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戏剧戏曲部分 游国恩版 知识点.docx
《中国古代文学 戏剧戏曲部分 游国恩版 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 戏剧戏曲部分 游国恩版 知识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戏剧戏曲部分游国恩版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戏剧戏曲部分知识点总结
宋元部分的戏剧
元杂剧前期(元世祖至元——元成宗元贞~大德):
关汉卿
王实甫、康进元、季君祥、石君宝、马致远、白朴
后期(大德——元顺帝):
郑光祖、宫天挺
南戏
元杂剧的音乐来源:
从辽金以来传入中国的音乐+我国北方歌曲=北曲
南戏的音乐来源:
词+南方民歌=南曲
第一章元杂剧的兴起和兴盛
第一节戏曲的形成和宋金时期的民间戏曲
戏曲的形成:
唐----宋金
“燕乐”——宋元戏曲的乐调主要是按照燕乐的宫调来分配的。
北宋时在唐参军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杂剧和后来的金院本都是戏剧的雏形。
杂剧的组成:
艳段——类似话本的入话
正杂剧——共两段,演出完整的故事
杂扮——多为调笑性质的段子
演员也由参军戏的两个角色扩充为四人或五人一场
P21
第二节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和元前期的剧坛
元杂剧的定义: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形成的原因:
1元灭金过程中,文人社会地位改变,利用杂剧形式表现内心忧愤的文人增多。
2构成戏曲艺术的各种因素已经过长期的酝酿融为一体。
3文人与民间艺术的合作。
4宋金元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杂剧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
5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第三节元杂剧的形式
元杂剧的结构:
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有个别的是一本五折、六折(如《赵氏孤儿》《秋千记》)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
折:
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折大都包括了较多的场次。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它的篇幅比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对故事的由来作简单的介绍,也有在折与折之间演出的,作用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
元杂剧的曲调: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旦本或末本。
元杂剧的角色安排:
正末、正旦、净、副末、贴旦、搽旦、孤、卜儿、孛老、徕儿等。
元杂剧的剧本:
由曲调和宾白组成。
歌曲的作用主要在抒情,但是它不只限于主人公的心情抒发和咏叹,同时也在重要的场景和关目之中起渲染和贯穿的作用。
曲调一面有严格的韵律,以符合演唱的要求;一面又可以增句或加衬字,有利于比较自由地表情达意。
宾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有白话和部分韵文组成,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伟大的戏剧家的关汉卿
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及作品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宣宗贞佑——元成宗大德年间,创制六十多种杂剧。
第二节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1公案剧《窦娥冤》(必读)《蝴蝶梦》《鲁斋郎》
一方面体现出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在利害冲突和思想意识上的对立,一方面体现出作者爱憎分明,以及对清官抱有的幻想。
2妇女剧《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诈妮子》《望江亭》《拜月亭》
突出其在社会险恶势力面前的勇敢和机智(喜剧)
描写社会底层妇女
3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
第三节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对当时社会生活中带有本质意义的一些问题,反映得尤为深刻集中,表现出广大人民身上固有的反抗精神。
2塑造典型人物,注意表现人物的阶级属性,以及由于具体生活环境和遭遇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性格特征。
3善于将人物放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去接发其性格特征,通过细致、深入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4在场面安排上紧凑、集中,富有典型性,在关目处理上,能从不同人物的处理出发,展开冲突,引向高潮,一方面又移步换形,变化多端,使人不能预测它的发展。
