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姓有关资料 1221.docx
《郭姓有关资料 12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姓有关资料 1221.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郭姓有关资料1221
郭姓起源有二 后世源远流长
这个十分有名的姓氏,是从三千年前的周朝王室分支出来的,追本溯源,也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姬姓后裔。
关于郭姓的来源,唐人所著的《姓纂》一书很明白地记载说:
“周文王季弟虢叔,封于虢,或曰郭公,因以为氏。
望出太原、华阴、冯翊。
”另外,《公羊传》也指出:
“虢,谓之郭,声之转也。
”
郭隗 史上放光芒
然而,《姓氏考略》一书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郭氏的历史还要更早,同时指出他们是以郭字的字义为氏。
该书是这样说的:
“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
风俗通,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
”这么说来,郭姓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的,而他们的得姓,是由于“氏天居者”,因为郭字原本是代表外城或四周及外部的意思,换言之,郭姓的始祖是由于居住于外城才会以郭为姓的。
以上两种对于郭姓姓源的考证,都是言之成理,所以都被历代的学者所同时采认,也就是说,大家一向认为郭姓至少有两种源流,较早的一支由于“氏于居者”而得姓,出现于周初的一支,则分自姬姓后裔太原郡的虢叔西虢,改号为郭,支子以郭为氏的郭。
后世的郭姓人,不管是系出那一支,都可以当“源远流长”四个字而无愧。
头一位在历史上大放光芒的郭姓杰出人物是郭隗,他以让燕昭王“筑台而师之”,为燕国召来许多奇人异士,终于使得燕国富强的故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
郭子仪 忠义好榜样
郭子仪三个字,多年来在民间更是童叟皆知,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丰功传绩和八子七婿的显赫故事。
这位深受人们敬仰的盖世英雄,是唐代的华州郑人,崭露头角于唐玄宗之时,然后一手平定几乎倾覆唐室的安史之乱,又在唐代时奇迹般地以数十骑说退来犯的回纥数十万兵,身系唐室的安危20年,凭着他手里的兵权,大可“取而代之”,而他却始终忠心耿耿,为后世塑造了忠义大臣的好榜样。
难怪人们一谈到“郭令公”或“郭汾阳”,都会如此必恭必敬了。
郭 GUO
郭姓修订:
姓氏介绍|族谱信息
修订史:
姓氏介绍|族谱信息
在线族谱
纪念馆
郭姓留言|郭姓宗祠|功德薄|发展规划|宗祠排行
一、得姓渊源
1、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
据《姓氏考略》记载:
"夏有郭支,见《抱朴子》。
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
"看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2、以居处为氏。
拒《风俗通》上记载:
"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
"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
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3、来自炎黄,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
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
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
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
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
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
由此,号曰"虢公"。
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
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
后被晋国所灭。
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
后被秦所灭。
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4、出自冒姓或改姓。
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5、出自古郭国。
二、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播迁于山东、河北。
至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
汉代及其以后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
此外,郭氏在汉代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
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浙江)郭成。
晋代有武昌人(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
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又有将将佐郭益,亦随陈氏父子入闽;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
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
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尊贤堂":
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
"你有招贤,先从我开始。
你对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
"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把他当作老师来尊重。
于是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
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郭姓另外还有"太原"、"华阴"、"冯翊"、"汾阳"等堂号。
