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年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讲话文稿.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97098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年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讲话文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2年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讲话文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2年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讲话文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2年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讲话文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2年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讲话文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2年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讲话文稿.docx

《20212年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讲话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年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讲话文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2年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讲话文稿.docx

20212年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讲话文稿

这次就社会管理工作和政法工作进行调研,主要是看望和慰问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矛盾前沿、特殊岗位上的广大政法干警、社会管理工作者和社会服务工作者,同时对春节期间市场供应、安全生产、群众生活、安全保卫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全市人民群众能够过上一个平安祥和的节日。

这几年,我市社会管理工作、政法工作以“三项重点工作”为抓手,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突破,创造了许多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工作、政法工作功不可没。

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广大政法干警、社会管理工作者和社会服务工作者,表示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以理性、动态和历史为理念,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建设的形势与任务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用“矛盾凸显期”来判断当前面临的形势。

应该说这个判断是对现实社会非常精辟的概括和总结。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也往往成为我们对一个地方人民群众满意度不高、解决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无所作为的一个客观理由。

面对当前比较复杂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用理性的、动态的、历史的理念来把握和分析,要用科学、准确的判断来谋划我们的工作。

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主要是三点:

一是利益格局调整。

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利益关系调整、利益再分配的过程。

一个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必然会面临思想上、观念上和利益上的冲突,必然会产生矛盾。

二是资源重新配置。

市场主体竞争引发争夺,资源再分配必然会形成矛盾。

比如,征地拆迁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等,都是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形成的新矛盾。

三是价值追求多元。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受城市发展进程的影响,多元文化的形成,必然冲击社会的共识。

文化的多元化必然带来利益主体诉求的多元化,进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形成矛盾冲突。

包括现在地区性的矛盾冲突,民族性的矛盾冲突,文化的、宗教的冲突,都是由于价值取向不一致形成的。

对这些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们就会看到,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矛盾多一些,不稳定因素和问题相对多一些,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还会持续,我们对当前的形势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判断:

第一,社会大局是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可控的。

这是基本判断。

无论矛盾多么尖锐,是可以化解的。

第二,社会管理不适应发展新形势的矛盾非常突出。

现在很多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是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比如,民生保障体系、公民教育体系、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以及政府管理手段等,滞后于社会发展。

第三,全社会的法治意识、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形成和加强。

我国社会保持基本稳定要靠核心价值观,就是通过在全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凝聚其广泛的社会共识,还要靠增强公民维护法律权威的思想和行为自觉。

第四,地域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仍然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

就全国来讲,由于地域发展的差异性,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上的差异性,每个地方矛盾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X目前大量上访的主要是国有企业职工,这在全国、全省也很少了,但在X这个问题比较突出。

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矛盾最多的应该是征地拆迁。

如果今年我们大规模地搞建设,那么,明年征地拆迁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可能就多一些。

影响X社会和谐稳定主要还有哪些矛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

抓住了这些主要矛盾,就控制了社会稳定的源头。

只有对所处的环境进行科学、准确地判断,我们才能做到处变不惊,有效化解矛盾,否则,就会悲观畏难、不知所措、裹足不前。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很重要,这是一项引导全社会形成共识,凝聚人心的工作,必须用科学理念从战略上来谋划。

市委召开X届X次全会,提出建设“四个X”,就是把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把各级干部的思想,都凝聚到“四个X”建设上来,用这样一个大的目标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

这就是战略上的问题,是决策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

还有一个是策略上的,就是进一步扩大民众参与,强化法治意识、法治权威,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创新社会秩序规范,这是新形势下做好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以科学、人本、法治为原则,推进社会关系的整合与社会管理创新

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或理念,一是科学,就是管理体制机制必须是科学的。

二是人本,就是以服务企业、服务人民为根本。

三是法治,就是以法律规范社会行为。

社会管理工作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是做群众的工作。

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必须在最靠近老百姓的地方、最贴近群众的方面创新,在管理难度最大的方面创新,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两个重点:

第一个,离老百姓要最近,不是在机关,而是在我们的各级管理人员与群众服务的节点进行创新。

第二个,在影响社会管理的难点方面进行创新。

第一,把握社会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地增强科学性、主动性和预见性。

现在,我们面临的难点表现在“新、深、难”上。

所谓“新”,就是现在面临的大多数问题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包括改革开放初期都不曾有过的,有不少问题我们的干部不知道怎么处理。

比如征地拆迁,就是个两难问题。

“深”,就是涉及到政策体制,不是一个地区可以解决的,比如涉军问题、民办教师问题等,强调的是全国、全省政策的统一性。

“难”,就是处理起来很难。

比如国有企业改革,如果第一次改革不成功,既不能否定过去的方案,推倒重来,又不能把这个问题置之不管。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过去不曾遇到过的,但又是现实存在的、不可回避的。

在这种情况下,决不能蛮干,既不能靠过去的经验,也不能简单化处理,必须从这个问题产生的历史渊源、发展的路径以及群众诉求的基点,来找到解决矛盾的平衡点。

每一个从事社会管理和政法工作的同志都应沉下心来,认真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群众诉求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合理诉求,用新的办法解决新问题。

