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复习总结优化版最新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166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评价复习总结优化版最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环境评价复习总结优化版最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环境评价复习总结优化版最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环境评价复习总结优化版最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环境评价复习总结优化版最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评价复习总结优化版最新版.docx

《环境评价复习总结优化版最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评价复习总结优化版最新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评价复习总结优化版最新版.docx

环境评价复习总结优化版最新版

《环境评价》复习总结

这份是资科的同学整理的,黄色标记的是他们考试的内容。

大家懂得。

第1章环境评价概述

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定义: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按照环境要素不同,可按照环境要素的属性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在自然环境中,按其主要的组成要素,可再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3、环境质量:

就是环境的优劣程度。

4、环境质量标准:

将环境质量分为不同的等级,并规定其污染物含量限值或某些环境参数的要求值。

5、环境评价包括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6、★环境评价的分类根据评价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7、▲美国是最早开展环境评价的国家。

8、我国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初步尝试阶段、广泛探索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阶段。

9、专家评价法是将专家们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组织环境领域或多个领域的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10、★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确定评价等级,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详细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是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得出评价结论,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每个阶段具体做什么,如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在哪个阶段,公众参与在哪个阶段)

11、环境标准体系按照环境标准的类型不同可分为: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环境保护方法标准等。

12、凡颁布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区,应执行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未做规定的执行国家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般严于国家排放标准。

13、▲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之间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性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14、环境目标值:

政府或环境保护部门为使环境质量逐步达到环境质量标准而临时规定的、限期达到的环境污染物浓度的限值,或为拟定环境长远规划而提出的未来环境污染物浓度的限值,成为环境质量目标值,简称环境目标值。

15、环境背景值:

除所研究的污染源对环境污染的贡献外,由其它原因在环境中产生的污染物浓度值。

16、环境本底值:

指没有人为污染时,自然界各要素的有害物质浓度。

已开发地区的环境本底值是很难测定,常把自然条件相似的未开发地区各要素的有害物质浓度近似地作为环境本底值。

17、环境容量:

指在环境满足环境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某地区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总量。

18、★国家规定对建设项目按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进行分类管理,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可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而对环境影响很小的项目,可只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2章环境评价信息及其获取

1、污染源是指能够产生污染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2、污染源按污染途径分为直接污染源和转化污染源;按污染源形态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

3、区域污染源调查分为普查和详查两个阶段。

4、详查:

是对重点污染源展开的系统调查。

5、物料衡算法:

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应等于产品中所含这种物料的量与这种物料流失量的总和计算。

6、▲污染源评价的目的:

是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为污染治理和区域治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7、评价区内的主要污染物:

按照评价区内污染物的等标负荷比Ki排序,将累计百分比大于80%的污染物称为评价区内的主要污染物。

8、评价区内的主要污染源:

按照评价区内污染源的等标负荷比Kj排序,将累计百分比大于80%的污染源。

9、环境现状调查主要有三种方法:

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调查法。

10、环境监测项目确定的原则:

①对环境质量影响大的污染物优先;②有可靠监测手段并能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优先;③已有环境标准或有可比性资料依据的污染物优先;④拟开展的人类活动预计会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优先。

11、大气监测频率:

一级评价每季监测一次;二级评价冬、夏、春(或秋)三次;三级评价1、7月两次。

每期监测3~7个监测日,如遇特殊情况监测数据无法使用,则需补足相应数据。

12、▲地面水监测频率:

一级评价需监测3次,分别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进行,每次进行水文水质同步监测7天;二级评价监测2次,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进行,每次进行水文水质同步监测5天;三级评价只需在枯水期或水质较差时监测1次,水文水质同步调查3天。

第3章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

调查准备阶段、环境监测阶段、评价分析阶段和成果应用阶段。

2、▲目前,各地大气污染监测评价的评价因子包括4类:

尘(TSP、PM10)、有害气体(SO2、NO2、CO等)、有害元素(氟、铅、汞、镉、砷等)和有机物(苯并[a]芘、总烃等)。

3、空气污染指数(API):

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的常用方法。

4、▲目前我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颗粒悬浮物。

5、大气污染生物学评价:

大气污染生物学评价就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评价大气质量的好坏,但大气污染监测评价是基础,生物学评价可以作为监测评价的补充和综合,不能完全代替监测评价。

植物能够吸收大气污染物,并在体内积累。

当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植物可以产生可见症状,甚至死亡。

根据植物对污染物的反应和植物体内污染物的累积浓度,可以鉴别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

6、湿度:

是指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量。

它是用来反映空气潮湿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7、风:

空气质点在水平方向的运动称为风。

8、干绝热直减率:

干空气在绝热上升过程中,每升高100m,温度降低0.98K,称为干空气温度绝热垂直递减率,简称干绝热直减率。

9、烟羽:

从烟囱排出的烟气在大气中形成羽状烟流称为烟羽。

10、在推导连续点源条件下预测大气环境质量的高斯模型时,做如下假设:

①大气处于稳定流动,且有主导风向;②污染物在大气中只有物理运动,不发生化学或生物变化;③在所要预测的范围内没有其他同类污染源或汇。

11、污染源有效高度,等于烟囱的几何高度和烟气的抬升高度之和。

12、熏烟模型:

当夜间产生贴地逆温时,日出后将逐渐自下而上地消失,形成一个不断增厚的混合层,并与在夜间排入稳定层的浓密烟云相混。

从混合层顶进入混合层内的污染物在其自身的下沉和垂直方向的强对流湍流作用下会迅速扩散到地面,形成短时间的高浓度。

对污染物的运动而言,这个过程被称为熏烟扩散过程。

13、线源可分为有限长线源(如街道)和无限长线源(如公路)。

14、帕斯奎尔把大气稳定度分为六个等级,即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并分别用A、B、C、D、E、F来表示。

(等级与字母对应记)

15、环境风洞模拟法:

用人工制造的气流来模拟实际气流的实验装置称为风洞。

用于大气扩散研究的风洞称为环境风洞,它是一种低速风洞,可以用来模拟大气边界层的流动。

16、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从预防大气污染、保证大气环境质量的目的出发,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分析、评价拟议的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在施工期或建成后的生产期所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提出避免、消除或减少负面影响的对策,为建设项目的场址选择、污染源设置、大气污染预防措施的制定及其他有关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意见。

(仿照环境影响评价)

1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整个评价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它是整个评价工作的基础,主要工作是熟悉有关环境法规和标准等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确定评价级别和评价范围,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调查、预测和评价阶段,它是整个评价工作的核心,主要工作是通过工程分析、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和监测等,评价大气污染指数现状,根据排放源特征,选择或建立大气扩散模型,预测项目对大气的污染影响,并对影响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做出评价,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三阶段是报告书编制阶段,主要工作是总结工作成果,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大气部分的编写。

18、★[计算]等标排放法,,

,等标排放量,

,第i种污染物的单位时间排放量,t/h;

,污染物二级标准每小时的平均浓度,

≥2.5×109

2.5×109—2.5×108

<2.5×108

复杂地形

一级

二级

三级

平原地形

二级

三级

三级

19、大气环评等级的边长:

一级,16-20km;二级,10-14km;三级,4-6km。

20、[论述]环境保护对策,大气、水、土壤、噪声、固废、生态如何防止破坏。

P65、P128

第4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1、如果把水体看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或综合的自然体来看待,还应包括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是通过调查分析、预测、评估,定量地预测未来的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向受纳水体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弄清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提出建设项目和区域环境污染物的控制和防治对策,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4、★水环境质量评价等级的划分原则是:

①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②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③受纳水体的规模、④受纳水体对水质的具体要求。

5、[计算]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表4-12)P75

6、★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因子的筛选,原则:

①按等标排放量大小排序,选择排位在前的因子,但对那些毒性较大、持久性的污染物应慎重取舍。

②在受项目影响的水体中已经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或已无负荷容量的污染物。

③经环境调查已经超标或接近超标的污染物。

④地方环保部门要求预测的敏感污染物。

(很重要)

7、预测阶段,一般分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

8、地表水预测时期分为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三个时期。

9、★完全混合模型,废水排入一条河流时,如果满足下述条件:

①河流是稳态的,即河床断面积、流速、流量不随时间变化,污染物稳定排放。

②污染物在整个河段内混合均匀,即河段内各点的污染物浓度相等。

③排入河流中的污染物为守衡污染物,不降解也不沉淀。

④河流无支流和其他污水排入口。

10、★[计算]完全混合模型,

,P79

C——污水与河水混合后的浓度,mg/L;

Cw——排污管里的污染物浓度,mg/L;

Ch——河流本身的污染物浓度,mg/L;

Qh——河流的河水流量,m3/s;

Qw——排污管污水流量,m3/s。

11、一维水质模型,一维河流水质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模型,它适用于污染物浓度仅在一个方向上有变化的场合,如宽度比较窄的河流。

12、★[计算]一维水质模型,

K,降解系数;

X,河段长度;

V,河水流速。

13、BOD-DO模型(S-P模型),斯特里特-费尔普斯研究了河流中BOD和DO的变化规律,他们在建立模型时做了如下假设:

①有机物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且反应速度为常数;②河流中的耗氧仅由BOD的降解所引起;③河流中的DO仅来自与大气复氧,且复氧速度也为常数。

14、水环境影响评价:

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的基础上,以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分析拟建项目引起水环境变化的重大性,同时辩识敏感对象对污染物排放的反应;对拟建项目的生产工艺、水污染防治与污水排放方案等提出意见;提出避免、消除和减轻水体环境污染的措施、对策和建议;最后得出评价结论。

第5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1、土壤是位于陆地表层的具有一定肥力、能支持植物生长的疏松层,它是由地球陆地表面的岩石经风化作用发育而形成的,呈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陆地表面。

2、土壤有机质:

是指土壤中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是土壤固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一般占土壤固相质量的10%以下,耕作层土壤多为5%以下。

3、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为主导的各种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发生腐质化和矿质化作用。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是把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转变成CO2,H2O、NH3、H2、H2PO4-和SO42-等的过程;而腐质化过程是把有机质矿质化过程形成的中间产物合成为比较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两个过程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是同时发生的,矿质化是腐质化的前提,腐质化是矿质化过程的部分结果。

4、重金属元素和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对土壤污染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积累性等特点。

5、

(1)土壤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的结果分为土壤污染型和土壤退化型两种;

(2)按影响方式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3)按影响的性质分为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积累影响和协同影响;

(4)按土壤污染的成因分为水体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生物污染型和固体废物污染型。

6、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是在全面掌握土壤及其环境特征、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和土壤背景值或本底值等资料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建立正确评价模式和指数系统,对土壤污染的程度、范围和污染物的分布做出定量、半定量的估计。

7、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分为土壤污染评价和土壤退化评价。

8、土壤退化:

是指在各种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和环境调控潜力,即土壤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包括暂时性的和永久性的)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特征的过程,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退化过程。

9、土壤盐渍化:

是可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一般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和部分滨海地带。

10、土壤侵蚀:

是指通过水力和重力作用而搬运移走土壤物质的过程。

11、土壤沼泽化:

是指土壤长期处于地下水浸泡下,土壤剖面中下部发生铁锰还原而生成青灰色斑纹层或潜育层,或有机层转化成腐泥层或泥炭层的过程。

12、土壤破坏:

是指土壤资源被非农、林、牧业长期占用,或由于土壤的极端退化而失去土壤肥力的现象。

1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土壤环境影响类型的分析、土壤环境影响的特征分析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4、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是以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土壤环境预测为基础,通过土壤环境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分析,对比和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程度和演化趋势,结合评价区的环境条件、土壤类型以及土壤背景值、土壤环境容量等各种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大小,判断其是否可以接受,给出评价结论,并根据区域和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防止土壤污染、退化、破坏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第6章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1、噪声:

就是在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时所不需要的声音。

物理学上它是指无规律的声波信号。

2、噪声的特点:

①暂时的;②影响范围是有限的;③噪声的危害性,可感受性。

3、在声学中把声源、介质、接收器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4、按产生噪声的环境划分,可分为工厂产生的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以及生活噪声等。

5、噪声的影响,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自己看书)P110

(1)噪声作用于人体,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干扰人的睡眠,引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的疾病;

(2)长时间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可能导致噪声性耳聋,如果人耳长期暴露在较高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气质性病变,发展成永久性听力损失;

