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村塔吊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2569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运村塔吊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奥运村塔吊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奥运村塔吊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奥运村塔吊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奥运村塔吊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运村塔吊方案.docx

《奥运村塔吊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运村塔吊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奥运村塔吊方案.docx

奥运村塔吊方案

1.编制依据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奥运村C区工程施工图纸

2005年12月7日日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规范》

GB50204-2004

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4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5

城建勘探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6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DBJ01-21-95

2.工程概况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B区)奥运村规划建设总用地27.55公顷,容积率1.5。

地上总建筑面积41.325万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14.241万平方米。

地上建筑住宅38万平方米;公共建筑3.325万平方米。

小区共有住宅楼42栋,其中九层楼20栋,六层楼22栋,规划总户数1822户。

分为A、B、C、D四个区,定位为高档社区,户型以3、4居为主,兼有两居、跃层户型。

奥运村C区总建筑面积约11万㎡,共有住宅楼9栋,9层3栋,6层6栋,由城建一分部和城建六分部共同施工,施工区域以热交换站东侧后浇带进行划分。

其中,城建一分部负责承建区域内有住宅楼5栋,分别为:

C1、C4、C5、C8、C9,其中C1、C4为9层,总高度为30.0m;C5、C8、C9为6层,总高为19.8m。

C9地下有人防结构。

C5、C9和地下车库基础结构形式为筏板基础,C1、C4、C8基础为筏板基础和条形基础相结合的形式。

城建六分部负责承建区域内有住宅楼4栋,分别为C2、C3、C6、C7,其中C3为9层,C2、C6、C7三栋为6层,C6、C7的总高度为22.6m,C2的总高为22.9m,C3的总高为32.3m。

C7地下有人防结构。

C7和地下车库基础结构形式为筏板基础,C2、C3、C6基础为筏板基础和条形基础相结合的形式。

住宅结构型式为剪力墙结构,层高均为3.1m,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9栋楼均含有地下夹层作为设备间。

施工现场周边均为空旷场地,没有妨碍塔吊运行的高层建筑及高压电线设施,具体情况详见塔吊平面布置图。

C6、C7、C8、C9基础处有电缆和给水管线,施工前要详细核对此部位地勘报告,先挖探坑确认地下情况后再进行开挖,土方开挖和立塔时此部位须特别注意施工安全。

3.塔吊设计思路

3.1、塔吊的选择

根据奥运村C区工程的结构特点、建筑高度、所需机械的回转半径、施工进度要求以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对比,决定在现场设立9台塔吊,既每栋楼居中位置配备一台塔吊,为了方便管理,每栋楼对应的塔吊按照楼座进行编号(C1楼对应的定为1#塔吊,依次类推)。

1#、3#、4#、5#、7#、8#、9#七台塔吊的型号均为F0/23B型(R=50m),2#、6#塔吊为JL150型(R=55m)。

5#、6#、7#、8#和9#塔吊采用直埋固定式塔吊基础,1#、2#、3#和4#塔吊采用平板压重式塔吊基础。

3.2、塔吊主要性能参数:

3.2.1、FO/23B型塔性能参数

最大臂长:

50米;

臂端吊重:

2.3吨;

起重量范围:

10吨的范围线为R=14.5m,3.1吨的范围线为R=40m。

塔吊组装后最大自由高度:

16节标准节;

吊钩高度:

59.8米;

塔吊的位置:

详见塔吊平面布置图。

3.2.2、JL150型塔性能参数

最大臂长:

55米;

臂端吊重:

1.99吨;

起重量范围:

10吨的范围线为R=15m,3.0吨的范围线为R=41m。

塔吊组装后最大自由高度:

13节标准节;

吊钩高度:

50米;

塔吊的位置:

详见塔吊平面布置图。

3.2.3、塔吊详细定位尺寸:

1#塔吊中心:

距离C1楼北侧结构外皮5595mm,东侧结构外皮46108mm。

2#塔吊中心:

距离C2楼北侧结构外皮10200mm,西侧结构外皮48292mm。

3#塔吊中心:

距离C3楼北侧结构外皮9000mm,西侧结构外皮39920mm。

4#塔吊中心:

距离C4楼北侧结构外皮5498mm,西侧结构外皮32810mm。

5#塔吊中心:

距离C5楼北侧结构外皮4332mm,西侧结构外皮34999mm。

6#塔吊中心:

距离C6楼南侧结构外皮5000mm,西侧结构外皮48295mm。

7#塔吊中心:

