北彌陶牧,西接昭丘。

華實蔽野,黍稷盈疇。

(4)用典

A.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

B.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

7.本文的描寫藝術:

本文中的寫景鏡頭,往往與其情感表現有著密切配合。

此賦的思想感情,依段落發展而呈現三種層次。

因而其中的景物描寫,也隨著作者思路的轉進和感情的發展,表現了不同的色調和風貌。

如第一段的景物描寫,是承「四望」而來的,目的在加強作者「顯敞」和「信美」的心理感受,因此筆墨著重於「通浦」、「長洲」、「廣陸」、「沃流」、「華實蔽野」、「黍稷盈疇」等景致。

第二段的景物描寫,則是配合「懷歸」、「懷土」之情,是以「平原遠」、「路逶迤」、「高岑」、「修迥」來烘托這樣的心理感受。

至於第三段,作者的情緒已發展到「心凄愴」、「意忉怛」的程度,所以景物描寫自然可見為「風蕭瑟」、「天慘慘」,白日西匿,鳥獸狂顧等景。

它們不僅具有陪襯意味,而且起著「感發」情緒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情與景的融合。

王粲此種配合心理轉折而剪裁鋪寫的創作手法,已展現極高超的技巧,無愧為建安文學代表之作。

(參考自徐公持〈讀王粲登樓賦〉,《文史知識》1983年第2期)

2、王粲的《登樓賦》,是典型的「有我之境」的構建

登高這一舉動,往往引發自身游移不定,以及定位不明的心理感受。

這是因為外在景物的距離遠近,相對於創作主體本身所在位置,則容易牽引出身在何方,何去何從的茫然迷惘,以及無盡鄉愁。

是以全文舖敘乃是先由「見」與「不見」的視覺強烈對比而展開,進而「以我觀物」,且又「以情入景」,自然形成「物皆著我之色彩」。

這樣的鄉愁雖無以自解,但作者並未陷溺於自身情緒,反而能拓開境界,將一己的殊相鄉愁,推至天下遠遊者懷鄉的同情共感,這麼一來,如此的思鄉體驗則更見歷史的深度與廣度!

這亦是有我之境延伸至難以釋懷之處,『以自身殊相愁情表天下共相之哀』。

王粲擴展一己之愁情的作法,乃是以「空間」之遠近為基調,顯然不同於鮑照《蕪城賦》藉「時間」感懷,來訴說榮衰無常,這亦是「有我之境」另一種體現的方式。

  簡言之,《登樓賦》是擴展一己鄉愁至「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的共同情感之後,因而『氣交憤於胸腋』,甚至「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因著這樣的同情關懷,是以文章立意較為寬廣,亦可見出創作主體的氣度恢宏。

(參考自〈異樣的愁情—剖析鄭光祖的《醉思鄉王粲登樓》〉,傳統中國文學:

http:

//www.literature.idv.tw/bbs/index.php)

乙、教學聯繫:

一、與歷史教學聯繫-學生於本國歷史已修習過三國時代,對於事件背景有基本了解。

二、與地理教學聯繫-王粲所登為湖北城樓,學生於本國地理已學過湖北省自然環境,有助於學習本課。

丙、學生學習條件之分析:

一、學生於高二第二學期讀過曹丕〈典論.論文〉,對王粲已不陌生。

二、學生已讀過蘇軾〈赤壁賦〉、歐陽脩〈秋聲賦〉等辭賦作品,有助於本課之學習。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認知

甲、認知方面:

1、認識「賦」文體

 

2、認識作者

 

三、認識本文大意

 

四、明瞭本文之體裁及作法

 

五、明瞭本篇文意

 

六、明瞭本文寫作技巧

一-1.能說出「賦」體之特色

一-2能說出「賦」體之沿革、各朝代之名稱、代表作家、作品

二-1.能說出王粲生平梗概

二-2.能說出王粲為人處世態度

二-3.能說出王粲文學、藝術之風格與成就

三-1.能說出本文寫作背景

三-2能說出本文大意

四-1能說出本文之體裁。

四-2能說出本文體裁之特色。

五-1能說出題文的意義。

五-2能說出全文的大意。

五-3能說出分段大意。

五-4能正確讀講生字難詞的形、音、義。

五-5能以語體講解課文。

六-1能說出本文的風格與特色。

六-2能說出遣詞造句的技巧。

六-3能說出本文章法佈局的特色。

六-4能說出各段的地位和價值。

乙、能力方面:

七、正確講解課文

 

八、能應用本篇文字及作法

 

