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2621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docx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docx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北文孝文帝改革的时代背景,认识改革的必然性。

2、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分析对北魏社会转型产生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和作用的分析,结合相关史料,认识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孝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改革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国家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改革的主要过程及内容,改革措施的作用。

难点:

孝文帝改革的时代背景。

自主预习课前准备

知识梳理

问题思考

一、智者的选择

1、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历史上称之为北魏,439年消灭了割据政权,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2、孝文帝拓跋宏5岁即位,由其祖母冯氏文明太后执政。

490年,孝文帝亲政,此时的北魏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3、孝文帝亲政后,政治黑暗,租调徭役沉重,以汉族为主的各族民众起义不断发生;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汉族地主与鲜卑族地主经常发生矛盾。

要求统治者做出明知的选择。

4、改革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在冯太后执政时期,主要是创建制度;第二阶段是在主要实行汉化政策。

1、想一想: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

(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

(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二、均田令

1、拓跋部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北魏统治者曾经实行计口授田,劝课农桑政策,从事农业生产。

2、485年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土地分为两种:

露田和桑田。

政府把无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死后归还政府,不能买卖,称为露田;农民还分得一定的土地,种植桑麻,可以买卖,可以传给子孙,称为桑田。

3、均田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

均田令规定,官吏可以获得公田,地主的土地不变,这样就保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不准买卖土地、公开授田的规定,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2、议一议:

均田制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

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和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整顿吏治

1、北魏统一北方后,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的主要手段官商勾结,不仅影响了北魏政权的收入,同时也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2、孝文帝整顿吏治,下令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为六年,而是由官吏的政绩好坏决定。

484年孝文帝下令正式给百官颁行俸禄,实行俸禄制。

对维护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3、想一想:

孝文帝改革是怎样整顿吏治的?

提示:

下令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为六年,而是由官吏的政绩好坏决定。

484年孝文帝下令正式给百官颁行俸禄,实行俸禄制。

对维护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迁都洛阳

1、迁都洛阳是孝文帝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2、自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定都平城有近100年的历史,在旧贵族集中的平城,孝文帝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抵制。

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决定迁都洛阳。

3、493年孝文帝以讨伐南朝为名,迁都洛阳。

4、议一议:

孝文帝为什么迁都洛阳?

有什么影响?

提示:

原因:

(1)政治上:

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2)经济上:

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3)军事上:

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4)地理上:

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影响:

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北魏孝文帝迁都,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革除旧俗

1、为适应迁都后形势的需要,孝文帝决定改变生活习俗,积极接受汉文化。

2、孝文帝仿效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新修订官制礼仪。

494年下令一律改穿汉服;495年改说汉语;改姓汉姓;与汉族通婚。

5、议一议:

孝文帝革除旧俗的措施有哪些?

有何影响?

提示:

措施:

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定门等等级;④通婚姻;⑤改籍贯;

(3)意义:

①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②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③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情景引入精彩导言

【激情文字式】

今天我们吃着烤羊肉串,徜徉在云冈石窟中,遥想当年鲜卑人叱咤风云、横扫天下的气势,他们作为单一的民族消失了,从这个角度上说孝文帝或许被称为历史的罪人,但孝丈帝的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推动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鲜卑族及鲜卑文明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也得到了永生。

我们又有谁能说得清自己身上是否流消着鲜卑族人的血液?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凝聚力就是来自于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融合。

那么,孝文帝在鲜卑族的汉化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历史作用呢?

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鲜卑族的汉化呢?

【复习回顾式】

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前秦在淝水之战后,北方陷入了政权分立状态,鲜卑族的拓跋部强大起来,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南北形成了对峙局面。

孝文帝时期进行了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孝文帝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

【图片情景式】

北魏骑马武士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

图片反映的是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导致服装变化的重要改革是什么?

合作交流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智者的选择

【探究目标】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情景与问题】

材料一: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

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氏、羌。

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氏、羌死,减关中贼。

—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

材料二: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必将导致什么问题的出现?

(3)在冯太后和孝文帝时期面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过程与方法】本题主要从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分析北魏在改革前面临的社会问题设计问题。

【结论与评定】

(1)民族矛盾尖锐,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巩固。

(2)赋税剥削严重,阶级矛盾严重。

(3)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探究点二均田制

【探究目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令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情景与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

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

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实行均田制的目的。

(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

为什么?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4)简要评议孝文帝均田法令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问通过阅读材料可以提取出答案。

第2问要从均田令的作用和影响入手去分析作答。

第3问要读懂材料,分层取义,逐条概括。

第4问要从作用去评价均田令的影响。

【结论与评定】

(1)维护封建统治。

(2)不能抑制兼并。

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以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3)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4)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探究点三整顿吏治

【探究目标】了解孝文帝整顿吏治的措施和影响。

【情景与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北魏前期,地方官吏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

这使得当时的吏治非常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的现象相当严重。

官吏的贪污不仅影响到北魏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请思考:

(1)材料反映了北魏的什么现象?