距离C7楼南侧结构外皮3900mm,西侧结构外皮37160mm。

8#塔吊中心:

距离C8楼南侧结构外皮4880mm,西侧结构外皮36180mm。

9#塔吊中心:

距离C9楼南侧结构外皮3150mm,西侧结构外皮27450mm。

具体位置详见塔吊总平面图。

3.3、塔基设计

3.3.1、直埋固定式塔吊基础

3.3.1.1塔吊基础的技术参数

5#、8#和9#塔吊采用直埋固定F0/23B塔吊基础,尺寸为6450X6450X1700mm,采用C25混凝土浇筑(5#塔吊基础在车库底板以下,为了缩短立塔时间,塔吊基础采用C30早强混凝土浇筑),塔吊为自由高度时塔机对基础的压力为79490kg,力矩为464685mkg,剪力为15620kg,单支最大反力:

拉力为156849kg,压力为191594kg。

根据城建勘探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查得C5、C8、C9所对应的5#、8#和9#塔吊地基土为粉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30Kpa,满足承载力要求。

6#、7#塔吊采用直埋固定式塔吊基础M126N,尺寸为6250×6250×1350m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

要求地基承载力为160Kpa,塔吊最大自由高度可达44.8m,根据城建勘探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查得C7所对应的地基土为粘质粉土砂质粉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满足承载力要求。

3.3.1.2预埋件的尺寸为600mm×600mm×890mm,预埋深度为740mm,如图:

四个预埋件平面分布如下图,用四个马凳分别支承四个预埋件。

马凳由100×100mm角钢制成,上平面的尺寸为700×700mm,四个马凳的中心距为1900×1900mm,马凳高度由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要求四个马凳支撑牢固,并互相连接成一体,上平面在同一水平面。

马凳示意图:

预埋示意图:

3.3.1.35#、8#和9#塔吊采用直埋固定式塔吊基础的配筋(如下图):

F0/23B:

6450X6450X1700mm塔吊基础平面图

F0/23B:

6450X6450X1700mm塔吊基础剖面图

6#、7#塔吊采用直埋固定式塔吊基础M126N,配筋(如下图):

M126N塔吊基础:

6250×6250×1350mm塔吊基础平面图

M126N塔吊基础:

6250×6250×1350mm塔吊基础剖面图

9#塔吊基础部位地下电缆离基坑较近,为了防止立塔时造成碰撞,9#塔基尽量靠近基坑内,塔基边距离C9楼基础100mm,塔身北边距离结构外皮2150mm。

塔身南侧距电缆500mm,采用木制防护架进行防护,以保证立塔时电缆安全。

3.3.2、平板压重式F0/23B塔吊基础

3.3.2.1平板压重式F0/23B塔吊基础的技术参数

1#和4#塔吊采用平板压重式塔吊基础,尺寸为7000mmX7000mmX700mm,采用C25混凝土浇筑,要求塔吊基础坐落在压实的3:

7灰土上,地基承载力不低于20MPa。

总重量180吨,单支点最大反力为120吨,根据城建勘探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查得C1、C4所对应的1#和4#塔吊地基土为粉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30Kpa,满足承载力要求。

3#塔吊采用平板压重式塔吊基础,尺寸为7500mm×7500mm×600m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要求塔吊基础坐落在压实的3:

7灰土上,地基承载力不低于20MPa。

根据城建勘探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查得C3所对应的基土为粉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满足承载力要求。

3.3.2.1平板压重式F0/23B塔吊基础的配筋

7000mmX7000mmX700mm塔吊基础图

7500mm×7500mm×600mm塔吊基础图

3.3.3、平板压重式JL150塔吊基础

3.3.3.1平板压重式JL150塔吊基础的技术参数

2#塔吊采用平板压重式塔吊基础,尺寸为7500mm×7500mm×500m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要求塔吊基础坐落在压实的300mm厚3:

7灰土上,地基承载力大于20MPa。

根据城建勘探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查得C2所对应的基土为粉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满足承载力要求。

塔吊基础尺寸和配筋见下图:

 

3.3.4、塔吊接地:

塔吊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注意不能与建筑物接地相连,接地电阻不得超过4欧姆,每台塔吊的接地不能少于两组。

塔吊的电源均为50Hz,85Kw,380V三相五线电源。

具体做法详见《C区临电施工方案》

3.4、塔吊安装高度的选择

塔吊的高度由其对应的楼体的高度和塔吊所处的位置等因素决定。

回转范围内如有交叉,还需要相临塔吊在高度上彼此错开不少于6米的安全距离。

根据总平面布置图,两个分部的塔吊之间不发生相互交叉作业情况。

但各分部内部塔吊彼此有交叉,发生交叉作业的塔吊有:

