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儿科护理知识4biji.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875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篇儿科护理知识4bij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三篇儿科护理知识4bij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三篇儿科护理知识4bij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三篇儿科护理知识4bij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三篇儿科护理知识4bij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篇儿科护理知识4biji.docx

《第三篇儿科护理知识4bij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篇儿科护理知识4biji.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篇儿科护理知识4biji.docx

第三篇儿科护理知识4biji

儿科护理知识(四)

儿童伤口疼痛的护理

有效处理疼痛的重要性常常被医护人员低估。

儿童术后伤口的疼痛对其有直接的心理影响,对患儿的家人也有身体和情绪上的影响。

目前许多患儿都带着未愈的伤口出院,如阑尾切除术、矫形外科手术或烧伤、擦伤,这就要求在社区医院得到处理。

  对疼痛的反应疼痛的心理影响和换药时所经历的焦虑主要取决于

患儿本身。

不能认为同样年龄、同样手术的患儿就会经历同样程度的疼痛。

患儿的年龄、他们在医院的经历、手术性质和外伤的后果及以往的家访经历都会影响到他们对疼痛的反应,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态度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

重要的是社区护士要与照看患儿的家庭成员进行交谈,对他们和患儿(如果患儿在合适的年龄)讲解整个换药程序。

在换药前花太多时间讲解也许会引起患儿的担心,护士应根据自己对患儿和其家庭的了解来判断一些问题是否应该在换药后回答。

  疼痛的评估为了有效地控制伤口疼痛,需要评估疼痛的水平。

一些生理体征,如脉搏加快,血压增高、面色苍白、出汗等都显示患儿有疼痛。

年龄过小的患儿可能难以准确地量化疼痛程度,护士可以结合患儿的表述和观察他们的行为和表情以得到较准确的疼痛程度的估计,同时还要重视其父母的意见。

记录每次换药时对疼痛的评估,才能对换药方式及止痛的应用提供依据。

  止痛患儿在换药之前就接受足够的止痛药也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一些止痛剂(如扑热息痛)在换药前30min至1h给药才能控制疼痛。

护士应指导患儿双亲熟悉止痛剂的应用。

为保证能及时拿到止痛剂并在最佳时间给药,护士可用移动电话在家访以前与患儿父母沟通,从而避免一些人为的影响因素。

  敷料的选择接触伤口的敷料与疼痛程度有一定关系。

常用的伤口敷料有藻酸盐、水胶体、薄膜以及泡沫敷料等。

藻酸盐敷料可减轻换药时产生的不适,且容易去除;水胶体敷料可用较长时间,因而减少换药次数;部分深度烧伤和擦伤的患儿,用透明薄膜敷料可减轻疼痛,并有利于观察伤口情况;泡沫敷料可用于渗出物较多的伤口,从而减少换药次数。

  换药患儿早期出院在家进行换药,

  由于和睦的家庭气氛可使患儿放松而减轻疼痛。

在换药前获得患儿的信任和合作也非常重要,护士通常用玩具、书、录像可与患儿建立融洽的关系。

如果患儿和双亲有参与换药的意愿,在适当情况下可满足他们。

可以允许某些患儿自己拿掉敷料并观看换药的全过程,但有些患儿在注意力被分散时会应付得好些,所以应视患儿的情况区别对待。

患儿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可以参与换药,这在护士缺少玩具或书的时候很有帮助。

  小结疼痛可以延误伤口愈合,因此对伤口进行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对小儿疼痛水平可能难于精确地估计,但与家庭和患儿的合作有利于准确地评估,社区护士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去达到这个目的,并严密计划家访时间。

一例成功的伤口护理,必须满足患儿的情感需要,同时在换药时使其没有疼痛和焦虑。

小儿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怎样护理

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孩子,应遵照医吃应用抗生素,最好连续使用1周,有高热者可同时酌情用退热药。

  在鼓膜尚未穿孔时,可用1%酚甘油,减少疼痛;已穿孔者,则可用抗生素滴耳药,如0.5%卡那霉素或2.5%氯霉素,或滴眼药水于耳内,每日滴3-4次,连续数天直至不流脓为止。