(2)针对该现象,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问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所反映的现象。

第2问结合教材能够归纳出孝文帝采取的措施,并分析产生的影响。

【结论与评定】

(1)反映了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官商勾结、贪污成风的现象。

(2)下令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为六年,而由官吏的政绩好坏决定;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给百官颁行俸禄,实行俸禄制。

⊙探究点四迁都洛阳

【探究目标】了解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和影响。

【情景与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后高祖外示南讨,意在谋迁,斋于明堂左个,诏太常卿王谌,亲令龟卜,易筮南伐之事,其兆遇《革》。

高祖曰:

“此是汤武革命,顺天应人之卦也。

”群臣莫敢言。

澄进曰:

“《易》言革者更也。

将欲应天顺人,革君臣之命,汤武得之为吉。

陛下帝有天下,重光累叶。

今曰卜征,乃可伐叛,不得云革命。

此非君人之卦,未可全为吉也。

”高祖厉声曰:

“《象》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也!

”澄曰:

“陛下龙兴既久,岂可方同虎变!

”高祖勃然作色曰:

“社稷我社稷,任城而欲沮众也!

”澄曰:

“社稷诚知陛下之社稷,然臣是社稷之臣子,豫参顾问,敢尽愚衰。

”高祖既锐意必行,恶澄此对,久之乃解,曰:

“各言其志,亦复何伤!

”车驾还宫,便召澄,未及升阶,遥谓曰:

“向者之《革卦》,今更欲论之。

明堂之忿,惧众人竞言,阻我大计,故厉色怖文武耳,想解朕意也。

”乃独谓澄曰: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任城意以为何如?

”澄曰:

“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高祖曰:

“北人恋本,忽闻将移,不能不惊扰也。

”澄曰:

“此既非常之事,当非常人所知,唯须决之圣怀,此辈亦何能为也?

”高祖曰:

“任城便是我之子房。

”加抚军大将军、太子少保,又兼尚书左仆射。

——《魏书•拓跋澄传》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北魏孝文帝为迁都洛阳提出了哪些理由?

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可以成立?

【过程与方法】正确解读材料,从旧都“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中原“河洛王里”中提取相关信息。

从平城和洛阳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着手进行分析。

【结论与评定】北魏虽然实现了局部统一,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北方少数民族威胁着平城;洛阳曾是多个汉族王朝建都之地,迁都洛阳就可以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

⊙探究点五革除旧俗

【探究目标】了解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及其影响。

【情景与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材料二:

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成纳其女以充后宫。

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

诏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井定诸州士族,多所升降。

又诏以:

“代人先无姓族,虽功贤之胤,无异寒贱;故宦达者位极公卿,其功、衰之亲仍居猥任。

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自太祖已降,功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

(四姓,卢、崔、郑、王也)自此以外,应班士流者,寻绩别敕。

其旧为部落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官在尚书已上及品登王公者亦为姓。

其大人之后而官不显者为族;若本非大人而官显者亦为族。

凡此姓族,皆应审核,勿容伪冒。

令司空穆亮、尚书陆磅等详定,务令平允。

”磅,馥之子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孝文帝提出改汉姓的理由是什么?

(2)北魏孝文帝采用魏晋门阀制度,对鲜卑族起了什么作用?

【过程与方法】

第1问主要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组织答案。

第2问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对鲜卑族产生的影响。

【结论与评定】

(1)其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就姓了拓跋。

而土是黄色的,它是万物之元,所以改姓为元。

(2)孝文帝采用门阀制度取得了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树立了北魏王朝的正统地位;推动了改革的进行,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建立了稳固的地主阶级统治秩序,有力地巩固了政权。

但世家大族掌握大权,也为北魏的分裂埋下了祸根。

典例鉴赏课堂精练

典例鉴赏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图一北魏骑马武士图二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

 

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

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

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

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

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

其影响是什么?

这一制度在哪一时期因为什么原因而逐渐瓦解?