【郡望】
太原郡:
战国时置郡。
此支郭氏,为汉郭全之族所在。
华阴县:
汉时置。
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汾阳县:
西汉时置。
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冯翊郡:
三国时置郡。
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冯翊太守郭孟儒。
昌乐郡:
汉时置郡。
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郭泰之后。
西平郡:
东汉置郡。
其属西虢故地的郭氏族人迁徙而去。
魏晋时期西平郭氏因郭皇后而显赫一时成为望族。
敦煌郡: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郡。
同西平郭氏一样大致也是西虢后人迁徙而去。
魏晋时期成为望族。
中山郡:
西汉高祖时确立。
东汉初光武郭皇后一支鼎盛一时。
四、历史名人
郭子仪:
唐朝名将,在中唐平息安史之乱,德宗时被尊为尚父,亦称郭令公。
郭守敬:
元代科学家,为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他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嘉:
三国时,魏曹操之谋士。
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
死时年仅38岁。
郭璞:
东晋训诂学家。
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解:
西汉游侠。
折节以俭,以德报怨。
郭纵:
战国时,大工商业者。
因经营铁冶炼铸造业而成为巨富。
郭泰:
东汉时儒林领袖,在郭姓中与郭子仪齐名。
郭玉:
东汉时广汉人。
与华佗齐名的神医。
郭威:
后周开国皇帝。
郭沫若:
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学者,不仅是一位值得郭姓引以为荣的人物,而且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
他是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郭姓网同第一馆
郭守敬之灵位(郭守敬)
建馆于2000-3-211:
21:
20
郭姓网同最新馆
郭焕钧纪念馆(郭焕钧)
建馆于2004-11-1312:
54:
28
郭姓网同人气馆
纪念郭超人先生(郭超人)
当前访问量为1464117人次
郭姓网同第一谱
易棚郭氏(67737)
园区
郭姓网同最新谱
江汉平原郭氏(3018)
园区
郭姓网同人气谱
易棚郭氏(67737)
园区
快捷注册&建馆(一键建馆)>>> 查找郭姓纪念馆>>>
【寻根之旅】郭姓渊源
2004年07月22日 15:
56 深圳新闻网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
据《姓氏考略》记载:
“夏有郭支,见《抱朴子》。
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
”
2、以居处为氏。
据《风俗通》记载:
“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
”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
在我国大多数姓氏的起源中,这种现象比较少见。
3、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相通,郭氏即为虢氏。
按此说法,郭姓为黄帝姬姓后裔。
周武五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
周平王时,郑武公灭郐和东虢有功,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平王遂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
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的不满,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在其中,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
虢序号曰“虢公”。
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
4、出自冒姓或改姓。
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改姓郭。
二、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播迁于山东、河北。
至秦、汉时,部分郭氏徙居江南。
汉代及以后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
此外,郭氏在汉代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
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浙江)郭成,晋代有武昌人(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
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又有将佐郭益,亦随陈氏父子入闽;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
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
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如按人口总量排序,郭姓居全国大姓的第十八位。
三、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郡:
战国时置郡。
此支郭氏为汉郭全之族所在。
华阴县:
汉时置。
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冯翊郡:
三国时置郡。
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东汉冯翊太守郭孟儒。
汾阳县:
西汉时置。
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昌乐郡:
汉时置郡。
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郭泰之后。
堂号
“尊贤堂”:
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
“你如招贤,先从我开始。
你把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