(3)噪声对睡眠的干扰是影响睡眠的深度、将睡眠者唤醒;

(4)噪声使人无法集中精力,难于进行深入的思考,阻碍有用声波的传播,降低通信质量;

(5)噪声还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心情烦躁、易于激动甚至失去理智。

6、当环境噪声超过55dB(A)时,人们会感到吵闹。

只有在45dB(A)以下,才会使人们感到安静。

7、频率:

声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记为f。

8、频率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称为超声。

9、周期:

声源振动一次所经历的时间,记为T。

10、波长:

沿声波传播方向,振动一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或在波形上相位相同的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记为λ。

11、声速:

声波在弹性介质中,一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波速度,简称声速,记为c。

12、声压:

声波通过周围介质传播时,引起的周围介质压强的变化称为声压,用p表示。

13、人耳能听到的最小的声压,称为人耳的听阈。

使人耳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称为人耳的痛阈。

14、声强:

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用I表示。

15、声功率:

是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出的总能量,用W表示。

16、声压级的单位是分贝(dB),分贝是一个相对单位,它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10(或20)。

17、计权网格:

为了能用仪器直接测量出人的主观响度感觉,研究人员为测量噪声的仪器——声级计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滤波器,叫计权网格。

18、等效声级:

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的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这种声级称为等效连续A声级,简称等效声级。

19、L1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L5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中值;L9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底值。

20、根据拟建项目的投资规模(大、中、小型项目)、噪声源的种类及数量、噪声强度以及声源所处地区的声学功能要求,将噪声评价工作划分为三级。

(重点在前面的依据)

21、噪声防治对策:

①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改进机械设计以降低噪声;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②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原则;利用自然地形物降低噪声;合理布局噪声敏感区中的建筑物功能和合理调整建筑物平面布局;采取声学控制措施;③接受噪声者的自我保护,塞耳塞,戴头盔。

(可回答“环境保护对策”一题)

 

第7章生态评价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系统存在和运行的基础。

2、生态系统按其形成和影响可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3、生态评价可分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是对人类拟议中的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预测,并提出减少生态环境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5、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分为物理性作用、化学性作用和生物性作用。

6、生物多样性有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7、根据项目对生态影响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为3级。

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

①选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对象和主要因子。

②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因子选择预测方法、模式、参数,并进行计算。

③研究确定评价标准和进行主要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的影响评价。

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相关影响的综合评价和分析。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影响:

是指人类活动(经济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类本身的效应。

2、环境影响,

(1)按影响的来源可以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积累影响;

(2)按影响的效果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3)按影响的程度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3、环境影响评价:

是人们在采取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行动之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识别、预测和评价该行动可能带来的影响,按照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进行决策,并在行动之前制定出消除或减轻负面影响的措施。

4、[论述]环境影响分类筛选:

P147-148

①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

是指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尚未有过的。

这类项目需要做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

②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

是指可能对环境产生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减缓对环境的影响。

这类项目可直接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其中个别环境要素或污染因子需要进一步分析时,可补充单项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③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

是指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这类项目不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根据分类原则确定评价类别,如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则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来承担。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体现了管理的科学性,既保证批准建设的新项目不对环境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又加快了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简化了手续。

5、★评价证书:

分甲级、乙级两个等级。

甲级评价证书持证单位可以按照评价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承担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

乙级评价证书持证单位可以按照评价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承担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

6、▲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

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7、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8、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把此类开发建设项目看做一个整体,考虑所有的区域开发建设行为,开展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简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9、战略环境评价:

是指对政策、规划或计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中。

10、公众参与方式:

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11、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意义(自己总结)。

(1)环境影响评价中有了公众参与讨论使提出的建议更趋合理,促使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可使环评逐渐从单纯污染型走向生态型和社会型;

(2)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参与意识;

(3)促使政府管理人员、企业领导树立环境保护风险意识;

(4)可以最低限度减轻环境和经济的损失。

第九章环境风险评价

1、环境风险:

是指由自然活动或人类活动的叠加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对人类与环境产生破坏、损失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利后果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2、环境风险按其成因可分为化学风险、物理风险和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

3、环境风险评价也称事故风险评价,是对环境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以此进行环境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第十章清洁生产评价

1、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对于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2、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