但滴药前应先揩去耳道内的脓液(可用过氧化氢即双氧水揩)。

滴药时,使病侧外耳孔向上让耳药在耳道内滞留数分钟,以易于进入中耳内。

  在鼓膜没有愈合之前,应避免污水进入耳道,故不宜游泳。

  小儿若反复发作化脓性中耳炎可能会影响听力,故必须注意预防。

在哺乳期,喂哺时应避免奶汁流入耳道内;睡在床上爱哭的孩子,要防止泪水流入耳内;常常感冒的小儿,不要用力擤鼻,以免影响耳咽管。

新生儿硬膜外麻醉特殊护理配合

新生儿具有体形小的特点,护士用双手就可以将患儿扶持稳定,所以,无论患儿怎样扭动,一般都能达到操作要求。

由于新生儿身体、组织柔嫩,而黄韧带富有弹性,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后有明显的落空感,使穿刺针相对固定而挺直。

在穿刺时,随着穿刺的挤压,脊柱向腹侧弯曲,这就需要配合护士在术者穿刺时维持对应的原体位。

此时可用扶患儿双膝的手轻轻顶住患儿腹部,但要求一定不能推患儿,也就是体位固定不能移动。

因新生儿从皮肤到硬膜外腔的距离仅有0.6~1cm,所以,需要配合护士有丰富的经验,穿刺时既要维持住原体位,同时又要随时观察穿刺的深度,“感觉”有落空感时要立即停止用力。

若操作者技术不熟练,可能看不到或者感觉不到落空感。

熟练的配合者若观察到穿刺针已刺入0.5cm以上或针尾已经固定,就要停止用力扶持并提醒麻醉医师测试负压,以免穿刺针穿透硬膜外腔。

在协助新生儿硬膜外麻醉时,一定要等药物全部推完,拔出针后才能将手放松患儿,不要急于贴针孔敷料而使患儿扭动,造成穿刺针脱落。

  

特殊患儿的配合?

 

1、对意识清醒状态患儿硬膜外麻醉的配合

  由于患儿处于清醒状态,一般不会影响呼吸,配合者可使患儿头尽量前屈,使下颌贴进胸部皮肤,此时脊柱间隙呈最大程度暴露。

但此类患儿由于术前禁食及病痛等原因,往往哭闹厉害,肢体躁动,这时我们给患儿安抚奶头吸吮,多数患儿可停止哭闹,利于固定体位。

另外,新生儿痛觉的发育尚未健全,往往是穿刺针已进入皮肤,甚至穿刺已成功时患儿才有感觉,开始哭闹。

此时应提醒麻醉医师,固定穿刺针的双手不可过紧,只需轻轻扶住穿刺针即可。

因为新生儿轻微的躁动,都可将穿刺针带出或穿透硬膜外腔,故要等配合护士重新固定患儿后,麻醉医师方可继续操作,以免操作半途而废,甚至出现全脊髓麻醉的严重后果。

  2、对麻醉状态下的患儿(包括给基础麻醉或气管插管患儿)硬膜外麻醉的配合

  气管内插管+硬膜外麻醉,是便于管理和安全稳定的麻醉方法。

对于一般情况较差或行开胸手术的患儿,例如,食道闭锁病人往往先进行插管全麻,然后再进行硬膜外穿刺。

给此类患儿穿刺时,可将患儿头稍后仰,在贴近床面一侧的颌下垫一小圆枕,使气管插管保持平直以保持正常呼吸。

由于患儿已行全麻插管或给了基础麻醉,此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用自制简易呼吸囊保留自主呼吸的患儿,要注意呼吸囊的起伏波动情况;使用呼吸机的患儿,要注意呼吸机的工作状况。

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脱管现象,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对腹胀患儿硬膜外麻醉的配合

  当新生儿腹部膨隆明显(例如巨结肠危象病人),通过5例病人配合认为,此类病人往往腹胀明显甚至腹部皮肤发亮,这时轻微的挤压都可造成呕吐或呼吸困难。

配合硬膜外麻醉操作时应注意使新生儿双膝弯曲,贴近腹部时要适度,维持穿刺体位,将脊柱固定即可。

此时可将患儿肩及臀部稍向腹部弯曲,在穿刺时适当顶住患儿胸部,切忌将患儿双膝用力挤压腹部,以免造成呕吐及意外的并发症。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    

