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2981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讲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讲 Word版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讲Word版含答案

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一、太平天国运动

1.兴起

(1)原因

①主要原因: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②直接原因:

连年自然灾害。

(2)标志:

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前期斗争

(1)初期

①永安建制:

1851年9月,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②定都天京:

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廷对峙。

(2)全盛

①北伐:

北伐军打到天津郊区,孤军深入,最后失败。

②西征:

西征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石达开进军江西,夺取许多州县。

3.后期斗争

(1)转折:

1856年天京变乱(事件)。

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重建领导核心:

为重振国威,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让洪仁玕总理朝政。

(3)防御战:

1858年,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局势暂时稳定。

1860年,安庆陷落,天京失去屏障。

(4)天京陷落:

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纲领

内容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

(1)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1)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

《资政

新篇》

(1)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2)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

(3)文教上主张开设新式学堂

(1)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2)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归纳总结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从经济上看,是分散的小生产者。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宗教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二、辛亥革命

1.条件

(1)经济:

“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3)思想:

革命知识分子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4)组织

①兴中会:

1894年成立,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②中国同盟会:

1905年成立,是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军事:

1911年黄花岗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6)时机:

四川发生保路风潮,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2日,占领武汉三镇。

3.高潮

(1)成立民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评价

a.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b.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结局: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1)原因

①清廷任命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

②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替袁世凯撑腰。

③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④孙中山被迫妥协。

(2)过程

①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

②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③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功绩

(1)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政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3)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4)经济: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图示解史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倚重汉族官员是清朝后期的既定方针。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满族官员和八旗军队因腐化堕落丧失了战斗力,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

清廷转而鼓励地方办团练,镇压太平军。

汉族官员有四五十人被任命为团练大臣。

从此,汉族官僚开始掌握武装。

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在汉族地主武装中势力最大。

他们自招兵将,自筹粮饷,兵归将有,层层效忠,形成独立的军事体系,成为能同太平军对抗的主要力量。

另外,曾国藩等汉族官僚管辖的地区,不仅是太平天国活动的重要地区,而且也是外国侵略势力深入的地区。

在共同对付人民革命的基础上,曾国藩等汉族官僚和外国侵略者迅速勾结起来。

这些汉族官僚有外国侵略者撑腰,慈禧太后自然不敢轻视。

这样,汉族官僚的势力在清政府中扩大了。

2.清末新政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的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进程。

主要内容有:

改革官制,裁闲散衙门,添新机构;改革兵制,扩练新军;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依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者。

由于清政府掌握全国能力削弱,执行力下降;改革缺乏诚意;革命打断了改革等原因,新政失败。

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

3.预备立宪运动

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洋务运动(1861~1895年)、维新运动(1895~1898年)之后的第三次大型改革。

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1905年,清政府被迫实行“预备立宪”。

但又以种种借口加以拖延。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开始了实质性的宪政改革。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

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在保证“君上大权”的前提下,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确认。

1911年5月,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废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但大权集中在皇亲国戚手中,时人讥称“皇族内阁”,舆论对此多感失望。

“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部分立宪派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汉族官员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认识唯物史观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1)促进作用

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

②《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

③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

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阻碍作用

①《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严重脱离现实,根本无法实现,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②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

③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

要求:

从材料中找出“洪秀全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的原因。

洪秀全出身儒生,深受儒学的影响,自称“天王”,宣扬王权天授,建立君主专制政体,推行一套封建礼制和各种封建政策,设计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向往大同之世。

这些又不合时代潮流,甚至违背历史方向,带有落后性。

他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迟早会使人民失望。

——摘编自崔之清、胡臣友《洪秀全评传》

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思想上)王权思想、(政治上)封建政治体制、(经济上)小农经济违背历史潮流。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大兴土木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贼情汇纂》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

命题角度 太平天国失败的历史缘由;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局限性。

2.太平天国的乌托邦实验

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不能不与自己的理想恰恰相反。

按照一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设计的越细,危险性越大。

《天朝田亩制度》明文规定每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

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发现问题 材料作者认识到了太平天国理想社会模式的特点——平均主义。