(3)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解析讲评】

解析

第1问通过图片可以理解组织答案。

第2问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露田、桑田”“死后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等,联系到孝文帝改革的土地措施。

第3问通过对两次改革的对比看结果的相同点。

答案:

(1)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的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到唐朝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上安史之乱的破坏而逐渐瓦解。

(3)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

课堂精练

1、(07揭阳期考)冲破重重阻力,顺应历史潮流,毅然进行改革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贡献的我国古代改革是(D)

A.管仲改革B.商鞅改革

C.梭伦改革D.孝文帝改革

解析:

在中国古代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融合的是孝文帝改革。

2、(07聊城一检)如右图所示,图一到图二生活变化反映出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革重点(C)

A.整顿吏制B.重文轻武

C.移风易俗D.尊儒敬佛

解析:

图示变化反映的问题是服装的变化。

3、(07淄博高三期考)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不相符的是(A)

A.北方统一的实现B.鲜卑族封建化进程的深化

C.北方民族大融合D.北方经济的发展

解析:

根据题目分析A项与改革没有因果关系。

回顾总结知识结构

【网络结构式】

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1、背景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第一阶段:

创立新制:

均田制、俸禄制

2、改革措施迁都洛阳

穿汉服

第二阶段说汉话

革除旧俗改姓汉姓

与汉族通婚

【问题总结式】

北魏孝文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

改革分为哪两个阶段?

采取了哪些措施?

如何看待这些措施对北魏社会的影响?

课后训练迁移应用

重难点演练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解析:

根据题意,实行汉化政策、颁布均田令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所以答案为A

2、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解析:

通过孝文帝改革为鲜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了封建化。

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A )

A、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 D、汉化政策

解析:

通过孝文帝改革确立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均田制。

拓展与创新

5、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

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才藻高瞻,好文为章。

诗、赋、铭、颂,有兴而作。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如图一:

胡服俑图二:

孝文帝出行

图三:

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

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答案:

(1)信息:

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

影响:

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易服装,改鲜卑服为汉服;改汉姓,改鲜卑族为汉姓;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讲汉话,以汉语为正音;等

(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人的封建化进程。

解析:

结合材料归纳历史信息,通过措施分析其影响。

相关链接备课参考

新课程教材链接

人教版

●关于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教材增补了北魏统一北方后,拓跋珪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实行统治,使鲜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重用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在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中,介绍了北魏各种制度建设的欠缺,重点讲述了北魏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激化了社会矛盾。

●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发生,教材介绍了445年陕西一带爆发的各族人民大起义,打击了北魏的统治。

●孝文帝即位后,在冯太后的督促下,开始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对他后来推行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教材以资料回放的形式补充了孝文帝学习汉文化的材料。

●对孝文帝的改革,教材明确指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冯太后主政时期,重点是制度创新,实行了均田制、俸禄制、三长制、租调制。

第二阶段在孝文帝亲政后,主要是兴汉化政策,迁都洛阳,介绍了与保守势力的斗争,;移风易俗增加了改籍贯。

岳麓版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介绍了拓跋部的起源和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融合的史实。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介绍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尖锐化,增加了民族矛盾的资料。

●在改革措施中,介绍了均田制、三长制,补充了原来的宗主督护制的废除和三长制实行的作用。

●迁都洛阳。

通过两幅地图《平城位置图》和《北魏北方边患图》介绍了迁都的原因,增加了迁都的斗争以及迁都后孝文帝的大义灭亲。

●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中,从改穿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与汉族通婚、禁说鲜卑语、官制一律改行汉制。

增加了关于官制改革的材料。

现实链接

孝文帝改革是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步。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为了使向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排除各种阻力和干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资料链接

孝文帝继位以及他与冯太后的关系

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

皇兴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紫宫,神光照于室内,天地氛氲,和气充塞。

帝生而洁白,有异姿,襁褓岐嶷,长而渊

裕仁孝,绰然有君人之表。

显祖尤爱异之。

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

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大赦,改元延兴元年。

──《魏书》卷七上《高祖纪上》

帝幼有至性,年四岁,显祖曾患痈,帝亲自吮脓。

五岁受禅,悲泣不能自胜。

显祖问帝,帝曰:

“代亲之感,内切于心。

”显祖甚叹异之。

文明太后以帝聪圣,后或不利于冯氏,将谋废帝。

乃于寒月,单衣闭室,绝食三朝,召咸阳王禧,将立之,元丕、穆泰、李冲固谏,乃止。

帝初不有憾,唯深德丕等。

抚念诸弟,始终曾无纤介,惇睦九族,礼敬俱深。

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每垂矜舍。

进食者曾以热羹伤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并笑而恕之。

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

太后崩后,

亦不以介意。

──《魏书》卷七下《高祖纪下》

备选习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①制定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②仿效汉制,重新修订官制礼仪③迁都洛阳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D)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根据教材可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目要求。

故答案为D

2、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C )

A、提供少数民族的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少数民族侵扰

解析: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封建化,从游牧发展为农耕生活。

3、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和过程,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实际上是(D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解析:

少数民族的融合,实质上是封建化的过程。

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D)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解析:

少数民族的民族融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是农业话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