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小区16#楼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2514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湖小区16#楼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太湖小区16#楼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太湖小区16#楼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太湖小区16#楼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太湖小区16#楼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湖小区16#楼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太湖小区16#楼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湖小区16#楼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湖小区16#楼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太湖小区16#楼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毕业设计(论文)

吴江市太湖小区16#楼基础工程

专项施工方案

 

系别:

土木建筑系

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

班级:

07建筑

(1)班

姓名:

宋玉风

学号:

0703010122

指导教师:

王兵

完成时间:

2010年5月

摘要

本设计以吴江市松陵镇北侧动迁房一期工程16#楼为依托,对其桩基础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研究:

包括从其桩基的质量要求,打桩方案,打桩时的安全事项的质量验收,通过对其整个过程的分析,了解桩的质量要求,桩基施工方案,桩运输,存放的要求,并结合现场掌握桩基工程施工各个环节。

 

关键词:

桩基工程施工方案安全验收质量验收

 

ABSTRACT

Heretoentertheneedtobedesignedtowujiangshisonglingzhenkitagawadongqianfangswiftbuilding#16projectstorelyonthebasisofaprojectforstudy:

includingfromthelightofthequalityrequirementstotheground,thegroundinwhichqualityinspection,thewholeprocessofanalysisandunderstandingarequest,thequalityofworks,atransportation,storageandintegrationof,thecaseintheprojectconstruction.totranslatethewords

 

Keywords:

abaseprojectconstruction;projectconstruction;safetyinspectionscheme;qualityinspection

第一章绪论

1.1毕业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完成设计,将这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联系贯通,较系统得去认识理解建筑工程所包含的各个环节的内容,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工程人员。

意义:

真正去了解自己在这三年的收获,去发现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选题的依据

1.2.1毕业设计对实习工程与设计内容的要求

针对桩基工程进行较细致地研究,结合现场实践与理论知识,对桩基的各个方面,从其质量的检验、进场时对质量的要求、施工工艺以及后期养护和强度检测全方面区接触了解。

1.2.2实习工程简介

本工程名称为太湖小区北侧动迁房一期工程,位于苏州吴江市松陵镇,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由吴江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吴江市城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并由吴江市青云建设有限公司承建,吴江市建发监理建设有限公司监理,本工程建筑面积为11838.52m2,本工程结构类型为5层框架结构,计划开工日期为2009年12月20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1年03月02日。

1.2.3实习工程特点

本工程基础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分为14#,16#,21#,22#四栋楼,楼顶标高为14.1m。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耐火等级为6级。

本工程基础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

桩身直径(边长)为400mm,桩长为14米,桩选用PTC-400(70)-C70-7,7。

本工程以7号土层持力层,桩尖进入该土层不小于1.3米。

1.3本文的主要工作

本文以吴江市松陵镇北侧动迁房一期工程16#楼为背景,重点进行了基础工程工种的施工研究,探讨了基础工程各原材料的性能,各项技术指标,限制因素,并对其施工工艺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用以掌握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

 

第二章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2.1编制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02

(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0)《建筑基桩验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2主要施工工艺

2.2.1测量定位

(1)、坐标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规划局提供的坐标点、整个现场的地形条件和拟建建筑物布置情况及业主提供的总平面图桩位坐标点,建立坐标控制网,并经监理验收确认。

(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规划局提供的高程点,建立高程控制网,并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

施测前先核对高级水准点,无误后再施测高程控制点,并经监理验收确认。

根据本工程实际地质情况随时复测,以消除由于挤土引起的隆起量,保证高程值与实际位置相符。

(3)、管桩施工应根据桩的密集程度与周围建(构)筑物的关系,合理确定打桩顺序。

一般当桩较密集且距周围建(构)筑物较远,施工场地较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对称施打;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构)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对称施打;若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构)筑物时,宜从毗邻建(构)筑物的一侧开始向另一方向施打。

若建(构)筑物外围设有支护桩,宜先打设工程桩,再后打设外围支护桩。

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打设深桩,后打设

浅桩;根据管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根据高层建筑塔楼(高层)与裙房(低层)的关系,宜先高后低。

(4)、本工程选择从西向东按顺序依次打桩,现场桩位图如图2.1

 

图2.1桩位及打桩顺序图

 