九、培養自習能力

十、發表讀後感

七-1能語音正確語調適度的朗讀課文。

七-2能正確的講解課文。

八-1能學習情景交融、事理錯綜的手法。

八-2能學習本文譬喻的手法。

八-3能學習本文描摩聲音之技巧。

九-1能收集資料及考查問題。

九-2能作好預習作業。

十-1能說出讀後心得。

十-2能寫出內容充實的讀後心得。

丙、情意方面:

 十一、閱讀欣賞辭賦文學

 

十二、欣賞王粲委婉優美的文章風格

 

十三、陶冶同情共感的人生態度

 

十一-1能閱讀前人優美的辭賦作品。

十一-2能賞析各家辭賦之情意與思想表現。

十一-3能說出本文與他家辭賦作品意趣之差異。

十二-1能說出本文的情意與境界。

十二-2能說出王粲作品風格之特色。

十二-3能說出本文情意思想與景色描寫之呼應。

十二-4能說出本文聲情感人之情韻。

十三-1能體會本文中作者所表達思鄉懷歸之情感。

十三-2能學習作者由小我見出大我的人生觀及處世態度。

 

1

50分鐘

 

一、前課之學習考查指正 二、回顧相關亭臺樓閣之文章 三、預習考查 四、導引 五、講述賦體流變 六、講述登樓位置 七、講述作者生平八、講述題文 九、講述全文大意 

2

50分鐘

十、處理一、二段之生難詞語及讀講課文

3

50分鐘

十一、處理第三段之生難詞語及讀講課文十二、講述全文之章法結構十三、全文精句之文意及歸納整理十四、全文修辭技巧與章法佈局之分析

4

50分鐘

十五、欣賞誦讀及心得發表

十六、應用練習

十七、學習效果考查

十八、指定練習

十九、下一單元預習指導

具體目標

教學活動

教學法

教具

時間

評鑑

備註

 

培養自學能力

 

能說出題文意義

能說明作者的時代背景

能說出作者的生平

能說明本文體裁

能欣賞前人優美的遊記文章

 

能正確讀解生字難詞的形音義

 

能說出全文大意

 

能引起學期動機

 

能說出賦體之特色與歷代發展

 

能說出作者在政治上之遭遇及文學上的地位

 

能說出全文大意

 

讀講生難字詞的意義

能養成歸納課文段落大意的能力

能翻譯本文為語體文

能辨析第一段生難字詞

 

能讀講生難字詞的意義

能養成歸納課文段落大意的能力

能翻譯本文為語體文

能辨析第二段生難字詞

 

能讀講生難字詞的意義

能養成歸納課文段落大意的能力

能翻譯本文為語體文

能辨析第三段生難字詞

 

能辨別字義

 

了解本文重要精句

 

能了解本文修辭技巧

 

能分析本文之藝術特色

 

能分析本文的結構

 

能說出本文要旨及各段大意

 

能比較魏晉小賦與漢大賦的差別

 

能比較各篇亭臺樓閣類文章之特色所在

 

造句能運用本文修辭格造句

 

能運用本文做法於習作上

能背誦全文

能語音正確,語調適度地誦讀課文

 

評量學習效果

甲、準備活動

(附)預習指導

一、導引

(一)指定學生查閱三國時代之歷史記載

(二)指定學生查閱湖北地圖,點出相傳「王粲登樓」之位置

 

二、課前準備

1.解釋題文

指示學生從課文及題解探索題文意義

2.考查作者生平及本文出處

 

(1)指導學生從課文前之作者題解欄考查

 

(2)教師提出參考資料,令學生於課前考查

3.認識文體

 

(1)指名學生講述本文體裁

 

(2)指導學生查閱「賦」體之形式及沿革

(3)指導學生回憶各家亭臺樓閣類作品

 

4.考查生難詞句:

指導學生考查下列生難字詞的形、音、義,並於課本中作成筆記:

顯敞、挾清漳、浦、曲沮、背坟衍、皋隰、漫踰紀、高岑、逶迤、修迥、壅隔、歸歟、鍾儀幽而楚奏、莊舄顯而越吟、逾邁、一平、假高衢、騁力、匏瓜之徒懸、井渫之莫食、棲遲、忉怛、憯惻、交憤、盤桓。

5.說明全文主旨及各段段意,指導學生將全文主旨及預習記入預習筆記

    ~第一節~

一、預習考查

(1)檢查數位學生預習筆記

(2)抽問學生本課之生難字詞

2、導引

(1)提示王粲〈七哀詩〉以引起學生之學習興趣

(2)指名學生講述第四冊曹丕典論論文之大意,喚醒對作者之記憶,引入本單元

乙、發展活動:

3、講述湖北樓之地理位置

4、講述題文

(1)教師板書題文「登樓賦」說明本課講授重點

(二)教師說明「賦」之特色與沿革

5、講述作者生平

(一)指名學生就預習所得,說明作者生、時代背景及仕途經歷

(二)教師補充歸納說明作者之生平

(三)指名學生說明作者在文學上的成就

(四)總結:

王粲生平遭遇反而激勵文學上之成就

 

六、講述全文大意

(1)說明登樓賦之寫作時間與內容梗概

(2)說明本文之主旨

(3)說明本文之特色

(4)說明本文表現手法

(5)教師歸納補充並與學生討論登樓賦的性質與學過的哪一篇文章相同?