1#、5#和9#塔吊、4#和8#塔吊、8#和9#塔吊、2#和6#塔吊、3#和7#塔吊。

3.4.1、一分部5台塔吊高度确定:

住宅楼C9的高度为19.8m,其对应的9#塔的高度选定为33m,塔基底标高-5.855m;住宅楼C8,C5的总高度为19.8m,且二者所对应的8#和5#塔吊的作业范围没有冲突,但考虑要避开4#和9#塔吊,所以8#高度选定为42m,塔基底标高-7.200;5#塔吊高度选定为45m,塔基底标高-9.870m;住宅楼C4,C1的总高度为30.0m,且二者所对应的4#和1#塔吊的作业范围没有冲突,但考虑要避开5#和8#塔吊,所以1#和4#塔吊的高度选定为51m,1#塔吊基础底标高-7.770m,4#塔吊基础底标高-7.520m。

五台塔吊在立塔时均一次到达其选定高度。

五台塔吊塔身之间的距离均能达到安全要求。

塔吊高度错开见下图:

C1、C5、C9楼塔吊位置关系剖面图

C4、C8楼塔吊位置关系剖面图

C9、C8楼塔吊位置关系剖面图

3.4.2、六分部4台塔吊高度确定:

C3楼高度32.3m,对应3#塔吊高度54m,塔基底标高-5.450m。

C7楼高度22.6m,对应7#塔吊高度42m,塔基底标高-5.625m。

C2楼高度22.9m,对应2#塔吊高度48m,塔基底标高-4.200m。

C6楼高度22.6m,对应6#塔吊高度36m,塔基底标高-4.200m。

彼此相互错开,满足安全要求。

四台塔吊在立塔时均一次到达其选定高度。

四台塔吊塔身之间的距离均能达到安全要求。

塔吊高度错开见下图:

各塔吊自由支立高度均在最大自由支立高度范围内,所以均不需要与主体结构进行锚固。

3.5、塔吊的安装与拆卸

3.5.1、注意事项:

塔吊安装及拆塔用专业队伍来进行施工,专业施工单位提供资质证明文件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资质文件。

塔吊安装及拆除前由专业施工单位编制详细的《塔吊安装及拆除方案》。

在塔吊安装及拆除过程中,设专人进行指挥,项目部设安全员进行旁站。

塔吊安装完毕后,进行全面检查,确定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各种试验,合格后,办理验收资料,交付使用。

3.5.2、5#塔的安装和拆卸

5#塔位基础位于车库底板以下,塔身穿过车库底板和车库顶板,在车库底板及顶板上,距塔身四周500mm范围内的板为后浇板,底板中部留企口。

塔吊基础节待拆塔时进行拆除。

5#塔的立塔工作在车库底板施工前完成,基础做法如下图所示:

5#塔拆除时使用40t汽车吊作业,因为汽车吊及运输车要通过车库顶板,所以在拆塔前,在行驶路线经过的车库顶板下面作支撑进行回顶,回顶采用直径为48mm的钢管,立杆间距为600mmX600mm,步距1200mm。

为了避开塔身而在车库顶板上留置的后浇板周圈3000mm范围内立杆进行加密,在后浇带两侧的回顶立杆也要进行加密,汽车吊的支腿区域2000mm范围内立杆进行加密,立杆间距为300mmX300mm,回顶支撑加密形式如下图所示:

具体事宜及计算书待拆塔前,另行上报具体《塔吊拆除方案》。

3.5.3、6#、7#、8#、9#塔吊安装:

以上4台塔吊基础部位地下约0.6米、1.5米有两条高压电缆穿过。

根据现场实测实量,电缆位置距塔身南侧外皮1至2米。

为了保证塔吊支立时施工安全,南侧塔吊均采取直埋式,以避免配重与电缆位置冲突。

此外,在此部位从塔吊基础上采用木材搭设防护架,对电缆进行临时防护,然后再安装塔身。

安装时须由专人在基坑内进行指挥,使塔身从远离电缆一侧进行入位。

由于南侧场地有限,塔吊对应部位环路15米范围内临时道路局部向外扩出2.6米,以保证环路北沿距离基坑上口距离不少于2.5米的安全距离。

由于,南侧环路为场区内重要施工道路,过往车辆较多,为保证南侧塔基部位安全,在塔吊安装完毕后,在塔基平台上塔身四周砌筑2米高370mm宽砖墙进行防护。

砖墙四角设构造柱,配筋4根Φ14钢筋,钢筋在塔基内生根。

墙顶设压梁,高度200mm,配筋4根Φ14钢筋。

砖墙底部四面设置泄水口,防止积水。

塔吊防护图

3.5.4、其他塔吊安装、拆除:

其他塔吊均坐落在主体结构以外,塔基与结构不发生联系。

在安装、拆除塔吊时,均在现场环路上,设置汽车吊即可完成。

塔吊的安装、拆除、维护均须由具有合格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

并有针对每台塔吊实际情况的书面交底后方可进行现场操作。

4.注意事项:

4.1、塔吊安装及拆塔用专业队伍来进行施工,专业施工单位提供资质证明文件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资质文件。

4.2、塔吊安装及拆除前由专业施工单位编制详细的《塔吊安装及拆除方案》。

4.3、在塔吊安装及拆除过程中,设专人进行指挥,项目部设安全员进行旁站。

4.4、塔吊安装完毕后,由专业机构进行全面检查,确定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各种试验,合格后,办理验收资料,交付使用。

4.5、塔吊司机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能掌握塔吊的性能并且熟练操作塔吊;信号工必须有一年以上指挥塔吊的工作经验,且塔吊司机和信号工必须固定,不得随意更换。

4.6、在基坑边坡上口2m内不允许堆重物,在2-5m内不得堆2t及以上的重物,所以在安装塔吊和拆除塔吊时,汽车吊和塔吊构配件均停放在安全区域内进行作业。

4.7、塔吊的供电电源要符合北京市的有关规定,在塔吊运转过程中严禁人为断电,在必须停电前要通知塔吊。

如遇突然断电的情况发生时,要及时组织柴油发电机进场供电,使塔吊的吊物落到其目的地,避免塔吊的吊物临空。

5.群塔作业施工方案

5、群塔作业:

5.1、群塔作业的基本原则

低塔让高塔:

低塔机在转臂前,应观察高塔机的运行情况后再运行。

后塔让先塔:

塔臂在交叉区域内运行时,后进入该区域的塔机要避让先进入该区域的塔机。

动塔让静塔:

塔臂在交叉区域内作业时,在一塔机塔臂无回转、小车无行走、吊钩无运动,而另一塔机塔臂有回转或小车行走时,动塔机应避让静塔机。

轻车让重车:

在两塔机同时运行时,无载荷塔机应避让有载荷塔机。

客塔让主塔:

若塔机塔臂进入非本作业队工作区域时,客区域的塔机要让主区域的塔机。

塔机在运行中,各条件同时存在时,必须按以上排序原则执行。

两塔吊同时作业,两塔大臂必须保持相反的作业位置,避免两塔臂上下垂直作业,确保两塔臂之间安全距离不小于2m。

由总承包方指定一个专职指挥人员,配备一部对讲机(可以收到各信号工对讲机信号),负责指挥、协调各台塔吊。

每台塔吊的信号工在指挥塔吊作业时,要按照群塔作业防碰撞措施进行指挥操作。

在交叉吊装作业时,各塔的信号工应与总指人员相互通气,服从总指指挥,避免出现错误操作现象。

5.2、防碰撞设施和安全高差

5.2.1设施:

每台塔大臂端头、平衡臂尾部设一醒目红旗标志,再设一醒目红色指示灯,红旗标志在白天使用,灯在夜间使用。

5.2.2安全高差:

相临塔吊臂高差相差≥6m,各单位根据进度统一协调。

5.3、各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十不准吊”的规定

5.3.1指挥信号不明不准吊。

5.3.2斜牵斜拉不准吊。

5.3.3吊物重量不明不准吊或超负荷不准吊。

5.3.4散物捆扎不牢或物料装放过满不准吊。

5.3.5吊物上有人不准吊。

5.3.6埋在地下的物体不准吊。

5.3.7机械安全装置失灵或带病时不准吊。

5.3.8现场光线暗、看不清吊物、起落点不明时不准吊。

5.3.9棱刃物与钢丝绳直接接触无保护措施不准吊。

5.3.10六级以上强风天气不准吊。

5.4、作业运行控制:

5.4.1.塔机与信号指挥人员必须配备对讲机。

对讲机统一确定频率后必须锁频,使用人员无权调该频率。

要做到专机专用,不得转借。

5.4.2.指挥人员应与塔机组相对固定,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更换指挥人员,指挥人员未经主管负责人同意,不得私自换岗。

