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4170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有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史记》体大思精,▲,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情节,展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史记》的人物传记以时间为序,又兼顾传记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的原则,有分有合,前后呼应。

这种巧妙而高超的编排,使得叙事脉络▲起伏、婉转多变,体现出史实记述和史家理念的统一。

A.星罗棋布人以群分明灭B.包罗万象人以群分明晰

C.星罗棋布以类相从明晰D.包罗万象以类相从明灭

2.下列各组诗句中,运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3分)

A.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B.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C.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D.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3.下列各句中画线处不需要删去的一项是(3分)

A.接着是整个城市被火山熔岩淹没,直到1709年才被一些考古学家将这个城市发掘出来。

B.对于这件丑闻,我看不能再隐瞒了,一定要公诸于民众。

你要是还不采取补救措施,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C.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D.在几座城门均被国民党关闭的情况下,请愿学生在中正门向军警发起强大宣传攻势,终于感动守城军官,打开铁锁,冲出城门。

4.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游于水滨,祭祀、沐浴,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如《兰亭集序》: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B.古代男子常在字的前面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

伯牙、仲尼等;女子在姓的前面加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孟姜、叔姬等。

C.古代讲到亲戚关系时,常常用丧服的差别表示亲疏远近。

如李密《陈情表》: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D.古代祭祀时,用羊、豕作祭礼叫太牢,牛、羊、豕齐全的叫少牢。

如欧阳修《伶官传序》: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5.下列对文学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赏析】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诗人以沙鸥自况,烘托出天地间一个孤独飘零的形象,深刻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B.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长安晚秋》

【赏析】秋天到来,诗人想起了故乡美味的鲈鱼,却羁旅他乡不能归去。

于是,只能戴着南方人的帽子,学着思念故国的楚囚钟仪的样子,以表达自己浓烈的思乡之情。

C.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赏析】作者对国文老师的描写,看似不敬不雅,但丝毫没有厌恶之意,更多的却是有趣、可爱。

这是在用幽默的笔调,调侃自己所喜欢的尊长,“不敬”中饱含深深敬意。

D.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赏析】此曲以夕阳残照烘托离别的凄凉氛围,又以“遍人间烦恼”夸张地抒发了内心无比的悲伤,最后化虚为实,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异曲同工。

6.下列对漫画寓意理解最完整、贴切的一项是(3分)

A.只要不认为自己吃亏,别人也就没占着便宜

B.贪得无厌者,总为自己的丑恶行为找到借口

C.包容方显美德,宽厚则是你修养气度的体现

D.没有公平合理的分配,社会就没有和谐稳定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楚元王世家

司马迁

楚元王刘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字游。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

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

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枥釜,宾客以故去。

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

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封。

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

“某非忘封之地,为其母不长者耳。

”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

而王次兄仲于代。

高祖六年,已禽楚王韩信于陈,乃以弟交为楚王,都彭城。

即位二十三年卒,子夷王郢立。

夷王四年卒,子王戊立。

王戊立二十年,冬,坐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郡。

春,戊与吴王合谋反,其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谏,不听。

戊杀尚、夷吾,起兵与吴西攻梁,破棘壁。

至昌邑南,与汉将周亚夫战。

汉绝吴楚粮道,士卒饥,吴王走,楚王戊自杀,军遂降汉。

汉已平吴、楚,孝景帝欲以德侯子续吴,以元王子礼续楚。

窦太后曰:

“吴王,老人也,宜为宗室顺善。

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奈何续其后!

”不许吴,许立楚后。

是时礼为汉宗正。

乃拜礼为楚王,奉元王宗庙,是为楚文王。

赵王刘遂者,其父高祖中子,名友,谥曰“幽”。

幽王以忧死,故为“幽”。

高后王吕禄于赵,一岁而高后崩。

大臣诛诸吕,乃立幽王子遂为赵王。

遂既王赵二十六年,孝景帝时坐晁错以適削赵王常山之郡。

吴、楚反,赵王遂与合谋起兵。

其相建德、内史王悍谏。

不听。

遂烧杀建德、王悍,发兵屯其西界,欲待吴与俱西。

汉使曲周侯郦寄击之。

赵王遂还,城守邯郸,相距七月。

吴楚败于梁,不能西。

栾布自破齐还,乃并兵引水灌赵城。

赵城坏,赵王自杀,邯郸遂降。

赵幽王绝后。

太史公曰:

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

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

使楚王戊毋刑申公,遵其言,赵任防与先生注,岂有篡杀之谋,为天下僇哉?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防与先生:

汉时贤者。

7.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始高祖微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B.汉绝吴楚粮道绝其甬道,大破之

C.乃并兵引水灌赵城引以为流觞曲水

D.君子用而小人退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B.幽王以忧死臣具以表闻

C.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不知老之将至

D.为天下僇哉自令放为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中“高祖由此怨其嫂”与《高祖本纪》中刘邦在众臣面前戏弄其父,都体现了刘邦心胸狭隘的特点。

B.汉军平定吴、楚叛乱后,孝景帝没有立吴王的后代为王,只封元王的儿子刘礼为楚王,他就是楚文王。

C.在孝景帝时,因为赵王刘遂犯错,晁错将他贬谪并削去他的常山郡,所以吴、楚叛乱时,刘遂就和他们合谋起兵。

D.篇末的论赞,一改宿命论的陈辞滥调,而特别强调了尊贤、用贤的问题,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奈何续其后!

(4分)

       ▲            ▲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4分)

       ▲            ▲        

11.简要概括楚、吴、赵三国君主的哪些行为导致了自身的败亡?

(4分)

       ▲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

乌夜啼

陆游

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

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①心情。

绣屏惊断潇湘梦②,花外一声莺。

【注】①打马:

宋代妇女的闺中游戏。

②潇湘梦:

出自岑参《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12.简要分析“绿窗斜日偏明”中“偏”的妙处。

(5分)

▲▲

13.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6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司马迁《报任安书》)

(3)陈王昔时宴平乐,▲。

(李白《将进酒》)

(4)槲叶落山路,▲。

(温庭筠《商山早行》)

(5)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

(6)▲,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姜夔《扬州慢》)

(7)柳丝长玉骢难系,▲。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8)▲,就在沉默灭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5-18题。

春如一场梦

鲍尔吉·原野

①每年近春,脑子里会冒出一个念头:

寻找春天从哪里开始。

但春天到底从哪里开始的呢?

②对我住的地方而言,众人所说的春意到三月中旬还没动静。

大地萧索,上面覆盖着衰草,河流也没解冻。

但蹲下看,蒲河的冰已经酥化起层,冰由岩石白化为鸡蛋壳白。

它们白而不平,塌陷处泛黑,浸出一层水。

底层河水与冰的表面相沟通。

这是春天的开始吗?

好像不是,这可算春天来临之前河流的铺垫,与桃红柳绿相距甚远。

或者,这是冬天的结束?

当然是可以这么说,然而冬天结束了吗?

树的皮还像鳄鱼皮一样灰白干躁,泥土好像还没活过来。

③大地寂寥,三月下旬,四周依旧静悄悄。

田野没有绿衣、野花和蝴蝶。

大地仿佛入定了,没谁能改变它。

谁能让小鸟翻飞?

谁能让小虫在泥土上攀爬?

谁能让毫无色彩的大地上开遍野花?

渺小的人类不能,所能者只有春天。

在瞭望春天的时刻,假如你从未经历春天,会觉得春天可能不来了。

回想往年,春天每每像不来了,每每轰然而至。

它之到来如卸车,卸下无数吨的青草,更多的绿叶,一部分的鲜花,更少的小鸟、甲虫和云母片般的轻云。

④我不情愿让春天就这样冲过来了事,不如捕捉一些线索,看它怎样动作。

我在荒地上奔走,虽不种地但比农民还忙,我要找到哪怕一点点绿的痕迹,没有。

坐下来歇息时,却见柳条软了,柳枝在褐色外面敷盖一层微黄。

我跳起来去看那黄的柳枝,此色如韩愈所说“近却无”矣。

手在地上抓两把土,土松软,并有潮湿的凉意。

⑤春天在某一个地方藏着呢。

它藏在哪儿呢?

地虽大,但装不下春天。

天上空空如也,也藏不了一个春。

如果没有误判,春藏在风里,它穿着隐身衣在风里摸一下土,摸一下河水,摸一摸即将罗列蓓蕾的桃树枝,摸一摸理应在春天里苏醒的所有生物。

这就像解除了束缚万物的定身法,万物恍然大悟,穿上花红柳绿的衣衫闯入春天。

⑥去年三月末,我赴长春两日,回来一看,糟了!