  1高热的护理高热时应绝对卧床休息,鼓励多饮水。

对体温>39℃的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可行人工冬眠,减少机体的消耗。

  

  2脱水疗法的护理应用脱水药物时,需严格执行医嘱,滴速宜快,并应观察有无脱水过度造成的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情况,如发现应及时通知医生。

在应用脱水药物时,防止深入皮下,造成局部组织水肿和坏死。

  

  3呼吸道的护理主要用于昏迷的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位,肩下垫一小软枕,头稍后仰并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及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坠积性肺炎和窒息。

对分泌物多、痰液黏稠的患儿,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必要时吸痰。

    4惊厥的护理除采用呼吸道护理的主要措施外,应同时给予大流量吸氧,因惊厥时呼吸暂停、脑细胞缺氧易导致脑水肿,造成恶性循环而加重病情。

置牙垫,防止舌咬伤。

手掌内放棉花团,防止抓伤皮肤。

  

  5瘫痪的护理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每2h翻身1次,并按摩骨隆突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特别是大小便失禁者,每次排便排尿后,用温水洗臀部并用软布沾干,及时换洗尿湿的衣裤、被褥,保持其干燥,减少物理性刺激,以防发生臀红和褥疮。

同时,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督促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

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加强保护措施,防止碰伤。

  

  6精神异常的护理向患儿介绍环境,多与之接触,以减轻其不安与焦虑。

纠正患儿的错误概念和定向力错误,如患儿有幻觉,应询问幻觉的内容,给予采取相应的措施  。

  7口腔的护理对于清醒患儿,鼓励其经口进食,要勤漱口以防发生口腔炎及口腔溃疡。

对于昏迷患儿,每日进行2次口腔护理。

对已发生溃疡者,用2%的龙胆紫涂患处,口唇干裂的涂石蜡油。

    

  8饮食的护理对昏迷不能进食的患儿,除静脉补给正常的生理需要量外,应及早鼻饲,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全流饮食。

    9眼睛的护理昏迷患者两眼不能闭合时,应用油纱布或生理盐水纱布遮盖,以免角膜干燥受伤或眼内落入异物,造成损伤。

  

  10输液及心理护理保持静脉通路通畅,控制液体输入量,保护血管。

输液应从远端小静脉开始,并根据病情及药液的不同掌握好输液速度,以防出现心衰及肺水肿。

小儿脓胸术后胸腔冲洗的护理

心理护理

  1.患儿及家长对手术及术后胸腔冲洗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担心效果不佳。

冲洗过程中因溶液的温度及药物刺激,患儿出现胸闷,刺激性咳嗽,常拒绝继续冲洗,不能坚持配合治疗。

故冲洗前对每例患儿及家长讲解局部用药的优点,胸腔冲洗的目的、方法;冲洗中出现不适,采取相应措施。

对年幼欠言语表达能力的患儿,应观察其“非言语”的表现,领会患儿的用意,借其父母的影响力指导患儿,使之配合治疗。

  2 操作方法的改进

  常规方法为50ml注射器抽吸药液经冲洗管直接推入,但因用药量大,操作繁琐,易漏药液,操作中易污染,冲洗管与注射器乳头连接处易进入空气而致气胸。

改进法用一次性输液器滴注。

输液器前端与冲洗管连接处,用一次性引流袋的锥形管连接2cm引流管,使其各连接处紧密,杜绝漏液及空气进入。

  3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随时调整位置,如有阻塞可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

