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总复习计划正式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9826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总复习计划正式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文中考总复习计划正式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文中考总复习计划正式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语文中考总复习计划正式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语文中考总复习计划正式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总复习计划正式用.docx

《语文中考总复习计划正式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总复习计划正式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中考总复习计划正式用.docx

语文中考总复习计划正式用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北京教育考试院编写的2015年中考说明为指针,立足课内,辐射教材,延伸课外,结合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总体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考语文平均分区排名30

优秀率22%,在全区排名35,在城市初中校排名10

及格率100%

三、基本情况分析

(一)期末考试分析

1、试卷分析

(1)立足课标,守住根本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如:

13题、14题、18题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如:

3题、4题、5题、12题、16题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如:

15题、17题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如:

20题、21题

(2)稳中求变,变中求活

加强学段间衔接

如:

第2题,考的是小学二年级的知识。

在运用中学习语文

如第1题、第6题、第7(4)题、19题、22题等。

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为教学的基本素材

如:

默写、名著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考点还是原来的考点,但是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考查从“了解和识记”向“理解与运用”过渡了,实现了古诗词、课内外文言文、名著阅读之间的相互勾连,融会贯通,难度显然增大了。

还有说明文与议论文,都选择了与“礼”有关的文章,又在小作文中考查了学生对“礼”的理解与应用,课外阅读和写作练习之间又相互联系,逐渐深化。

不动声色之间,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浸润与传承,实在用心良苦啊。

2、期末成绩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1班

100.81

42.86

100

2班

96

8.33

100

3班

92.74

10.53

100

4班

90.75

5

100

5班

86.13

0

100

6班

85.88

0

100

年级

93.18

12.96

100

单位

语文平均分

语文优秀率

语文及格率

劲松一中

93.18

12.96

100%

城市初中

90.70

10.85

96.98

城市初中(31)

7

7

1

朝阳区

93.25

22.47

97.41

九上区排名(82)

29

32

1

八下区排名

48

41

41

3、期末考试小题得分统计

 

4、得分率较低的题分析

第1题:

考点:

字音

失分原因:

考查的三个词语中都含有多音字(记载、游说、长于辞令),且其中两个都不是中考词语表中的词语。

考查的是学生根据文段内容理解词义,从而判断字音。

本题1、2、3班做得略好,基本和年级平均分持平。

4班得分为年级最低,学生在理解字音上比较死板,不善于灵活理解多音字。

第2题:

考点:

字形和书写

失分原因:

3班得分为年级最低,“达”的书写,很多同学习惯于先写“走之”。

主要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特别强调,以为笔顺已经成为习惯不好改,因此在期末复习时没有特别复习笔顺的知识。

第4题:

语言连贯

失分原因:

一是对于前后文意的理解不准确;二是没有注意到文句前后主语要保持一致。

第8题:

考点:

《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并联系《出师表》的文意

失分原因:

本题3、4两班的得分均低于其他班级。

学生对于《三国演义》的了解停留在考前看的知识点汇总,缺乏对名著的阅读和体验的过程。

对于“桃园三结义”,只知道是刘备、张飞、关羽这三个人,甚至有学生写“刘备、关飞、张羽”,而且学生普遍对于这三人的形象特点认识不清,也不了解这段故事的来龙去脉。

联系到《出师表》中的文句,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找到所给材料与《出师表》的照应点,理解一段新鲜的文言材料的能力较弱,多数学生只是根据字面找照应点,而非句意文意。

对《出师表》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句翻译,缺乏对整体文意的深入理解。

老师在讲解《出师表》时,对于历史背景的介绍也不够。

第10题:

考点:

课外阅读文段中,结合文意翻译重点句子。

失分原因:

本题在期末复习阶段讲过,只是这次考查形式由让学生自己翻译句子变成了选择题。

4、5、6班得分较低,遇到课外阅读,学生比较畏惧,对文意的把握能力不够,对于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不足。

第13题:

考点:

深入理解文意

失分原因:

对课外文言段落的理解能力较弱,尤其是议论性文言文。

第17题:

考点:

结合文章内容谈看法

失分原因:

审题不清,对于题目中所指意思理解把握不准;没有自己的看法观点;思路混乱,答题过程中结论和观点不一致。

平时对这方面能力的训练不够。

第19题:

考点:

从文段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失分原因:

不会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来判断,忽略题目中的有效信息;不能根据题目要求提取文段中相关信息;逻辑思维混乱。

平时缺乏这一能力的训练。

第20题:

考点:

根据上下文补充文句

失分原因:

这是学生从未见过的新题型,反映出学生缺乏整体把握文意和理清议论文文段结构的能力,大多学生的目光只是局限在前后几句的联系上。

(二)学情分析

1、2班的整体情况:

学习态度端正,对待学习较为认真。

但是,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能力较为欠缺,不善于总结归纳,语文知识尚未形成初步体系,对语文课的兴趣浮于表面。

所以成绩很少有拔尖。

3、4班情况总体而言较为稳定,但是学习兴趣不高。

基础薄弱,语文素养偏低,认知能力差,阅读量少,对历史知识、社会知识知之甚少,严重影响阅读与写作的得分。

对语文的学习基本停留在死记硬背,学习能力非常欠缺。

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在面临中考还是不能持久地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与精神状态。

5、6班的总体情况让人担忧,学生的语文基础都很薄弱,学习习惯也比较差,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有说闲话的,有睡觉的;作业不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得过且过,混日子,所以成绩也很不稳定,时而及格时而不及格。

(三)教情分析

备课组于敏、李颖玲和李霜月三位老师都年富力强,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但是,李颖玲老师从高中进入初中,李霜月老师从课外辅导机构进入普通学校,她们都面临不熟悉教材,不熟悉中考的问题,备课组长于敏担任教研组长、班主任、青协会长等职务,经常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工作繁忙琐碎,有时不能潜心研究教学。

但是初三年级主任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语文教师,经常深入课堂指导工作,也经常参加备课组活动,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另外,学校领导重视初三语文备课组的工作,聘请了特级教师付华老师指导我们,付老师经常带领我们钻研考纲、研究教法,还经常给我们提供较为前沿的讯息和资源。

(四)考情分析

2015《考试说明》指导思想的变化

第一,坚持“全面考查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形成的语文基本素养”的思想,突出对学生语文基础运用能力的重视。

考试内容要求对汉字书写进一步提出要“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

在样题中,突出在语段阅读中、在生活情境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例题。

(分别在两个样题中体现,如周口店1拖2的题)

附录中,取消词语表,意在突出词汇学习要在课内外阅读中、在生活实践中去积累并灵活运用,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3500常用字。

今年以2014词语表为重点,增加《课程标准》附录5字表1中(P47-70)的词语。

第二,围绕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改进意见第3-6条内容),突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视(比如:

诗文;传统文化特有的语言形式对联(楹联);从经典作品中领悟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在《考试说明》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增加古代诗歌背诵篇目,强调学习古诗文应“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附录3古诗文背诵从31篇增加到40篇,实际增加的背默篇目4篇:

古文没有变化,仍是《曹刿论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语三则》《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怡然自乐”)、《陋室铭》《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等篇;

古诗在去年考试说明规定的背诵篇目基础上增加4篇: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江城子·密州出猎》、《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要求背诵的古诗一共有以下篇:

《蒹葭》《观沧海》、《饮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次北固山下》、《使至塞上》、《行路难》、《望岳》、《钱塘湖春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登飞来峰》、《渔家傲·秋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南乡子·何处望神州》、《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

2.文言文阅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文言文课内课外素材都可能成为中考命题素材。

样题修改为课内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课外阅读各一篇。

强调迁移能力、阅读和学生生活相联系。

比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与“螳螂捕蝉”的故事对比阅读,词语考查一词多义的相同用法或不同用法;内容上,两篇都是讽谏,要求学生答出分别是怎样讽谏的。