~第一節結束~

~第二節~

6、分段讀講課文

(1)第一段--

1.提問學生第一段生難字詞之意義,教師再作補充說明。

2.指名學生試講第一段課文,並略述本段大意,教師隨機訂正。

3.教師範講第一段課文。

特別注意下列生難字詞:

(1)茲樓:

指麥城城樓。

(2)暇:

通“假”,借。

(3)漳:

漳水,在今湖北當陽縣境內。

浦:

江河與支流的匯合處。

(4)沮:

沮水,也在當陽境內,與漳水會合,自北向南流入長江。

(5)墳衍:

地勢高起為墳,廣平為衍。

(6)皋隰:

水邊之地為皋,低濕之地為隰。

(7)陶:

鄉名,傳說是陶朱公范蠡的葬地。

牧:

郊野。

(8)昭丘:

楚昭王墳墓,在當陽縣郊。

據《左傳·哀公六年》載,楚昭王是春秋時深知用人之道的明君。

(二)第二段--

1.提問學生第二段生難字詞之意義,教師再作補充說明。

2.指名學生是講第二段課文,並略述本段大意,教師隨機訂正。

3.教師範講第二段課文。

特別注意下列生難字詞:

(1)紀:

一紀為十二年。

(2)向北風:

王粲家鄉山陽高平在麥城之北,故云。

(3)荊山:

在今湖北省南漳縣,漳水發源於此。

(4)昔尼父兩句:

尼父,即孔子。

孔子在陳絕糧,曾歎息說:

“歸歟!

歸歟!

”(見《論語·公冶長》)。

(5)鐘儀句:

鐘儀,楚國樂官,為晉所俘,晉侯使之彈琴,仍操楚國樂調。

《左傳·成公九年》:

“樂操土風,不忘舊也。

(6)莊舄句:

據《史記·陳軫傳》,越人莊舄在楚國做大官,病中思鄉,仍發出越國的語音。

~第二節結束~

~第三節~

(三)第三段--

1.提問學生第三段生難字詞之意義,教師再作補充說明。

2.指名學生是講第三段課文,並略述本段大意,教師隨機訂正。

3.教師範講第三段課文。

特別注意下列生難字詞:

(1)河清:

據《左傳·襄公八年》,逸《詩》有云:

“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古以黃河水清喻時世太平。

(2)懼匏瓜句:

《論語·陽貨》:

“(子曰)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以匏瓜徒懸喻不為世用。

(3)畏井渫句:

《周易·井卦》:

“井渫不食,為我心惻。

”渫,除去井中汙濁。

井渫莫食喻己雖潔其志而不為世用。

(4)闃:

寂靜。

(5)忉怛:

悲痛。

憯惻:

悽傷。

丙、綜合活動

1、深究與鑑賞

(1)形式方面:

1.字義比較-

(1)聊:

A.姑且

B.依賴-

C.閒談-

(2)宇:

A.房屋-

B.上下四方、空間總稱

C.人的儀表、風度-

(3)仇:

A.匹敵-

B.姓氏-

C.敵對的人-

(4)彌:

A.終止-

B.充滿-

C.填補-

D.遠—

E.更加—

F.姓氏-

(5)信:

A.實在-

B.誠實不欺-

C.憑證-

D.書札—

E.使者—

(6)曾:

A.語助詞-

B.竟然-

C.增加-

D.尚且—

E.曾經—

F.重疊的-

(7)任:

A.承受-

B.派任-

C.職任-

(8)軒:

A.窗子-

B.屋簷-

C.車子-

D.車子高起之處—

E.高的—

(9)極:

A.窮盡-

B.至、到-

C.盡頭-

D.很、甚—

2.講解文中精句句意-

(1)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登上這座樓來眺望四周,暫且在閒暇的時光消解憂愁

(2)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

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

攜帶著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臨著彎曲的沮水的長長的水中陸地。

背靠著高而平的廣大的陸地,俯臨水邊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

(3)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但即使(這裏)的確很美卻不是我的鄉土,又怎麼能夠值得我在此逗留。

(4)遭紛濁而遷逝兮,漫踰紀以迄今。

(我因為)逢上紛亂混濁的亂世而遷移流亡(到這裏),到現在已經超過漫長的十二年。

(5)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

鐘儀被囚禁(在晉國)而演奏楚國的地方樂曲,莊舄(仕楚)做了大官雖在並呻吟卻還發出越地的聲音。

(6)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人思念故鄉的感情是相同的,豈會因為窮困還是顯達而表現不同?