脓胸冲洗时引流管通畅,但未见引流液,应在严格消毒下将胸管转动方向或稍将胸管送入脓腔内。

冲洗中如引流液从引流管与周围皮肤之间漏出,应严格消毒后用油纱填塞胸管与周围皮肤缝隙,并更换敷料。

每日更换胸腔引流瓶,以便了解脓苔、絮状物的情况及引流物与冲洗液量出入是否相等,以免造成胸腔积液。

如有出入量不相等,应及时查找原因,予对症处理。

本组40例未发生胸腔积液。

  4 胸部体征的观察

  胸腔冲洗的前期因药物刺激,患儿呼吸频率加快、幅度变浅,应观察胸廓活动度、呼吸频率,听双肺呼吸音。

在观察中指导患儿正确呼吸。

  5 冲洗时体位选择

  在冲洗2~4h内取半卧位,以免冲洗液刺激致呼吸改变,患儿逐渐适应后,可取头高位,左、右侧卧位交替,注意引流管勿受压,1~2h更换体位1次,使药液到达脓腔各面。

惊厥患儿该怎样护

惊厥患儿该怎样护理

  惊厥是大脑神经元暂时性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发作时,孩子会失去知觉,全身抽动发挺、两眼上翻、牙关紧咬、头向后抑,甚至大小便失禁。

  惊厥以4岁以下儿童多见,可分为有热惊厥和无热惊厥两类。

小儿以高热引起的惊厥较多见,常常发生在体温骤然升高的第一天,39度以上的高热最易发生。

  碰到孩子抽筋,家长往往惊恐万分、束手无策。

下面简要介绍发生惊厥时的紧急处理方法,可使你摆脱困境。

  先把发生惊厥的孩子放到平坦、较宽敞的地方,如大床上或地板上,使其头偏向一侧,同时解开衣领,以使其呼吸道通畅。

  用拇指掐压患儿的人中穴,同时取一筷子,外面包一层清洁的布或纱布,插在两侧或一侧上下大牙之间,以防止舌咬伤以及舌后坠引起的窒息。

但如果患儿已咬紧牙关,则不宜强行撬开。

  取冷湿毛巾大面积敷于额头,5至10分钟换一次,如有冰敷带或酒精则更好。

冰带敷额,酒精擦额部、腋下、大腿内侧等大血管处,以利迅速散热降温。

  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内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

  经经上降温上痉处理后,惊厥多会很快停止。

当然上述这些措施都只是权宜之计,经过紧急处理之后,家长应立即把患儿送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及早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和护理

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和护理

  免疫常识:

儿童计划免疫 哪些孩子不能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是用各种疫苗、菌苗或类毒素,注射到健康的婴幼儿的身体里,使小儿增强相应的抗病能力。

  预防接种后小儿常会产生一些反应……>>预防接种后的反应

  1、局部反应:

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

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

反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已管发炎。

  

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

轻的直径小于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间,超过5厘米为重反应,这种反应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大。

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

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

并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

如局部感染时可涂龙胆紫药水。

  2、全身反应:

首先表现就是发烧,轻的37-37.5℃,中的37.6-38.5℃。

39℃以上为重的。

除此之外,部分小儿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

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

一般体温恢复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自行消退。

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注射预防针后要加强护理。

  1.要好好休息,不要跑跳过多。

  2.保护打针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抓。

  3.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

辣椒等。

  4.多喝开水。

  5.家长随时观察小儿接种后的反应。

  怎样减少预防接种后的反应?

  大多数疫苗接种后是不会引起严重反应的,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预防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重不同的反应。

主要的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发生过敏反应也是很少的。

  为了保证安全,减少反应,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

如果孩子有病,就暂时不要接种。

例如,发热时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腹泻时不要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空腹饥饿时不宜打预防针,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严重反应。

打针前做好孩子的工作,让勇敢的孩子先打,以消除胆小孩子的紧张害怕心理。

打针后二至三天内应避免剧烈活动,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洁卫生。

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需要间隔的预防接种

  常常家长会问到小孩最近种了卡介苗,现在能不能服小儿麻痹糖丸,或注射其它预防针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确是一个应该重视的实际问题。

  由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可以实行人工自动免疫的传染病日益增多,过去一般规定:

不同品种的二种死苗间接种必须间隔一星期;不同品种的二种活苗间接种必须间隔四星期以上;活苗接种后二星期方可按种死苗。

  但是近年经过很多科学家的研究,已制成几种多联多价的疫苗或菌苗,只需同时一次注射就可使人体产生对几种传染病的免疫力,如儿童常用的百白破三联苗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接种的麻烦。