课外阅读《阿留传》,文后4题,词义(朝)(给出字典中的几种解释结合语境进行选择)、加点字意思、现代汉语翻译语句、读后启示;考点:

词语、语句、文章基本内容理解;考查迁移能力。

文言课内篇目范围和考查:

减去去年《伯牙善鼓琴》一篇;现课内篇目24篇,除第7、12、14、24篇(《唐雎不辱使命》《与朱元思书》《师说》《口技》)不考外,实际篇目共20篇。

3.增加“能体现书法的审美价值”(基础运用第二条,与汉字特点在一起的)要求,“名著阅读”措辞上有变化:

“对社会公认且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优秀作品有一定的了解”的要求,增加名著阅读篇目。

附录4增加《三国演义》《骆驼祥子》《红岩》三部文学名著阅读篇目。

现代文文章示例也增加了。

要重视教材中的优秀作品、文学名著和革命经典作品;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思想,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自身的精神成长。

第三,体现重视课堂的导向,突出对现代文阅读量、阅读视野和阅读能力特别是想象力和提出问题的重视。

1.增加阅读量。

在考试内容和要求中,增加第9条。

根据课标,提出“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捕捉有用信息,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对学生阅读速度、方法、目标均有具体要求;新增现代文文章示例样题(《机器人罗比》),文长2434字。

2.拓展阅读视野,丰富文章样式。

“附录1”,现代文文章示例原16篇,现增加10篇,来自于各版本教材,体现加强核心价值观、文化教育的渗透,如《鼎湖山听泉》《邓稼先》、《最后一课》、《我爱这土地》、《丑小鸭》、《喂——出来》《大自然的语言》、《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悼念玛丽居里》、《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文章样式,有童话、科幻小说、演讲、书信等,提示教师要结合教材、结合生活、结合学生兴趣阅读多种文本,开拓更广阔的阅读空间,丰富文章样式、拓宽阅读视野。

3.提升阅读能力。

在样题中增加了科幻小说,体现了增加阅读量、提出问题能力的导向。

新增《机器人罗比》(美阿西莫夫科幻小说系列中的一篇,是对机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突出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

从题目看能力点考查:

前两个样题考查的是概括情节和分析形象(机器和人的特点);以上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内容、形象的分析,基本还是原来熟悉的考查形式。

新的题目,如:

提出问题:

对作品主题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认识能力考查,开放题:

如果你与同学交流,针对维斯顿一家对机器人罗比的态度,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

续写:

根据文中某个人说的一句话,让学生想象一个未来的结局。

这种题型第一次出现在现代文阅读中,学生可以从时间发展、科技进步、人物生活状态等不同角度去思考,发挥合理想象,有开放性。

这是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感悟评价的能力。

是触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创新的一种尝试。

总之,这个新增样题阅读量大,有开放性创新性,体现对改进意见的落实。

第四,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强调写作的选择性,突出对学生实用写作的能力和个性化表达的重视。

要求突破作文教学程式化:

改进意见14-16条,提出多样性、思辨性、实践运用的具体要求。

情境作文新增样题(二选一)

实用类写作,根据需要来写。

完全放开,就是从实用角度设计的,没有像去年一样的范围。

可能是学习需要,也可能是生活需要。

学习需要的,比如社会大课堂是一个关注点,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现代文学馆,要求参观之后结合作家作品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如老舍及他的作品介绍;生活需要的,比如写一段话,帮助小林说服他的父母允许他打篮球。

总之,中考情景作文的考查是结合课程、教材、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内容开放,不一定和样题相同,是表达感谢、劝说的。

而是出于实际的需求,是实用性的写作,没有圈定的范围。

大作文样题,二选一

“家”、“神奇的种子”,这两个题目给学生选择的空间,是开放写作,可以写成各种体裁,留有想象的空间。

总之,大作文倡导个性化表达,为不同学生发挥不同特长提供可能。

四、基本构想

(一)立足课标,明确考点。

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的内容范围与能力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全体参与,分层达标。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抓”,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三)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四)点面结合,讲练同步。

