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2098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今后能自主进行更大数的计算打基础。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将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并注意在练习中选用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本单元的知识是今后学习乘数是两、三位数乘法及大数目加减法计算的基础。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计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增强运算意识。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1)加法(3课时)

(2)减法(4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合作学习探究出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1.加法

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

课题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教学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新知。

1.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2.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是几百几十数进位加法的发展,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和三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完全相同,让学生充分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学习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上课班级

上课日期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复习题目,请两名同学板演:

160+230710+120

2.指名口答笔算几百几十数加几百几十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导入新课。

1.观察两道算式,思考如何列竖式计算,并独立解答,评判板演的两名同学做得是否正确。

2.回答老师的问题,并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1.计算。

240+320=()

410+150=()

290+520=()

580+180=()

答案:

560560810760

2.列竖式计算。

356+642=()

56+336=()

224+47=()

3.计算。

162+234=()

718+120=()

456+307=()

289+106=()

答案:

396838763395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课件展示教材情境图。

提出问题:

现在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谁能告诉老师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该怎样计算呢?

算一算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2.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3.引导探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问题1:

引导学生交流。

(1)板书算式:

271+122=

教师质疑:

这两个数有点大,且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2)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及结果:

(3)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

问题2:

(1)引导列式说说计算方法,271+31=

(2)比较前两道题的异同点。

(3)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总结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观察统计图,获取数学信息说出我国湿地鸟类、爬行类动物和哺乳类动物的种数。

2.

(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3.问题1:

(1)学生思考并列式。

(2)展示并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

(3)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问题2:

(1)引导学生展示竖式计算的方法,重点说清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2)学生独立回答,集体纠正。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相同数位对齐。

要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

(4)学生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9页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再连线。

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课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学生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加法的提升,由一次进位发展到连续两次或三次进位,力求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自己探究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本节课时,应遵循知识的迁移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新知。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进行验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别人交流。

学习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验算方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上课班级

上课日期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笔算下列各题。

757+162=129+36=

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连续进位的加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及加法的验算”。

(板书课题)

1.计算不连续进位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进位的1。

2.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1.笔算下面各题。

345+238=()

563+428=()

答案:

583991

2.做一做。

答案:

563785

3.列竖式计算。

453+857=()

934+347=()

216+696=()

答案:

4.计算并验算。

968+124=()

927+73=()

答案:

10921000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课件展示教材第38页例3。

1.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并列出算式。

2.探究445+298的算法。

引导板演的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老师小结:

用竖式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3.引导加法的验算。

(1)可以交换445和298的位置,再算一遍,看看结果与刚才的结果一样吗?

(2)组织学生交流展示验算的情况,对于验算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

老师小结:

今后我们在做练习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1.学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学生:

求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就是把野生植物的种类数与野生动物的种类数相加,列式是445+298。

2.小组汇报算法:

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结果是:

3.

(1)学生尝试独立进行验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交流展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

老师提醒:

先想一想下面各题是否有进位,再计算并验算。

2.完成教材第39页第2题。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连续进位加法及加法的验算

445+298=743(种)

六、教学反思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进行验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验算的方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环节

导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1:

万以内的加法的笔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4题。

638+93697+235

475+126532+407

169+450986+114

分析:

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答案:

731932601

9396191100

1.列竖式计算。

275+645

354+488

806+195

答案:

9208421001

知识点2:

万以内的加法的笔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5题。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

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分析:

第1个算式两个加数的数位没有对齐,十位对百位,个位对十位。

笔算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第2、3个算式没有进位。

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答案:

2.下面各题计算得对吗?

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答案:

××

知识点3:

万以内的加法的验算方法

计算并验算。

356+479

528+383

分析:

计算加法时,数位要对齐,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验算时,可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

答案:

356+479=835

3.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465+348

169+45

答案:

465+348=813

169+45=214

布置作业

教材第39页第2、3题。

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总结

总结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反思

2.减法

第1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

课题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和连续退位减法是在前面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基础上学习的。

“连续退位减法”是对前面学习的几百几十数减几百几十数的退位减法的延伸,也是减法计算汇总的一个难点。

教学本节课时,应遵循知识的迁移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新知。

1.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也就是说要从学生的具体生活中或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中寻找学习内容,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立足亲身体验。

数学学习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亲身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统计表,并从表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

2.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3.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上课班级

上课日期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老师谈话:

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得很好。

2.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1.学生认真聆听。

2.明确本节课内容。

1.口算。

650-230=390-180=

850-720=280+470=

答案:

420210130750

2.采蘑菇。

笔算减法要记住:

相同数位要(),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

答案:

1097421127对齐个退1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答案:

6035862

(答案不唯一)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一)出示教材第41页例1。

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你发现了什么?