2.3桩位的精确定位

(1)、根据测量控制网依据桩位坐标,采用经纬仪坐标放样定出桩位,用白灰放出桩位并用红漆涂于小木桩顶端,以便随时检查。

(2)、桩位定位结束后,提交业主或监理验收认可后方可施工。

施工时压桩机就位后,为防止桩机自重对土体挤压使已定的桩位位移,采用经纬仪二次复测,精度控制在10mm后将桩徐徐压入土中。

2.4预制管桩堆放与验收

(1)、预制桩出厂到工地,应按批量提供预制管桩出厂合格证。

附带相关的产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检测报告等资料。

(2)、桩应按规格分别堆放,应布置在压桩附近的起吊工作半径范围内,并考虑到压桩方向,避免转向。

堆放时最下层与地面间应设垫木(祥见JG94-2008),堆放层数不宜超过3层,并在两侧压好防止滚垛的木契。

(3)、项目质检员应会同现场监理共同检查、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后,方准使用。

如发现不合格的,用红笔画上记号,应及时退还到预制厂。

2.5预制桩的起吊、对位、压桩

(1)、吊车在起吊预制桩时,采用一点吊。

起吊过程中,略加大角度(减少外伸长度)后,慢慢地拖到桩机边后再开始垂直起钩,平稳地把桩送到压桩机夹桩器中。

(注意:

起吊要放慢速度,因为管桩壁很光滑,摩擦阻力较少,如起钩速度过快,桩很容易朝吊车的支座处快速滑行,引起桩碰撞断裂。

)见图2.2

图2.2桩的起吊

(2)、根据已设定的控制点用直角坐标法对桩位进行二次复核,正确后再开始放下桩,桩头中心点对准桩位的钢筋点(偏差在10mm以内)开始压桩。

(3)、当桩尖压入500mm后开始用两台经纬仪成90°位置,调整桩的垂直度(经纬仪一般在距桩机15m以外处架设),观测时,上端与下端的垂直度偏差应≤0.2%,再开始压桩,边压边观测,如果超差,必须及时调整,但需保证桩身不裂,必要时拔出重插,不允许采用强扳的方法进行快速纠偏,而将桩身拉裂、折断。

(4)、压桩过程中,适当控制沉桩速度,要保证压机最大压力满荷状态,连续运转,一气呵成,中间不得有间隔。

(5)、要特别注意送桩过程的垂直度控制,送桩器就位后,垂直度严格控制在2‰以内。

(6)、送桩杆送桩时,将水准仪架在操作室10m附近,对准高程后记录下数据,根据设计标高计算出送桩深度,并在送桩杆上画出醒目标志,当压桩压到距设计标高1m左右时,测量指挥机操工慢速加压,测量随时观测送桩情况,当观测至设计标高时及时发出信号,停止加压。

若送桩杆标志不清,应提前停止加压,待重新复核后再施工。

2.6压桩控制、压桩力的确定

(1)、本工程桩以设计桩顶标高为主控指标。

(2)、压桩过程中如出现以下情况时,应会同监理、设计研究措施后再施工。

①、压桩过程中间碰到地下障碍物时。

②、压桩过程中出现压入力反常、桩身倾斜、位移或桩身桩顶破损。

③、实际桩长与设计桩长相差太大。

④、出现异常响声;压桩机械工作状态出现异常。

⑤、桩身出现纵向裂缝和桩头混凝土出现剥落等异常现象。

⑥、夹持机构打滑。

⑦、压桩机下陷。

2.7接桩

(1)、采用坡口对焊法,焊机选用32KVA交流电焊机,接头钢板为低碳钢,采用E4303焊条。

坡口焊接第一层φ3.2第二层φ4-φ5焊条。

(2)、焊接方法及技术要求:

①、将下节桩压至桩顶距离地面0.8-1.0M处,吊上节桩,使上、下桩对中,使之同心不发生偏移,同时调好垂直度,使上、下桩轴线一致,在垂直度得到保证后,再行施焊。

②、接头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体桩质量的好坏,施焊应对称、分层、均匀、连续进行,焊缝应连续饱满。

若在大风和雨天施工,应用可靠的防风、防雨措施。

焊接后应进行外观检查,焊缝不得凹痕、咬边、焊瘤、夹碴、裂缝等表面缺陷。

焊接结束后,焊缝应自然冷却后,才能继续压桩,自然冷却时间一般不少于8-10分钟,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立即沉压,这是因为焊好即压,高温的焊缝遇到地下水会冒白烟,如同淬火一样,焊缝容易变脆而被压裂。