第二,扩大公众的民主参与,增强群众的责任感和满意度。

现代社会管理难度增加,很多问题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因此,要形成社会共识,就必须推动公众参与。

首先是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及时回应各利益群体的合理诉求,把群众的诉求作为行政决策的前提。

比如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不少是行政决策违背社会主流的意见造成的,或者说我们的出发点很好,但由于决策本身不够透明,没有赢得群众的支持,好的愿望没有形成好的结果。

二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在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为什么矛盾比较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把群众发动起来,如果我们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尊重群众在建设过程中的首创精神,就可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置社会管理工作于群众监督之下,消除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神秘感。

“阳光新政”不仅是在审批环节推行,要在与群众相关的所有环节推行。

今后党委、政府出台政策,包括发文件,尽量少出纸质文件,多发网络文件。

什么是网络文件,就是党委、政府的文件最早出现在平面媒体上。

即签发之日起同步与群众见面,并且知道这个政策的产生过程。

实际上我们很多很好的惠民政策,在办理的时候群众不满意,就是因为政策制定的依据不透明,行政管理过程不透明,政策兑现过程不透明。

增强民众的责任感和满意度,就是要把群众动员起来参与社会管理工作。

第三,坚持权利保护的取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要从过去那种管理就是管制的管理方式转变到通过保障群众基本权利、服务群众的管理方式上来,以服务的方式体现管理。

比如流动人口管理,包括农民工的管理。

流动人口是社会上最不稳定的一个群体,其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没有一个组织来管理这个群体;二是这个群体很难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三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难以惠及到这个群体。

如果流动人口有一个组织来管理,有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来服务,给予关爱,使这个群体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个群体的案件就会大幅下降。

这个问题要深入研究,靠政府来解决,靠社会组织来解决,我们有责任为这个群体服务,有责任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第四,突出法律权威,界定行政边界。

法律不仅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惩治不法行为、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政法部门要公正执法,把法律作为行政和司法的边界和底线;

另一方面,要引导公众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矛盾、满足诉求,而不应把信访作为解决问题的主渠道。

信访解决的是合理诉求,但不能形成共识的,必须靠法律,这是解决问题的主渠道。

一个地方法治意识的增强,首先是依法行政的确立,政府依法行政,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公正司法。

另一方面,就是建立一套满足群众需要、符合群众意愿的解决诉求的渠道。

比如,今天看的医调委就很好,问题出现之后,有医疗专家提供医疗事故方面的咨询,有法律专家提供法律咨询,有专门的调解专班负责调解,不服调解的还可以仲裁,仲裁不服的还可以到法院起诉,起诉到法院还可以享受法律援助,这样一个机制,群众诉求渠道就畅通了,上访的就会大幅减少。

所以,在矛盾最集中的地方,一定要畅通法律这个主渠道,通过这个主渠道来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以共建、共享、均衡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特色的保障体系

第一,要把发展和利益协调起来,在做大的过程中共享发展成果。

许多矛盾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三万”活动中,我们看到一个现象,贫困地区矛盾相对少些,主城区经济发展相对快,矛盾相对就多些,所以,很多矛盾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利益结构调整、资源分配不平衡过程中形成的。

那么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靠什么?

我们在做大蛋糕的发展过程中,要让利益相关者共享发展成果。

比如拆迁是第一难的事,但在安徽合肥没有问题,采取的是实物加货币,有多大面积还多大的面积,超出的面积实行货币化,这样老百姓得到了好处,当然就没有问题。

这次在X考察看到的情况也是一样的,X市对城中村改造采取三项政策:

第一项,还建房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对等还建,超过300平方米的货币化。

这样,群众的利益就得到了保障。

第二项,产业用地按人口算,一直到村,每人30、20平方米不等,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

第三,项目开发,村集体收益增加了,给老百姓买社会保险。

这三项政策,第一个保障了群众既得利益,第二个让群众有就业门路,第三个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另外还有分红。

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安居乐业,就不会上访走极端了。

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要先从政策上进行调整和规范,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第二,要建立可及、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要在财力可保障的情况下,建立可及、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网,可及就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可持续就是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平台之后,随着财力的增长,标准逐步提高。

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有了保障,社会矛盾自然就会减少。

第三,要消除身份歧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均衡配置。

这包括外来人员和农民工,在公共政策上、公共服务上平等对待,均衡享受。

四、以大调处、大综管、网格化为方向,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动态调解化解机制

一是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引导群众理性地看待矛盾和问题。

要建立大调处体制机制,把调处过程变成理顺情绪、形成共识的过程。

X同志40年如一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X同志给予她很高评价。

宣传一个X,不是对她一个人贡献的肯定,而是对基层调解员这个群体的肯定;宣传她是要号召更多的人民调解员,更多的像X一样长期工作在基层的干部,能够帮助群众调解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帮助社会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一线。

这就是我们讲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乡村两级把问题解决。

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大调处体系,培养更多的人民调解员,这项工作要列入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要让人民调解员的工作业绩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社会的认可。

二是要善用媒体,提高公共政策的技巧。

这对于政法战线、社会管理工作者尤为重要。

目前,我们在媒体运用上比较简单化、比较粗糙,不太注意宣传的技巧,许多好的政策群众不知道,并没有看到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党委、政府已经考虑或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