”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敬郭如老师,后来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纷纷归附燕国,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此外,郭姓还有“太原”、“华阴”、“冯翊”、“汾阳”等堂号。
四、郭姓名人
郭纵:
战国时大工商业者,因经营冶铁业而成巨富。
郭解:
西汉游侠。
郭嘉:
三国时魏曹操谋士。
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
郭象:
西晋学者、玄学大师,所撰《庄子注》对后世影响很大。
郭璞:
东晋训诂学家。
博学多才,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典籍,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子仪:
唐朝名将,平息安史之乱,德宗时被尊为尚父,亦称郭令公。
郭熙:
北宋画家。
郭守敬:
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松焘:
清末大臣,外交家。
郭沫若:
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郭化若: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军事学家。
郭绍虞:
现代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书法家。
郭小川:
现代著名诗人。
郭鹤年:
东南亚著名实业家,有“亚洲糖王”之称。
客家郭姓溯源
作者:
郭养清
古代姓氏的来源多种多样,福建客家郭姓的来源,是出于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当时周武王分封姬氏诸侯于虢国,虢国分有东虢、西虢和北虢。
东虢是姬叔(亦称虢叔)的封地(在今河南荥阳东北),西虢(亦称城虢)是姬仲(亦称虢仲)的封地(在今陕西宝鸡东向),北虢是姬叔后裔姬序的封地,系周平王所封,建都上阳(今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
由于古代“虢”与“郭”字异音同并且通用,于是虢氏便转而成为郭氏。
后来虢叔裔孙序又被封于阳曲县(今陕西省太源之北),所以太源市便逐渐成为天下郭姓的祖籍,都认为郭氏的共同始祖系出自陕西省太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今河南、山西、陕西等省之外,有一部分逐渐迁入山东、河北。
例如春秋时有齐国勇士郭最(今山东临淄人);战国时有巨富郭纵(今河北邯郸人);有向燕王献上招徕人才之计的郭隗(河北人)。
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第一次是唐高宗总章年间(公元668-670年)至武则天垂拱年间(公元685-688年),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郭淑翁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同时又有将佐郭益随陈氏父子入福建。
第二次是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2年)郭子仪之孙郭嵩自固始县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今将乐县芝山)子孙传衍于莆田、仙游及南安之蓬岛乡。
唐中叶,武举出身的郭子仪,因平安史之乱后中兴唐室,功居第一,被封为汾阳王,世称郭汾阳,亦称郭令公。
此后,郭氏便以“汾阳”为堂号,尤其是南方的郭姓,大都以子仪为始祖。
如南安蓬岛《郭氏家谱》称郭子仪之孙郭嵩为“入闽祖”。
郭嵩,字维太,于唐末咸通中自河南光州固始随王审知家族入闽,居长乐新宁(今称芝山),并以山之北峙溪为庙,地名郭坑,庙曰福惠。
这就是郭氏入闽始居之地。
郭嵩迁入福建后,传至数代其子孙又从长乐分迁至闽东、闽中、闽南、闽西,后又东渡台湾,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
福建上杭城关因郭姓人迁入众多,所以古时曾称其为郭坊村,为入杭郭姓始祖地,今该城内上岗背街还有“郭公宗墓”(始祖坟)遗址,在“上中街”还有“郭氏始祖祠”,祠联曰:
“开辟郭坊吾始祖;衍派杭邑我家光。
”
郭氏家族迁入福建后,各地相继修撰族谱家谱。
据泉州明末崇桢年间首次修撰的《蓬岛郭氏家谱》中载:
泉州蓬岛郭氏家族开基于南宋,清嘉庆重修,光绪庚寅年,由举人郭大彬及崇勋三修,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郭治懋、郭朝麟等主持四修。
他们在修谱时十分重视血缘的纯洁性,以保证家族血缘不混乱保持纯洁。
另据泉州地区回族郭氏家族修撰的《郭氏族谱》中载:
“郭氏系出始祖唐尚父太尉中书令汾阳忠武王郭公,肃宗朝平安史之乱,功居第一,身系天下安危者三十余年。
……后五季之乱,(后代)家于杭之富阳矣,……其地曰郭家村者,乃泉(泉州)之曾祖。
后因元季授职,以公来泉,干戈抢剧,弗克回朝,因纳室于泉,遂为泉(泉州)之世家矣。
”另据《客家姓氏渊源》中载:
“宋十四世郭福安奉诏率军入闽,驻守汀州龙岩,留居宁化石壁后迁上杭,以后子孙又迁闽南漳州、广东大埔、梅县等地。
从上述史料证明,无论是福建东南的客家郭氏家族,或者是闽西的客家郭氏,其先祖都源出于郭子仪。
郭氏自郭子仪之后,曾出过不少名人。
唐代除郭子仪之后还出过三位宰相。
他们是唐代宗时任宰相的郭待举、郭正一,唐睿宗时任宰相的郭元振。
除外,还有唐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人,曾任凉州都督的郭震。
五代时刑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郭威,于公元951年称帝,建都卞(今河南开封),国号周,史称后周。
除外,还有北宋画家、文学家郭忠恕,山水大师郭熙。
宋代进士郭汝贤,福建浦城人,先知福清县,后知琼州。
宋代进士郭咸,福建晋江人,累官殿中御史,精草书篆隶,撰有《拙庵文集》、《择咏》传世。
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郭守敬。
清嘉庆进士郭尚先,莆田市人,字兰石,为八闽著名书法家,官至大理侍卿、礼部侍郎,撰有《增默庵遗集》、《坚芳馆题跋》等著作传世。
清道光进士郭柏荫,同治年间任湖北巡抚。
除外,还有近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社会活动家郭沫若,著名诗人郭小川、郭风等人。
“汾阳王郭子仪”留言本
填写留言 返回纪念馆
窗体顶部
更多留言 到
窗体底部
姓名:
郭潍豪
Email:
gsfchina@
时间:
2004-12-210:
13:
33
主题:
有关江西赣南的郭氏来由
内容:
江西赣南有17个县,其中于都、赣县、兴国、会昌、瑞金、安远的郭氏堂名都是“汾阳堂”,但南康、信丰等地的却不是,请考证一下。
姓名:
郭志鹏
Email:
SAVAGE_GZP@163.COM
时间:
2004-12-111:
51:
43
主题:
寻找上支
内容:
2004-10-7发贴的志超及希良:
你们好!