荒地的低洼冒出了青草,大地悄悄流淌着青草的溪流。

它们趁我不备,搞了一场偷袭。

我走过去,蹲下,连哭的心都有了。

这才两天的事,你们却这样了!

我本想让青草在我眼皮底下冒出来,接受我的巡礼与赞美,我却去了长春。

知道这个,我去什么长春呢?

大地之大部分仍被白金色的枯草占领,但每一块枯草下都藏着青草的绿芽,它们是今年的春草,无所畏惧地来到了世上。

⑦春天并非因我而来,我却想知道春的来路,然而这像探寻时间的起点一样困难。

⑧后来两天,大地每日暴露一些春的行迹。

桃花迟迟疑疑开了,半白半红,而没开的蓓蕾包着深红的围脖。

连翘是春天的抢跑者,举着明黄的花瓣,堂皇招摇。

若醒得早,会听到鸟儿在曦光里畅谈古今,此乃春之声。

春云呢,它那么薄。

夏日里成垛的云,春天可以扯平覆盖整个天空,如蚕丝一般空灵。

这样说来,春天到了或基本上到了。

但春日并不以“日”为单位,草与木早上与下午已有不同,窗外五角枫的枝条已现青色,上午还不是这样。

夜里什么草变青,什么花打苞,什么树萌芽,完全处在隐蔽战线。

春天太大了,探春不外妄想,知春更是徒劳。

⑨我只不过寻找枝头草尖上面小小的春意,而春天声势浩大地把我堵在了路口。

春天还用找吗?

这么浩荡的春天如洪水袭来,让我如一个逃犯面对着漫山遍野的桃花警察不敢移步。

我不走了,我从前方桃树模糊的绯红里想像它们一朵一朵的桃花,爬满每一棵树与每一根枝条。

再看杨树,它们虽不开花,但结满了暗红的树狗子,树冠因此庞大深沉。

再看大地,仿佛依旧萧索,青草还没铺满大地。

我仍然不知春天到还是没到,桃花占领了路旁,大地却未返青。

春天貌似杂乱无章,实则严密有序地往外冒。

春天蔑视寻找它的人,故以声东击西之战术把他搞乱套。

春天似可见又不可见,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人是搞不赢的。

我颓然坐在杨树下,闭眼听树上鸟鸣,而风温柔地拂到脸上。

我知道,在我睁开眼睛后,春色又进驻了几分,我又有新的发现,这一切如同一个梦。

 (选自2017年3月24日《内蒙古日报》,有删改)

15.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北国春天到来的特点。

(4分)

▲▲

16.作者为什么说“春如一场梦”?

(6分)

▲▲

17.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4分)

▲▲

18.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在“寻找春天”过程中的情感脉络。

(6分)

▲▲

六、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0题。

要看文物戏精,更要看文化正剧

封寿炎

①日前,随着《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持续刷屏,一批沉睡了千百年的文物一夜爆红,被千千万万网友所熟知。

正襟危坐于博物馆里,乏人问津、日渐蒙尘;化身“戏精”,则分分钟晋身“网红”,家喻户晓。

从传播量来衡量,《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是成功的。

当然,这种思路传承有自。

《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如果国宝会说话》两部纪录片一庄一谐,帮助文物攻城略地,大量“圈粉”。

到了《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这些古老的文物更是化身为铺天盖地的表情包,深度渗透到社交网络之中。

从文化传播和普及的角度来说,哪怕它是一则广告,这次传播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②借助“戏精”人设,文物们混了个脸熟,但它们在本质上并不是插科打诨的谐星,而是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艺术价值,挑大梁演正剧的“严肃艺术家”。

只不过,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它们板起脸孔演正剧,所以只好放低身段扮演一回谐星,先把目光争夺过来。

现在,目光聚焦到它们身上了,观众也走进剧院了,接下来,它们最擅长表演的历史文化正剧,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好好欣赏吗?