(7)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擔心像葫蘆瓢一樣徒然掛在那裏(不被任用),害怕清澈的井水無人飲用。

(8)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

氣交憤於胸臆兮,悵盤桓以反側。

(我的)心情淒涼悲愴而且感傷,心中也充滿了憂傷和悲痛。

(於是)沿著臺階走下樓來,心中卻氣憤難平。

(一直)到了半夜還不能入睡,惆悵徘徊翻來覆去睡不著。

3.講解本文修辭技巧-

(1)譬喻

B.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借喻)

(2)排比

C.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州。

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

D.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

E.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

(3)對偶

F.北彌陶牧,西接昭丘。

華實蔽野,黍稷盈疇。

(4)用典

A.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

B.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

~第三節結束~

~第四節~

4.本文作法特色

提問學生本文作法之特色,指名學生回答,共同討論訂正,由教師歸納補充。

(1)全賦結構嚴謹,脈絡分明,“憂”貫始終

(2)把內心感情的抒發,與有明暗虛實變化的景物描寫結合起來,或情隨景遷,或因情設景

(3)利用了大量典故。

由於這些典故與作者的身世遭際相吻合,所以自然貼切,並無鋪陳堆砌之感

(2)內容方面:

1.指名學生講述本文要旨,提覆討論訂正

全文要旨:

因作者身當亂世,親歷離亂,又懷才不遇,宏圖難展,所以賦中充盈著沉鬱悲憤的失意之歎。

但這種情緒並不消沉,它源于作者乘時而起、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是建安時代知識份子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的反映。

2.指名學生講述各段要旨,提付討論訂正。

各段大意:

第一段:

鋪陳荊州地區富美景色,點出內心的愁情。

第二段:

寫思戀故鄉而懷歸的迫切心情。

第三段:

寫時光易逝,社會動盪,懷才不遇,更添內心痛苦。

3.問題討論:

◎請比較魏晉小賦與漢大賦在文學形式和內容上的不同。

◎自王粲登樓作賦後,登樓就與憂愁聯繫起來了,“王粲登樓”也成為了歷代文人表達憂思的常用典故。

滕王閣、黃鶴樓和岳陽樓被譽為中國“江南三大名樓”,千百年來,因之而起的名詩、名文、名聯、名帖、名匾數不勝數。

請列舉你熟悉的“樓閣詩文”,仔細體會中國文人登高望遠時的特殊情感。

二、應用練習:

1.指導學生就本文中之修辭法各造一句:

A.譬喻修辭格

B.轉品修辭法

C.誇飾修辭法

D.排偶修辭法

E.映襯些詞法

F.轉化修辭法

2.作文練習:

指導學生課後就本文題旨、寫作技巧配合自己經驗作文一篇。

3.指導學生熟讀本文。

三、美讀課文

1.指定美讀能力較高的同學範讀,其餘靜聽欣賞。

2.次指導表情的讀法後再範讀。

四、繳閱筆記:

1.令學生整理筆記,送繳教師批閱

2.歸納指正筆記錯誤之處

五、單元測驗:

1.依具體目標所擬定之試題另找時間測驗後,教師宣布標準答案,學生自行訂正。

2.統計成績,研判錯誤之處,實施補救教學。

六、新課文預習指導。

(指導項目略)

 

5

 

10

 

5

 

5

 

10

 

15

 

10

 

20

 

20

 

5

 

10

 

15

 

20

 

10

 

5

 

5

 

10

 

10

 

15

 

5

 

 

指名學生回答

 

指名學生發表

 

指名學生發表

 

指名學生發表

 

指名學生發表

 

指名學生發表

 

指名學生發表

 

指名學生回答

 

指名學生發表

 

指名學生發表

 

指導學生進行討論

 

指導學生練習

 

指導學生朗讀

檢查學生筆記

 

依照評量進行

 

本階段活動於前一課結束後5分鐘內進行

附錄:

一、相關名句

1.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王粲•登樓賦)

2.錦城雖云樂,不如早歸家。

(李白•蜀道難)

3.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李頻•渡漢江)

4.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名朝又一年。

(高適•除夜)

5.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6.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黃鶴樓)

7.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蘇軾•永遇樂)

8.青山歷歷鄉國夢,黃葉瀟瀟風雨秋。

(元好問•夢歸)

9.十年蹤跡渾無定,莫更逢人問故鄉。

(金誠•江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