我家家谱记载是从吉安(麻县)迁往四川,定居彭山县青龙镇.爷爷为少字辈,父亲为祖字辈,我的下一代好象是杨字辈.看过你们的帖子,有相似之处,望指点一二.
敬上!
姓名:
田明明
Email:
时间:
2004-11-140:
21:
28
主题:
大相村名的由来
内容:
小时候一直不知道大相村名的由来,
现在才知道原来“大相”就是指汾阳王郭子仪啊
不过可惜我是小罗城村的
姓名:
田明明
Email:
时间:
2004-11-140:
18:
12
主题:
经过我查资料
内容:
姓名:
郭世科
Email:
时间:
2004-11-97:
52:
25
主题:
汾阳出土三块唐代墓志铭
内容:
汾阳出土三块唐代墓志铭
解了唐代汾阳称谓大疑问
近日,汾阳市博物馆又收藏到一块新出土的唐代墓志铭。
该《唐故马君墓志铭并序》中刻记:
“君讳承宗扶风人也,起自伯益之君,赵为谏议大夫”。
“今寄家汾阳人也。
”“逝于元和七年(公元813年)十二月六日。
”
在此之前,汾阳市博物馆就收藏有两块2000年村民建房挖根基出土的唐代墓志铭。
一为《大唐宋府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胤字承祖西河孝义人也”,“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6年)八月二十五日葬于汾阳城西南七里平原。
”另一为《唐故天水赵夫人墓志铭并序》:
“夫人以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遘疾终于汾阳私第。
”
一出久演不衰的戏剧《打金枝》,唱得“功盖天下,再造唐室”的汾阳王郭子仪尽人皆知;加之近年来海内外郭氏宗亲每年的寻根祭祖活动,使汾阳王封地“汾阳”出现了争议。
有的说,现今汾阳唐代不叫汾阳,到明代万历23年才叫汾阳。
而汾阳市出土的三块唐代墓志铭,正好做了佐证,解了疑问。
三块墓志铭墓主与汾阳王郭子仪同在唐代,宋胤在郭子仪封王26年前过世,马君与赵夫人分别在郭子仪封王51年和90年后身亡。
三块墓志铭既佐证今之汾阳唐代就叫汾阳,又佐证郭子仪封王就在今之汾阳。
二OO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姓名:
郭世科
Email:
时间:
2004-11-97:
50:
22
主题:
汾阳称名2600年史考
内容:
汾阳始名于春秋,至今已有2600年。
由此以来,不论朝代更迭,还是州郡府置,或者另冠它名,汾阳之名始终保持,从未中断。
下面就是笔者的考证。
一、史志有据
《史记·晋世家》:
春秋时(公元前651年)晋国公子夷吾欲复辟,曾对大夫里克允诺,一旦里克帮其复国成功,即封汾阳之邑与里克。
其后里克家族为避不测,迁相城(今汾阳大相、小相),改姓相里,是相里之祖。
《国语》一书也有“夷吾封中大夫里克汾阳之田”,“诚得立,封子汾阳田百万”之表述。
汾阳市至今有相里后裔,小相村还存太师墓“建国军节度使、赠太子太师、西河郡开国候”《相里金神道碑》。
清·乾隆《汾州府志》:
“宋初……汾州兼西河郡节度使,后又改汾阳军事。
”“胥鼎,贞佑二年(金,公元1215年)五月,宣宗将南度,留为汾阳军节度使”。
“乌本论德升……集庆军节度使改为汾阳军节度使。
”
明·万历《汾州府志》:
“介休县靖康(宋,公元1126年)后没入于金,置汾阳郡管介休”。
孝义县“金天会4年(公元1139年),娄室入汾州,后定汾阳军节度使孝义县”。
清·乾隆《孝义县志》:
“金隶河东北路汾阳军”。
“金天会四年丙午,娄室入汾州后,定为汾阳军节度孝义县。
”
二、古诗有证
在郭子仪封王7年之后去世的唐代诗人岑参有一首游汾州七言诗:
“却投晋老山,愁看汾阳花”。
另一唐代诗人徐安贞在《奉和圣制答二相出雀鼠谷》诗中写道:
“还望汾阳近,宸游自窅然。
”
晚唐诗人杜牧在一首《云梦泽》为题的绝句中写道:
“日旗龙旆想飘扬,一索功多缚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知始终郭汾阳。
”此前杜牧还有一首《长句四韵》的律诗与此呼应:
“九金神鼎重丘山,五玉诸侯杂佩环。
星座通宵狼猎暗,戌楼吹笛虎牙闲。
斗间紫气龙埋狱,天上洪炉帝铸颜。
若念西河旧交友,鱼父应许出函关。
”杜牧这两首赞颂汾阳王和赞美汾阳地的诗篇,当作唐代汾阳称谓及汾阳王封地的明确佐证。
金代节度使王铸《谒狄武襄祠》中写道:
“汾阳遗美迹,千古话芳规。
”
金代还有一位许安人,也作一首《送二道者归汾州》:
“介休上下两闲人,来访汾阳旧使君,明日却归城外去,一双白鹤山青云。
”
三、碑石有铭
现为馆藏的:
1、《大唐宋府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胤字承祖西河孝义人也”,“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6年)八月二十五日葬于汾阳城西南七里平原。
”
2、《唐故马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承宗扶风人也,起自伯益之君,赵为谏议大夫,□公之胤绪,历代□□,今寄家汾阳人也”。
“逝于元和七年(公元813年)十二月六日。
”
3、《唐故天水赵夫人墓志铭并序》:
“夫人以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遘疾终于汾阳私第。
”
以上三人同在唐代,与汾阳王郭子仪同一时期。
4、《大金故敦信尉飞骑麴公墓志铭》:
“大定四载(公元1165年)四月二十八日逝”,“汾阳贺邦□刊”。
5、《兴福大师懃公之碑》:
“大德四年(元,公元1301年)岁次丁酉下元日记□院习经论沙门行瑛行瓛”,“立石汾阳郭春弟”。
6、现存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大元故赠亚中大夫东平路总管轻车都尉追封太原郡候郭公神道碑》:
“公郭姓,讳让,字周臣。
汾州西河人也。
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文王季弟虢叔,以其懿德,受封□□建国,或谓之郭,即其后也。
公之显祖曰之仪,是唐为中书令,历考二十四,以功封汾阳王,食邑于此,厥后子孙遂著籍焉。
”“祖汾州元帅公也”,“世居汾阳”。
收入类编的:
民国初年两次出任汾阳县长的王昌所编《汾阳县金石类编》,有宋代到明代万历23年前碑文、钟文内汾阳名记载17处之多:
1、宋太宗十年(公元986年)《重建祖茔记》:
“惟田氏之居汾阳,远有世序”。
“汾城之民。
”“世居汾阳。
”
2、宋嘉佑二年岁次丁酉(公元1058年)《汾州大中寺太子神院坟塔围葬定光佛舍利塔记》:
“曰汾之阳,厥名惟一,厥姓惟张”。
3、金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重建郭林宗碑阴记》:
“汾阳张莘刊”。
4、金皇统七年岁次丁卯(公元1148年)《金显庆寺铁钟》:
“振威将军汾阳军定义都指挥周清”。
5、金承安二年(公元1198年)《大金汾阳六师院宝公禅师碑铭》:
“请师住持韶山之门禅院,复住汾阳天宁万寿禅寺”。
6、宋理宗保佑五年(公元1258年)《汾南渊公禅师碑铭》:
“汾阳节副请开堂于古魏之梵天及翠山普照”。
7、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8年)《创建长春观碑并序》:
“汾阳郭秀弟郭润刊”。
8、元至元十四年丁丑(公元1278年)《古宣秘大师潮公塔记》:
“汾阳郭润、任英刊”。
9、元延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