③对观众来说,是否把目光投向文物,这是一个意愿问题。

但能否走进文物的世界,理解、领悟文物身上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艺术价值,除了意愿之外,还有一个鉴赏和理解的门槛问题、能力问题。

④文物固然是“物”,但关键是“文”。

要真正走进这些文物的世界,理解它们的历史地位、文化内涵、审美价值,需要观众丰富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鉴赏能力。

⑤玉器可能只是一件把玩之物,但高古玉却被奉于博物馆里的庄严殿堂。

为什么?

因为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古代社会,玉器是神圣的礼器,被古人视为天与人、人与神之间的“灵媒”。

在祭祀仪式上,玉器成为天人之间、人神之间沟通交流的媒介,是国之至宝。

哪怕同样是随身携带把玩的物品,在注重伦理道德的古代社会,玉器也成为完美人格和高尚精神的象征——玉有五德,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同理,今天看起来硕大笨重的青铜器,在古代也是国之重器。

“问鼎”的典故,就说明了鼎不但是一国之宝,而且还是一国政权的象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如果不了解中国独特的玉文化、青铜文化,面对一件玉器文物、青铜器文物的时候,就很难真正理解它、鉴赏它。

⑥文物除了记载着古代的家国大事之外,还记载着古人的日常生活。

在“文物戏精大会”里露脸的说唱俑,就相当于一扇时空大门。

打开这扇大门,我们就可以走进古人色彩斑斓的日常生活。

古人尤其是古代文人把哲学思想、文化审美、精神情感都融汇于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之中,把生活艺术化、美学化,形成充满哲学内涵、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的东方生活方式。

如果观者具备足够的文化素养,就可以经由这一件件文物之门,走进那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历史时空。

⑦一场“文物戏精大会”,激发起千千万万人对文物的兴趣。

然而,在“混个脸熟”之后,还要继续探索新的方法和模式,使人们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脉络、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毕竟,谐剧虽然欢乐有趣,但要说营养价值,还得是正剧。

(选自2018年5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9.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6分)

▲▲

20.结合文章,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6分)

▲▲

七、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常常因为不懂得敬畏而犯错。

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学会敬畏规则,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2.B3.C4.D5.B6.A7.D8.C9.C

10

(1)(吴王)如今却带头率领七国叛乱,扰乱天下,为什么还要让他的后代继承王位!

(一句1分,语句通顺1分,共4分)

(2)庭院中先是扎上篱笆,不久又砌成了墙,一共变动了两次。

(一句1分,语句通顺1分,共4分)

11.拒纳谏言;违背礼法。

(每点2分,共4分)

12.“偏”表示与意愿相反(偏偏)(1分)。

绿窗外斜阳依然明亮,主人公却嫌时间过得太慢(2分),巧妙地表现出主人公的空虚无聊、孤独寂寞(2分)。

(共5分)

13.直抒胸臆,“冷落”和“阑珊”表现出主人公的情绪低落;用典,“潇湘梦”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公因思念心上人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借景抒情,莺声打断了好梦,表达出主人公的失落惆怅。

(每点2分,共6分)

14.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仲尼厄而作《春秋》(3)斗酒十千恣欢谑(4)枳花明驿墙(5)叶底黄鹂一两声(6)纵豆蔻词工(7)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8)不在沉默中爆发

15.姗姗来迟;悄悄酝酿;轰然而至;严密有序。

(每点1分,共4分)

16.苦苦寻找,不得线索;突然来临,不断变化;似有若无,把握不住。

(每点2分,共6分)

17.运用拟人、比喻手法,从视觉、听觉多角度展开描写,刻画出桃花、连翘的美妙和鸟儿啼声的动听,表现了作者对盎然春意的惊喜。

(每点1分,拟人、比喻对一个即可,共4分)

18.

(1)春天临近,总有寻找的冲动;

(2)努力寻找,不甘心春天突然而至;(3)被春天“偷袭”,非常懊悔;(4)探春失败,坦然接受;(5)春天来临,震惊陶醉。

(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共6分)

19.首先,肯定了文物戏精在文化传播和普及中的积极意义,并提出相关思考;其次,指出真正走进文物世界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鉴赏能力;最后,强调文化正剧在文化传播中不可取代的作用。

(每点2分,共6分)

20.肯定谐剧的趣味性,也指出了其局限性;正剧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艺术价值;作者希望观众能真正地理解文物、鉴赏文物。

(每点2分,共6分)

2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