当管桩较密集且桩接头有较大裂缝时,压桩引起的土体上涌,有可能将桩接头拉断,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

同时施焊前,桩端钢帽应用钢丝刷刷净,去掉上面的泥土、铁锈等杂物。

③、焊接完毕,进行二检制度(自检—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沉压。

2.8技术措施

(1)、对参加施工的全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强化操作规程。

(2)、组织施工人员制定测量放线方案。

(3)、以规划红线坐标,作为轴线测量依据,制作半永久的轴线和水准点的测量标志,轴线精度控制在1/2000、高程精度控制在±5mm以内,并得到监理的复核认可。

(4)、预制桩就位应保持桩身垂直,用经纬仪交叉90°角来检测其垂直度,垂直度应控制在0.2%以内,在沉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防止偏移。

(5)、桩位精度控制在10mm,定位结束后提交监理验收认可后方可施工,压桩时必须采用极座标法对桩位利用控制网用经纬仪二次复测。

(6)、桩施工过程中不得中途停顿,如遇意外情况,桩端应停留在软土层中,且停歇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7)、压桩施工以设计桩顶标高为控制标准。

如遇异常情况应及时分析原因,向监理、业主、设计部门反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8)、认真做好预制桩进场验收记录、桩基工程隐蔽验收记录、桩试压记录、桩基工程原始记录等各项工作。

2.9静力压桩流程图

本工程压桩流程图见图2.3

 

验线

校正垂直度

 

图2.3静力压桩工艺流程图

2.10管桩打(沉)桩常遇问题及预防、处理方法

本工程管桩打桩遇到的问题及预防,处理方法见表2.1

 

表2.1管桩打(沉)桩常遇问题及预防、处理方法

名称、现象

产生原因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桩顶偏位(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

1.测量放线有误;或插桩“对中”工作马虎

2.打桩顺序不当,易引起桩顶大偏位

3.在软土层中,先施工的桩易被挤动

4.遇孤石或其他障碍物将桩挤向一旁

5.桩尖沿基岩倾斜而滑移

6.接桩不直,桩中心线成折线形,造成桩顶偏位

测量放线应经复测后使用;插桩应认真对中;打桩应按规定顺序进行;避免打桩期间同时开挖基坑;施工前用洛阳铲探明地下孤石、障碍物,较浅的挖除,深的用钻钻透或爆碎;接桩应吊线找直,垂直偏差应控制在0.5%以内偏位过大,应拔出,移位再打;偏位不大,可用木架顶正,再慢锤打入;障碍物不深,可挖去回填后再打

桩身倾斜(桩身倾斜超过规范规定)

1.打桩机导杆弯曲或场地不平,或场地承载力不足产生倾斜

2.插桩不正,底桩倾斜率过大或桩身弯曲度过大

3.开始沉桩,桩未站稳就猛烈锤击,或施打时桩锤、桩帽、桩身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受力偏心

4.桩垫锤垫不平或桩帽太大引起锤击偏心而使桩身倾斜

5.接桩不直产生曲折

6.打桩顺序不当先打的桩被挤斜

7.遇孤石和坚硬障碍物或桩尖沿倾斜产生滑移

打桩机导杆弯曲应纠正;打桩场地应整平夯压坚实;插桩要吊线锤检查,桩帽、桩身和桩尖必须在一条垂线上方可施打;桩身弯曲度应不大于1%,过大的不宜使用;开始沉桩应临时固定牢,并轻锤慢击;施打时应使桩锤、桩帽、桩身在同一直线上,防止受力偏心;桩垫、锤垫应找平,桩帽与桩周围的时间隙应为5~10mm,不宜过大;接桩应吊线锤找直,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打桩顺序应按规定进行。

产生原因7的防治措施同“桩顶偏位”的防治措施

桩顶破碎(沉桩时,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或被打碎,桩顶钢筋局部或大部分外露)

1.桩的制作质量差,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或桩头严重跑浆,存在孔洞;或蒸养制度不当,引起脆性破坏