2.解答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3.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

(二)出示教材第41页例2。

1.提问:

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2.引导学生列式,尝试用竖式计算。

老师板书:

3.结合以上计算,在小组内讨论:

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老师小结: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计算前一位时,不要忘记先减去退掉的“1”。

(三)比较两道题的异同。

(一)学生交流汇报。

1.学生1:

我知道了从2004年这几年中,国产电视动画片的数量逐渐增加,2011年的数量最多;

学生2:

在这几年中优秀国产动画片的数量2004年最少;

学生3:

在这几年的国产优秀动画片中,2011年的数量最多。

2.独立思考列式。

3.学生交流:

列竖式的时候,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二)读题思考。

学生交流汇报:

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这样就是15减6,结果个位上的得数是9;同时十位上的3还剩2,2减8不够减,继续从前一位(百位)退1再减,这样就是12减8,结果十位上的得数是4;同时百位上的4还剩3。

(三)小组交流并汇报。

相同点:

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不同点:

第一道题计算时不需要退位,第二道题需要退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4页第3题。

1.学生独立解答,集体纠正。

2.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

435-322=113435-86=349

注意: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计算前一位时,不要忘记先减去退掉的“1”。

六、教学反思

第2课时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

课题

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隔位退位减法是减法笔算中的难点,教学本节课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经历探索笔算减法中隔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在讨论交流中激发探究兴趣,使学生深入领会新的知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新知。

1.有效的复习可以达到迁移计算方法的目的。

隔位退位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学生需要以原有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基础进行学习。

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组织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某一位或某几位上的数不够减,需要退位的问题。

通过复习,既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2.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联系。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改变过去单一地出示计算题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能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上课班级

上课日期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计算下面两题,并说说做法。

2.同学们掌握的真好,今天这节课学习“中间或末尾为0的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

(板书课题)

1.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退位后用几去减。

2.明确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1.填空。

(1)被减数=()+()。

(2)比189多28的数是()。

(3)381比()多29。

(4)比459多95的数是()。

答案:

差减数217352554

2.列竖式计算。

305-138

803-95

答案:

167708

3.小军、小兰和小宁星期天帮王大爷拾鸭蛋。

小军拾了220个,小兰比小军多拾了18个,小宁比小军少拾了19个。

(1)小兰拾了多少个?

(2)小宁拾了多少个?

答案:

(1)220+18=238(个)

(2)220-19=201(个)

4.计算并验算。

900-548

1000-832

答案:

352168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一)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3。

2.读题分析题意并列式。

3.引导学生计算:

403-158。

思考:

当十位上退1时,十位上是0,怎么办?

4.被减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扩展延伸:

被减数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1.讨论:

500-157=

老师板书:

2.讨论:

被减数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减法的验算。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对算式403-158=245进行验算。

老师板书:

2.组织学生说一说减法的验算方法。

(一)1.认真读题,看不明白的用红笔勾画出来。

2.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并列式:

403-158=

3.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并交流:

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

学生:

个位上的3减8不够,要从十位退1,可是十位上是0,那么我们可以继续从前一位退1,也就是从百位退1,这样就相当于十位上是10,就可以退1给个位,那么个位上就成了13-8=5;而这时十位上就是10-1-5=4;百位上就是4-1-1=2。

即:

245。

4.学生交流。

当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是0,应从百位退1当10,再从10中退位,这时十位上剩9个十,再计算。

(二)学生思考:

1.个位0减7不够减,从十位借,十位没有再从百位上退给十位10个十,再退给个位1个十。

个位:

10-7=3

十位:

退位后9-5=4

百位:

4-1=3

2.学生讨论交流。

(三)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并展示验算结果。

2.说出减法的验算方法。

方法一:

被减数-差=减数

方法二:

差+减数=被减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4页第4题。

1.独立拨计数器并计算。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独立完成。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验算

六、教学反思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退位的原理,所以在这节课里我让学生自主解决万以内退位减法最难的难点: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掌握连续退位的方法,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效果较好。

在进行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计算时,我提出当十位上退1时,十位上是0该怎么办?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积极动脑、动口探讨方法推出算理。

我提出计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只会说不要忘记退位减1,没有说到不够减时要从前一位退1,而不能隔位退1。

这一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能够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相减的过程的能力,理解0被退1后的变化原因,特别训练差生叙述计算过程。

在减法的验算时引导学生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验算的两种方法。

这节课教学进度缓慢,可效果却很好。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3课时解决问题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教学课程标准》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了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真分析具体情况,通过具体探索、合作交流,灵活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上课班级

上课日期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老师:

相信同学们经常去逛商场,今天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谁掌握的最好,并能灵活运用。

(板书课题)

引起学生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笔算下面各题。

345+259

625-389

答案:

604236

2.估算。

103+298

879-467

798-239

答案:

400410560

3.乐乐家有210张光盘,该怎样买光盘架呢?

答案:

150+75≈220(张)

所以买②③两种光盘架。

4.用竖式计算。

162+234+123

418+120+89

456+307+24

答案:

519627787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出示教材第43页例4销售清单,从这张单子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从获取的信息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讨论:

解决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的问题,需要精确计算吗?

4.解决收银员应收多少钱的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5.讨论并解答。

老师强调:

收银员收钱要准确,必须要精确计算。

(1)可以先把护眼灯和学习机的价格相加166+225=391(元),再加空调扇的价钱391+558=949(元)。

6.引导学生分析列式计算。

注意:

可以把三种价格的钱估作整百整十。

老师板书:

170+230+560=960(元)

7.讨论:

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老师小结: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1.观察后交流。

知道了这三种商品的单价,护眼灯的价格是166元;学习机的价格是225元;空调扇的价格是558元。

2.学生交流汇报:

(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3.讨论后:

只需要大概数就可以了。

4.学生分析题意: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需要每件商品的价格。

5.讨论后汇报。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列一个竖式,计算简便。

6.护眼灯的价格是166元,约170元;学习机的价格是225元,约230元;空调扇的价格是558元,约560元。

7.交流后,集体汇报。

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当要解决的问题的结果要求准确时,就要精确计算,当结果不需要准确时,可以估算解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6页第12题。

2.请你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