5语言,词汇的丰富,语法的变化。
第四节关汉卿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西厢记(必读)
第一节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
王实甫,名德信
第二节西厢记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1艺术成就上最突出的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
2人物性格和情节开展得到了高度的结合,成功的表现了事件曲折复杂的过程。
3作者善于描摹事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形成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
4选择和融化古典诗词里优美的词句和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而华美的曲词。
5在主唱角色的分配和结构的扩大上,对杂剧体制也有所革新和创造。
第四章白仁甫马致远
第一节白仁甫
白仁甫,原名恒,以字行。
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金末元初人。
作品:
现存有词105首,词集名《天籁集》。
散曲有小令33支,套曲四组。
杂剧15种,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必读)《鸳鸯简墙头马上》(必读)两种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残文。
第三节马致远
马致远,号东篱。
作品:
杂剧15种,现存7种。
《半夜雷轰荐福碑》《江洲司马青衫泪》《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孤雁汉宫秋》(必读)《开坛阐教黄粱梦》《太华山陈抟高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第五章元前期杂剧其他作家和作品
第一节康进之高文秀
康进之作品:
《李逵负荆》
高文秀作品:
水浒戏《双献功》
历史剧《悴范叔》《渑池会》《襄阳会》
第二节纪君祥尚仲贤
纪君祥《赵氏孤儿》(必读)
尚仲贤《单鞭夺槊》《柳毅传书》
第三节杨显之石君宝
杨显之《潇湘雨》《酷寒亭》
石君宝《秋胡戏妻》《曲江池》《紫云亭》
第四节郑廷玉武汉臣
郑廷玉《看钱奴》
武汉臣《生金阁》
第六章元后期杂剧
第一节杂居的南移和创作的衰微
杂剧创作中心南移后,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艺术风格发生变化。
爱情剧、文人事迹剧增多,文采派占据主导地位。
创作的衰微原因:
1南曲戏文盛行,逐步取代北曲杂剧。
2元朝统治秩序的稳定,增强文人认同感。
3南方社会风气和文风影响下,较多反映家庭内部的矛盾,艺术上也偏向曲词的工丽华美和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
4杂剧在形式上较南戏有更大的限制不容易反映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和发挥角色多方面的才能。
第二节郑光祖
郑光祖,字德辉。
作品杂剧18种,今存8种
《迷金琐倩女离魂》(必读)本事出于唐人传奇《离魂记》
其杂剧的主要特征是情致凄婉,词曲清丽,而思想倾向则不很鲜明,生活气息也不够浓烈。
王国维将他比作词中的秦观。
第四节乔吉、宫天挺及其他作家
乔吉,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作品:
杂剧11种,今存3种
《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
乔吉喜用华美、工丽的语言描写情。
宫天挺,字大用。
作品:
杂剧6种,今存2种
《死生交范张鸡黍》《严子陵垂钓七里滩》
宫天挺的杂剧在表现对现实不满的同时,流露了逃避现实的思想。
第五节秦简夫及其他作家
秦简夫:
现存杂剧3种
《东堂老劝破家子弟》《宜秋山赵礼让肥》《晋陶母剪发待宾》
第七章元末南戏
第一节南戏的兴起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赵贞女》戏文的出现,在我国戏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先把这个东南地区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通过舞台艺术形象反映出来的。
曲调:
运用当时民间流传的词调以及一些新奇的民间小曲等来演唱的;用南方方音,分平上去入四声,用韵与北曲有不同;曲调比较轻柔婉转,伴奏以管乐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题材偏于爱情故事及家庭纠纷,演唱历史英雄故事或农民起义,战争的戏比较少;剧情一般比杂剧更为曲折丰富,一本戏往往要演几十出,因此情节就不如杂剧集中。
例如:
出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张协状元》是比较可靠的早期南戏剧本,有许多同剧情不大相干的插科打诨。
另两种为《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后者中已出现南北合套曲,说明南戏已注意吸收杂剧的乐曲来丰富自己。