命题角度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的革命性和空想性;太平天国运动与时代潮流的背离。

考点二 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被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1)从斗争的形式来看,辛亥革命在武装斗争的方式之外,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南北和谈)、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

孙中山提出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他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

(2)从斗争的结果看,避免了社会进一步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社会巨变产生的影响

内容

意义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家国一体的观念

国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

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否定了传统的臣民观念

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现代民主政体

否定了“人治”观念;体现了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

3.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1)政治层面:

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获得重大突破。

(2)经济层面: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为经济工业化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工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3)文化层面: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提出三民主义、提倡资产阶级公民道德,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习俗的改革,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要求:

分析下面的材料,论证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爆发之间的关系。

史料 自清末“新政”开始,以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为主干的封建统治机构,被外务部、民政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一套履行近代政治和社会职能的新行政机构所取代。

在教育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了自蒙养院和小学开始直到中学、大学的近代学制。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也不断产生,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国人民反对旧制度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迈上新的阶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政治上,辛亥革命的主力——新军,就是清末“新政”时期编练的,清末“新政”的预备立宪使立宪派离心,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进程;经济上,奖励实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思想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出国、建新式学堂等扩大了新思想的宣传,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1.辛亥革命的三个实质性成果

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创立民国,但是民国并没有名副其实,因为中国缺乏一个能支撑民国的社会基础。

所以我说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我虽然说它在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留辫子已经是少数,剪掉辫子是多数的,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

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

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虽然还在用,双历并存。

——摘编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发现问题 材料表明辛亥革命使中国与世界接轨;政治上进入了追求民主共和的新时代,“改历”使中国时间进入世界时间。

命题角度 “民国”之名与革命之“实”的逻辑关系;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与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联系。

2.民主共和政体的评价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

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

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

……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剧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撒尼尔·佩弗

发现问题 材料作者对辛亥革命及辛亥革命试图建立起的共和政体给予很低的评价。

命题角度 中美共和政体的比较;辛亥革命及共和政体失败原因探析。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3

全国Ⅰ,29

1.命题点:

晚清现代化的进程

(2013·课标全国Ⅰ,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答案 B

解析 注意关键词:

现代化。

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器物),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体现了晚清时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趋向,故选B项。

戊戌政变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打断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A项错误;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步步加深,不利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利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D项错误。

2.命题点:

时人对太平天国运动原因的认识

(2015·重庆文综,6)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

“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

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D.官吏贪暴腐败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中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速,“推寻本原”是官吏长期鱼肉百姓而大吏置若罔闻。

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官吏的腐败,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虽然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但却不是材料中曾国藩的观点。

3.命题点:

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

(2016·北京文综,17)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

图一和图二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

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图一         图二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C

解析 图一反映的是一般意义的药物广告,图二则反映了商家借用当时政治局势的发展潮流:

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宣传“人造自来血”,③④项符合题意。

图二的刊登时间是1911年11月,而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0月10日,可排除①项,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②项中的“民国成立后”明显与题干时间不符。

4.命题点:

清末法律与辛亥革命

(2017·天津文综,13,节选)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

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

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一,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答案 

(1)特点:

参考西方法律编纂。

国内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直接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解析 第

(1)问,“特点”可依据“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

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回答;“国内背景”需结合19世纪末的时代环境,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回答;“直接原因”可根据材料中时间“1910年”回答。

1.命题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2018·全国Ⅱ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27)冯友兰讲:

“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

”钱穆说:

“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的失败了。

”两位史学家这样说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B.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

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空想性

D.太平天国运动遭到列强的镇压

答案 A

解析 两位史学家都认为太平天国的成功是历史“倒退”和“失败”,原因就在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太平天国运动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不能顺应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中国的社会经济不能体现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故B项错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太平天国运动的空想性并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列强的镇压是外因,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故D项错误。

2.命题点:

太平天国运动与传统文化

(2017·武汉高三五月模拟,28)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专设删书衙,根据拜上帝会的教义和原则删改儒家的典籍,特别是对专讲“吉礼”和“鬼神丧祭”之类的言辞统统删掉。

