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081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与除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分数与除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分数与除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分数与除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分数与除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数与除法.docx

《分数与除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与除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数与除法.docx

分数与除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

中心发言人:

王辉备课成员:

郭广顺栾玉平李立娟刘玉琴卢志

教学设计

优化创新

【教材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分数与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单位“1”的广泛意义及平均分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学习单位“1”平均分的两种方法与除法间的联系。

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是0,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既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因此在教学的重要环节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在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学习活动的安排上,更突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习数学是为自己所用,是必要的,从而调动学习数学、探讨数学知识的欲望。

【设计思路】

1.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让学生在现实

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教学中,教师应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小组合作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与人交流,动手操作。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2.在探索新知过程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商的意义时,可以设计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切合了问题情境,便于检验平均分的结果,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摆一摆这样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完整地思考,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发挥了主体作用,在交流中让更多的学生能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准确地表达分数商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3.提供丰富的,经历“化”过程。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是以具体可感的实物、图片为媒介,用动手操作为方式,在丰富的表象的支撑下生成知识,是一个不断丰富感性积累,并逐步抽象、建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供丰富材料,二是在充分使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学生逐步自己发现的结论,从文字表达、到文字表示的等式再到用字母表示,经历从复杂到简洁,从生活语言到语言的过程,也是经历了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4.问题寓于方法,内容承载思想。

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自然就寓于其中;内容则承载着思想。

也就是说,知识本身仅仅是我们的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渗透思想方法。

就分数与除法而言,笔者以为如果仅仅为得出一个关系式而进行教学,仅仅是抓住了冰山一角而已。

实际上,借助于这个知识载体,我们还要关注蕴藏其中的归纳、比较等思想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已有知识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3的就是1的。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3张饼的是多少张?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准备】圆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创设,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三、初步探究,转化图形。

四、抓住重点环节,深入推导梳理。

五、拓展练习,开创思维。

六、课堂小结、质疑。

七、作业。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复习旧知。

师:

上课前我们先来交流一下对几个问题的看法:

(发明与发现)

发明和发现是一回事吗?

大家谈一谈什么叫发

明,什么叫发现?

生A:

发明是原来没有,经过想像创造出来,

发现原来就有,后人逐步

得到了。

大家天天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发明的?

是发现的?

生B:

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就是印度人发

明的。

生C:

运算定律是发现的,比如说加法的交

换律。

生D:

数学知识既有发明的又有发现的……

师:

大家的分析很有见地,其实就像大家所说的,数学知识既有发现,又有发明,发现靠经验,发明靠聪明,积极地思维,一个好的数学家要发现和发明要兼而有之,才能发现数学世界的新大陆,今天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和张老师一起努力既能做知识的发现者,又能做知识的发明者。

二、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除法算式,看看大家谁的反应最快?

(课件)

28÷4=2÷100=6÷4=0.7÷2=9÷10=

师:

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

1÷6等于多少呢?

生A:

0.1666…师:

1除以6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生B:

师:

这是你的猜想,只猜想不行,我们还得验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三、初步探究,转化图形。

师:

这是一个圆形纸片

,把

当作一张饼,如果要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多少张,该怎样列式?

生:

1÷3结果是多少张?

(课件演示)

 

师:

每人分得1张饼

,就是

张(板书)1÷3=

(张)

如果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吃,每人吃多少张饼呢?

怎样列式?

生:

3÷4

师:

每个人手里都有3张

纸片,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剪

一剪,拼一拼,看看结果是多少?

(小组合作交流)

生:

把每个人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一份,就吃了

张。

师:

谁能给他们组的想法提几个问题?

a:

你们是几张几张的分的?

b:

每人每次分得多少张饼?

张),

c:

分了几次,共分了多少张?

(就是3个

张就是

张)

d:

怎样才能看出是

张?

师:

谁是和他们分法一样的?

还有更简单的分法吗?

生:

把3张饼摞起来分,每人分一块,就是

张。

师:

提出问题:

a:

现在是几张几张分的?

b:

每人分了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

c:

3张饼的

就是多少张饼?

d:

怎么看出是

张?

(还得一张一张的摆)

师(小结)【课件出示】

 

把3张饼一张一张的分,每人每次分得

张张饼,分了3次,共分得3个

张,就是

张。

 

也可以把3张饼摞起来一块分,每个人都分得了3张的

,就是

张(板书)3÷4=

(张)

【评析】两种分法都强调分得了多少张饼,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

四、抓住重点环节,深入推导梳理。

如果把2张

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张?

用学具分一分。

生:

2÷3=

(张)

刚才大家都是拿学具亲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想像出5张饼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多少张吗?

生:

略。

(课件演示)

刚才大家研究了分饼的问题,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计算7÷9的结果吗?

【评析】借助学具分饼、想象分的过程、抛开情境给出除法算式三个环节的呈现层次清楚,逻辑性强,为学生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经验。

五、拓展练习,开创思维。

师:

大家观察这些算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

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

师:

被除数÷除数=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a÷b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大家还需要补充什么?

(b≠0)

师:

刚才我们研究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他们之间有区别吗?

(小组讨论)

生:

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是一种具体的数量。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联系与区别。

六、课堂小结、质疑。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能说说刚才的研究哪些是发现的,哪些又是发明的?

生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我们发现的,但是分饼的方法是我们发明的。

生2:

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发明的。

七、作业。

动物园里有大象9头,金丝猴4只。

金丝猴的数量是大象的几分之几?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

a÷b=

(b≠0)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