也有采用不同接种途径来避免二种制品的相互干扰,达到几种制品同时联合免疫的目的,减少预防接种中的矛盾,如三、四个月的婴儿一方面口服小儿麻痹糖丸,另一方面可同时皮下注射百白破三联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目前其余的接种仍需按以前的规定进行,避免互相干扰影响接种效果。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低出生体重儿(LBW)指初生1小时内体重小于2500g者,其中体重小于1500g者又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000g又称超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以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多见,死亡率高。

我院于2006年2月至2007年11月共收治15例,其中死亡2例,自动出院3例,成活出院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8例,女7例,有11例为早产儿,最大出生体重为2300g,最小为1100g。

2.护理体会

2.1  保暖

患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差及皮下棕色脂肪少,以及体表面积相对大,易散热,患儿体温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做好保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2.1.1应尽早放入婴儿暖箱中保暖,以降低氧耗量和散热量,并根据体重设定暖箱温度,一般体重在1501-2000g者,暖箱温度在30-32℃;体重在1001-1500g者,暖箱温度在32-34℃;体重小于1000g者,暖箱温度在34-36℃。

监测患儿体温,保持体温在36-37℃之间。

2.1.2各项治疗,护理尽量在暖箱内集中进行,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若没条件者,则应加强保暖,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2.2呼吸管理

2.2.1患儿多为早产儿,呼吸系统不完善,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差,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对于呼吸暂停者,我们给予轻弹足底或抚摸脊背的良性刺激,有缺氧症状者,可采用低流量间断给氧,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以防发生氧疗并发症。

2.2.2患儿可因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较弱,易患吸入性肺炎或反流引起窒息,因此,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右侧位,头偏向一侧,适当垫高肩部,严密观察,以防呕吐物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3预防感染

因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抵抗力差,极易发生感染而死亡,因此,预防感染是十分重要的。

2.3.1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室内桌面,门窗,暖箱及接触患儿的一切物品均应用湿式含氯消毒剂擦拭,医务人员有患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染者禁止入内,所有操作集中进行,且接触患儿前医务人员双手严格消毒,母亲喂奶前要洗净双手。

2.3.2加强皮肤护理:

患儿的衣服,尿布宜用干净,柔软易吸水的棉布,衣服要宽松无纽扣,以防擦伤皮肤,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必要时涂油保护。

脐带脱落前后都要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严防脐部感染。

2.4.合理喂养

对于吸吮力好,吞咽反射健全的患儿,应给予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支持母乳喂养。

对反应差,吸吮能力弱者,可将母乳挤出来,采用滴管滴入授乳,对无吞咽反射的患儿应用鼻饲管注入新鲜母乳,乳量,次数应逐渐增加并视情况由静脉供给充足的水份的热量。

2.5病情观察

低出生体重儿病情变化快,认真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稍的温度及大小便情况。

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和进展的程度,及时报告医生,光疗者加强护理,仔细观察。

在输液过程中,使用推注式输液泵,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观察并记录,防止医源性高血糖、低血糖的发生。

3小结

总之,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较高,要提高存活率,除治疗措施正确外,还需要护理工作人员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新生儿口腔护理常识

当新生儿娩出之后,在开始呼吸之前,应迅速清理口、咽、鼻等处的黏液或血液,防止其吸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方法多采用纱布裹住小指伸入口内,轻轻擦吸;或用耳科之洗耳球的尖端插入鼻内,吸出黏液;或用去掉针头的头皮针导管接注射器抽吸。

  做上述处理时动作务必要轻,因新生儿皮肤稚嫩,稍有不慎致皮肤破溃,可引发全身感染。

  祖国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水煎拭口并少许内服,具有良好的清洁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皮肤黏膜及胃肠道感染。

如黄连煎水拭口并内服少许;银花甘草液拭口,并内服少许黄连煎汁,以清脏腑之毒,防止胎毒遗患。

  新生儿时期,由于哺乳或溢奶的缘故,小儿的口颊内或舌上常有残留的奶块。

有些家长喜欢用纱布蘸水去擦,这是极其错误的。

因为稍不留意,粗糙的纱布就会损伤孩子稚嫩的口腔黏膜,严重者会引起口腔感染甚至败血症。

遇有这种情况时,可给小儿喝少许温开水,奶块即可被冲去。

  如果发现孩子口腔有一些白色类似奶块的膜状物,用上述方法又冲不去,且孩子烦躁,吃奶时哭闹,口气热,流涎,甚至有低热等症状,这有可能是被霉菌感染而引发的鹅口疮。

遇有这种情况时,也千万别用纱布擦,可用棉签蘸龙胆紫涂口,每日1~2次;也可将制霉菌素药片压成粉末状,用白开水化为乳悬液涂口,每日5~6次;还可用野蔷薇花、鲜藿香、鲜竹叶等适量煎水涂口,每日3~4次,均可很快奏儿。