(五)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以学科为平台,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五、总复习的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总体安排

前两周(3.2—3.14),学习新课。

复习从3.16开始,共进行三轮复习。

第一轮系统复习(3.16——5.9)8周,共40天。

对基础知识、重点知识进行地毯式复习,逐一落实。

第二轮专题复习(5.11——6.6)4周,共计21天。

根据一模分析,针对学生的薄弱点、易错点和新出现的考点或者题型,精选练习进行专题强化训练。

第三轮全面复习(6.8——6.23)3周,共计14天。

(2)具体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阶段

第三周3.16--3.21

复习板块

1、2班

3、4班

5、6班

基础运用(1课时)

书法鉴赏

古诗文言(5课时)

文言文《曹刿论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扁鹊见蔡桓公》

背诵默写《曹刿论战》《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次北固山下》《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路难》

阅读

(2课时)

记叙文

写作

专题:

审题准确(周六)

小练笔:

人物描写(培优作业)

情境写作:

感谢信(早自习)

专题:

审题准确(周六)

情境写作:

感谢信(早自习)

专题:

审题准确(周六)

晚课

《西游记》读书交流会

《西游记》读书交流会(60分钟)

巩固落实古诗文言(30分钟)

《西游记》读书交流会(45分钟)

巩固落实古诗文言(45分钟)

第四周3.23--3.28

复习板块

1、2班

3、4班

5、6班

基础运用(1课时)

句子

古诗文言(5课时)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陈涉世家》《出师表》《桃花源记》

背诵默写《论语》《桃花源记》《关雎》《蒹葭》《观沧海》《饮酒》《木兰辞》《黄鹤楼》

阅读(2课时)

散文、小说

写作

专题:

立意巧妙(周六)

小练笔:

环境描写(培优作业)

情境写作:

演讲稿(早自习)

专题:

立意新颖(周六)

情境写作:

演讲稿(早自习)

专题:

立意准确(周六)

名著(晚课)

《水浒传》故事会

《水浒传》故事会(60分钟)

巩固落实古诗文言(30分钟)

《西游记》读书交流会(45分钟)

巩固落实古诗文言(45分钟)

第五周3.30--4.4

复习板块

1、2班

3、4班

5、6班

基础运用(1课时)

修辞、语句连接

古诗文言(5课时)

文言文《三峡》《与朱元思书》《陋室铭》《师说》《小石潭记》

背诵默写《陋室铭》《小石潭记》《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钱塘湖春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

阅读(2课时)

游记、人物传记、悼词、书信等

写作

专题:

选材精妙(周六)

小练笔:

场面描写(培优作业)

情境写作:

消息(早自习)

专题:

选材新颖(周六)

情境写作:

消息(早自习)

专题:

选材得当(周六)

名著(晚课)

《三国演义》知识竞赛(现场)

《三国演义》知识竞赛(60分钟)

巩固落实古诗文言(30分钟)

《水浒传》故事会(45分钟)

巩固落实古诗文言(45分钟)

第六周4.6--4.11

复习板块

1、2班

3、4班

5、6班

基础运用(1课时)

标点、文学知识积累

古诗文言(5课时)

文言文《活板》《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祖逖》《记承天寺夜游》

背诵默写《岳阳楼记》《夜雨寄北》《相见欢》《浣溪沙》《登飞来峰》《渔家傲》《水调歌头》《江城子》

阅读(2课时)

说明文

写作

专题:

结构精巧(周六)

小练笔:

托物抒情(培优作业)

情境写作:

评论(早自习)

专题:

结构合理(周六)

情境写作:

评论(早自习)

专题:

结构完整(周六)

名著(晚课)

《红岩》课本剧表演

《红岩》课本剧表演(60分钟)

巩固落实古诗文言(30分钟)

《红岩》课本剧表演(45分钟)

巩固落实古诗文言(45分钟)

第七周4.13--4.18

复习板块

1、2班

3、4班

5、6班

基础运用(1课时)

