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教案(完整资料).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701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62 大小: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金融教案(完整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完整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完整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完整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完整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与金融教案(完整资料).doc

《财政与金融教案(完整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金融教案(完整资料).doc(1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与金融教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江苏省通州职业教育中心校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通州学院

《新编财政与金融》

年级:

08电大会计

教师:

吴飞云

新编财政与金融课程

教案

总学时:

72周学时:

4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

08电大会计

开课时间: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使用教材:

《新编财政与金融》(李淑娟)

授课教师姓名:

吴飞云

第一章财政导论

教学

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财政的一般概念、一般特征和社会特征,财政的产生与发展,弄清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以及财政分配与其他社会产品分配形式的关系。

要求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再生产和社会产品分配原理,把握社会主义财政分配规律、本质,明确财政与生产的相互关系;理解财政分配与工资、价格、信贷分配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财政模式及我国的双重结构财政特征。

掌握财政的职能。

了解西方财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

重点

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职能,双重结构财政

教学

难点

财政同生产的相互关系;财政分配同价格分配的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相互关系

教具教学素材准备

多媒体

教学案例材料

教材

教学

方法

提问、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

时数

4

点)

点)

点)

点)

第一节财政概述

一、财政的起源与发展

(一)财政的起源

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国家

(二)财政的发展

(三)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形成与发展

二、财政的要素与本质

(一)财政要素

1、财政的内涵

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一种活动。

2、财政要素

(1)财政分配的主体

(2)财政分配的客体

(3)财政分配的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

(二)财政的本质

1、财政的本质:

财政是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关系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分配关系

(1)经济系统中,个人、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

(2)国家机构系统内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

3、财政本质特征及其层次

(1)自然属性:

财政的本质是指财政与信用、价格、工资、财务分配形式的质的差异,或者指财政在同一社会或不同社会的共性(国家主体性;无偿性;强制性)

(2)社会属性:

在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中,财政还有着特殊的差异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概括?

第二节市场、政府与财政

一、市场经济

(一)财政与经济诸环节的关系:

以财政与生产的关系为例

1、生产对财政的决定

(1)生产的规模、速度和水平,决定财政分配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的规模和结构;

(3)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

(4)社会经济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

2、财政对生产的影响

(1)财政生产的规模制约着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2)财政分配结构影响生产结构;

(3)财政分配影响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

课后思考题:

财政与交换、消费的关系

二、公共财政

(一)公共财政

1、财政模式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为了界定财政的活动范围或领域而确立的某种形式、标准。

2、双重结构财政

为满足国家行使政治权力需要的财政分配行为和行使国有资本所有者职能的财政分配行为并存于国家财政统一体内部。

3、公共财政

(1)含义:

国家(政府)以公共权力行使者身份,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收支活动或分配行为,它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或类型。

(2)特征:

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视同仁服务的财政;非盈利性的财政;法制化的财政

(二)国有资本财政

1、含义:

所谓国有资本财政,就是指国家以国有资本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进行价值管理和收益分配而形成的政府收支活动或分配行为。

2、内涵分析

(1)国有资本财政的活动主体

(2)国有资本财政的活动依据

(3)国有资本财政具有宏观经营性

(4)国有资本财政具有强制性和回报性

第三节财政的职能

一、财政职能

(一)资源配置(效率职能)

运用有限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

Votewithsomebody’sfeet

原指对上市公司不信任而抛售其股票。

后来,在投资、消费、应聘等经济活动中,人们采取主动选择或被动规避的行为,在经济学上都可以称作“用脚投票”(votewithsomebody’sfeet)。

现在还超出经济范畴,可用在政治、文化等方面。

“人才流动实际就是使用人才的环境和体制间的竞争,如果体制不合,‘人才’就会‘用脚投票’,用‘退出’来表示对体制缺陷的不满。

蒂布特的“用脚投票”理论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汇,在公共财政、民主选举、证券市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所谓“用脚投票”,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各辖区之间的竞争,使得资源可以通过公民的迁移来实现其配置的最优化。

例如当前我国各地之间展开的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我们就不妨拿“用脚投票”理论来分析。

哪里的投资环境好,企业就转移到哪里,各地之问是如此,各国之间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然,这样的迁移和竞争,是否真能如蒂布特所说的那样带来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参考《蒂布特模型》。

公司治理中的“用脚投票”与“用手投票”

用脚投票:

抛股走人

用手投票:

更换经营者

浪费总是惹我烦恼

——雷特.巴特勒(RhettButler)《飘》

(二)收入分配(公平职能)

1、概述:

收入分配职能是财政本质的集中反映,也是财政存在的直接动因,是财政固有的基本功能。

2、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分解

(1)集中组织收入(聚财)功能

(2)收入分配功能

向穷人的大方提供是对文明的真正检验.