换班时应采用当面交接制。

5.4.3.现场用指挥语言采用普通话。

指挥语言应规范,防止发生指挥错误。

5.4.4.指挥过程中,严格执行信号指挥人员与塔机司机的应答制度,即:

信号指挥人员发出动作指令时,先呼叫被指挥的塔机编号,待塔机司机应答后,信号指挥人员方可发出塔机动作指令。

5.4.5.信号指挥人员必须时刻目视塔机吊钩与被吊物。

塔机转臂过程中,信号指挥人员还必须环顾相邻塔机的工作状态,并发出安全指示语言。

安全指示语言必须明确、简短、完整、清晰。

5.4.6.起重工在作业前、作业中和交班时,必须对钢丝绳进行全面检查与鉴定,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丝绳。

6、安全运转措施

6.1在塔吊安装、使用和拆除前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施工方案,在方案审批完毕后由各分部根据方案做技术交底并下发给施工作业人员,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理解了交底的内容后方可作业。

6.2施工前各塔吊应划好施工区域和施工范围,尽量避免各塔吊间的交叉作业;各单位要经常教育信号工和塔吊司机必须注意邻近塔吊的工作状态,正确指挥,避免事故发生,在非主旋转扇区,塔吊应慢档运行。

在起吊前先进行试吊,在试吊没有问题后才正式投入作业。

6.3塔吊吊装使用时,行程小车应尽可能收近塔身,以免塔吊钢丝绳与相临的塔臂发生碰撞,并且塔吊的吊物禁止超出施工现场围挡位置,禁止在道路和办公室上空停留,且在任何时候塔吊的吊物不允许临空。

6.4各塔吊在转臂时要注意吊钩和吊绳,以免被吊物或大臂相撞,此条也应遵照高塔让低塔的原则。

6.5塔吊司机、信号工必须经过专门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和指挥、严禁酒后作业。

在作业前做好安全操作交底工作。

在操作时,精神必须集中,相互照应。

指挥信号工要做到清楚、准确,指挥信号工应用对讲机。

分别指挥各自塔,以防造成误操作。

6.6塔吊司机、信号工应健康,两眼视力均不得低于1.0,无色盲、听力障碍、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眩晕、突发性昏厥及其它影响起重吊装作业的疾病与生理缺陷。

6.7夜间施工作业面及塔上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6.8各塔吊的绳索要专机专用,不允许随意更换。

6.9施工现场围墙四周设置明显警示物,防止塔吊司机视物不清使塔吊吊物临空。

6.10各塔吊顶升时,应严格按照方案控制高度,顶升前相互通报,以便统一协调。

6.11塔吊出现故障时,及时通知专业人员进行修理。

6.12下班后各公司的塔吊均应拉闸断电,塔吊要进入风标状态。

塔吊司机和信号工交接班时要作好交接记录。

6.13塔机长时间暂停工作时,吊钩应起到最高处,小车拉到最近点,大臂按顺风向停置。

为确保工程进度与塔机安全,各塔机须确保驾驶室内24h有塔机司机值班。

交班、接班人员应当面交接,交接时不得离开驾驶室,接班人员未到岗时,交班人员不得离机。

交接班时应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6.14信号指挥人员应与塔机组相对固定,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更换信号指挥人员,信号指挥人员未经主管负责人同意,不得私自换岗。

换班时应采用当面交接制。

6.15起重工要掌握被吊物重心,按规定将被吊物绑扎牢固。

在被吊物跨越幅度大的情况下,要确保安全可靠,杜绝发生散捆现象。

6.16起重工在作业前、作业中和交班时,必须对钢丝绳进行全面检查与鉴定,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丝绳。

6.17塔吊安装后,在无荷载情况下,塔身与地面的垂直度偏差值不得超过3‰。

做好对塔吊的定期检查工作,对塔身垂直度进行测量监控,并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运转使用后,施工期间每两周一次,并且每次雪后、雨后必须对塔吊及基础进行监测检查,并作好记录。

发现不符合规定时,应及时调整。

6.18其他未提到事项应按照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7、附图

塔吊平面布置图

 

目录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3.塔吊设计思路2

3.1、塔吊的选择2

3.2、塔吊主要性能参数:

2

3.3、塔基设计3

3.4、塔吊安装高度的选择10

3.5、塔吊的安装与拆卸13

4.注意事项:

15

5、群塔作业:

16

5.1、群塔作业的基本原则16

5.2、防碰撞设施和安全高差17

5.3、各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十不准吊”的规定17

5.4、作业运行控制:

18

6、安全运转措施18

7、附图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