在元灭宋以后,杂剧在随着北方的政治、军事的实力传入南方时,以其新鲜的内容和精炼的形式盖过南戏,使南戏一度趋于衰落。
到了元末,南戏既在同杂剧的接触过程中汲取它的部分成就,逐渐显出它的优越性,重新趋向兴盛。
南戏的形式在元末明初逐步定型下来。
一般先由副末开场,报告演唱宗旨和全剧大意。
从第二出起,生旦等重要角色相继出场,逐步展示情节,并经过种种悲欢离合,以生旦团圆终场。
南戏称一场为一出,每出例有下场诗,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继以一段自我介绍的长白,叫做定场白。
曲词的组织,一般有引子,过曲和尾声。
这是从元末明初到清中叶戏曲创作的主要形式,也就是区别于杂剧的传奇戏。
第二节高明的《琵琶记》(必读)
高明,字则诚《琵琶记》根据南戏《赵贞女》改编
第三节《拜月亭》及其他
《拜月亭》元人施惠作,根据关汉卿的同名杂剧改编《幽阁记》
《破窑记》根据王实甫的同名杂剧改编作者已不可考
和《拜月亭》同时流行的《白兔记》、《荆钗记》、《杀狗记》被合称为“四大传奇”
明清部分的戏剧
第一节明初到中叶的戏剧
朱权《太和正音谱》和无名氏的《陆鬼部续编》,对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的价值。
杂剧:
作家较多,内容可取者少
传奇戏:
宣扬封建道德的倾向愈益明显
例如:
丘浚《五伦全备记》邵灿《五伦香囊记》
明中叶出现的比较有成就的戏曲作家有康海、王九思、李开先等
王九思,字敬天《杜甫游春》
康海,字德涵《中山狼》
李开先,字伯华《宝剑记》
背诵两段:
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
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
[双调新水令]
良夜迢迢,投宿休将门户敲。
遥瞻残月,暗度重关,急步荒郊。
身轻不惮路迢遥,心忙只恐人惊觉。
魄散魂消,魄散魂消,叹红尘误了五陵年少。
[驻马听]
第二节昆腔的兴起和《浣纱记》、《鸣凤记》
明中叶前后流行的戏曲唱腔影响较大的有弋阳腔和昆山腔。
弋阳腔:
粗犷而富有民间气息;
主要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伴奏,有滚唱和帮腔,这是适应它在广场演出的需要的;
流传地区最广
昆山腔:
创始于元末,顾坚加工提高,魏良辅改革;
集中表现了南曲轻柔婉折的特点,同时保存了部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
它的伴奏乐器兼用萧管和琵琶、月琴等弦乐,比弋阳、海盐等腔丰富。
例如:
梁辰鱼,字伯龙《浣纱记》
通过戏剧情节明显地把国家利益摆在个人爱情幸福上,在它以前的戏曲是少见的。
《鸣凤记》作者不详
艺术上的共同特点:
人物纷繁,结构松散,语言骈俪化,影响了人物形象的鲜明和生动。
第三节沈璟和吴江派
沈璟,字伯英,号宁庵
平生精研曲律,对昆腔音律的整理有一定贡献。
所著传奇17种,现存的有《红记》《义侠记》《博笑记》等七八种。
特点:
重视音律
宣扬封建伦理
多依托神仙,除了有神灵判断或仙官指点等惯用手法,还往往通过梦境来表达
艺术手法:
利用和剧中人有关的一件事物来安排关目,而不是以客观情势和人物性格出发展开情节;
追求剧场效果,颇多笑料,有时借戏里的角色来开玩笑,有时在文字上弄花巧;
戏曲语言上比较浅近。
例如:
沈璟《红记》本事出于唐仁传奇《郑德嶙传》
吴江派作家尚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叶宪祖、沈自晋等,现传作品中。
沈自晋的《望海庭》是较有现实内容的喜剧,舞台影响也比较大。
第四节徐渭和明中后叶杂剧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又号天池。
徐渭的四声猿包括:
《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
风格特征:
透过喜剧、闹剧的气氛,表现悲愤的内容,达到嬉笑怒骂于裂呲,长歌之哀神与痛哭的境界。
第五章汤显祖
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
第二节牡丹亭(必读)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世称《还魂梦》或《牡丹梦》,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的浪漫主义的杰作。
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
1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2采取抒情诗的手法倾泻人物内心的感情。
3宾白饶有风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曲婉转精丽的长处。
第三节汤显祖的其他剧作
除《牡丹亭》外,汤显祖还写了《紫萧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后面三种和《牡丹亭》合称为“临川四梦”。
《紫萧记》借唐人传奇《霍小玉传》的轮廓
《紫钗记》在《紫萧记》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加工、改写
《南柯记》《邯郸记》的本事来源于唐人小说《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
第四节《东郭记》《红梅记》及其他
孙仁孺(钟龄)《醉乡记》《东郭记》
周朝俊(夷玉)《红梅记》
徐复祚《红梨记》
高濂《玉簪记》
孟称舜《节义鸳鸯冢娇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