——塞谬尔.约翰逊(SamuelJohnson)

一般说来,政府的艺术就在于,从一个公民阶级中拿走尽可能多的钱,把它给予另一个阶级。

——伏尔泰

课堂讨论

(1)造成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因素有哪些?

(2)财政如何通过收入再分配达到调节收入悬殊、贫富不均,促进社会公正,改善社会福利,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三)调控经济

确保经济的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1、政府购买

2、政府转移支付

3、调整税率

(四)监督管理

1、清产核资

2、企业财务准则、会计制度通则

3、国有企业并购与重组

4、国有企业股票、债券发行及其有关规定的审定与管理

5、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和交易的监管

6、国有资源的开发使用进行价值管理和监督

课后要求

1、整理课堂讲授内容的笔记

2、预习财政收入部分的内容

3、思考题:

(1)财政的本质是什么?

财政具有哪些基本职能?

(2)如何完善我国双重结构财政模式下财政的功能?

(3)热点追踪:

如何更好地发挥财政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4)财政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教学

后记

课题:

第二章财政收入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财政收入的一般概念、财政收入的原则,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重点掌握财政收入规模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能分析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演变的影响因素。

理解税收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掌握税收的负担分析

教学重点:

财政收入的原则;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的分类;税收的特征;税收转嫁与税收归宿

教学难点:

税收转嫁与税负归宿

教具教学素材准备:

多媒体

教学案例材料(每位学生一份)

教材

教学方法:

提问、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6

复习提问:

1、在导论部分,我们用四个字概括了财政学部分的基本内容,同学们还记得吗?

2、公共财政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节财政收入概论

一、财政收入:

概念与原则

(一)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

1、概念: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

(1)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公共性质的货币资金;

(2)财政收入又是一个过程

(3)不同时期财政收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二)财政收入的分类

1、亚当斯密

(1)来自君主私产或国家公产的收入

(2)来自人民财产的收入(税收)

2、道尔顿

(1)强制收入:

税收

(2)代价收入:

公产收入、自由公债收入

(3)其它收入

3、我国对财政收入的分类

(1)按所有制

(2)按产业部门

(3)按缴纳形式:

税、利、债、费

(4)按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

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国有资产收入

4、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三)财政收入的取得形式

1、税收

2、国有资产收入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以资产占用费、上缴利润、租金、股息、红利等形式所取得的收益和国有资产的转让收入

3、债务收入

4、其他收入

(1)事业收入:

中央和地方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向国家交纳的收入

(2)规费收入:

国家机关居民或组织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3)罚没收入

(4)国家资源管理收入

(5)公产收入:

国有山林、芦苇等公产的产品收入、政府部门主管的公房和其它公产的租赁收入,以及公产变价收入等。

(四)财政收入的原则

1根本原则

(1)受益原则

按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消费和受益,消费受益多的多分担,消费受益少的少分担。

(2)支付能力原则

按人们的支付能力,收入水平高的多分担,收入水平低的少分担。

[按]:

自筹城市供水系统资金是极具吸引力的方案,其中首要的理由是:

谁得到,谁支付,自己管自己,这样公平合理。

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正确,因为在发展中国家总是存在这样的猜测:

在服务的供应上,城市对农村,大城市对小城市总有一种不公平的优惠。

下表展示了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若干城市的水费收费的结构(资料来源:

《发展中国家城市财政学》,巴尔·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根据下表分析水费收费是如何综合体现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的?

(表格见幻灯片)

简要分析:

从上述各城市的供水收费的标准来看,大都将收费分为五种,这是为了更好地兼顾财政收入分担上的受益能力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而设计的,其中设备安装费随水表尺寸和水管直径而提高的收费方法更多地体现受益能力原则,而消费收费随财产价值而提高的收费(税)的方法则又是在受益基础上兼顾了支付能力的原则。

2、具体原则

(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