涂口时应注意不要在喂奶后立即进行,以免引起孩子恶心呕吐。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休息

1)起病2周内患儿应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方可轻微活动;

2)病后1-2个月内活动量宜加限制,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尿内红细胞减少,血沉正常可上学,但应避免体育活动。

3)尿内红细胞正常后,恢复正常的生活。

2.饮食  饮食应根据病情加以选择,予以高糖、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和脂肪的低盐饮食,在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以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1)发病初期患儿水肿、血压高、尿少,应选择无盐饮食,为了调剂口味,可加一些无盐酱油;

2)如水肿消退,可改为低盐饮食,就是一半是无盐菜,一半是正常咸味菜,两种合并在一起就是低盐菜了。

用碱做的发面馒头也属有盐食品,不要给患儿吃。

3)有水肿、尿少时还应限制饮水量。

4)尿少时,因身体内含氮的废物及钾不易排出体外,所以急性期要适当限制蛋白质和含钾食物,如橘子的含钾量较高,因此就不要吃或少吃。

 

3.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尿量、尿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留尿标本送

1)注意观察尿量、尿色:

患儿尿量增加,肉眼血尿消失,提示病情好转。

如尿量持续减少,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要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病初1个月内,每周留尿标本作尿常规检查1-2次,留取每天晨起第一次尿较好。

2)观察血压变化,若血压出现突然增高、剧烈头痛、头晕眼花、呕吐等,提示并发了高血压脑病。

3)密切观察呼吸、心率或脉率等变化,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

监测生命体征的改变,要警惕严重循环充血、急性肾功能不全等的发生,并作透析前心理护理。

4.注意治疗效果和药后反应

应用降压药利血平后可有鼻塞、面红、嗜睡等副作用。

应用降压药的患儿避免突然起立,以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应用利尿剂后,要注意有无大量利尿,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5、健康教育:

1)向家长及患孩宣教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强调控制患儿活动是控制疾病进展的主要措施,尤其是前2周。

2)急性肾小球肾炎虽然90%以上能治愈,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链球菌感染,是预防的关键,如患扁桃体炎、皮肤感染等疾患时要进行及时彻底的治疗。

3)定期门诊随诊,定期查尿Rt。

早产儿需哪些特别护理

凡低体重儿应与正常新生儿分开,如有条件,可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处理。

  一、保暖早产儿室温宜24~28℃,相对湿度60%左右。

要求体温保持在36.5~37℃(肛温),凡低体重在2000g以下者,应放入暖箱保暖。

若无暖箱,可用热水袋、盐水瓶、烧砖等保暖。

暖箱使用前必先通电预热,一般通电2小时左右才能使箱温稳定,须待箱温稳定后才能把新生儿放入。

箱温根据出生体重、体温、出生天数及生活力强弱来调整。

一切护理操作均应在暖箱内执行,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并注意箱温及湿度。

当体重增至2000g以上,体温稳定,且喂养及一般情况良好时,方可考虑搬出暖箱,但仍应密切观察,注意体温、体重增长及吸吮哺乳等一般情况。

  二、氧气供应早产儿易有呼吸不规则、小样儿多有宫内窒息史,故生后维持呼吸道通畅和给予氧气吸入是重要的处理措施。

间断供氧以能解除青紫为宜,不必长期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

用氧浓度控制在30~40%,以维持动脉氧分压在50~80mmHg(6.7~10.6kPa)为宜。

凡遇哺乳时发绀的早产儿,可在喂哺前吸氧数分钟。

对1000g以下的早产儿,若氧浓度高达50~60%,易导致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症和慢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若供氧过多,能加速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