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题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857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题3.docx

《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题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题3.docx

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题3

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知能评估

一、选择题

1.(2011年厦门质检)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解析:

内环境pH维持在适宜范围内,内环境稳态维持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内环境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答案:

B

2.(2011年泰州调研)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解析: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的调节。

内环境渗透压、pH和温度等保持在适宜范围之内,为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创造了条件,这种稳态遭到破坏后,酶就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

D

3.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

解析:

本题考查人无氧呼吸的产物及人体中的酸碱缓冲物质。

在长时间运动或进入高原等缺氧条件下,人体部分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酸性物质——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引起pH的略微下降,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血浆中的NaHCO3。

答案:

B

4.(2010年高考安徽理综)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

/HPO

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解析:

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尿量增加,引起内环境的渗透压上升而使内环境渗透压恢复正常;内环境中有许多由缓冲物质构成的缓冲体系,其主要的缓冲对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

D

5.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解析:

考查红细胞的结构和理解推理能力。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是细胞内的蛋白质,当红细胞由于某种原因破裂后,血红蛋白就会释放出来进入血浆,使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升高,根据题意,D是最可能的,其余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答案:

D

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解析:

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知识。

食物消化后,才能被小肠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经主动运输进入血液,再运输到全身各处被机体利用。

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人体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如由于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而使pH稳定在7.35~7.45之间,体温保持在37℃左右,渗透压约为770kPa。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之一。

答案:

B

7.(2011年威海质检)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

A.由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是维持稳态恒定不变的因素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系统等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解析:

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只能调节pH的稳态;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正常机体的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系统的调节下,由各组织、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

D

8.

如图所示,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一下BC段变化的原因(  )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掉了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解析:

乳酸进入血浆后,与NaHCO3反应生成了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为弱酸,且能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而排出,而使血中乳酸含量下降且pH基本不变。

答案:

D

9.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肝糖原的形成发生在③中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解析:

图中涉及到肝细胞的生存环境,在进食后葡萄糖会在③中合成肝糖原暂时储存起来,体液①为血浆,内含有血浆蛋白和各种激素,肝细胞的生存环境为组织液,而③为细胞内液,故C选项错误,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在正常情况下维持稳态。

答案:

C

10.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CO

、HPO

等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解析: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答案:

C

11.

(2011年菏泽模拟)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1和结构2中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不同

B.当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C液会减少

C.当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大量累积在C液中时,B液会增加

D.当人进食1小时后,A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会迅速升高

解析:

A液为血浆,B液为淋巴,C液为组织液,1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两者不同;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入组织液,组织液增加;当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在组织液中时,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从周围吸收水分导致B液减少;当人进食1小时后,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升高,为了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胰岛素分泌增加。

答案:

A

12.(2011年南通联考)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①③④B.①③

C.③④D.②

解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随着海水浓度的改变,血液的浓度变化越小的,说明调节内环境的能力越强,反之就越弱。

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甲在海水浓度低时还能维持血液浓度,但稍微高一点就不能调节稳定了,故调节能力其次。

丙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mol/L)时,基本能够维持平衡,说明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________。

试以图示表示出a~d四种物质的交换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d,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

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

a和b之间隔以________,b和d之间隔以____________,b和c之间隔以________,b的来源有________,b的去向有________。

(5)试以简短语言概括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而言,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系统有直接关系。

解析:

图中为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A为毛细血管内含血浆,B为毛细淋巴管内含淋巴,C为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a为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在a吸收O2产生CO2后,使a处O2浓度最低,而CO2浓度最高。

答案:

(1)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2)a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3)d、a a、d

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

(4)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细胞内液和血浆 细胞内液、血浆和淋巴

(5)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14.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1)据图1写出以下各种结构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_。

(2)发生过敏反应时图1中[ ]________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 ]________,使它的渗透压________;过度疲劳时,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 ]____________渗透压________;严重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______的渗透压________,因而水分向________;淋巴循环[ ]受阻。

以上原因都可能使组织液的量______而出现________现象。

(3)根据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填标号)________。

图中的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填标号)________。

CO2浓度最高的内环境成分是标号________。

解析:

营养不良导致体内蛋白质减少,主要影响血浆的渗透压,因为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是最高的,所以营养不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多。

答案:

(1)毛细血管 细胞膜 毛细淋巴管

(2)a 毛细血管 B 组织液 升高 B 组织液 升高 A 血浆 降低 组织液渗透 D 增加 组织水肿

(3)①和③、③和② ③、④ ③

15.H1N1流感病毒会引起机体发烧、鼻塞等症状,有人在刚刚有点发烧时就服用扑热息痛药,使体温迅速下降。

(1)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的良性反应,是人体________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稳态的集中体现。

(2)试列举发烧现象产生时,细胞中________(细胞器)产生的能量除了使体温上升,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

请写出下图中4处内环境成分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解析:

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机体发烧、鼻塞等症状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一种表现,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发烧现象产生时,线粒体产生能量增加,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所需,同时使体温升高。

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可以渗透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分别形成血浆和淋巴,然后汇集进入静脉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然后进入组织液,从而到达全身组织细胞。

答案:

(1)神经-体液-免疫

(2)线粒体 为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提供能量、为合成相应抗体提供能量

(3)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B、C对应内环境成分可颠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