这些措施表明太平天国(  )

A.试图构建一种新文化

B.对传统文化删改选用

C.全力破除传统文化

D.严格上下尊卑等级制

答案 B

解析 材料仅体现了太平天国对儒家思想进行删改,不能体现出其试图构建新文化,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的删书衙按照拜上帝教的原则删改儒家经典,反映出其试图把儒学改造为适合其利益和要求的文化,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是对儒家典籍的删改不是全力否定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主张人人平等,故删改儒家典籍不是为严格尊卑等级,故D项错误。

3.命题点:

唯物史观之历史学习方法

(2017·淄博二模,29)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

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

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

这表明(  )

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答案 B

解析 王夫之的行为体现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但是与材料中不同的立场观点不相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呈现的是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和清政府的不同的认知,革命者需要树立榜样继续抗清,清政府则是缓和民族矛盾,维护统治,故B项正确;这不是历史人物的多面性,而是评价人的观点的多样性,故C项错误;材料中不是客观公正的问题,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故D项错误。

4.命题点:

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

(2017·合肥三模,29)有学者认为:

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从王朝到共和国的政治变革,它也完成了种种社会变革,例如出现了新的社会集团和改变了旧的社会集团。

据此对辛亥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

A.完成了社会转型B.催生了社会新现象

C.实现了改朝换代D.颠覆了封建秩序

答案 B

解析 辛亥革命出现了新的社会集团和改变了旧的社会集团,促进了社会的转型,但没有完成社会的转型,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使得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催生了社会新现象,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不是改朝换代,是社会制度的变革,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人们的封建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封建等级秩序没有被颠覆,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汉族督抚数量增加,满族督抚数量减少,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主要背景是(  )

A.鸦片战争后国内民族矛盾缓和

B.洋务运动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

C.八旗军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湘军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神勇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之后民族矛盾变得日益激化而非逐渐缓和,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得到朝廷支持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满洲八旗军由于长期的腐化堕落而无力镇压这一时期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运动,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汉族官僚地主转而成为抗击农民起义军的主力,迫使清王朝不得不加强对其的倚重和任用,故C项正确;湘军表现神勇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军而非反侵略的对外战争中,故D项错误。

2.(2018·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一,6)太平天国立国之始就开科取士,其后制度日备,有会试、乡试、县试等,而且录取颇宽。

这说明太平天国(  )

A.注重宣扬儒家传统文化

B.政权性质日趋封建化

C.缺乏新政治体制的建设

D.注重扩大人才的储备

答案 D

解析 太平天国开科考试,但题目却不准用旧时的“四书五经”,完全出自太平天国的教义,故A项错误;“开科取士”是一种选官制度,与政权性质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开科取士”阐述的是太平天国选官制度,不能反映其新政治体制建设情况,故C项错误;据材料“录取颇宽”可知太平天国扩大录取名额,注重扩大人才的储备,故D项正确。

3.(2017·西宁一模,28)杨秀清、萧朝贵发布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中写道:

“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

”在太平军将领眼里,清政府强制民众剃发后所蓄的辫子是(  )

A.满族人生活习俗的象征

B.清朝专制统治、民族压迫的象征

C.儒家传统文化习俗的象征

D.农民起义军挑战清朝统治的象征

答案 B

解析 在太平天国高级将领看来,辫子是清王朝对中华民族实行民族压迫的代表而非仅仅是其生活习俗象征,故A项错误;“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表明太平天国将领将辫子看作是清朝专制统治、民族压迫的象征,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并不反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而且这也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农民起义军挑战清朝统治的象征”,辫子显然并不是清朝统治的象征,故D项错误。

4.(2017·大庆一模,28)太平军曾经“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

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

太平军的这种行为(  )

A.对传统文化过于简单粗暴

B.有利于发动贫困群众

C.奠定太平天国文化基础

D.冲击了世人对科举的态度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太平军把大量藏书采取很多措施进行毁灭,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贫困群众,故B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简单粗暴恰恰摧毁了太平天国的文化基础,故C项错误;藏书并未特指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故D项错误。

5.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

外国轮船未能在条约签订后立即进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