2.搬运、吊装、堆放过程中碰撞损坏

3.桩锤选用不当,锤过重,锤击应力太大将桩头击碎;或锤太轻,锤击次数增多,使桩顶产生疲劳破坏

4.桩帽太小、太大、太深或接头尺寸偏差太大

5.遇到孤石、硬岩面时继续猛打,或贯入度要求太小或总锤击次数过多,或每米锤击数过多

6.在厚粘性土层中停歇时间过久,再重新施打时易将桩头打坏

加强桩制作质量控制,保证桩头混凝土密实性和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桩运输、堆放、吊装中防止碰撞损坏桩头;合理选用桩锤,不使过重或过轻;桩帽宜做成圆筒形,套桩头用的筒体深度宜为35~40cm,内径应比管径大2~3cm,不使空隙过大;遇孤石可采用小钻孔再插管桩的方法施打;合理确定贯入度或总锤击数,不使过小或过多;在厚粘性土层中停歇时间不应超过24h

桩身断裂(包括桩尖破损、接头开裂,桩身出现横向、竖向或斜向裂纹及断裂)

1.在砂土层中施打开口管桩,下端桩身有时被挤产生劈裂

2.遇孤石和裸露的岩面仍硬打,易将桩尖击碎

3.接桩质量差,引起接头开裂

4.接头电焊时自然冷却时间不够,焊后立即施打,焊缝遇水脆裂;或接缝间隙填塞钢板太少,锤击时应力集中,引起接头破损

5.管桩制作严重漏浆,或管壁太薄,桩身强度不够或养护制度不当,桩身混凝土变脆

6.打桩时未加桩垫或桩垫太薄

7.桩身预应力值不够,不足以抵抗锤击时的拉应力而产生横向裂缝

8.桩身自由段长细比过大,沉入时遇坚硬土层,易使桩断裂

9.桩在堆放、吊装和搬运过程中已裂缝或断裂,未认真检查或加固就使用

在砂土层中沉桩,桩端应设桩靴,避免采用开口管桩;遇孤石和岩面避免硬打;接桩要保持上,下节桩在同一轴线上,焊接焊缝应饱满,填塞钢板应紧密;焊后自然冷却8~10min始可施打;管桩制作严格控制漏浆、管壁厚度和桩身强度;打桩时要设合适桩垫,厚度不宜小于12cm;桩身制作预应力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沉桩桩身自由段长细比不宜超过40;桩在堆放、吊装和搬运过程中避免碰冲产生裂缝或断裂,沉桩前要认真检查,已严重裂缝或断裂的桩,避免使用

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控制要求(沉桩未达到设计标高或最后贯入度及锤击数控制指标要求)

1.勘察资料太粗或有误

2.设计选择持力层不当或设计要求过严

3.沉桩时遇到地下障碍物或厚度较大的硬夹层

4.选用桩锤太小,或柴油锤破旧,跳动不正常

5.桩尖遇到密实的粉土或粉细砂层时打桩会产生“假凝”现象,但间隔一段时间以后,又可继续打下去

6.桩头被击碎或桩身被打断,无法继续施打

7.布桩密集或打桩顺序不当,使后打的无法达到设计深度,并使先打的桩上升涌起

8.打桩间隔时间过长,摩阻力加大

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作补勘;合理选择持力层或标高,使符合地质实际情况;探明地下降碍物和硬夹层,并清除掉或钻透或爆碎;选用桩锤不能太小,旧柴油锤应检修合格方可使用;桩头被打碎,桩身被打断应停止施打,或处理后再施打;打桩应注意顺序,减少向一侧挤密;打桩应连续进行,不宜间歇时间过长,必须间歇时,不宜超过24h

2.11质量控制

(1)、施工前应检查进入现场的成品桩,接桩用电焊条等产品质量。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桩的贯入情况、柱顶完整状况、电焊接桩质量、桩体垂直度、电焊后的停歇时间。

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头作10%的焊缝探伤检查。

(3)、施工结束后应作载荷试验,以检验设计承载力,同时应作桩体质量检验。

载荷试验及桩体质量检验数量要求同打(沉)入式混凝土预制桩规范施工。

(4)、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质量检验见表2.2所示。

成品桩均在工厂生产,随产品出厂有质量保证资料,一般在现场仅对外形进行检验。

表2.2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项目

1

桩体质量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

桩位偏差

见图集

用钢尺量

3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一般项目

1

成品桩质量:

外观

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桩顶处无孔隙

直观

桩径

管壁厚度

桩尖中心线

顶面平整度

桩体弯曲

mm

mm

mm

mm

±5

±5

<2

10

<1/1000l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水平尺量

用钢尺量,l为桩长

2

接桩:

焊缝质量

见图集

见图集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上下节平面偏差

节点弯曲矢高

mm

mm

>1.0

<10

<1/1000l

秒表测定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3

停锤标准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或查沉桩记录

4

桩顶标高

mm

±50

水准仪

 

第三章承台工程施工方案

3.1土方开挖

根据现场场地及施工安排,基坑四周均采用自然放坡,坡度为1:

0.75土方开挖采用机器开挖,人工配合清除基底预留土层。

3.1.1施工部署

(1)、根据降水观测情况,满足开挖条件后,开始按由东向西行走方向开挖,采用2台挖土机,人工清理基底土层,本工程施工具体步骤:

三、土方开挖:

 

(2)先放好线经复核及验收合格开挖,边挖边退挖至1.45米。

(3)关砌应紧密配合挖机,监挖挖至离设计标高还差200㎜时,用人工挖修,防止扰动土体,严禁超挖,随时校核基底标高。

(4)基槽平整后防止基底土水分蒸发损失,导致土体记膨胀,并及时进行整理垫层等下道工序施工。

(5)施工中对标准桩观测点、管网点等,加以保护,发现古墓文物及时请有关部门处理,设临时积水坑,配备抽水泵,随时抽出坑内积水。

(6)基坑防护:

土方开挖要探明地下管道,防止发生意外。

在距基边0.6m周围用Φ48钢管设置两道防护栏杆,高出地坪1.8m,各施工人员严禁翻越护身栏杆,基坑施工期间设警士牌,夜间设红色灯标志。

施工机械一切服从指挥,人员尽量远离施工机械,如有必要通知操作人员,待回应后方可接近。

3.1.2质量标准

(1)柱基、基坑、基槽和管沟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3.1

 

表3.1基坑、管沟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值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2

3

标高

长度、宽度

边坡偏陡

+0-50

-0

不允许

用水准仪检查

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3.1.3成品保护

(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坐在龙门板上休息。

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检查是否正确。

(2)、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

必要时,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3)、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

在敷设地上或地下管道、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管线。

3.1.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基底超挖: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

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2)、软土地区桩基挖土应防止桩基位移:

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桩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在密集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事先确定防桩基位移的措施。

(3)、基底未保护:

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上的扰动。

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出0.3m厚土层,待做基础时再挖掉。

(4)、施工顺序不合理;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5)、开挖尺寸不足:

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除结构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

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所需的宽度,在开挖前均应考虑。

(6)、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不直不平,基底不平:

应加强检查,随挖随修,并要认真验收。

3.1.5质量控制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3.2基础垫层施工

(1)、本工程垫层采用C10素混凝土,厚度为10cm,外伸出100mm,并保证

高出垫层上表面50mm,以伸入承台。

承台与管桩的示意图如图3.0

 

图3.0垫层与承台连接图

 

(2)、检查垫层底标高是否合格,本工程垫层底面标高为—1.5m,合格后要请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检查验收,并且做地基验槽记录,基坑表面应干燥无杂物无积水,如有积水,及时清理干净,以免影响混凝土浇筑时的质量。

(3)、要用20cm长的短钢筋控制垫层标高,每2m在土中插入钢筋,并用钢筋顶部的红油漆来控制垫层标高,垫层施工可分为段验槽,分段浇筑混凝土。

(4)、混凝土采用C10商品混凝土,采用磅车人工进行浇筑。

(5)、垫层施工由东向西或随挖随浇垫层,采用平板振动器振实,表面用刮杆刮均匀,并用木抹抹平,终凝前再用木抹二次抹平,混凝土下落高度不得高于2m,以免混凝土发生离析。

(6)、垫层施工完后浇水湿润,大于7天的养护时间应保证,当混凝土强度大于1.2N/mm时,才可以上人。

(7)、在垫层上放出轴线,对桩位,桩顶标高,位移偏差复核,并加以记录。

(8)、基础垫层完成后,要放入钢筋笼,针对以下几种情况,如图

Ⅰ、桩顶标高符合设计标高,见图3.1

说明:

①、当桩顶标高正好位于设计标高时,浇灌桩顶设计标高以下要求以下要求灌实范围内混凝土前,应将管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