综合运用练习

古诗文言(5课时)

文言文《读<孟尝君传>》《送东阳马生序》《核舟记》《口技》查漏补缺

背诵默写《游山西村》《渔家傲》《南乡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己亥杂诗》

阅读(2课时)

议论文

写作

专题:

语言精美(周六)

小练笔:

开头结尾(家庭作业)

情境写作:

推介书(早自习)

专题:

语言流畅(周六)

情境写作:

推介书(早自习)

专题:

语言通顺(周六)

名著(晚课)

《诗经》《左传》《论语》《孟子》《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知识竞赛(卷面)

第八周4.20--4.25

4.20--4.21

古诗文言的综合练习

4.22—4.24

毕业考试

4.25

讲评试卷

第九周4.27--4.30

综合检测并讲评

 

第十周5.4--5.9

5.4

自主复习

5.5—5.7

一模考试

5.8--5.9

讲评试卷

第二阶段

周次

时间

内容

第11周

5.11--5.16

精选一模测试题进行综合检测,并根据学生的薄弱点、易错点和新出现的考点、题型设置专题讲练。

其间穿插古诗文言的基础检测。

第12周

5.18--5.23

第13周

5.25--5.30

第14周

6.1--6.2自主复习

6.3--6.5二模考试

6.6讲评试卷

第三阶段

周次

时间

内容

第15周

6.8--6.13

精选二模测试题进行综合检测,并根据学生的薄弱点、易错点和新出现的考点、题型设置专题讲练。

第16周

6.15--6.20

第17周

6.22--6.23自主复习

6.24--6.26中招考试

(三)依据考点梳理,具体实现突破

基础·运用

考点梳理:

识记汉字字音、字形、字义。

课标要求:

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考试题型:

字音、字形、字义理解运用。

措施:

整理初中三年教材“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分批进行听写,日常课堂落实,做到堂堂清,日日清。

并将易错字音、字形分类汇编成小试卷,以竞赛形式展开滚动复习。

另外,在进行阅读训练的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积累字词。

考点梳理:

能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课标要求: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考试题型:

辨识各种书法字体;鉴赏名家书法。

措施:

开一堂书法鉴赏专题课,并收集相关试题进行训练。

考点梳理:

在具体语境中的词语运用、病句修改、标点符号运用、修辞手法辨别及作用理解。

课标要求:

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掌握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等语文知识。

考试题型:

在具体语境中的词语运用、在具体语境中的病句修改、在具体语境中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措施:

根据历年中考试题及各区期末考试题,同时参考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中考试题,进行分类汇编,在训练的过程中总结方法。

考点梳理:

语言表达的实际运用,能够在具体语境中表述连贯得体。

课标要求:

能根据需要,利用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语文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考试题型:

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表达合理、得体。

(语言连贯、关联词)

措施:

根据历年中考试题及各区模拟试题,同时参考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中考试题,进行分类汇编,在训练的过程中总结方法。

此类试题要格外关注新增题型!

考点梳理:

文学作品常识性记忆。

课标要求: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及作品。

考试题型:

文学作家作品辨识、理解。

措施:

分类汇总,以口诀的形式帮助学生巧计,并以练习的形式进行反复巩固练习。

考点梳理:

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推荐的课外读物,对社会公认且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优秀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课标要求:

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考试题型:

填空、简答。

措施:

开展活动。

如《西游记》读书交流会、《水浒传》故事会、《三国演义》知识竞赛(现场)、《红岩》课本剧演出、《诗经》《左传》《论语》《孟子》《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知识竞赛(卷面)等。

在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地位价值、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写作特点、主题等等。

考点梳理: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古诗文。

课标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

考试题型:

古诗文补充默写及理解性默写。

措施:

先进行滚动默写,要求会准确背诵内容,能准确书写,然后筛选全国中考题,进行针对性训练,最终能够根据所给语境写出符合语境要求的诗句。

文言文阅读

考点梳理:

理解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为、以、之、其、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